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27軍的一匹黑馬,軍長中將師長少將,他是副連級卻封上將!

2020-12-27 靜止歷史

電影《渡江偵察記》很多人都看過,其中有段劇情,我軍派遣了小部分戰士,趁黑夜乘坐帆船渡江偵查敵軍火力部署的橋段,這不是為了宣傳我軍戰士的勇敢而杜撰的,這段劇情是我軍戰士的真實事跡,出任務的是27軍79師的偵查員,27軍是個傳奇的部隊,不光軍長厲害,旗下的師長,甚至一個連副級今後的發展都讓人刮目相看。

27軍戰鬥力很強,又被稱為「第一猛虎軍」,是陸軍的王牌集團軍之一。27軍的前身是華野的第九縱隊,這支縱隊是許世友一手帶出來的,在淮海戰役中,參加了圍殲黃伯韜兵團和杜聿明集團軍的戰鬥。

1949年,我軍進行了改編,第九縱隊改編為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第27軍。建國後授銜的時候,軍長被授予了中將軍銜,旗下師長也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讓人想不到的是,下面的連副卻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聶鳳智

軍長聶鳳智,許世友的心腹愛將,27軍是第一個突破長江防線的部隊,軍長聶鳳智在建國後曾經擔任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等職,他被授的軍銜是中將軍銜。

27軍下轄三個師,分別是第79師、第80師和第81師。第79師的前身是第25師,這個師的第一任師長就是聶鳳智,聶鳳智後來擔任了第九縱隊副司令員,接任師長的就是聶鳳智的老部下肖鏡海。

肖鏡海是在抗戰時期參加革命的,在八路軍部隊中,他一直在聶鳳智的麾下,從小戰士一步步成長為指揮官,只是因為參加革命的時間比較晚,所以在授銜的時候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建國後,肖鏡海曾擔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在2004年逝世。

張銍秀

第80師師長張銍秀,這是一位參加過反圍剿和長徵的老紅軍,解放戰爭時,張銍秀率軍參加了圍剿黃百韜兵團的戰鬥,因為遭遇了國民黨的精銳部隊,傷亡很大,當時前線的首長想把張銍秀部替換下來。

而軍長聶鳳智則相信,張銍秀能夠戰勝敵人,果然,最後敵軍被全殲。建國後,張銍秀又率軍赴朝作戰,1955年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張銍秀曾經擔任過昆明軍區司令員,在2009年已經去世。

第81師師長孫瑞夫,是棄暗投明,起義後加入的八路軍,孫瑞夫曾經長期在許世友的麾下作戰,後來擔任了第27軍的第三任軍長。1955年,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孫瑞夫去世的最早,1974年就因病去世了。

遲浩田

而我們說的這個後來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的連副,則是遲浩田將軍,聶鳳智率軍進攻上海之前,遲浩田是任27軍79師235團3營7連副指導員。上海戰役爆發後,他帶著幾個戰士,從下水道摸到了敵人的指揮部,成功突襲了敵軍指揮所,立下了奇功,被聶鳳智稱作「遲大膽」。

遲浩田在27軍79師待了十多年,1973年被調到北京軍區擔任副政委,後來又擔任過濟南軍區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等職,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度,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相關焦點

