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授銜時,為何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而三野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2020-12-27 鷓鴣哨談史

1927年到1949年間,中國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動蕩歲月,在那一場場殘酷的戰爭之中,有無數人前赴後繼,共譜英雄之歌,他們作為從戰火中淬鍊出來的英雄,擁有著不屈、獨立之精神,後來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切變得穩定起來,他們也因為自己傑出的貢獻,受到了祖國的表彰和評級肯定,不過,在這次授銜儀式上,大家會發現一個小小的細節:在戰爭時期同為軍長職位的兩名將領,他們獲得的評級卻會是不一樣的,這一點在三野和四野兩支軍隊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在我軍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還是因為這些將領們在戰爭中最終的職位相同,但是從戰爭開始以來的資歷上,卻出現了一些較為不同的的情況,有深有淺,有高有低。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四野七位軍長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他們確實有著一份光鮮亮麗的履歷,戰功赫赫,無可挑剔,首先是劉震、韓先楚都是出身於紅25軍的名將,他們曾經率領著紅25軍長徵,從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徵一直到民族情懷的抗戰,他們憑藉著自己的驍勇善戰、屢立奇功,從連級升到了師級。在那個艱苦卓絕、浴火奮戰的年代,想要成為人上之人,想要不斷的升遷,唯一的道路就是不停的浴血奮戰,用戰功書寫自己的輝煌,很顯然他們兩人就是貨真價實的做到了,扛著步槍,穿著軍裝,他們在旌旗獵獵、山河飄搖中,用自己堅實的臂膀,託舉起一方行將沉淪的江山,後來韓先楚成為八路軍旅長,40軍軍長、兵團副司令員,劉震做過八路軍旅政治委員、軍長、兵團副司令。

七位軍長中的鄧華和李天佑,同樣也是表現十分突出,不過他們的層級本身比劉震兩人要高一點,他們是在長徵之前就已經是幹部了,後來在長徵途中繼續領導軍隊驍勇作戰,依靠自己精妙的作戰技術和作戰實力,帶領軍隊穩固大後方,為革命事業鑄成了一道偉大的紅色防線,鄧華做過兵團司令員等職務,在授銜時是正兵團級幹部。

而除了他們幾位軍長以外,其他幾位軍長的履歷就更不用提,是人人都知道的著名將領,把上將的頭銜授予他們,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懸念。首先是李天佑一直擔任軍事幹部,是林帥倚重的名將,其次是洪學智,洪學智紅軍時期是紅四軍的軍政治部主任,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志願軍時期均有傑出貢獻,為中國的解放出了一份力,為中國的軍事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四野一位名將。

上面的盤點中,一共列舉了六位軍長,七位軍長中的陳明仁,因為身份特殊,所以要單獨拿出來說一說,他曾經來自於國民黨,但是深明民族大義,通曉世事,最終成為了一名國軍的起義將領,來到我軍後擔任過我軍的兵團司令員,級別比肩於起義將領董其武等人,這些人授予軍銜都是合情合理,每一步都是按照必要的程序規章制度來評定,所以說毫無懸念,是實至名歸的。

從這一點來看,三野的軍長在級別上與四野的軍長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他們才無法被授予上將,回望他們在戰時的升遷之路,大家就可以發現端倪,首先是三野的軍長聶鳳智將軍,他在解放戰爭初期擔任山東軍區第五師師長,解放戰爭中期才做到了九縱的縱隊副司令員,解放戰爭後期到了三野27軍軍長。所以履歷上來看他比別人差了很多,履歷太淺,所以不能跟別人做到同一級別,當然,他在解放戰爭時期的突出貢獻,也是大家都看得到的,這也是讓他升遷如此之快的原因,他在領導濟南戰役時英明神武,部署非常詳盡,最終讓解放軍戰士能夠很快的攻城略地,搶儘先機,讓國民黨軍隊黯然甘拜下風。

而聶鳳智已經算是三野的中將軍長裡面最厲害的一個人物,成績最突出,連他都資歷比較淺,那麼其他人和四野的上將軍長就更不是一個級別的,這樣看來,大家的軍銜都是論功行賞,絕無摻水虛假之分,實在是令人心服口服,軍銜上的高低也就不奇怪了。當然無論他們的軍銜如何,有高有低,他們都是為新中國成立作出極大貢獻、起到推動作用的開國大將,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有人問起,這段抗日史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我們也許會沉吟很久,才能給出一個最終的、篤定的答案:不忘國恥,才能振興中華;不忘英雄功勳,才能更好地面對將來,因為這一段歷史飽含沉重滄桑,所以說出口的話語也要幾經時間的盤桓。但我們仍然要記住的是,在曾經的歷史之中,還有這麼多的英雄豪傑,是他們的熱血奮戰,讓後來的我們能夠享受安寧的人生,是他們一次次的奮勇進攻,從長徵到解放戰爭,才換來今天的和平,所以作為如今學子的我們,當然就不能夠把自己的生活視為理所當然,我們應該想著當年那些開國大將們的事跡,激勵自己一步步的向更好的自己而邁進。

