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五術中的一種學問,一個人的個性、心思與善惡,都可以通過面部特徵表現出來。根據一個人的長相,就可以大致推斷這個人的一生。因此,古人講:「相由心生」。
中華五千年歷史記載過許多名人的面相,諸如「鷹視狼顧」之相。
所謂鷹視,即看人跟老鷹的眼睛一樣,冷酷犀利;所謂狼顧,即走路像豺狼,一步三回首。
這種面相人的共同特性是,喜好權勢、城府極深、善於隱忍,為人狠戾,背信棄義。而中國歷史上至少有三人被公認為「鷹視狼顧」 之相。
第一個是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
《史記》上記載,「越王勾踐,鷹目狼顧,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當年吳越爭霸,越王勾踐被夫差打敗,困於會稽山。勾踐聽取了文種和範蠡的謀略,向夫差求和。文種帶著各種奇珍異寶,賄賂夫差的重臣伯嚭,讓他引薦夫差。
見到夫差後,文種低三下四地說,我家大王願為您做牛做馬,只乞求您留他一條小命。同時讓範蠡作為人質,並獻上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
於是,勾踐把國家交給文種治理,自己帶著妻子和範蠡來到吳國當奴僕。每天守墳、餵馬、除糞、打掃。夫差出門時,他拉過馬,恭恭敬敬地遞上韁繩,小心翼翼地牽著馬穿過市井。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踐前去問候,為了討得夫差的歡心,他竟然揭開馬桶蓋親自去品嘗,可謂受盡了羞辱。多年後,勾踐終於換取了夫差的信任,於是放心地讓他回國。
勾踐回國後,臥薪嘗膽,並最終打敗吳國,一雪前恥。範蠡深知勾踐的為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於是他功成身退,攜西施泛舟西湖。但文種不聽忠告,繼續留在越國。後來,果不出範蠡所料,勾踐送給文種一把寶劍,並對他說,先生曾經教寡人攻打吳國的七種謀略,如今寡人只用了三種就滅了吳國,還剩下四種沒地方用,要不先生自己試試。文種聽完後,嘆息一聲,自殺而盡。
第二個是韜光養晦的司馬懿。
關於司馬懿的鷹視狼顧之相,除了《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先時太祖武皇帝嘗謂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晉書·宣帝紀》也有明確記載:「帝(司馬懿)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
歷史也驗證了曹操的觀測是非常準確的。所謂「三馬同食一槽」,「槽」即為「曹」的諧音,是指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將會篡奪曹氏江山。因此曹操提醒兒子曹丕,一定要小心提防司馬懿。
然而,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司馬懿,竟然在老謀深算的曹操手下韜光養晦,審時度勢二十年。最終,不但騙過了曹操,讓其失去防備之心,還獲得太子曹丕的充分信任與器重。後來司馬懿輔佐曹丕,曹丕駕崩後,又輔佐曹叡;曹叡駕崩後,他的養子曹芳繼位,由司馬懿和曹氏家族的大將軍曹爽共同輔政;結果,司馬懿被解除兵權後,又通過裝病設計除掉了曹爽,從此曹氏大權旁落,司馬氏完全掌權。到自己兒子司馬昭時,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建立晉朝,史稱西晉。
「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魏、蜀、吳三國相互徵戰了四十多年,沒想到最後拱手將勝利果實讓給了司馬家。
第三個是竊國大盜袁世凱。
反對清帝退位,力主誅殺袁世凱的清末宗室恭親王愛新覺羅·溥偉,曾在《讓國御前會議日記》指出,「袁世凱鷹視狼顧,久蓄逆謀,故景月汀謂其為仲達第二。」
1859年河南項城出生的袁世凱,字慰亭,號容庵,人稱「袁項城」。北洋新軍的創始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還當過幾天的皇帝。他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
公元1898年,袁世凱出賣康有為、梁啓超,將維新計劃向慈禧太后告密,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軟禁了光緒皇帝,康有為、梁啓超被迫外逃,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殺。袁世凱由此起家,之後開始步步高升。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袁世凱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公元1915年12月,袁世凱被他兒子偽造的一份擁護贊成復闢帝制的假《順天時報》所騙,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結果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取消退位。隨後在孤獨中死去。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被看作「鷹視狼顧」的三個人,日後都成了帝王,看來這種面相的確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