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和師政委都授中將,全軍只有兩例,他們都是誰

2020-12-25 文史茶館2018

1949年,全軍統一番號,成立了四大野戰軍。一般來說,軍長日後能授中將,也有特例授少將的,比如賀晉年軍長就是少將。師長呢一般授少將,當然也有特例授中將的。

師長和師政委都授中將,在全軍只有兩例。

一例在第一野戰軍,它是第一軍第一師,也就是天下第一師。師長叫黃新廷,師政委是餘秋裡。這個天下第一師的歷史非常輝煌,它是由八路軍358旅改編而成的,再往前說,那是賀老總帶出的紅二軍團。

黃新廷和餘秋裡都是賀老總的愛將,他們是一對好搭檔。從抗日戰爭勝利到解放戰爭時期,他們一個是358旅的旅長,一個是358旅的政委,縱橫在大西北戰場。

黃新廷是湖北洪湖人,十幾歲就跟著賀老總幹革命,從洪湖轉戰到湘鄂西,長徵時期,黃新廷擔任十二團團長,是整個紅二軍團的開路先鋒。抗日戰爭時期,他在120師擔任769團團長,然後升任385旅副旅長、旅長。

第一野戰軍成立,黃新廷被任命為第一師師長,幾個月後,升任第三軍軍長,後來還擔任過第一軍軍長,率部參加入朝作戰。建國後,黃新廷是成都軍區的第二任司令員。

餘秋裡是江西吉安人,他是著名的獨臂中將,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走完了長徵。他黨性比較強,非常善於做政治工作,長期在部隊中擔任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他是358旅政委、第一師師政委。

雖然軍職不高,餘秋裡在建國後的成就卻比較大,大授銜時,他是總財務部部長,不過他最著名的還是擔任石油工業部部長,組織石油大會戰,挖掘出了大慶油田,改變了中國貧油的面貌。後來,餘秋裡還擔任了副總理。

另一例在第四野戰軍,那是第15兵團第43軍的127師。這個師的情況有點特殊,師長由軍長本人兼任,所以授中將完全可以理解。他就是李作鵬,江西吉安人,巧了,和餘秋裡是老鄉。

李作鵬是走過兩萬五千裡長徵的老紅軍,長期在紅一方面軍為將。八路軍成立,他在115師當過偵察科長。李作鵬在機關是一把好手,放到戰場上,作戰也相當勇猛。

(前排右一是李作鵬,右二是韓先楚)

解放戰爭時期,他是第六縱隊的主力師長,後來升任第43軍軍長。解放海南島的戰役中,其實有兩個軍參戰,一個是韓先楚指揮的第40軍,另一個就是第43軍,李作鵬和韓先楚齊頭並進,強渡雷州半島,解放了海南島。大授銜時,李作鵬是海軍副司令員。

127師的政委叫張池明。他的名氣不是很大。張池明是湖北麻城人,和韓先楚一樣,他也是紅二十五軍走出來的將領,15歲就參加了紅軍。紅二十五走出來的很多將領都受過吳煥先的恩澤,比如韓先楚,張池明也是,當時蘇區開展「肅反」,張池明被錯誤逮捕,差一點拉出去槍斃,關鍵時刻是吳煥先救了他。

