在我軍的歷史上,曾經有一支奇怪的軍隊,在與敵人的戰鬥中也打過很多的勝戰,曾經也聲名赫赫。然而,後來它卻如曇花一現,存在沒多久就解體了。不僅這支部隊奇怪,還有更奇怪的事,那就是這支部隊的軍長由於怕死叛變了,而副排長突圍後,日後卻成為了開國少將,那麼這是那支部隊呢?
這支部隊就是紅17軍,它成立於1933年,在1934年的時候,就被解體了,僅僅只存在半年的時間。當時,為了適應新形勢下鬥爭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組建紅17軍,其下轄共三個師,總兵力三千多人,任命張濤擔任軍長,方步舟為政委。
當初,這支部隊還是打了不少的勝仗,曾一度讓敵軍聞風喪膽,在軍內的聲望還很高。那麼,為什麼這麼能打仗的部隊,僅存半年時間就解體了呢?
1933年,蔣介石發動了第五次反圍剿,當時的國民黨統帥調集了七個旅的軍隊圍攻紅17軍,而時任紅17軍軍長張濤認真分析了戰爭局勢後,立即下令採用遊擊戰術與敵人周旋,避開敵人的鋒芒的戰略戰術,使敵人疲於應對,以此來消耗掉敵人的銳氣。
果然不出所料,敵人久攻無果後,國民黨高層十分惱火,就不斷地增強兵力,對紅17軍進行圍剿。然而,趁著敵人駐紮基地的守備空虛,紅17軍突然很快又殺了了回來,率領主力部隊,一舉攻破了木石港,大獲全勝。
在這場戰鬥中,充分展示了張濤的軍事指揮才能。但同時也助長了他的傲氣,讓他狂傲起來,產生了輕敵的思想。正所謂「驕兵必敗」。張濤居然率軍在木石港休整起來,並且還一連休整了7天時間。
而此時,敵人正在利用這7天時間重新集結部隊,不斷地調兵遣將,最終將木石港重重包圍起來了。直到這時,張濤才感到事情的嚴重性,自己犯了多麼嚴重的錯誤,於是,他急忙下令部隊突圍。
經過一番慘烈的戰鬥後,紅17軍損失慘重,主力損失殆盡,只有當時的副排長王義勳帶領少數戰士衝出了包圍圈。此時的張濤害怕追責,就和政委方步舟一起叛變投敵了。
後來,張濤成為了一個農民,就這樣在鄉下渡
渡過了一生,而當時率部突圍出去的副排長王義勳因此受到了重用,在戰場上屢立奇功,功勳卓著,在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被授予了少將,成為了共和國的開國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