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通」是金庸筆下一個非常有趣的人物,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裡面,老人一般要麼是非常嚴肅一副長者模樣,或者是那種慈眉善目,和藹可親形象。然而周伯通不似傳統老人那般模樣,反而性格和小孩子一模一樣,貪玩、率真,所以周伯通就有了「老頑童」的稱號。可以想像一下:一個七八十歲老人,在田野間抓著蝴蝶,是什麼情景?
老頑童周伯通這個人物,雖然心智如同孩提一般,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卻是非常清醒,有時讓讀者搞不懂他是真聰明,還是假糊塗,還是看得太開呢?周伯通的一生是貫穿《射鵰》《射鵰》與一眾小友如:郭靖、楊過、小龍女。玩的是不亦樂乎,然而似老頑童周伯通,這般人物!在他的一生中也有兩段,可以說是令自己非常尷尬的關係,一段是他與瑛姑的愛戀,還有一段就是他與師兄王重陽的關係。
周伯通與瑛姑之間的那點事,就不在這裡詳加贅述了,因為《射鵰》《神鵰》都有提到,我們來聊一聊周伯通與王重陽之間的尷尬關係,什麼尷尬關係呢?在《神鵰》中,老頑童曾說過自己這一身武功皆是王重陽教給他的,然而王重陽與老頑童倆人之間,卻並非師徒名分,而是師兄弟相稱呼!當然這是王重陽的要求,如此奇怪的現象,那麼有的讀者就要好奇問一句為什麼了?筆者根據這種情況作了以下兩點分析:
一、周伯通與「道」之緣
在《神鵰俠侶》中提到過,王重陽曾經也是一名心懷天下的有志之士,年輕時有過起義之舉,可惜最終兵敗,心灰意冷才躲到了活死人墓裡面。後來因為林朝英的某些原因,導致王重陽無奈出了家入了道,建了「全真教」。
而老頑童的性格上面有說過,非常率真性格就像小孩,且坐且臥隨心所欲,這不正是道教提倡修煉最高境界「返璞歸真」嗎?道家所謂「修真」,修的就是那真實之道,說來容易可是能看破,參透七情六慾古往今來,又有幾人?我們都知道《射鵰》時,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擊敗眾人,奪得天下第一之名。到了《神鵰》時期,華山論劍時眾人並沒寅武,卻最終都認可周伯通作天下第一。
當時的對話的非常有意思:黃老邪等幾人在論新「五絕」時,故意不提老頑童原本是想惹得老頑童著急,然而沒想到老頑童非但不急,而且毫不在意還推舉小龍女,黃蓉做「五絕」之首。當時黃老邪,和一燈大師大吃一驚說道:老夫淡泊名利,一燈大師看破虛妄,然而只有你周伯通眼裡根本就沒有名利。
其實黃老邪和一燈看似已經不在乎了,但是作為正常人難免有點比較之心,只有老頑童是真的從未有過這種想法。所以眾人都覺得老頑童最適合做新的「五絕」之首!黃老邪等人到了最後才看出老頑童境界之高,王重陽作為老頑童朝夕相處之人,本就在黃老邪等人當年還在爭名奪利時,已經放下了種種,所以眼界自然高出他們一等。
老頑童或許武功不如王重陽,然而在修「道」一途,卻能早早到達;歸真,心中沒有名利、灑脫,王重陽畢竟創立的是道教,所以他自認為在修道方面,沒有資格做老頑童的師傅,所以倆人就以師兄弟所稱。
二、老頑童是金主
如果上面說的老頑童,境界高有道緣,是出於精神層次原因,下面我們就來說一點實惠的!俗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不是真的有人認為:大俠都是那種,下了館子點了大魚大肉,吃完拍拍屁股就走人吧?雖然現在很多影視裡面,大俠都是一天吃喝拉撒不用錢,整天談情說愛,無憂無慮。
然而回歸現實,往往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在歷史上丘處機、王處一、馬鈺還有老頑童等人原本是同鄉。後來這幾人除了老頑童,都被王重陽收為門人弟子,後來有一次王重陽帶領弟子,來到他們家鄉是周伯通為王重陽修建了,庵供王重陽等人在此處修行。
所以大家都懂得,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大多都有歷史背景,而且裡面人物也有很多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比如說尹志平小龍女事件,前些年據聞被道教之人投訴了,理由是:敗壞了祖師名聲!畢竟現在很多讀者提起「尹志平」名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所做的事情,這確實對於道教先輩名聲有著不好影響,所以最終金庸先生修改了「尹志平」為現在的「甄志丙」。
周伯通畢竟是金主,所以金庸在創作時將老頑童寫成與王重陽同一輩分,也是情有可原,當然大家也可以把兩人看成是「武俠小說中的全真教有限公司」,王重陽和老頑童是合伙人。
個人總結
當然不得不說老頑童確實也是沒讓王重陽失望,雖然與全真七子一樣,武功都是王重陽受授的,然而跟明很明顯老頑童武功,要高出全真七子很多,甚至老頑童更是別出一格自創了「左右互搏術」這種高深的武學。
自王重陽之後,全真教也就出了個老頑童這種驚豔般人物,其餘的皆是平平之資!《射鵰》雖然主角是郭靖,而武功最高的卻是全真教王重陽,到了《神鵰》主角換成楊過,可是武功最高還是全真教之人把持其位,這麼一看就知道王重陽有多麼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