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為何不收老頑童做徒弟,而是認作師弟?原因很真實

2020-11-29 武俠百曉通

「周伯通」是金庸筆下一個非常有趣的人物,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裡面,老人一般要麼是非常嚴肅一副長者模樣,或者是那種慈眉善目,和藹可親形象。然而周伯通不似傳統老人那般模樣,反而性格和小孩子一模一樣,貪玩、率真,所以周伯通就有了「老頑童」的稱號。可以想像一下:一個七八十歲老人,在田野間抓著蝴蝶,是什麼情景?

老頑童周伯通這個人物,雖然心智如同孩提一般,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卻是非常清醒,有時讓讀者搞不懂他是真聰明,還是假糊塗,還是看得太開呢?周伯通的一生是貫穿《射鵰》《射鵰》與一眾小友如:郭靖、楊過、小龍女。玩的是不亦樂乎,然而似老頑童周伯通,這般人物!在他的一生中也有兩段,可以說是令自己非常尷尬的關係,一段是他與瑛姑的愛戀,還有一段就是他與師兄王重陽的關係。

周伯通與瑛姑之間的那點事,就不在這裡詳加贅述了,因為《射鵰》《神鵰》都有提到,我們來聊一聊周伯通與王重陽之間的尷尬關係,什麼尷尬關係呢?在《神鵰》中,老頑童曾說過自己這一身武功皆是王重陽教給他的,然而王重陽與老頑童倆人之間,卻並非師徒名分,而是師兄弟相稱呼!當然這是王重陽的要求,如此奇怪的現象,那麼有的讀者就要好奇問一句為什麼了?筆者根據這種情況作了以下兩點分析:

一、周伯通與「道」之緣

在《神鵰俠侶》中提到過,王重陽曾經也是一名心懷天下的有志之士,年輕時有過起義之舉,可惜最終兵敗,心灰意冷才躲到了活死人墓裡面。後來因為林朝英的某些原因,導致王重陽無奈出了家入了道,建了「全真教」。

而老頑童的性格上面有說過,非常率真性格就像小孩,且坐且臥隨心所欲,這不正是道教提倡修煉最高境界「返璞歸真」嗎?道家所謂「修真」,修的就是那真實之道,說來容易可是能看破,參透七情六慾古往今來,又有幾人?我們都知道《射鵰》時,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擊敗眾人,奪得天下第一之名。到了《神鵰》時期,華山論劍時眾人並沒寅武,卻最終都認可周伯通作天下第一。

當時的對話的非常有意思:黃老邪等幾人在論新「五絕」時,故意不提老頑童原本是想惹得老頑童著急,然而沒想到老頑童非但不急,而且毫不在意還推舉小龍女,黃蓉做「五絕」之首。當時黃老邪,和一燈大師大吃一驚說道:老夫淡泊名利,一燈大師看破虛妄,然而只有你周伯通眼裡根本就沒有名利。

其實黃老邪和一燈看似已經不在乎了,但是作為正常人難免有點比較之心,只有老頑童是真的從未有過這種想法。所以眾人都覺得老頑童最適合做新的「五絕」之首!黃老邪等人到了最後才看出老頑童境界之高,王重陽作為老頑童朝夕相處之人,本就在黃老邪等人當年還在爭名奪利時,已經放下了種種,所以眼界自然高出他們一等。

老頑童或許武功不如王重陽,然而在修「道」一途,卻能早早到達;歸真,心中沒有名利、灑脫,王重陽畢竟創立的是道教,所以他自認為在修道方面,沒有資格做老頑童的師傅,所以倆人就以師兄弟所稱。

二、老頑童是金主

如果上面說的老頑童,境界高有道緣,是出於精神層次原因,下面我們就來說一點實惠的!俗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不是真的有人認為:大俠都是那種,下了館子點了大魚大肉,吃完拍拍屁股就走人吧?雖然現在很多影視裡面,大俠都是一天吃喝拉撒不用錢,整天談情說愛,無憂無慮。

