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澳門,很多人第一反應會聯想到賭場,不過賭博這種活動在咱們內地是不合法的,分分鐘要被警察叔叔帶走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去澳門賭博不犯法呢?
這事兒得追溯到1847年,當時的葡萄牙宣布博彩活動在澳門合法,由此開始,博彩業在澳門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角色,不過那時候的博彩業,處於各自經營、自由競爭的狀態,規模發展不大。
1912年,澳葡政府對博彩業引入全面性招商,包稅經營,又引入其他博彩品種。
之後,在葡萄牙第二共和國期間,澳葡政府開始大力發展旅遊業。1930年5月,澳門政府搞了一個遊歷經理處,專門研究澳門旅遊事務,招攬遊客。
當時經濟發展蕭條,澳門政府認為要想讓澳門繁榮,就得發展旅遊業,而搞好旅遊業的唯一途徑,那就是改造賭博業。
20世紀30年代,澳葡政府全面推行博彩專營政策,就是以暗標競投和價高者得公開招標,批出賭場專營權,這時候澳門博彩業壟斷經營的格局形成。
一開始,澳門賭場的專營權合約由盧九家族、範潔朋和霍芝庭等人組成的豪興公司取得。後來,澳門賭權易手,1937年,富商傅老榕和高可寧組成的泰興娛樂總公司,取得澳門的賭場專營權,條件是承諾每年繳180萬元的稅。
從這以後,賭稅開始成為澳葡政府的重要財政收入來源。
那個時候,除了博彩業,鴉片業、娼妓業、走私業、典當業這幾個行業,也發展地很猛,尤其是鴉片,當時的澳門甚至有國際鴉片走私中心的稱號。這東西在澳門屬於政府壟斷,還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1930年,國聯任命「吸用鴉片耗用控制調查委員會」到澳門,調查「吸食鴉片」問題,根據數據記載,當時小小的澳門公開吸食鴉片的營業場所竟有50間,公開販賣鴉片的商店有86間。
折騰了十幾年,一直到1946年,澳葡政府才正式宣布澳門「徹底根除鴉片」,封閉煙館,對吸毒、販毒採取嚴刑處分。
1982年5月,澳門立法會通過《澳門新博彩法》,將「賭博娛樂」改稱為「幸運博彩」,這應該「博彩」一詞的官方由來。
澳門回歸以後,「澳門基本法」和「兩制」使得澳門可以保留並發展支柱產業博彩業,博彩業迅速擴張,2002年,澳門博彩毛收入為234.96億澳門元,2018年增至3038.79億澳門元,増長了1193%。
2018年,澳門博彩收入佔本地生產總值68.34%,博彩稅收佔公共收入80.33%。可以說澳門民生基本上非常依賴於對博彩業的徵稅,而且澳門的一些賭場下設營運部、保安部、餐飲部、推广部、財務部、籌碼兌換處等基本單位,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也提供了一些就業機會。
不過,博彩業的過度發展,可能給澳門社會整體發展帶來某些負面的影響,最近有消息,澳門在向成為我國科技門戶轉型,這也許是在擺脫對博彩業的過於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