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一級上將都是哪10個人?沒有一個不是狠角色

2020-11-24 騰訊網

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軍銜,最高檔是特級上將,僅設一人,肩章掛五顆星;而僅次於特級上將的就是一級上將軍銜了,即四星上將。由於嚴格限額,大陸時期國府一共授出17個一級上將軍銜。而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將領中的一級上將僅存10個人(不含死後追授、已故和臺灣時期授予的),分別是誰呢?總結起來就兩條:不是中央軍頂級大佬,就是一流地方軍閥。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

第一位,馮玉祥。

馮玉祥是西北軍真正的首領,但自從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後,曾經兵鋒最盛的西北軍(40萬人)就被分化瓦解,馮玉祥在解放戰爭期間沒有實際軍權,傾向反戰和平,1948年因為海難去世。

第二位,李宗仁。

李宗仁是新桂系的領袖,廣西頭號軍閥。此人一直是老蔣在國民黨內的最大政敵,3次成功逼蔣下野。而在1948年李宗仁擔任民國副總統,次年成為代總統,算是政治生涯的頂峰。國民黨軍戰敗後李宗仁沒去臺灣,他先是避居美國,後落葉歸根回到大陸終老。

第三位,白崇禧

。白崇禧和上面的李宗仁合稱為桂系「李白」,與李宗仁特點不同,白崇禧更精於謀略和軍事指揮,是桂系20萬軍隊的實際掌控者。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國防部長和華中剿總司令官,1949年敗退臺灣後,白崇禧遭到老蔣冷落,於1966年去世。

第四位,閻錫山

。閻錫山是民國時期和馮玉祥、李宗仁齊名的實力派大軍閥,開創了著名的晉綏軍,而大名鼎鼎的傅作義早期也是他的部下,抗戰期間分化為綏遠系。閻錫山頂峰時期有30多萬大軍,但解放戰爭時晉軍的軍事力量已處在衰退期,整個過程都在防守山西地盤,最後敗退臺灣,1960年病逝。

第五位,陳濟棠

。陳濟棠也是地方大軍閥,屬於粵系的首領,人稱「南天王」。由於廣東富庶兵力雄厚,陳濟棠在1936年試圖聯合李宗仁推翻老蔣,但被對方提前擊破。解放戰爭期間陳濟棠早已失勢,一直在南方,沒有參與主要戰事,49年同樣敗退臺灣,不久後因腦血栓去世。

第六位,唐生智。

唐生智是湖南軍閥,在1937年主張死守南京的強硬派。其實他的嫡系部隊在抗戰前也因為先後3次反蔣失敗而喪失殆盡,沒有多少實權。解放戰爭時期唐生智基本沒有參與,在老家教書育人,1949年於湖南個人宣布起義。

第七位,程潛

。程潛是國民黨北伐元老,北伐第六軍軍長。1949年時程潛早已沒有兵權,但跟陳明仁將軍一起組織了長沙起義。後來在大陸終老。

第八位,陳誠。

陳誠為中央軍嫡系,蔣的心腹愛將,也是大陸時期中央軍最有權勢的將領,土木系的創始人。陳誠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國民黨軍隊一度達到百萬人規模,僅他培養出的軍長就有20餘人。臺灣時期陳誠仍然位高權重,擔任行政院長,治理發展臺灣經濟,能力還是十分出眾的。

第九位,何應欽

。何應欽也是中央軍大佬,北伐時的第一軍軍長。1945年代表中國接受日軍投降,是其軍事生涯高光時刻。解放戰爭時期何應欽曾出任過國防部長,後來戰事不利辭職。國民黨戰敗後何應欽也去了臺灣,直到97歲高齡謝世。

第十位,陳紹寬。

陳紹寬是抗戰時期的海軍一級上將,1937年江陰沉船時主力艦隊基本全部喪失。他本人十分愛國拒絕內戰,全程沒有參與解放戰爭,其海軍司令職務後來由桂永清擔任。戰後陳紹寬一直留在大陸直到1969年去世。

