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鵝》我對您的愛全在一首中文古詩裡

2020-10-12 lu

張律導演,我差點就把您當做另一個洪尚秀了。

您看啊。一對男女,旅行、喝酒,中間再穿插別的男女,沒什麼情節,您更是將影片講到一半再回去,最後收尾在他們剛開始旅行,您是更懶了。

我想來想去,男女啊對話啊情調上的你來我往,都不過是您採取的一種輕靈的形式,包裹在你欲訴說的主題之外,讓它看著不那麼沉重晦澀。很多文學作品都是這樣,比如我曾經奉為聖經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輕與重」怎麼只是一個肉麻的情愛故事呢?失戀之後,帶著這本書搭上火車的我當時是怎樣想的?還不如來一瓶燒酒解千愁。

說到喝酒,你畢竟不是洪尚秀的對手。所以,你談到了喝茶。洪導的男女主喝點小酒之後要麼酒後吐真言,要麼取得男女朋友的重大突破,你這酒還真是風度。您讓一個女人獨酌還哇哇哭了,我喜歡這樣感性不失理性的女主,我想您是尊重女性的。

我覺得兩男兩女是一個固定模式,像是一種電影構架練習。雖然有這樣一個愛情的設定。我看不出這個片中誰是愛誰的。影片介紹說,男主愛女主,我看不太出來。但是我喜歡女主誰都不愛,不論男主還是民宿老闆。女主不屬於任何人,她屬於未來。人類是愛好逸出的動物。在男女主的逸出之外,還要再度逸出。他們都要無限地擁抱未來,即使男主單方面愛著女主。這也是對於情愛故事的超越。男主並不只是陪伴愛慕的對象來到一個新的城市。他回到母親的出生地。從這裡,導演撕開浪漫表皮,男主帶著一個不確定的女性來開啟一段他自己尚不明確的旅程。名義是外出,實際是回歸。俗世中的男女,但凡想發生點什麼,誰會回去母親出生並在那裡自殺的地方。這或許是男主「詩人」的一面。他並不想速食他喜歡的女子。他甚至還想要靈魂的親近,以這樣一種奇特的方式。

正是因為這逸出的畫風,當影片從中段跳回男女主首爾相遇的起點時,你會覺得略狗血。女主又是咖啡館懟小三又是喝醉臥倒前夫懷,全無她在群山的飄逸靈動。她成了影片的「笑果」擔當。以笑治笑,男主「詠鵝」一首。這是張導勝洪導之處:洪導喝醉了,依然在紅塵中翻滾,無一刻得解脫;張導喝醉了,又是吟詩又是起舞,男女之事全無掛礙。你當他是文化底蘊,當他歷史塵埃,我只當他稚氣真誠。女主即使不喜歡他,也不會討厭他。

男主有沒有和女主靈魂相近並不知道,卻實際地和女二一度非常接近。曖昧的導演沒有告訴你他們發生了什麼,只是那個沉默的女孩終於輕開尊口了。他們有可能是靈魂上最為接近的,他們同樣有著家族傷痕,缺席的母親,擰巴的父子關係,卻不可能真正成為戀人。這本該是詩人的收穫,不止於女人、漫遊,即使靈魂的,也未必是以愛之名。或者,更廣義的愛,同情,理解,共情。或者,他領會了風的授意。