  • 授銜時,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為什麼三野的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五五授銜時,第四野戰軍的18位軍長中,共有7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鄧華、韓先楚、洪學智、李天佑、劉震、黃司令、陳明仁。 相比之下,在三野的16位首任軍長中,共產生了十位中將、三位少將,而何基灃、吳化文、張克俠三人則未被授予軍銜。
  • 當年授銜時,為何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而三野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四野七位軍長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他們確實有著一份光鮮亮麗的履歷,戰功赫赫,無可挑剔,首先是劉震、韓先楚都是出身於紅25軍的名將,他們曾經率領著紅25軍長徵,從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徵一直到民族情懷的抗戰,他們憑藉著自己的驍勇善戰、屢立奇功,從連級升到了師級。
  • 這個軍的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都是中將,為何軍長只是少將?
    這次改編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撤銷原先的縱隊建制,改編為軍一級建制,當時東北野戰軍原有的12個縱隊陸續改編為了12個軍,番號從第38軍到第49軍。其中,第48軍是由東北野戰軍原第11縱隊改編而成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第48軍的四位負責人,一個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軍長卻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陳毅所在三野的傳奇十大虎將授銜時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
    文武兼備—上將宋時輪排炮不動,必是十縱,這是解放戰爭中國軍將領對宋時輪的稱讚,十縱的司令員正是宋時輪,可見他帶領的十縱多麼強悍,所部軍紀嚴明,擅長陣地攻防。宋時輪1925年入黃埔軍校學習,紅軍時期任紅三十五軍參謀長、紅獨立三師師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和長徵。到陝北後,先後任紅三十軍軍長、紅二十八軍軍長。
  • 國民黨最「泛濫」的一種軍銜,師長軍長副總司令全叫這個!
    這個軍銜就是「中將」了。40年代國軍從師長到軍長,再到兵團司令和副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副總司令,存在大量的中將軍銜。當不確定國軍高級軍官軍銜時,似乎叫中將基本沒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解放戰爭:國軍最「泛濫」的一種軍銜,師長軍長副總司令全叫這個
    這個軍銜就是「中將」了。40年代國軍從師長到軍長,再到兵團司令和副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副總司令,存在大量的中將軍銜。當不確定國軍高級軍官軍銜時,似乎叫中將基本沒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一個師長擁有中將軍銜,舊時代的中國軍隊,為何軍銜混亂?
    一個軍長,軍銜能夠是上將,師長則是中將,就連一個旅長也是少將軍銜。在我國現在的標準,一個集團軍軍長,基本上為少將。至於師或者旅的一把手,基本上都是大校。那麼,為何軍銜的區別會這麼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故事。首先,我們需要從清朝末期的新軍制度開始聊。在庚子戰爭之後,清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清朝開始建立新軍。其中,分為了北洋新軍和南洋新軍。
  • 第七批入朝作戰的師長軍長們,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1952年7月,根據朝鮮戰場形式,中央軍委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24,46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24、46軍,替換在朝鮮的人民志願軍第20,26,27,42軍,赴朝作戰。第23軍軍長鍾國楚,政治委員盧勝,副軍長杜屏,參謀長饒惠潭。
  • 舊時代的中國軍隊,一個區區師長,為何能夠擁有中將軍銜?
    一個軍長,軍銜能夠是上將,師長則是中將,就連一個旅長也是少將軍銜。在我國現在的標準,一個集團軍軍長,基本上為少將。至於師或者旅的一把手,基本上都是大校。那麼,為何軍銜的區別會這麼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故事。
  • 三野第七兵團轄有4個軍,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後來結局如何?
    軍長滕海清(1909年-1997年)是安徽金寨人,早年放過牛燒過炭,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4軍第10師連長、師部通信隊排長等職,參加了紅四方面軍長徵,抗大畢業後分配到新四軍,任遊擊支隊第2大隊大隊長兼政委,新四軍4師第11、第9旅旅長等職,抗戰勝利後任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6師師長、第13縱隊副司令員、第2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21軍軍長等職。
