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中將劉萬春:49年綏遠起義後任36軍軍長,後因何被關押26年?

2020-12-24 佛系說史

1949年1月,經過與國民黨華北「剿總」傅作義將軍的多次會談,終於達成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協定;隨著傅作義在協定上的籤字和所部25萬餘部隊開出北平城,接受解放軍改編,北平終於和平解放。

北平的和平解放在國民黨集團內部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同時也給我軍在解放其它國統區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如:我軍在解放綏遠時就很好的借鑑了北平和平解放的經驗,為此毛主席還創造性的提出了「綏遠方式」。

北平和平解放的,傅作義將軍的老部下,時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的董其武將軍立即表示了和平起義的意願;隨著中共華北局和傅作義的協助,至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將軍率領所部6萬餘官兵宣布脫離國民黨集團,和平起義,接受解放軍的改編,綏遠和平解放。

起義成功後,董其武將軍所部6萬餘人被改編為解放軍第23兵團,下轄第36、37軍和騎兵第4師;董其武任兵團司令員,36軍軍長是原國民黨第9兵團副司令兼第111軍中將軍長劉萬春,37軍軍長是原國民黨獨立第7師少將師長張世珍。

其中董其武將軍在1955年大授銜時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張世珍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而身為36軍軍長的劉萬春卻只能在監獄裡繼續「享受」他長達26年的牢獄之災;這是為何呢,他有何遭遇呢?

劉萬春,字壽山,1900年出生於河北交河,1923年自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在北洋軍中任職,官至中校副團長;1927年北伐戰爭中戰敗後,隨所部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59軍,任上校團長;後歷任國民革命軍補充第1旅少將旅長、第73師少將參謀長、綏遠第2遊擊區少將司令、新編騎兵第3師少將師長、第35軍少將副軍長、綏遠全省保安司令部(兼司令傅作義)中將副司令、第9兵團副司令兼111軍軍長等職。

1949年9月19日在隨董其武參加綏遠起義。任解放軍第36軍軍長、綏遠省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其實對綏遠和平起義,劉萬春並不是很甘心的,綏遠起義前會談時,他就曾拿槍威逼傅作義派去的商談代表安春山(原國民黨104軍軍長),讓他滾出綏遠;還一度私自截留中共華北局和董其武聯絡的信件,試圖阻止和平起義的順利進行。起義成功後,我黨出於統一大局的考慮,仍讓他出任了36軍軍長,希望他有所迴轉,但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在做無用功。

1950年,韓戰爆發後,劉萬春派手下的輜重營營長李玉浩到香港聯絡國民黨當局、索要經費並接受蔣介石的任命,陰謀發動叛亂;之後串通潛伏在起義部隊的特務,散布「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反攻大陸」等一系列謠言,致使起義部隊在短短的3個月內就發生了56起叛變,參與人數達3200多人,原國民黨騎兵整編第12旅旅長、時任解放軍騎兵第4師師長的鄂友三,副師長張漢璉,下屬的第2團團長畢寶熙及國民黨原319師師長、時任解放軍第37軍111師師長的張樸都參與了叛亂。

同年11月,劉萬春、鄂友三、張樸等人被公安機關以涉嫌「反革命」的罪名逮捕;鄂友三、張樸被槍決,劉萬春被關押改造,先後輾轉於撫順戰犯管理所、北京秦城監獄,關押長達26年時間。