解放戰爭時期,張池明和李作鵬搭檔,也參加了解放海南島的戰役。大授銜時,他是後勤學院副院長。

相關焦點

  • 全軍唯一一例,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1955年都沒參加授銜,為什麼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共計有五十多個軍級作戰單位,當時擔任軍長和政委的將領,後來絕大多數都參加了1955年授軍銜,要麼一個軍的軍長和政委都參加,要麼軍長或政委有一人參加。不過也有特殊情況存在,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軍,擔任軍長和政委的兩個人,後來都沒有參加1955年授軍銜,這也是全軍唯一一個特例。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都是誰呢?他們為什麼沒有參加1955年授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第33軍是第三野戰軍戰鬥序列下的一個軍,它組建於1949年2月,是由原來的華東野戰軍渤海縱隊和在淮海戰役起義的國民黨軍隊合編而成的。
  • 全軍唯一一例,這個軍的軍長和副軍長是少將,政委和副政委是中將
    1949年2月,在全軍統一整編之時,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八縱隊改編為了第19兵團第65軍。之後,第65軍跟隨第19兵團劃歸第一野戰軍序列,參加了隴東戰役、蘭州戰役等解放大西北系列重要戰役。新中國成立之後,第65軍又編入志願軍序列,參加了抗美援朝。
  • 紅四方面軍三大師政委,當時只有一二十歲,後都當大軍區司令員
    在一次戰鬥中,身為團政委的陳錫聯操起機關槍衝鋒,突然被一顆流彈擊中,這是一次要命的貫通傷,陳錫聯卻不下火線,繼續指揮作戰。好一個勇敢的團政委!1935年,陳錫聯升任紅十一師政委。當時他也只有20歲。兩大紅軍主力會師,張國燾還專門向周總理介紹了陳錫聯說:「這是我們紅四方面軍最年輕的師政委,叫陳錫聯,外號小鋼炮。」
  • 「五大戰區」首任陸軍政委都有誰?他們都什麼軍銜?現狀如何
    「五大戰區」成立後,每個戰區都有陸軍,那麼每個戰區陸軍的首任政治委員都有誰呢?他們都什麼軍銜呢?如今四年過去了,「五大戰區」陸軍政委的現狀如何呢?誰成就最大呢?廖可鐸2000年1月起先後任北京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師政治委員、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天津警備區政委等職務。廖可鐸2016年1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陸軍政治委員,2017年7月晉升中將軍銜。
  • 1野第1兵團有9個師,師長都是誰呢?後來都授了什麼軍銜?
    西北野戰軍改稱為第1野戰軍後,下轄有5個兵團,每個兵團建制一般都是配3個軍,每個軍配3個師。下面先和大家說說第1野戰軍第1兵團下轄的9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後來都授了什麼軍銜?這9個師的番號分別是第1師、第2師、第3師、第4師、第5師、第6師、第7師、第19師、第20師、第21師,分屬第1軍、第2軍和第7軍。
  • 抗戰時魯中軍區司令與屬下的團長,後來都是海軍副司令、授中將銜
    1942年,在羅榮桓的推薦下,八路軍山東縱隊參謀長羅舜初擔任魯中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955年,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第二副司令員。1942年,被魯中人成為「吳瘸子」的魯中軍區老二團團長吳瑞林,同時擔任魯中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
  • 紅34師血戰湘江全軍覆沒,師長斷腸,倖存團長授中將
    ,下轄第100、101、102三個團,100團長韓偉(1955年中將),101團長楊梅生(1955年中將),102團長張靜(1934年犧牲)。由於紅5軍團擔任全軍的後衛任務,紅34師自然也走在全軍的最後面,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活動,紅34師每天晚上行軍,白天打仗,一天只能走個十幾公裡。粵軍為了儘快驅趕紅軍離開,經常會來襲擊紅軍後衛,弄得紅34師疲於應付,非常被動。 1934年11月下旬,紅一方面軍開始強渡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湘江,而這時在全軍左後側活動的紅8軍團卻因為行動遲緩掉了隊。
  • 兩次全軍覆沒均生還老紅軍,兩任搭檔授中將他是大校,至今108歲
    後晉升為隨營學校政委,當時他接到任務是率領800多名學員,在白雲山一代阻擊敵人,他們血戰了三天三夜,抵制住十多倍於己敵人的瘋狂進攻,為中央紅軍轉移贏得了時間。1934年10月,中央蘇區因第五次反「剿滅」的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從此踏上漫漫的長徵之路,張力雄也跟從部隊踏上徵途。
  • 抗戰時山東軍區下屬5個二級軍區,司令員都是誰?後授什麼軍銜?
