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由羅榮桓任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同時任115師代師長、政委,山東分局書記)的山東軍區下屬魯中、膠東、渤海、濱海、魯南5個大的二級軍區。
面積最大、兵力最大的二級軍區,是魯中軍區,包括今天的淄博、泰安、濰坊大部、濟南大部、萊蕪、臨沂大部。
1942年8月由山東縱隊機關一部組建,王建安任司令員(兼),羅舜初(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副司令員)任政委,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轄三個軍分區。1943年3月,一一五師與山東軍區合併成立新的山東軍區後,魯中軍區未變。
1945年初,根據中共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指示,將軍區部隊編為第三、第四師以及警備第一、第二、第三旅(後又編第四旅)。第三師師長王建安(兼),政委周赤萍,副師長胡奇才;第四師師長廖容標(後為孫繼先),政委王一平,副師長兼參謀長周長勝。不久,第三師和警備第三旅開赴東北,成為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的主體部分。
魯中軍區司令員王建安授開國上將。
八路軍渤海軍區是1944年1月,由冀魯邊和清河軍區合併而成,楊國夫任司令員,景曉村任政委。下轄: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傅繼澤,政委陳德;第二軍分區,司令員龍書金,政委曾旭清;第三軍分區,司令員黃榮海,政委李廣文;第四軍分區,司令員王兆祥,政委徐斌洲;第五軍分區,司令員許雲軒,政委李曼村。
1953年12月,渤海軍區奉命撤銷其建制,所轄各縣市分別劃入惠民、德州、淄博、昌濰(今濰坊)、濟南、泰安等地和河北省滄州地區。
渤海軍區司令員楊國夫授開國中將。
1940年,魯南區黨委成立。這年10月,魯南區黨委決定,並報請山東分局和115師司令部批准,成立魯南軍區,統一領導魯南各地的武裝力量。接著又成立了魯南軍區一、三軍分區。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鄺任農,政委、黨校校長趙鎛,副司令員孫伯龍,參謀長賈耀祥,政治部主任潘振武。
魯南軍區司令員張光中後來擔任徐州市市長。
1942年7月1日,中共中央軍委、八路軍總部、山東軍政委員會發布命令,撤銷山東縱隊第五支隊,成立膠東軍區,許世友任司令員(12月到職),林浩(1955年授少將)兼任政委。從此對膠東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及民兵,實行了統一領導,屬山東軍區建制。下轄第一軍分區兼東海獨立團;第二軍分區兼北海獨立團;第三軍分區兼西海獨立團;第四軍分區兼南海獨立團;以及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六團。之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軍分區依次改稱東海、北海、西海、南海軍分區。
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授開國上將。
1942年4月,魯中五地委和魯南四地委合併成立濱海地委後,接著成立了濱海軍分區。1943年4月,濱海區黨委成立,濱海區實行一元化領導,中共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決定撤銷115師教導二旅、教導五旅和濱海軍分區番號,成立濱海軍區。
司令員陳士榘,政委符竹庭(後犧牲),參謀長何以祥(後犧牲),政治部主任劉興元(授開國中將)。
濱海軍區司令員陳士榘授開國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