相關焦點

  • 授銜時,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為什麼三野的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五五授銜時,第四野戰軍的18位軍長中,共有7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鄧華、韓先楚、洪學智、李天佑、劉震、黃司令、陳明仁。 相比之下,在三野的16位首任軍長中,共產生了十位中將、三位少將,而何基灃、吳化文、張克俠三人則未被授予軍銜。
  • 三野27軍的一匹黑馬,軍長中將師長少將,他是副連級卻封上將!
    電影《渡江偵察記》很多人都看過,其中有段劇情,我軍派遣了小部分戰士,趁黑夜乘坐帆船渡江偵查敵軍火力部署的橋段,這不是為了宣傳我軍戰士的勇敢而杜撰的,這段劇情是我軍戰士的真實事跡,出任務的是27軍79師的偵查員,27軍是個傳奇的部隊,不光軍長厲害,旗下的師長,甚至一個連副級今後的發展都讓人刮目相看
  • 五五授銜時,都有哪些原紅四方面軍的將領授銜偏低了
    但是因為後期的職務比較一般,最終在授銜時只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以倪志亮的資歷來說,只授中將,肯定偏低了。然後是四野的軍長詹才芳。詹才芳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最高職務就是軍長,在四野的戰功也不算特別突出,但要說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資歷,詹才芳可就不簡單了。詹才芳是參加過黃麻起義的老革命,在紅四方面軍做過軍政委,曾經是許世友、洪學智、韓先楚等開國上將的上司。
  • 一野、三野的政治部主任都是上將,為何四野的政治部主任卻是大將
    1955年,組織上對全軍將士進行了授銜。在這次授銜中,共產生了十位元帥、十位大將、55位上將。後來,王建安、李聚奎又先後被補授上將軍銜,開國上將的人數最終定格在57人。
  • 梁興初調任38軍軍長後,是誰接替他任47軍軍長的?後授了啥軍銜?
    大家都知道,梁興初是被譽為「萬歲軍」的38軍軍長,開國中將,但他在任38軍軍長之前是第47軍軍長。1949年5月,梁興初調任第38軍軍長,那麼是誰接替他擔任第47軍軍長的?後來授了啥軍銜?之後不久,曹裡懷調到連隊工作,先後擔任紅四軍二縱隊連黨代表、紅三軍軍部參謀、紅三軍七師作戰科科長、師參謀長、代理師長和少共國際師師長、紅五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長徵。在土地革命時期,朱老總還救過曹裡懷兩次命。一次是在1930年10月,曹裡懷調到紅三軍軍部,當軍長黃公略的隨行參謀。第二次反圍剿時,代理軍部特務營黨代表。
  • 紅25軍只有三千人,卻出了97位開國將軍,軍長因何未授銜
    紅25軍在1933年成立時,只有三千多人,是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後,由留在大別山繼續堅持鬥爭的餘部所組建的,由徐海東擔任軍長。1934年,紅25軍主力共2900餘人開始長徵,組織上特地派遣程子華來到鄂豫皖,參與紅25軍的領導工作,紅二十五軍的領導班子形成,他們是: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參謀長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鄭位三。
  • 陳毅所在三野的傳奇十大虎將授銜時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
    在還有三野番號的時候,他們就率先擋住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拖住了敵人的優勢兵力,所以說三野最先和國民黨精銳交手,在陳毅元帥的領導下產生了 一大批虎將名將。血膽將軍—上將許世友大名鼎鼎的和尚將軍,在解放軍中也是傳奇的將軍,江青就曾經說過軍中有兩霸王其中一個就是許世友,許世友出身貧苦,在少林寺幹過雜役,學了一身功夫,參加紅軍之後,許世友歷任班長、排長、營長、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1932年率部隨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投入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後任紅四軍副軍長、軍長,紅四方面軍騎兵司令員。
  • 國民黨軍隊中為何會出現上尉團長,上校軍長及少尉總司令?
    說起國民黨軍銜,因為經常會出現上校軍長,上尉團長等,更有少尉總司令的奇怪現象,相信這讓很多人都頭都大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934年,國民党進行整軍,同時軍政部設立軍事委員會直屬的銓敘廳,負責軍銜的晉升與評選問題(類似新中國55年授銜),到1935年5月,軍政部正式給相關人員授軍銜。
  • 王維舟:紅33軍軍長,八路軍旅長,為何未授銜
    在紅四方面軍的歷史中,曾經先後有十餘位將領擔任過軍長。在這些將領中,有開國元帥徐向前,開國大將王樹聲,開國上將許世友、王宏坤,開國中將程世才等人,也有革命先烈餘天雲、曠繼勳等人,亦有紅九軍軍長何畏這樣的離隊失蹤者。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吳克華,他從部隊成立不久就帶領著這支光榮的部隊,先後任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5旅旅長、第5師師長、第41軍軍長。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