    1942年8月由山東縱隊機關一部組建,王建安任司令員(兼),羅舜初(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副司令員)任政委,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轄三個軍分區。1943年3月,一一五師與山東軍區合併成立新的山東軍區後,魯中軍區未變。
  • 徐莉莉:全軍第一位海軍女將軍,12年從少將升中將,大有來頭!
    在這些叱吒風雲的將帥之中,只有一位女性,她就是李貞。她是全軍女兵的唯一代表,被授予將軍軍銜,而軍銜制度施行以來,共有十位女士被授予少將軍銜,有兩位是聶力將軍和徐莉莉將軍是屬於中將。今天小編要為大家 介紹的就是徐莉莉中將!
  • 1985年後解放軍空軍政委都有誰?都什麼軍銜?誰任職最長
    1985年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委員都有誰呢?他們都什麼軍銜呢?誰任職的時間又最長呢?下面小編一一為各位讀者介紹。新中國成立後,朱光任空軍第3軍政委、瀋陽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瀋陽軍區空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空軍政委等職務,1988年9月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空軍政委:丁文昌(1992年到1999年)丁文昌1933年出生,安徽宿州人。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吳克華,他從部隊成立不久就帶領著這支光榮的部隊,先後任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5旅旅長、第5師師長、第41軍軍長。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
  • 魯南軍區的政委授上將,副司令員授中將,司令員為何沒授軍銜?
    魯南軍區成立於抗日戰爭時期的1940年,隸屬於八路軍115師領導,一開始的軍區政委是王麓水。1942年後王政委調任山東縱隊一旅政委、山東軍區第八師師長兼政委,1945年12月13日在滕縣與國民黨軍隊作戰中犧牲,年僅32歲。
  • 八路軍一個警備旅,1955年授銜:政委和副旅長中將,旅長大校
    這三個人都是老革命,徵戰多年,都有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在他們的帶領下,警備旅成立後不久,就參加了反擊國民黨朱懷冰第97軍的戰鬥。 雖然警備旅屬於預備部隊,可戰鬥起來一點不含糊,在旅長王長江的帶領下,剛一開戰,部隊就一舉擊潰了97軍一個團。之後又與大部隊一起發動追擊戰,一口氣追擊97軍一百餘裡。
  • 原任空軍紀委書記王成男中將,已任中部戰區副政委兼戰區空軍政委
    報導稱,中部戰區副政委兼中部戰區空軍政委王成男代表說,軍隊各級黨委要履行主體責任,主要領導要負起第一責任。領導幹部要強化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上為部隊作出示範,確保軍委主席負責制不折不扣落實到國防和軍隊建設各領域全過程。
  • 說說孫毅中將
    按照我軍的條例,軍人是不可以蓄鬚的,在全軍一千多位開國將帥中,卻有5位得到特批可以保留鬍子,他們是賀龍元帥、張雲逸大將、李克農上將、孫毅中將和袁也烈少將。正好每一級軍銜一位代表,而像著名「王鬍子」王震上將都沒有獲此殊榮,而孫毅將軍蓄鬚,可是經過朱毛特許的。
  • 1952年評定軍隊級別,將全軍將士劃為24級,分別授予啥軍銜
    此時,組織上決定將全軍評定級別,共劃分了十一等24級,那麼分別是哪24級,各個級別在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第一等第一級:軍委的主席級。這一級別在開國將帥中只有三人:朱老總、彭老總、林帥。當然了,其實主席、鄧政委等偉人也是處於這個級別的,但是在授銜時他們主動辭讓了軍銜,所以就不計入我們的討論中了。
  • 亮劍:55年授少將軍銜的有802名,難怪李雲龍這些軍長會不服氣
    在軍事學院學習的這幾集也是挺有趣的,一群軍級幹部做起了學生,而授銜這一節也是一個亮點,李雲龍丁偉孔捷三人因為被授少將軍銜而不服氣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在55年授銜的那時候,將軍的確太多了,55年授銜,被授少將軍銜的有
  • 這個軍的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都是中將,為何軍長只是少將?
    其中,第48軍是由東北野戰軍原第11縱隊改編而成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第48軍的四位負責人,一個政委和兩個副軍長後來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軍長卻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著名的「絕命後衛師」,師長政委戰死,唯一倖存的團長成開國中將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戰略轉移,紅34師作為全軍後衛,主要擔負掩護斷後任務。一開始,紅軍勢如破竹,連續突破了敵人三道封鎖線。但在第四道封鎖線時,卻遇上了大麻煩。當時國軍先後集結了三十餘萬部隊,在湘江一線布下「天羅地網」,企圖將中央紅軍消滅在湘江以東。在這場關係紅軍生死存亡的戰鬥,「絕命後衛師」紅34師再一次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