然而回歸現實,往往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在歷史上丘處機、王處一、馬鈺還有老頑童等人原本是同鄉。後來這幾人除了老頑童,都被王重陽收為門人弟子,後來有一次王重陽帶領弟子,來到他們家鄉是周伯通為王重陽修建了,庵供王重陽等人在此處修行。

所以大家都懂得,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大多都有歷史背景,而且裡面人物也有很多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比如說尹志平小龍女事件,前些年據聞被道教之人投訴了,理由是:敗壞了祖師名聲!畢竟現在很多讀者提起「尹志平」名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所做的事情,這確實對於道教先輩名聲有著不好影響,所以最終金庸先生修改了「尹志平」為現在的「甄志丙」。

周伯通畢竟是金主,所以金庸在創作時將老頑童寫成與王重陽同一輩分,也是情有可原,當然大家也可以把兩人看成是「武俠小說中的全真教有限公司」,王重陽和老頑童是合伙人。

個人總結

當然不得不說老頑童確實也是沒讓王重陽失望,雖然與全真七子一樣,武功都是王重陽受授的,然而跟明很明顯老頑童武功,要高出全真七子很多,甚至老頑童更是別出一格自創了「左右互搏術」這種高深的武學。

自王重陽之後,全真教也就出了個老頑童這種驚豔般人物,其餘的皆是平平之資!《射鵰》雖然主角是郭靖,而武功最高的卻是全真教王重陽,到了《神鵰》主角換成楊過,可是武功最高還是全真教之人把持其位,這麼一看就知道王重陽有多麼厲害了。