  • 上將對中將畢恭畢敬,原因為何?中將:他給我做警衛員時,我經常揍他
    二野組建兵團時,王近山敢不服軍政雙優的楊勇上將,卻對陳錫聯擔當兵團司令心悅誠服,此事也充分說明了陳錫聯的軍事能力。陳錫聯建國後一直身居高位,曾主持過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是一名正國級領導人。有著如此高的地位的陳錫聯,每次見到一位開國中將卻都會畢恭畢敬,連稱首長。這位中將就是詹才芳將軍。
  • 解放軍王牌「旋風縱隊」,走出的5位王牌軍長都是誰?成就如何?
    說起」旋風縱隊「,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韓先楚上將,它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司令就是韓先楚,3縱在東野中以神速奔襲出名,在著名的四保臨江戰役中,主要依靠的就是3縱,遼瀋戰役中,3縱殲敵3.9萬,俘虜國軍第9兵團司令廖耀湘,1949年全軍改編後,3縱改為了第四野戰軍40軍,其中走出5位王牌軍長,他們都是誰?韓先楚上將
  • 1955年的授銜中,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名分別都是誰?
    看看朱老總的職務吧,紅四軍軍長、紅軍總司令、解放軍總司令,無論哪一個職務,都是軍界的頭把交椅,朱老總,就是軍界第一人,十大元帥第一,實至名歸,無人能替代。 此時,粟裕大發神威,率華中野戰軍打出了七戰七捷的輝煌戰績,成功化險為夷。隨後,粟裕揮軍北上,與陳老總指揮的山野合兵,通過魯南戰役、宿北戰役、孟良崮戰役等一系列勝仗,在山東打開了局面。粟裕在危急關頭,力挽狂瀾,他的戰功,是完全可以授予元帥的。所以,位列十大大將第一名,無可置疑。
  • 師長和師政委都授中將,全軍只有兩例,他們都是誰
    一般來說,軍長日後能授中將,也有特例授少將的,比如賀晉年軍長就是少將。師長呢一般授少將,當然也有特例授中將的。師長和師政委都授中將,在全軍只有兩例。一例在第一野戰軍,它是第一軍第一師,也就是天下第一師。師長叫黃新廷,師政委是餘秋裡。
  • 四野十大虎將都有誰?原來李雲龍的原型竟然是他!
    四野十大虎將:上將劉亞樓上將劉亞樓,福建武平人,1929年參加紅軍,曾任紅四軍12師35團政委,紅二師政委,後任抗日軍政大學教育長。1939年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參加衛國戰爭,被授少校軍銜。期間將自己對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反攻作戰計劃上交給蘇聯高層,獲蘇方重視,但拒絕加入蘇聯國籍。後任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東北軍區參謀長,四野14兵團司令員。
  • 中將曾澤生:當軍長時間最長,兩次被主席召見,因一事遺憾終身
    在1955年大授銜時,有一個特殊群體頗受關注,那就是國民黨軍隊的起義將領,他們跟解放軍將領一樣,被授銜軍銜。在起義的高級將領中,陶峙嶽、陳明仁和董其武被授予上將軍銜,孔從洲、韓練成和曾澤生三人,被授予中將軍銜。其餘獲得少將及以下軍銜的3091人。
  • 《亮劍》丁偉的原型,55年授少將軍銜,聲稱要把勳章掛在狗尾巴上
    在劇中多次提到丁偉是四野的人,這是毋庸置疑的,劇中有兩段描述,分別為:打錦州時,四野各縱隊從分別方向衝進城,預訂的交戰方案全打亂了,各縱隊各師那裡響槍就朝哪兒打,丁偉率部橫掃半個錦州城,遇上友鄰軍隊繳獲的戰利品,不問青紅皂白,上去便撕封條,換上本人的封條。
  • 我國三大王牌軍,都是出自哪個野戰軍!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那麼,這三大王牌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都出自哪個野戰軍,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血戰四平,解放錦州,瀋陽等重大戰役都有第一縱隊的參與。正因如此,在長期的戰鬥環境中,培養了良好的軍紀,頑強的作戰紀律,具備打硬仗的作戰風格。而作為首任司令員李天佑將軍,自然也是這支王牌軍的首任軍長。在之後的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第三十八軍又由梁興初擔任軍長。這兩位都是開國將帥中難得的猛將。不過,雖說,兩位都是38軍軍長,但是首任軍長李天佑在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而第二任軍長授予中將軍銜。
  • 李雲龍嫌軍銜低,他的老戰友才真委屈,堂堂縱隊司令員授少將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李雲龍是以王近山為原型的,在1955年授銜時,王近山被授予的是中將軍銜而丁偉的原型則是四野的鐘偉,在1955年授銜時,只被授予少將軍銜。消息一出,鍾偉心中有些不快,很多戰友、部下也為他鳴不平,那麼鍾偉到底有何資歷和功勞,讓很多人認為他授少將軍銜是低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