這裡面的文素利叫人驚豔。她原來是活潑的。是那個會用礦泉水瓶敲人背的姑娘啊。韓國女性離異後可以跟異性撞肩膀打招呼嗎?可見女性的系統比手機先進。

相關焦點

  • 【哈哈老爸說古詩】第一期《詠鵝》,竟然要教孩子們學鵝叫?什麼操作?
    午夜心橋》,全江蘇唯一一檔寵物類節目《豆豆向前衝》,晚高峰娛樂節目《下班萬萬歲》。這個公眾號是我為女兒「哈哈」打造的,能聽故事,能看圖畫,能學朗誦,還有我與哈哈的相處日常。哈哈老爸說故事——「接地氣,真快樂」(點擊以上錄音,收聽哈哈老爸說古詩)HI,我是哈哈老爸,這裡是我為你們開闢的一個新專欄,叫做《哈哈老爸說古詩》。
  • 還記得第一首會背的古詩嗎?我是小學一年級,第一冊的《詠鵝》
    中國的古詩浩如煙海,你還記得你第一首會背的古詩嗎?沽酒客記得。有人問我你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什麼?沽酒客拼命思索,終於得到了答案,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寫的《詠鵝》,對於一個八零後來說,我並沒有像今天的還在那樣,三歲會識字多少,五歲會背詩歌多少,甚至我沒有印象幼兒園會教我們詩歌。
  • 老大爺模仿《詠鵝》寫出《詠雞》!斬獲萬元大獎!網友坐不住了~
    如果說,給你一個字500元,讓你模仿《詠鵝》寫一首詩,你能怎麼寫?今天有個老大爺就寫出了一首《詠雞》獲萬元大獎,你不信?讓我們走進老大爺和《詠雞》的故事~序「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相信這首《詠鵝》很多人都會背誦,甚至很多小朋友第一次背誦的就是這篇古詩。
  • 七旬農民模仿《詠鵝》寫了首《詠雞》,並斬獲大獎!網友紛紛模仿
    一談起古詩文,最開始出現在腦中的,很有可能便是鵝鵝鵝,這3個字,或是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了!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國古代人所做的古詩文也是廣為流傳。農戶農戶效仿《詠鵝》寫了首《詠雞》,並奪得巨獎!
  • 《詠鵝》銜尾蛇曖昧
    《詠鵝》一共三種語言,韓語、日語、中文,韓語又分散為正宗韓語與帶朝鮮味被視之為某種方言的韓語。《詠鵝》中群山的這種文化特徵,中國臺灣同樣也有,並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賽德克·巴萊》等經典臺影裡有更深的體現。這裡多說一點。
  • 小學生仿寫走紅,「詠雞」PK「詠鵝」,你覺得有學到精華嗎?
    對小學生的語文水平也是一個很好的考驗,這位小學生仿寫古詩,就因為不錯的發揮得到了老師很高的評價,還受到了不少網友的認可,《詠鵝》這首詩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是不少小學生從小學習和背誦的第一首古詩。
  • 《詠鵝》雋妙!這是今年最性感的文藝大悶片
    影片《詠鵝》一共三種語言,韓語、日語、中文,韓語又分散為正宗韓語與帶朝鮮味被視為某種方言的韓語。而片中也出現韓國人、日本遊客、中國遊客三種角色身份。《詠鵝》中群山的這種文化特徵,中國臺灣同樣也有,並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賽德克·巴萊》等經典臺影裡有更深的體現。
  • 《詠鵝》:跨文化下的多聲部情愫
    這時,片名也出現了,用中文書寫的《詠鵝》,以及朝鮮語書寫的:《群山:詠鵝》。電影為什麼叫《詠鵝》,這一點在前半段允英回家的時候給出了一個答案。我們看見了他參與過韓戰而如今卻痴呆的父親,對著一隻鵝,呼喚著允英兒時的小名「允兒」,但是這個윤아,卻聽起來很像中文的詠鵝,影片這個場景需要觀眾雙語得理解才能獲知該場景的視聽信息。就此,這個電影其實最終講述的,就是男主人公允英的故事。
  • 《詠鵝》「異質感」的「詠鵝」。
    《詠鵝》這首唐詩是我兒子幼兒園老師第一首教會他們的中國古代詩歌,真沒想到有一位國籍背景很是與眾不同的韓國導演把它拍成了一部「異質感」的電影。不見得吧,在他之前的作品《春夢》和《慶州》我更多的看到他悶騷到底的文人墨客氣質,而這樣的氣質裡面總透露著一種他作品中特有的孤獨感甚至是民族情懷。孤獨感個人覺得是他的思鄉情節,他的「夢騷」則在掩蓋著他的孤獨成性,當然新作《詠鵝》還有更深層次的衍生意義。
  • 駱賓王除《詠鵝》之外的詩,豪氣瀟灑如武俠小說,讓人拍案叫絕
    也許大家到現在都還記得這首古詩,記得詩人駱賓王的神童故事吧。作為小學課本必背古詩,《詠鵝》怎麼也要位列「每個人都會的古詩」行列。當然,「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不可能只有這麼一首歡快而渾然天成的詩詞。這是一首送別詩,駱賓王卻寫出了一種豪俠壯美,格調高亢而胸襟開朗,讀起來甚至帶有一點浪漫主義色彩。首聯點明背景,用到了「榆塞」的典故。據《漢書》記載,驍勇善戰的蒙恬將軍當年帶領手下擊退了匈奴後,開始用石頭建長城,種榆樹當屏障,而後「榆塞」就用來指代邊關。此時邊關燃起了烽火,也就是在說,敵軍就要來了。
