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公主,很多人都會想到王子公主的愛情童話。
但《公主日記》,展現的其實是關於女孩如何獲得自信並懂得承擔責任的成長過程。
畢竟,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很多,而愛情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米亞(安妮·海瑟薇 飾)是一個羞澀、靦腆又帶著些許自卑的15歲女孩,在學校裡是個小透明,不喜歡被關注,也不喜歡出風頭,有時還會被同學嘲笑。
在一次班級演講中,她甚至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而選擇逃跑。
是不是像極了你身邊的某個女孩,甚至就是妳?
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女孩,卻在16歲生日得知,自己是吉諾維亞女王的唯一孫女,而她是這個國度的公主。
喜歡縮在角落不出聲的米亞,突然一下,變成了聚光燈下萬眾矚目的公主。這一轉變讓她無法適從。
經過媽媽與祖母的勸說,她決定嘗試改變,髮型、穿著、禮儀、談吐都是需要學習的。
從大大咧咧變得從容優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走路時脖子前傾,是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的狀態了。
來自女王的正確示範:
肩膀放平、挺直腰板、微微前傾,把重量從一隻腳轉移到另一隻腳。
坐姿錯誤示範:
是不是你?現在坐著的你,快把二郎腿放下來!
來自女王的正確示範:
把一隻腳併到另一隻腳的後面,然後優雅地將雙手搭在膝蓋上。
(當然,公主也有學得比較艱難的時刻。)
還有皇家在線教學,你不知道但十分有趣的扇子語言!
這樣代表:「我很開心。」
這樣代表:「我不想跟你再說話了,請你走開」
這樣代表:「我有點害羞哦。」
主要是用來隱藏一下你害羞或者搞怪的小表情啦!
這樣代表:「你很討厭哦。」
行為改變的不適應,周遭環境的變化,與同學老師的態度轉變,讓米亞一次又一次地想逃避。
雖然中途幾經失敗,但她終究承擔起了這份責任。
爸爸留下的一封信給了她勇氣,而她的好朋友讓她明白了:
當公主的意義並不是擁有精緻華麗的衣裳,也不是與王子的童話愛情。
而是當你擁有影響大眾的能力,能讓人們靜下來聽你說話時,去做一些別人做不到的事。
所以在接受桂冠後,她這樣致辭:
「如果我可以多加考慮一下其他人,而不是只有自己,可能我的生活會更有意義吧。如果我成為了吉諾維亞的公主,那我的想法和那些比我更加有智慧的人的想法,就能更好地被大家接納,並付諸實踐。」
當然,青春期的公主肯定也少不了喜歡的男孩子,在接受桂冠之後,她也收穫了一段甜甜的戀情。
轉瞬6年過去了。
在《公主日記2》中,米亞長大了,21歲大學畢業的她重回吉諾維亞。
這時的她變得越來越懂事與成熟。
她要肩負起治理王國的重任,而面對的第一個難題竟然是,要在短短的30天內訂婚並結婚。
於是匆匆忙忙的走上了一條,選「駙馬」的道路……
米亞的故事到這裡已經是童話,但是她走過的道路,對電視機前的女孩子來說,值得參考。
《公主日記》的上映成功,讓安妮·海瑟薇一夜成名,還被《人物》雜誌封為2001年最佳新星。
她甜美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被大眾稱為新一代奧黛麗·赫本式的公主。
少年成名很容易就被定型,「新一代美國甜心」就變成了她的標籤。
但她並不甘於此。
她最想要的是成長為一個優秀的演員,去演繹不同角色的人生。
於是她努力地打破大家對她的甜(刻)美(板)印象。
其實她可以很普通
《穿普拉達的女魔頭》·安迪
可以小清新
《成為簡·奧斯汀》·奧斯汀
可以深度藝術化
《悲慘世界》·芳汀
也可以在大製作裡當最A的女人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貓女
在這個過程中,她也受到過不少的非議與謾罵,甚至被全網黑。但獎項說明了一切:
但是她並沒有在意,而是憑藉著強大的內心去努力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甚至還在脫口秀上詼諧風趣地上演了一段Rap,嗆翻diss她的大男人們。
除了演員,安妮·海瑟薇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聯合國親善大使。
2017年,她曾身著一襲紅裙亮相聯合國,為女性發聲。
在演講中,她金句頻出,身為人母的她,呼籲美國給予母親帶薪產假,同時號召父親享受親子假,希望父親能更多地承擔陪伴和教育孩子的角色。
她認為社會對女性愈來愈包容與理解,這就是方向。
你看,生活就是會給我們很多的選擇和可能性。
我們可以是公主,也可以是女王。可以接受批評,也可以反擊惡意。
《公主日記》的製片人休斯頓曾說:「其實每個人都是公主,那並不意味著她們必須出身皇家,而只是意味著你在內心對自己有什麼感覺,真正重要的是你怎樣看待自己和熱愛自己。」
所有的一切都是源於自己的初心。
王子和公主的愛情故事當然很美好
但愛情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找到自己,並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才是屬於我們生命的價值。
今天和明天下午,電影頻道將先後播出充滿甜美氣息的《公主日記1、2》,一同欣賞公主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