有人問名單裡怎麼沒有東北軍少帥?張少帥因36年西安兵諫,事後被國民黨政府剝奪了軍銜,解放戰爭時期自然就不屬於國軍一級上將行列了。而顧祝同、薛嶽、周至柔等人都是在退居臺灣後才獲得了軍銜晉升,也不包含在內。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共戰死85名國軍將官,哪5個人級別最高?最後一位是上將
    如果說國共交戰,敵人將領陣前戰死也有軍人血性的因素,郝鵬舉卻完全不是這樣。此人貪生怕死,曾經在抗戰期間投靠過日軍,後來又反覆無常,起義加入我軍後再次叛變。1947年郝鵬舉被我軍華野部隊俘獲於山東,在試圖逃跑時被士兵用步槍打死。此人算得上是國軍陣亡將領當中最不光彩的一個。第二位,劉戡。
  •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穿的真是美式軍服?
    至此軍服改制完成,國軍的軍服才穩定下來。改型後國軍軍官常服的軍銜,尉官用銀色直扛表示,分別用與肩袢垂直綴休的一條、二條、三條表示少尉、中尉、上尉;校官用梅花表示,分別用一朵、二朵、三朵表示少校、中校、上校;將官用金星表示,分別用一顆、二顆、三顆、四顆、五顆表示少將、中將、二級上將、一級上將、特級上將。
  • 解放戰爭:從45年的長治到50年的海南,國軍總共戰死多少名將官?
    其中級別最高的國軍將官是唐式遵,1950年被擊斃於西昌境內時,軍銜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此人早年為四川王劉湘麾下愛將。二級上將在國軍銓敘軍銜中處於第三等級,僅次於特級上將(老蔣一人)和一級上將。雖然不是中央軍嫡系將領,但川軍大佬唐式遵的軍銜和大陸時期的湯恩伯、劉峙、傅作義等人一樣,都是二級上將。
  • 解放戰爭:國軍最「泛濫」的一種軍銜,師長軍長副總司令全叫這個
    解放戰爭時的國軍軍銜等級森嚴,從將官到校官、尉官十分明確,很有現代軍官制度的樣子。但是關於高層軍官的軍銜,實際具體執行起來卻非常泛濫,甚至讓人覺得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其中一個軍銜,用得非常普遍,在國民黨軍中的職務跨度極大。這個軍銜就是「中將」了。
  • 解放戰爭時期為什麼國軍只打陣地戰,不打遊擊戰、運動戰?
    解放戰爭時期的國軍,幾乎打的都是陣地戰,一但打輸了就是崩潰或投降,把裝備全部扔給對手,蔣介石然後就有了個外號,叫做「運輸大隊長」。 以全面抗戰時期整體看,國軍敵後部隊作用不大,且國軍敵後部隊對遊擊戰認識不足加上自身意識等原因,無法發揮遊擊戰大部作用。 如果對比全面抗戰跟解放戰爭國軍損失可發現,全面抗戰8年國軍被俘投降等約50萬,解放戰爭3年國軍被俘投降高達458萬,另投誠63萬、起義86萬,接受改編29萬。解放戰爭國軍傷亡171.1萬。
  • 解放戰爭:毛爺爺手中王牌,四大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都是上將
    四位縱隊司令員都是我軍中傑出的悍將,智勇雙全,戰功顯赫。1955年,我軍授銜時,四人都被授予上將軍銜。張宗遜上將抗日戰爭時期,張宗遜擔任過120師358旅旅長,是當時八路軍的六大旅長之一。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協助彭老總解放了大西北。
  • 國軍五虎上將,就數這一「虎」打仗最厲害
    國軍五虎將現在還沒有一個非常權威的說法,各種版本不盡相同。其中最為廣泛接受的當屬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這五人。畢業於浙江講武堂,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蔣鼎文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1912年入浙江陸軍講武堂學習,1917年,護法戰爭開始,蔣鼎文前往廣州,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隊伍行列。在國民黨軍隊內部,他不僅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 之一,而且還是何應欽的「四大金剛」之一。
  • 解放戰爭時期,部隊竟然有非常「廉價的軍銜」,但職位卻如此高?
    而我國的軍銜制度完善於晚清時期。於是在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之後,我國就開始繼續保留了一部分在清朝的軍銜設置,繼續延續使用。不過呢,我們也要有些創新。時間追溯到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的軍銜有著非常明確的明文規定,要將軍隊進行軍銜區分。
  • 授銜時,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為什麼三野的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再來看看洪學智,洪學智紅軍時期是紅四軍的軍政治部主任,職務比鄧華等人還要高一點,抗日戰爭時期是新四軍的師參謀長,解放戰爭後期是兵團副司令員,還做過志願軍副司令員,是四野一位戰功赫赫名將。 洪學智無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搞政治工作,還是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參謀長,還是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軍事主官,亦或是抗美援朝時期主抓後勤工作,表現都十分傑出,堪稱一位全面型的傑出人才。
