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南京高三生弒母案」佔據熱搜頭條,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
12月12日,南京阜寧一名高三學生楊某因不服家庭管教,與母親發生爭吵,在肢體衝突中致母親死亡。
無獨有偶,就在一個月前的11月12日,南京玄武區高三學生李某也因家庭管教問題失手將母親殺死。
弒母者同樣是高三學生,兩位母親都當過教師。如出一轍的悲劇,令輿論一片譁然。
同學、老師們都不敢相信,在他們眼裡,李某曾經拿過全校第一名,是聰明、刻苦、懂事的代名詞。而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
明明是和睦的一家人,緣何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李某鄰居採訪、新聞報導的隻言片語中,可以窺見當中隱秘。
令孩子窒息的「愛」
「這道題怎麼又錯了!不是剛講過嗎?」
「寫得這麼潦草,擦了重寫!」
「全家為了你住到這個破房子裡,你就用不及格的成績報答我?」
「我花了那麼多錢,就是讓你給我考倒數的嗎?」
在距離南京第十三中學百米之遙的學區房聚集區,晚上隨便站到哪棟樓下,可能都會聽見家長們的呵斥聲。
南京第十三中學附近的學區房
李某弒母悲劇發生的地方,就在這一片區。李某父親不與母子二人同住,陪讀的重擔落在母親一人身上。她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這是當地家長常見的做法。
據李某鄰居透露,李某母親用極端的方式管教孩子。這位家長曾與李某母親溝通過,但因對方很難溝通、性格比較偏激而作罷,「沒想到家庭教育問題演化成這樣的悲劇,感到非常痛心」。
這位鄰居說:「她說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的。她和老公都是知識分子,所以深知要出人頭地,就一定要好好學習,因此對兒子的學習要求很嚴格。」
「在交流過程中,我能感覺到她自己的內心是不寧靜的。」鄰居回憶,她當時曾勸李某某的母親不要採取極端的方式教育孩子,這樣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但李某母親都不接受她的勸說。
「我以前就覺得,她的教育模式早晚會出事的,只是沒想到發生這麼大的事。」
成績好≠心理健康
李某從重點初中考進重點高中,一路都是學霸人設,早就被老師劃到了「985尖子生」的第一梯隊。
就在今年9月份,他還因為考試成績優異,在全校的表彰大會上分享了學習經驗。
然而,雖然李某表面上是一位優秀學生,但在母親近乎「瘋狂」的管教下,他的心理健康問題早已顯露端倪。
在學生家長眼裡,李某的性格具有一定雙面性:他在同學面前,有時不太容易控制情緒;但在老師面前,又是個乖巧懂事、得體的孩子。
正因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具有雙面性和隱蔽性,學校往往難以發現學生的心理隱疾。在多年應試教育盛行下,學校普遍把重點放在提高成績上,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據聯合國數據,自殺是全球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死因。在10-19歲的青少年中,抑鬱症是致病和致殘的主要原因。
特別在疫情特殊時期,青少年是消極體驗易感人群。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呈上升趨勢,給學校教育造成極大困難和挑戰。
校園心理教育長期缺失,心理輔導師數量不足、相關教學資源問題匱乏。面對這個僵局,各類慈善機構在騰訊公益平臺的幫助下籌集愛心捐款,把心理健康教育帶進校園。
孩子們在心理健康校園課堂上舉手發言
「我為了能被選上課代表,做了很多準備,但到最後還是沒有競選上。我很失望。」
「英語聽寫測試前,我認為很簡單,但也沒有掉以輕心,晚上複習了兩個小時。沒想到才得90分,我覺得很生氣。」
由於心理問題自身的隱蔽性,並不是所有學生的心理異常都能被及時發現。在深圳紅十字心理健康進校園的課堂上,學生們有機會把壓抑於心底的鬱悶吐露出來。他們在獲取心理疏導的路上踏出了第一步。
心理健康教育應從父母抓起
與校園心理教育相比,家庭心理教育同樣重要。即使孩子在學校接受了心理教育,但如果家庭成長環境有問題,他們回到家中也很有可能恢復原來的狀態。
據李某鄰居回憶,有一天李某忽然拿著一把菜刀來到她中,把她嚇了一大跳。經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李某母親因教育問題與兒子發生矛盾,以菜刀恐嚇兒子。李某遂奪下母親手中的菜刀,找同學「避風頭」。
因家庭教育問題引發的悲劇,李某弒母案並不是孤例。北大學霸吳謝宇 弒母 ,令人震驚 ;復旦大學投毒,令人錯愕;17歲 男生在上海盧浦大橋上 跳橋身亡,令人扼腕……
很多父母正在用偏激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的家長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他們時常控訴孩子: 為什麼你 這麼不聽話?為什麼你就不能理解我的苦心?為什麼你偏要 不見棺材不落淚?為什麼……
然而,這種「恨鐵不成鋼」的口吻,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改善家庭教育,應從父母抓起。在騰訊公益平臺的幫助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已籌集逾18萬善款,在全國多地舉辦家庭教育知識講座。
家庭心理教育公益巡講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還組織了線上活動。家長們獲得來自20位資深心理諮詢師的解答和疏導。截至目前,已有123位家長得到幫助,預約諮詢人數還有165人。這場活動將持續為數百個家庭帶來幫助。
家長們在線上進行心理諮詢
一些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困難的家長,紛紛獻上自己的謝意:
「我找到答案了,知道自己該怎樣做,謝謝你們!」
「我覺得你們為我們服務,真的很偉大。疫情特殊時期,心理健康很重要。」
「希望再有心理方面的問題需要諮詢的時候,還能得到老師們的教導。」
距離2021年高考還有大約半年的時間,每年高考生的壓力都極大。南京近期兩起弒母悲劇,更是凸顯了考生的心理問題。
到底應該如何跟孩子相處,其實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家長是真的愛孩子,但方法不對,效果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父母之愛是孩子生命的底色,給予孩子正確的家庭心理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中,既要起到引導、塑造作用,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想法,願弒母悲劇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