相關焦點

  • 為何王重陽要認周伯通為師弟,而不是收他做徒弟?
    《射鵰英雄傳》中最有意思的關係,就屬王重陽和周伯通了。周伯通的武功大多由王重陽教授,按理說應該和丘處機等七人一樣成為王重陽的徒弟,可王重陽並沒有收周伯通為徒,而是以師兄弟相稱,讓一本正經的全真七子平白多了一個孩童心性的師叔,得捧著,得哄著,往往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 「老頑童」周伯通傳奇,比師哥王重陽還剽悍的人生
    王重陽到山東收馬鈺、譚處端、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這五個弟子時,當地有些土豪的周伯通非常羨慕,也想拜重陽真人為師,但自覺資質比不上馬鈺等人,不敢開口,只是殷勤的拿出錢財資助王重陽。別人看周伯通瘋瘋癲癲的,都不喜歡和他玩,但王重陽不是那樣的人,打心裡感激周伯通慷慨解囊的赤誠之心,對周伯通非常友善。
  • 周伯通曾教郭靖《九陰真經》,為何不教徒弟耶律齊?與王重陽有關
    二次華山論劍時,老頑童周伯通因躲避瑛姑,在論劍開始之前便離去了,一個人遊戲人間,數十年毫無音訊。  在這期間,周伯通到了蒙古大漠,遇到一個非常玩得來的孩子,於是將他收為徒弟,教他武功,並且叫他「小頑童」。
  • 王重陽是全真教祖師,周伯通武功是他傳授的,為何他們不是師徒?
    有朋友問,王重陽既是全真教創派祖師,其他人應該是其弟子才對,為何周伯通是他師弟呢?《射鵰英雄傳》中,王重陽是全真教的創派祖師,其門下有七大弟子,分別是馬鈺、劉處玄、譚處端、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合稱「全真七子」,此外他還有一個師弟,名叫周伯通,外號「老頑童」。
  • 射鵰英雄傳:王重陽把先天功傳南帝段皇爺,為何不給師弟周伯通?
    ,也是最有機會和資格學習王重陽先天功的人,但是王重陽為何寧可傳給外人南帝段皇爺也不給師弟周伯通,這是為什麼呢?第二,周伯通不是個用心學,踏實的人,周伯通就是個老頑童,他不會像段皇爺那樣安安穩穩地跟著王重陽學,一張嘴嘰嘰歪歪的超級煩人,王重陽又是比較安靜的修道之人,所以對於周伯通這種神經質的人,厭煩程度高於願意教導他的程度。
  • 王重陽武功那麼高,他的徒弟卻那麼差,原因很有意思
    王重陽一生之中,最為自負的就是他的武功。當年,林朝英獨創出克制全真教武功的玉女心經,王重陽也費盡心思,破解玉女心經,然後在石棺上留下「重陽一生,不弱於人」的字樣。第一次華山論劍,王重陽也果然是不弱於人,經過七個日夜的奮戰,最終奪得了天下第一。
  • 王重陽昔年一結拜兄弟,是他鐵桿粉絲,創建全真教後成他師弟!
    王重陽一共教過八個人武功,其中七位是他的弟子,即全真七子,分別是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剩下一位則是他的師弟,名叫周伯通,外號老頑童。經常有朋友問一些關於周伯通與全真教的問題,比如周伯通是不是全真教的人?周伯通是不是道士?周伯通為何稱呼王重陽為師兄?
  • 射鵰三部曲中,武功強過王重陽不下五人,唯有老頑童見識過其武學
    當然,在「射鵰三部曲」中,有一些未曾出場但影響力極大的人物,如《九陰真經》創作者黃裳,如「劍魔」獨孤求敗,如鬥酒僧,百損道人等,都非泛泛之輩,論實力他們也不弱於王重陽,但是因為這些人未曾出場就不去討論。其實,就出場的人物而言,實力勝過王重陽最沒有爭議的人物就是張三丰。
  • 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全真七子怎麼那麼菜?
    王重陽在第一次華山論劍中奪得天下第一的稱號,無人不服,後來他收了七個徒弟,合稱全真七子。王重陽的武功屬於超一流,而他七個徒弟中最厲害的丘處機也只能算是準一流。師父神功蓋世天下無雙,徒弟卻有點一塌糊塗。這是怎麼回事?是王重陽不會教徒弟,還是全真七子都太菜呢?下面一起分析一下。
  • 王重陽心中明明有林朝英,為何不娶她為妻?周伯通一語道破緣由
    但比起楊過與小龍女來,王重陽與林朝英才是武林中羨慕的一對。王重陽不僅武功高超,而且風度翩翩,一身武功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世人稱其「天下第一」。而林朝英則漂亮大方,一生行俠仗義,武功僅次於王重陽。但事實卻是王重陽負了林朝英,始終沒有開口表明心意。明明兩人互相傾慕,為何王重陽始終不踏出那一步呢?有人認為是王重陽的思想負擔過重,有人認為是王重陽無法拋棄弟子,而老頑童周伯通,卻一語道破其中玄機。郭靖當年跟隨黃蓉來到桃花島時,恰巧碰到了被囚禁於此的老頑童周伯通。周伯通看郭靖傻傻愣愣的,便好心提點他:「離黃蓉遠一點,否則你必受其害!」
