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就是這根被穿進千條線的繡花針」。2019年以來,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東城瑞錦社區按照「黨建引領,三治融合」社區治理新體系工作要求,開展各類聚民心、接地氣文明實踐活動,通過實施「黨建領航,五個起來」,把社區治理工作做得更精細、更精準,「繡」出了社區治理新藍圖、新活力。
支部統籌
學習平臺「搭起來」
社區黨支部成立了社區學習小組,搭建學習平臺,通過推進「讀原文、找要點、講理解、談體會、作交流」的「五步學習法」,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理論學習的熱情。藉助「學習強國」「三晉先鋒」等學習平臺曬積分、比成績、亮分享、提學習。
此外,社區黨支部通過認真執行「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制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進一步規範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引導社區廣大黨員在活動方式、實踐載體、制度機制等方面改革創新,促進社區黨支部建設全面過硬、整體提升。
微幫互助
志願隊伍「動起來」
社區始終堅持將居民的「小事」當成頭等「大事」來做。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黨建微幫站」做實做牢。社區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託黨群服務中心、社團服務中心等功能室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舞動」社區、「四點半」課堂等多項活動深受居民群眾喜愛。社區還創建了由理論宣傳服務隊、「幫幫團」助老服務隊、「綠色行」環保志願服務隊等專業隊伍組成的「幫幫樂」新時代文明實踐團隊,解決了居民的「五小問題」,真正打通了宣傳群眾、服務群眾、關心群眾、教育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期間,社區黨支部成立了「同心抗疫 志願先行」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小組,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引導、入戶走訪摸排、防疫卡點值守等志願服務活動。此外,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小組還號召廣大黨員、居民團結一心堅守防疫一線,眾志成城築牢防護「堡壘」。
資源整合
居民自治「強起來」
社區通過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創建「支部+駐地單位、物業、業委會、樓院長、志願者」的聯防聯建機制,不斷發揮各自優勢,讓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社會事務的決策、管理的監督,形成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社區以網格化為抓手,建立了「網格長—樓棟長—志願者」的信息反饋渠道,做到「隱患發現在網格,矛盾化解在網格」,成為推動社區和諧發展的「金鑰匙」。
社區黨支部把民主協商作為解決居民群眾實際困難和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舉措,成立了民情收集團、民情議事團、民情顧問團、民情監督團,使每位居民都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形成共商共恰、共同治理的合力,真正使基層黨組織成為群眾的「主心骨」。
創新模式
法治建設「嚴起來」
對於居民反映的各類事項,社區按照大事、小事、私事分流建檔,及時梳理,及時匯總,通過上門走訪、耐心傾聽居民心聲,努力化解矛盾糾紛。
此外,社區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不斷提升居民法治素養。線上利用居民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定期向小區居民推送法律知識,進一步擴大法律知識學習覆蓋面和受益面;線下開展法律進網格、進家庭、進企業等普法宣傳教育活動,讓居民形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思維。
全面提升
德治教育「活起來」
社區深入開展「最美家庭」「道德模範」「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引領帶動更多家庭參與到文明家庭創建中,不斷引導廣大家庭樹立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
社區還通過健全完善以社區為平臺、以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以社區志願者為依託的「四社聯動」社區治理模式,實現「四社」良性互動和順暢溝通,進一步凝聚人心,實現「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
來源:精神文明報
原標題:《媒體看陽泉 | 山西平定縣東城瑞錦社區 「黨建領航 五個起來」構建基層社區治理新格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