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財聯社 記者羅禕辰
近日,維生素C啟動新一輪漲價。廠商對食品級維生素C的報價較10月末上漲約30%,飼料級和醫藥級報價亦提高10%-20%左右。對於這輪漲價原因,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本輪漲價主要受原料玉米漲價拉動,此外也有海外疫情再度抬頭的影響,頭部廠商銷售以海外為主。
漲價以食品級為主
11月4日,百川盈孚分析師彭潔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石藥集團(1093.HK)和山東魯維11月3日對食品級維生素C的報價大約在40元/公斤上下,較10月末的30元/公斤上漲明顯,且廠商對外宣稱有大量在手訂單,對意向訂單積極性不強,預計本輪漲價還將持續。
同日,財聯社記者先後聯繫了4家中間商,其中3家均表示食品級維生素C在漲價,對外報價統一在40元/公斤上下,並聲稱有廠家已經停止報價,預計還將繼續漲價,僅有1家稱價格平穩,30元/公斤以內也有貨,不排除可能為小廠商貨源。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維生素C漲價以食品級為主,飼料級和醫藥級報價雖有提升,但均未顯示有明確需求支撐。
石藥集團在半年報中表示,二季度開始維生素C業務明顯改善主要在疫情刺激下,海外保健品需求增長拉動。
11月4日,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林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不看好飼料級維生素C行情。他透露,飼料添加劑貿易商普遍反應出貨困難,疊加秋冬水產淡季,整體需求較弱。
兩大漲價因素分析
雖然廠商將本輪維生素C漲價歸因為成本端推動,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維生素C和玉米的價格走勢並不存在明顯的關聯性。
據百川盈孚數據,今年二季度以來,食品級維生素C價格持續下行,直至3季度中期進入谷底後企穩,10月末逐漸有回暖態勢。而在此期間,全國玉米均價保持上漲態勢,換言之,成本端的壓力一直在增加。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10月最後一周,全國玉米周度均價收於2435.38元/噸,較上周均價漲23.88元/噸,漲幅0.99%。分析認為,存在農戶銷售積極性差,貿易商添加意願強,下遊深加工企業為保證收購量一再提價的情況,整體來看,國內玉米供應仍偏緊。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本輪維生素C廠商以成本上漲為由抬價前,同樣以玉米為原料的賴氨酸、蘇氨酸已經在今年國慶節後開始漲價,目前行情仍穩中偏強。對此,有分析稱是海外工廠生產受限,國內玉米價格快速上漲,廠家成本壓力大增,上調報價後市場隨之走高。
相比成本端壓力,維生素C需求受海外疫情影響更為直接。除石藥集團提及的二季度海外保健品市場需求增長外,海關數據也顯示維生素C出口呈上揚態勢。2020年9月,未混合的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出口15721噸,同比增加45.6%。
對此,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林認為,海外訂單持續高位,企業出口勢頭良好,或對國內價格形成一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