  • 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為何徒弟七個才能打贏黃藥師一個?
    王重陽的武功在黃藥師之上,為何他的徒弟,七個加起來才勉強對付一個梅超風呢?從全真七子身上,不少人都看得出來,這個答案是否定的,王重陽的武功的確天下第一,練武的資質更是世間少有,但這並不代表,他收的徒弟也和他一樣優秀,甚至也不能保證,這個天下第一的王重陽在教徒弟上也能教個天下第一出來!
  • 王重陽的先天功那麼厲害,為何沒傳給弟子?有一個讓人意外的原因
    先天功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在《射鵰英雄傳》中它是一等一的內功,甚至有讀者認為它是一門修道成仙的功法。先天功在王重陽手裡大放光彩,他憑藉此功華山論劍奪得第一,並獲得九陰真經。可是之後一件事情困擾著大家,那就是王重陽並未把先天功傳授給全真教,包括他最照顧的師弟周伯通。
  • 先天功,其實是王重陽的《葵花寶典》
    雖然他教徒弟的水準有待商榷,但細想起來,全真七子也算是一流高手了,除了超一流的五絕等人,還真沒啥對手。 想想也真是讓人感嘆,如果沒有金庸的武俠小說,王重陽、全真教和全真七子大概只會停留在道教發展大潮的犄角旮旯,而不會如今天這般婦孺皆知。從這個角度而言,對於中國文化的基礎普及,正是金庸武俠的成功之處,在當代作家中,簡直無人能出其右。
  • 王重陽武功天下第一,為何全真七子武功不強?答案藏在周伯通身上
    問題隨之而來,為何王重陽為天下五絕之首,武功曾經天下第一,教出來的弟子,卻被四絕所小覷呢?比較普遍的觀點有兩個:一是出在師父王重陽身上,王重陽的武功是自身頓悟出來的,對於武學的造詣極深,但是他並不懂得怎麼教徒弟,而且王重陽收徒時,已經接近垂垂老矣,心有餘而力不足。一是出在全真七子自身,全真七子沒有習武的先天優勢,他們拜在王重陽門下時,已經錯過了習武的最佳年齡。
  • 為什麼先天功那麼厲害,王重陽卻沒有把他傳下去?原因很簡單
    為什麼先天功那麼厲害,王重陽卻沒有把他傳下去?今天我來說說。在第一次華山論劍時,王重陽是用先天功打敗降龍十八掌的洪七公,蛤蟆功的歐陽鋒,一陽指的南帝,彈指神通的黃老邪,那先天功是很厲害的吧,可後來卻再無第二人練成,後來的一燈大師不知練成了沒有。一次沒用過,肯定是沒練成的。
  • 周伯通有4個徒弟!一個不敢見,一個偷著見,一個完勝周伯通!
    不僅如此,老頑童周伯通的武學修為也驚為天人,在射鵰和神鵰中,幾乎沒有任何對手。因此,金庸先生也將周伯通奉為「武痴」。老頑童周伯通是全真教王重陽的師弟,不僅學會了全真教大部分武功,而且天賦異稟的周伯通還自創了左右互搏術,以及七十二路空明拳,後來還學會了九陰真經。到了射鵰後期,周伯通已經成為武林第一人。
  • 若王重陽沒死,參與第二次論劍,結局如何?老頑童一句話說出答案
    王重陽的武學,有多厲害呢?大家都聽說過三國演義中,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故事。另外四絕,就好比是司馬仲達,王重陽就好比是諸葛亮。王重陽死後多年,留下了全真七子統領全真教,全真七子與黃藥師和歐陽鋒有過一場戰鬥,這場戰鬥開始時,全真七子被黃藥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歐陽鋒因此調侃全真七子個個膿包,王重陽怎麼會教出如此膿包的徒弟?
  • 王重陽教的徒弟沒人上五絕,郭靖是全真編外人員,卻成天下第一?
    相信很多武俠迷都知道,金庸武俠一向是逃不開「越學越弱」的定理的。降龍十八掌被喬峰、郭靖用成天下無敵的樣子,在耶律齊身上卻似乎發揮不出很大的威力。這個定理放在門派身上,也是同樣的道理,王重陽的弟子都不如他,郭靖一個編外人員,卻直接問鼎武林,這是為什麼呢?
  • 王重陽是如何創立全真教?
    他是「老頑童」周伯通的師兄,「全真七子」的師父。王重陽出生於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1170年,王重陽去世,享年58歲。《金蓮正宗記》記載他「骨木雄壯,氣象渾厚」、「膂力倍人,才名拔俗,早通經史,晚習刀弓」,可見丘處機說王重陽「少年時先學文,後練武」,情況大致不差。因為家境殷實,少年王重陽有條件習文練武,不過史書中並沒有太多他武藝驚人的記載。
  • 馬鈺是全真教大師兄,他武功為何不是最高的,看王重陽是怎麼說的
    《射鵰英雄傳》中,王重陽是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期的天下第一。像所有武學名家一樣,王重陽成名後也收了七個弟子,人稱「全真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