  • 一級上將張學良,二級上將楊虎城,有啥區別?
    1936-1946 國軍軍銜 國民黨新軍銜制度分為六等18級,其中,將官分成: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五級。、特級上將蔣中正」。
  • 都知道上將三楊,其實在開國上將中,還有一位將軍也姓楊,他是誰
    相信熟悉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55年授予的57位開國上將中,有三位能徵善戰的將領都姓楊,因此被稱之為上將三楊,更巧的是他們都參加了,後來的抗美援朝戰役,被周公稱之為三陽(楊)開泰。而這三位戰功赫赫的將領分別是楊成武,楊得志,楊勇三位將軍。
  • 解放戰爭中,哪5位死硬的國軍軍長戰敗自殺?脾氣一個比一個倔強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全面落敗,但有部分將領十分頑固,共有5名國軍軍長戰敗後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這其中並沒有張靈甫,因為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他在孟良崮自殺,更多是來自蔣軍陣營的宣傳。而黃百韜和楊幹才等人雖是自殺,但職務高於軍長屬於司令級別,也暫不收錄。
  • 他20歲升任國軍中將,42歲晉升上將,其孫女是臺灣著名女歌手
    我發現湖南在近代中確實是出了太多厲害的人物,咱毛爺爺、彭元帥就不說了,我們今天要來介紹的這個人是國軍上將,此人其實並沒有怎麼帶過兵打過戰,但是其軍銜升任速度卻非常的快,20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國軍中將,42歲更是晉升為了國軍上將,他就是劉詠堯。
  • 解放戰爭擔任配角的賀龍,為何1955年仍然是排名第五的元帥
    開國十大元帥中,有五位在解放戰爭中擔任野戰軍司令員。彭老總是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元帥是第二野戰軍司令員,陳老總是第三野戰軍司令員,林總是四野司令員,聶榮臻元帥是華北野戰軍司令員。賀龍元帥不是野戰軍司令員,也不是副司令員。
  • 廣西戰役,3個國軍高級將領趁亂逃脫,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爆發,負責守衛廣西國軍將領的是「小諸葛」 白崇禧,而我軍第四野戰軍擔任此次進攻任務。白崇禧眼看大勢不妙,他提前逃到海南島,另外還有3個高級將領趁亂逃脫,那麼這3個國軍將領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他是國軍五虎上將之一,也是抗日名將,55年回歸大陸官至副國級
    在抗日戰爭時期出現了許多抗日名將。而他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中的虎將。在他帶領的抗日軍隊勢如破竹,打得日軍聞風喪膽。到1955年他回到大陸後官至副國級。那麼他又是怎樣的人物呢?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一講解,衛立煌將軍的抗日事跡。
  • 國軍五大主力,為何在解放戰爭中慘遭失敗,蔣介石追悔莫及
    歷史上蔣介石曾經有五支能徵善戰,裝備精良的部隊,他們在國民革命軍的戰鬥序列中戰力最為強大,戰績最為彪炳突出,但這五支國軍力量最強的部隊在隨後的解放戰爭中卻先後被殲滅,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五支王牌軍走向了滅亡的命運?感興趣的話可以讀一下這本書。
  • 三年解放戰爭,敵軍自損807萬人,我軍一個師都消滅不了,為何?
    從1946年,蔣介石突然翻臉,企圖否定我軍在抗日戰場上取得的突出功績,謀奪勝利果實,拉開3年解放戰爭以來,敵軍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累計損兵折將高達807萬餘人,最終在1950年,韓先楚上將將個人生死,和名利榮辱置之度外,率部乘坐木船出海,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在海南島上與敵戰區司令長官薛嶽血戰56
  • 解放戰爭國軍最死硬一戰,華野損失六萬人,竟換來國軍80萬大潰敗
    進入48年之後,國民黨部隊開始進入主動找我軍接觸的時期。這個現象貌似也不奇怪,國民黨憑藉裝備優勢長期要找我軍決戰。但是這個時候卻不同。隨著國民党進入防禦,大多數國軍找我軍主要是為了合理「被俘」。而有這麼一個兵團卻給國民黨來了個迴光返照,跟我軍戰損比打了一個1:1,雙方損失十二萬人。我們看看這位國軍將領是誰,有這麼大能耐?
  • 此上將三個條件選秘書,不是山東人還不要,媳婦也是山東人
    從上世紀戰爭時期開始,我軍幾乎每個長官身邊都配備著貼身秘書,也稱為警衛員,我軍也出現了許多警衛員出身的將軍,如賀炳炎上將,王近山中將等。他們除了保護長官的生命安全外,還從事一些文化工作,所以貼身秘書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