1976年8月,劉萬春獲釋;第二年即1977年11月當選北京市政協委員。

1993年1月,劉萬春在北京病逝,享年93歲。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梁興初調任38軍軍長後,是誰接替他任47軍軍長的?後授了啥軍銜?
    大家都知道,梁興初是被譽為「萬歲軍」的38軍軍長,開國中將,但他在任38軍軍長之前是第47軍軍長。1949年5月,梁興初調任第38軍軍長,那麼是誰接替他擔任第47軍軍長的?後來授了啥軍銜?1928年湘南起義爆發,曹裡懷決心參加紅軍,他和小夥伴一起兩人騎馬跑了120裡路才找到紅軍,被分配在紅32團第2營2連當戰士。當時紅軍隊伍裡,能斷文識字的人畢竟不多,第二年就到了紅四軍軍部秘書處,在主席和朱老總身邊工作,當然他們的任務就是寫標語,抄布告,宣傳紅軍政策。
  • 中將曾澤生:當軍長時間最長,兩次被主席召見,因一事遺憾終身
    回顧曾澤生將軍的一生履歷,我們會意外地發現,他在軍長的職位上,時間長達19年,這還只是起義後在解放軍中的任職,如果加上之前在國軍任60軍軍長的年頭,那就更長了。而事實上,筆者查閱了解放軍高級將領的履歷,跟曾澤生將軍進行了比較發現,他是解放軍將領中,任軍長時間最長一位。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四野戰軍第41軍的前身是由天福山起義編成的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先後編為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5支隊、膠東軍區第5旅、山東軍區第5師,抗戰勝利後進軍東北,編為第4縱隊,1948年11月改稱為第41軍。第41軍是被稱為「軍紀最好的部隊」之一。
  • 他曾是秋收起義副總指揮,後成國軍中將軍長,因「跑不動了」被俘
    韓浚返回江西的途中,遭遇民團經過激戰後負傷被捕,然後就轉投了國民黨。但無論怎樣,韓浚是位愛國將領。在抗戰時期,他參加過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二、三次長沙會戰和雪峰山會戰。抗戰勝利後,韓浚已是國軍73軍的中將軍長了。隨著解放戰爭的來臨,韓浚在1947年,參加了萊蕪戰役。
  • 第一個起義的國民黨軍長:高樹勳沒提任何條件,後擔任什麼要職?
    但他畢竟是雜牌軍,蔣介石根本沒想扶持他,後來石友三原部下69軍軍長被湯恩伯收買,脫離了39集團軍,蔣介石又派了嫡系擔任新8軍軍長,這下高樹勳才恍然大悟,開始有了投奔我軍的想法。 高樹勳當第八軍軍長時,我軍曾有幾個團長一度失去了與組織聯繫。
  • 解放戰爭:從45年的長治到50年的海南,國軍總共戰死多少名將官?
    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從早期的絕對兵力優勢到敗退臺灣時僅剩60餘萬殘部,共有超過八百萬官兵(包括253萬非正規軍)被我軍斃傷、俘虜、改編,或主動起義投誠。原本唐式遵可以逃脫被擊斃的命運,但此人不智,因貪圖四川省主席的官位,在1949年西南戰役後期拒不投降,成了僅有的一位被擊斃的川軍大佬(解放戰爭期間川軍將領多選擇起義,如鄧錫侯、劉文輝、潘文華等)級人物。解放戰爭中第一位戰死的國軍將官是山西晉軍名將彭毓斌。
  • 志願軍50軍,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軍部隊,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雲南王龍雲立刻宣布出兵10萬人,出動壯丁30萬人,而當時雲南的地方軍隊並不多,也不過十萬之眾。龍雲迅速從法國購買了一批法式裝備,將滇軍60軍擴充到了四萬人的規模,由盧漢擔任軍長,率部開赴前線。最初這支部隊因為裝備精良,軍紀嚴明,被蔣介石派到了武漢閱兵,以鼓舞國人的抗戰熱情。1938年徐州會戰期間,60軍奉命開赴魯南地區。
  • 解放戰爭:國軍最「泛濫」的一種軍銜,師長軍長副總司令全叫這個
    40年代國軍從師長到軍長,再到兵團司令和副司令,綏靖區長官,剿總副總司令,存在大量的中將軍銜。當不確定國軍高級軍官軍銜時,似乎叫中將基本沒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國軍裡面到了中將一級,就很難再往上晉升了。主要是國軍中將不嚴格限額,而上將軍銜卻是限額的,除非老一批上將去世或者離開軍隊,才有人補得上去。國軍在內戰後期只有區區幾十名現任上將,加上死去追贈的、曾經授銜的情況,總數也不到百人。這是很多名氣較大的將領到了中將銜後,就難以再進一步提升的原因。而上將名額控制嚴的另一個後果,很顯然就是中將軍銜的大量積壓。
  •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一級上將都是哪10個人?沒有一個不是狠角色
    而在1948年李宗仁擔任民國副總統,次年成為代總統,算是政治生涯的頂峰。國民黨軍戰敗後李宗仁沒去臺灣,他先是避居美國,後落葉歸根回到大陸終老。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國防部長和華中剿總司令官,1949年敗退臺灣後,白崇禧遭到老蔣冷落,於1966年去世。 第四位,閻錫山 。閻錫山是民國時期和馮玉祥、李宗仁齊名的實力派大軍閥,開創了著名的晉綏軍,而大名鼎鼎的傅作義早期也是他的部下,抗戰期間分化為綏遠系。
  • 這位中將「偽造」元帥手令,「誘騙」國民黨軍長起義
    解放軍名將如雲,稱虎將者不在少數,但被稱為黑虎將軍的只有一位,那就是開國中將,擔任過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聶鳳智將軍。聶鳳智隸屬於華東野戰軍(三野),是開國元帥陳毅的愛將。陳毅的脾氣,大家都知道,是不允許部下在他面前亂彈琴的。而聶鳳智卻有一次「膽大包天」,竟然「偽造」陳毅的手令和印章,成功「誘騙」駐守上海的國民黨51軍軍長劉昌義率部起義,為解放上海立下大功。
