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志願軍首批數十萬部隊跨過鴨綠江,開始與美帝主義侵略者展開激戰。在這場大戰中,志願軍除了常規的步兵,還出動了空軍、炮兵、防空兵和裝甲兵。特別是空軍,當時在蘇聯的秘密支持下,不僅擊落了多架美軍戰機,而且還掩護了我方後勤交通運輸線,功勞很大。志願軍空軍先後有兩位司令員,那麼他們都是誰?回國後軍銜和職務如何?我們接著往下看。
志願軍空軍首任司令員是劉震,他1915年出生,湖北孝感人。劉震小時候家境貧寒,16歲就參加了紅軍,他從一名普通戰士做起,歷任紅軍連指導員、營政委、團政委和師政委,參加了紅二十五軍長徵、東徵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震擔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政委。皖南事變後,他率部來到新四軍,後來歷任新四軍第四師第10旅旅長、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劉震來到東北,先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四野第39軍軍長,率部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和廣西戰役等。
抗美援朝爆發後,劉震擔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他兩次指揮空三師與先進的美軍戰鬥,戰績斐然。1954年3月,劉震卸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後來進入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5年授銜,他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還擔任過空軍學院院長、政委、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和新疆軍區司令員等職務。
志願軍第二任司令員是聶鳳智,他1913年出生,湖北黃安(今紅安)縣人。聶鳳智早年參加了當地的農民赤衛隊,16歲那年加入了紅軍,從此開始了革命生涯。紅軍時期,他歷任排、連、營、團長,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和紅四方面軍長徵。
抗戰時期,聶鳳智歷任抗大教官、抗大分校校長、軍分區司令員和旅長等職務,參加了萊陽、平度、高密、威海、煙臺等戰役戰鬥。解放戰爭爆發後,聶鳳智擔任華野第9縱隊司令員、三野27軍軍長,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等。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聶鳳智擔任過志願軍空軍代理司令員、司令員。面對強大的美國空軍,他潛心研究制敵戰術,創造了空戰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蹟。1953年底,聶鳳智參與指揮了大陳島戰役,後來被授予了開國中將軍銜。此後,他擔任過南京軍區空軍、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等職務,為人民空軍事業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