  • 國軍中將劉萬春:49年綏遠起義後任36軍軍長,後因何被關押26年?
    起義成功後,董其武將軍所部6萬餘人被改編為解放軍第23兵團,下轄第36、37軍和騎兵第4師;董其武任兵團司令員,36軍軍長是原國民黨第9兵團副司令兼第111軍中將軍長劉萬春,37軍軍長是原國民黨獨立第7師少將師長張世珍。
  • 中國最年輕現役上將中將少將紀錄一一刷新
    今年「八一」建軍節的軍銜晉升中,中國最年輕現役上將、中將、少將記錄一一刷新。 據微信號「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8月4日刊文梳理,目前,最年輕的現役上將是1958年出生的乙曉光,最年輕的現役中將,是出生於1964年的陸軍參謀長劉振立,而此次陸軍晉銜,出生於1970年12月的38軍副軍長蘇榮成為少將,但他或許是「最年輕之一」。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吳克華,他從部隊成立不久就帶領著這支光榮的部隊,先後任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5旅旅長、第5師師長、第41軍軍長。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
  • 梁興初調任38軍軍長後,是誰接替他任47軍軍長的?後授了啥軍銜?
    大家都知道,梁興初是被譽為「萬歲軍」的38軍軍長,開國中將,但他在任38軍軍長之前是第47軍軍長。1949年5月,梁興初調任第38軍軍長,那麼是誰接替他擔任第47軍軍長的?後來授了啥軍銜?接替梁興初擔任第47軍軍長的,是原38軍的副軍長:曹裡懷。曹裡懷是湖南資興人,1909年出生。他雖出身農家,但他的父母一想要讓他讀書,高小畢業就送他縣城裡上中學。在中學讀書期間,他接受到了進步新思想的薰陶,於是經常參加進步組織活動。
  • 1945年,山東軍區抽調六個主力師進入東北,後來師長都是何軍銜?
    此後,梁興初歷任東北民主聯軍1縱副司令、6縱副司令、10縱司令、47軍軍長等,建國後,他以38軍軍長的身份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打出了「萬歲軍」的氣勢。1955年,梁興初被授予中將軍銜。  抗戰時期,羅華生115師教導旅旅長,後來115師與山東縱隊合編,大多數幹部都被降職使用,羅華生也不例外,降職為4團團長,當時他還是有些情緒的,甚至還和一名幹部大打出手,此事之後,他便被調離山東。解放戰爭時期,羅華生先後擔任松江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獨立第7師師長等,建國後,他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 1955年的授銜中,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名分別都是誰?
    看看朱老總的職務吧,紅四軍軍長、紅軍總司令、解放軍總司令,無論哪一個職務,都是軍界的頭把交椅,朱老總,就是軍界第一人,十大元帥第一,實至名歸,無人能替代。 粟裕原本是知識分子,沒有上過正規軍校,但他投筆從戎加入軍隊後,卻自此卻走上了一條名將之路。粟裕的一生是一個傳奇,他曾經三次陷入絕境中,三次全部憑藉自己的能力化險為夷,不僅是一位名將,還是一位福將。 第一次是在南昌起義南下過程中,當時,粟裕所在的第25師與朱老總率領的第九軍合作,奉命留下來擔任斷後部隊,掩護葉挺、賀龍率領的主力部隊撤入潮汕地區。
  • 全軍唯一一例,這個軍的軍長和副軍長是少將,政委和副政委是中將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第65軍最初的四個負責人,他們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軍長和副軍長被授予了少將軍銜,政委和政治部主任被授予了中將軍銜,這在當時是全軍唯一一例。 邱蔚參加過紅一方面軍長徵,在抗日戰爭時期他一直在晉察冀軍區任職,曾擔任過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1團團長。第1團是一支英雄部隊,狼牙山五壯士就出自第1團,前身是著名的紅一軍團第1師第1團。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邱蔚先後擔任過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八縱隊司令員、第19兵團第65軍軍長,率領部隊參加過平津、太原、扶眉、陝中、蘭州、寧夏等戰役。後來,邱蔚還參加了抗美援朝,出任志願軍第67軍軍長一職。
  • 三野8大開國虎將,1人僅次於十大元帥,1人毛主席破例提升為中將
    三野在全盛時期兵力曾達到82.5萬人,可謂是兵多將廣,1955年新中國全軍第一次授銜時,從三野走出了1位元帥、2位大將、13位上將、39位中將以及295位少將,成材率非常之高。而在這諸多三野開國虎將之中,有10人尤為人們津津樂道。
  • 55年授銜,他是十大將中最大一匹黑馬,為何享上將待遇
    55年授銜,他是十大將中最大一匹黑馬,為何享上將待遇 在新中國開國將軍中,同時具有黃埔軍校和留蘇經歷的並不多,許光達大將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還是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最年輕的大將,年僅47歲。
  • 第43軍成立時,洪學智任軍長,下轄4個師的師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1948年底,按照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6縱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隸屬第4野戰軍建制。第43軍由洪學智任軍長,賴傳珠任政治委員,楊國夫、李作鵬任副軍長,劉其人任副政委,雷震任參謀長,鄧飛任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