  • 三野第七兵團轄有4個軍,軍長政委都由誰擔任?後來結局如何?
    軍長滕海清(1909年-1997年)是安徽金寨人,早年放過牛燒過炭,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紅4軍第10師連長、師部通信隊排長等職,參加了紅四方面軍長徵,抗大畢業後分配到新四軍,任遊擊支隊第2大隊大隊長兼政委,新四軍4師第11、第9旅旅長等職,抗戰勝利後任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6師師長、第13縱隊副司令員、第2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21軍軍長等職。
  • 抗戰一線犧牲的中將軍長,被蔣介石汙為「漢奸」,五十年後還清白
    有一位抗戰一線犧牲的中將軍長,被蔣介石汙為「漢奸」,五十年後才被還清白。此人的名字叫吳克仁,出生於1894年,吉林省寧安縣三道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67軍軍長,1915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炮兵科,畢業後入皖系邊防軍,後轉投奉軍,逐漸成長為東北軍的一員將領。
  •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部隊主要是第四野戰軍第40軍和第43軍。第40軍的軍長是大名鼎鼎的「旋風司令」韓先楚。第43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李作鵬。那麼,第40軍、第43軍的政委分別是誰?
  • 紅25軍只有三千人,卻出了97位開國將軍,軍長因何未授銜
    紅25軍在1933年成立時,只有三千多人,是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後,由留在大別山繼續堅持鬥爭的餘部所組建的,由徐海東擔任軍長。1934年,紅25軍主力共2900餘人開始長徵,組織上特地派遣程子華來到鄂豫皖,參與紅25軍的領導工作,紅二十五軍的領導班子形成,他們是: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參謀長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鄭位三。
  • 曾澤生:國軍雜牌軍長到志願軍王牌軍長,毛主席為何勸他先別入黨
    而前國軍中將,後來的解放軍第50軍軍長曾澤生,則用自己一生的經歷,詮釋了兩種制度下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和生存空間。曾澤生是雲南省永善縣大興鎮驛馬溝村人,1902年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小地主家庭。1915年,權欲薰心的袁世凱悍然改制稱帝,復闢了帝制。而雲南籍的蔡鍔將軍秘密潛回雲南,領導了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
  • 授銜時,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為什麼三野的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五五授銜時,第四野戰軍的18位軍長中,共有7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鄧華、韓先楚、洪學智、李天佑、劉震、黃司令、陳明仁。 相比之下,在三野的16位首任軍長中,共產生了十位中將、三位少將,而何基灃、吳化文、張克俠三人則未被授予軍銜。
  • 抗美援朝時期,四野出動了8個軍,軍長分別是誰?他們後來成就如何
    ,尤其是第四次戰役中,39軍更是創了志願軍一次戰鬥生擒美軍人數最多的紀錄,回國後吳信泉擔任過瀋陽軍區參謀長,1955年也被授予了開國中將。 第六個第47軍,前身就是梁興初統帥的第十縱隊,在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由曹裡懷擔任軍長,他是1951年進入朝鮮作戰
  • 1949年,這位國軍中將已撤退到臺灣,為何30多天後還是進了功德林
    在解放戰爭時期,被俘的國軍將領中論官,湯堯絕對能排進前列。他淪為俘虜時的職位是國軍陸軍副總司令。但奇怪的是要論名氣,,這位位高權重的大人物遠不及其他國軍高級將領。這主要是因為湯堯這個陸軍副總司令是趕鴨子上架才當上的,新官上任不出一個月就被我軍活捉了。
  • 1949年-1985年,第14軍的軍長都是誰,當時他們的的年齡是多大
    李成芳中將1949年,第14軍成立後,由李成芳擔任第一任軍長,該軍成立後,由李成芳指揮挺進中南,曾經指揮6個師參加兩陽戰役,隨後又二度請纓率部4晝夜驅700裡遠襲欽州,立下大功,李成芳是14軍首任軍長,他是陳賡麾下的四猛一瘋五大將之一,李成芳將軍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出生於1914
  • 三野27軍的一匹黑馬,軍長中將師長少將,他是副連級卻封上將!
    建國後授銜的時候,軍長被授予了中將軍銜,旗下師長也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讓人想不到的是,下面的連副卻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聶鳳智軍長聶鳳智,許世友的心腹愛將,27軍是第一個突破長江防線的部隊,軍長聶鳳智在建國後曾經擔任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等職,他被授的軍銜是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