  • 《詠鵝》:跨文化下的多聲部情愫
    自從2018年的《詠鵝》,我感受到張律的電影變成了一種更加「多聲部」的場域。這種「多聲部」不僅呈現了一種角色身份政治上的多聲部,也同時還有語言的多聲部。在《詠鵝》中,角色的出身和講話方式都讓角色本身的身份謎樣或複雜。電影的開始,我們看見樸海日演的允英和文素麗飾演的頌賢來到海濱旅遊城市群山,然而在這座城市見到的人都有著截然不同或者難以捉摸的身份。
  • 《詠鵝》者,林間漫步
    她會說韓語,又會說日語,搞不好還會中文,卻窩在韓國鄉下的小酒館裡度過終日。對允永來說,由她這樣的人來對他說出這樣的話真的再好不過了。「我年紀輕輕,卻有著舊時代的感性。」這句話為允永營造了自己的空間。他在群山走走停停,時不時地躺下又坐起。他時而獨處,時而和他人產生聯繫。松賢說,「你做什麼都是做一半。」但對於允永而言這毫無關係,畢竟他不是這個時代的人。
  • 《詠鵝》中國導演的韓國作品
    身世、家鄉、父子、日本、詠鵝詩、朝鮮族、尹東柱等元素,在首尾呼應的倒敘剪輯下,構造出喜感、溫暖又有內涵的表達。全場觀眾笑了很多次。看完方才恍然大悟,回味無窮,不禁莞爾。男女情感部分處理得有種洪尚秀的濃濃喜劇風。醉舞《詠鵝》,是否就是Young-Ah的所指呢?比較遺憾的是,樸海日的那句中文說得再標準一點就好了
  • 《詠鵝》沒讓你睡我,是因為還不夠愛
    雖然我從小就會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雖然我平時也無病呻吟地寫兩首小詩,雖然我也經常吹噓我對某件事情看得很透,但是這次我真得坦白,這電影要表達什麼深層次的東西,我真是沒搞懂。淺薄的我談不了韓國與朝鮮族的問題(片中多次涉及),也不了解韓國的大詩人。我只想談下女主為何自始至終沒讓男主睡。我也是看到結尾,才發現這電影的剪輯不是按照正常的故事發展順序。
  • 跟著中國古詩背英語單詞——《詩詞裡的核心詞》
    古詩詞是美的,翻譯古詩詞是把一個國家創造的美,轉化為全世界的美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套由許老領銜翻譯、專為小學生打造的雙語古詩詞讀本——《古詩裡的核心詞》(全8冊)。比如,一年級(下)語文教材中的3首必背古詩,在《古詩裡的核心詞》中也有收錄。我們都知道,傳統文化的內容在考試中也越來越重要。自從2017年小學語文教材改革後,古文篇目大幅增加,僅古詩詞就達到了124篇,比原來的教材增加了55篇,增幅高達80%。但讀懂古詩詞,是沒有速成辦法的。
  • 老農模仿《詠鵝》寫了首《詠雞》,18字獲萬元大獎,網友紛紛效仿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對於這首《詠鵝》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吧?已經成為了小學生課文和早教系列必選的一首詩了。這首詩的創作者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令人們吃驚的是他創作這首詩的時候年僅7歲。
  • 今人要從古詩中學什麼?這個問題沒弄清,詩就白讀了
    有兩位朋友的留言,讓我感觸頗多。一位朋友說:古人寫詩基本上都是單純的情感表達,思想內容與現代詩沒有可比性。另一位朋友說:詩詞是藝術,不只是表達技巧。這兩種觀點我都是認可的。但是,我們為什麼要讀古詩呢?有人馬上就會反駁:這全憑個人愛好,讀古詩還需要什麼理由,喜歡就是喜歡,娛樂不行嗎?
  • 明明是一首送別詩,卻被駱賓王寫成叛逆者之歌,寓意深遠!
    說起駱賓王,很多人就算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一定知道他的一首詩——《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小佛讀小學那個年代,這是二年級語文課的一首詩。駱賓王的出名其實不僅僅因為年少時寫出了《詠鵝》,更是因為武則天臨朝稱制後,駱賓王與徐敬業等人起兵討伐武則天,轟動一時的《討武曌檄》就是駱賓王的作品,這篇檄文,寫得極好,就連武則天自己讀後產生了惜才之情,「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可見這篇檄文煽動力之強了。今天咱們來讀一讀駱賓王的另一首古詩《於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 向陽小學:「共讀中華經典 聆聽古詩書韻」經典誦讀匯報展演(圖)
    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營造濃鬱的誦讀中華經典文化氛圍,12月11日上午,向陽小學全體師生歡聚一堂,隆重舉辦了「共讀中華經典聆聽古詩書韻」經典誦讀匯報展演活動。本次活動是學校「1+X大閱讀」系列活動的成果展現。活動現場學生們情致高昂,身著整齊精美的漢服,以各自獨特新穎的形式吟誦中華經典,誦讀古詩書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