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堅持系統思維、整體推進,強化黨建引領,突出綜合治理,著力做強街道、做優社區、做實系統、做活治理,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城市社會治理水平和服務群眾效能,積極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談到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陝西省鹹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崔勒宇自信滿滿,侃侃而談。
「一條規」轉型
打造街道硬軸心
「街道體制改革的確為我們撐了腰、鬆了綁,許多審批事項下沉到了街道。現在,個體工商戶辦理證照只需到網上提交申請,審核後就可在附近社區領取證照,比以前方便多了。」鹹陽市秦都區渭濱街道黨工委書記史航宇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秦都區吳家堡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群眾辦理證照。
不止渭濱街道,鹹陽市28個街道全部按照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實行扁平化管理,科學設置「六辦二站一中心」工作機構,將34項公共服務和相關審批事項下放街道,取消部分考核指標,探索街道和行業部門共駐共建、互評互促機制,在年終考評、人事調整等事項上彼此徵求意見,讓街道服務群眾底氣更足、腳板更硬。同時,該市積極為街道賦權擴能、減負增效,真正把街道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黨的建設和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三公一建」上來,街道黨組織這個「軸心」區域統籌協調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鹹陽市打破屬地單位條塊設立黨組織的傳統格局,多維度健全組織體系,加強街道社區黨建與單位行業黨建互聯互動,在28個街道、251個社區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鼓勵轄區2875個單位及黨員走出自己的「大院」「圍牆」,融入城市黨建「大家庭」「大平臺」,參與區域化黨建工作,打造共駐共建共享黨建綜合體,充分釋放和放大黨建外溢效應,形成聚合態勢。
「一張網」管理
激活基層治理神經元
叮鈴鈴!晚上12點31分,李丹的電話鈴響了。「隔壁工地大半夜還在施工,都12點了,完全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我們一家被吵得實在無法休息,關鍵是家裡還有一位剛做完手術的老人,這樣吵下去,老人根本無法入睡,你快幫忙解決一下。」打電話的是渭城區望塬小區一名住戶,接到這通電話的是該小區的網格管理員李丹。「當時大半夜我也進不了工地,但事關群眾,我還是一口答應了,心想我把情況反映給上級網格,問題一定會儘快得到解決,最終結果也證實了我的想法。」李丹說道。
在鹹陽,像李丹這樣的網格管理員還有幾千名,他們像辛勤的蜜蜂一樣在平凡的崗位為城市和諧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渭城區城市管理網格分布圖。
鹹陽市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實網格黨建,通過「小網格」推動「大治理」,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步路」。該市積極構建「街道—社區—樓宇」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完善「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組織體系,將全市251個社區劃分為2280個網格,設置1150個網格黨支部、4620個樓棟黨小組、6890個黨員中心戶,按照「1+N」模式配備網格管理員2850名,為群眾解決小區停車、住房就業、困難救助等問題,實現需求在網格發現、信息在網格採集、隱患在網格排查、矛盾在網格化解、服務在網格開展、問題在網格解決,形成「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問題就地解決」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體化」治理
打造楓橋經驗鹹陽版
「太感謝你們了,自從你們來到小區,我感覺心情都好了許多,生活上的瑣事多虧了你們這些貼心人!」說這話的是獨居在教師公寓小區的80歲老人李翠蘭,而她口中的「貼心人」正是彬州市下派到該小區的樓棟長白群和她的志願者隊伍。
白群只是機關黨員到社區、小區報到及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的一個縮影,像她這樣的樓棟長全市還有很多,僅彬州就有266名,他們經常帶領志願者利用休息時間開展衛生清潔、文明勸導、矛盾調解、宣講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幫助孤寡老人解決生活困難,讓群眾深切感受到組織無時無刻不在身邊。
彬州市城東社區樓棟長楊敏與志願者為群眾測量血壓。
鹹陽市開展「五鏈共治」訴源治理,以政治強引領,構建基層黨建鏈;以自治強活力,構建群眾興趣鏈;以法治強遵循,構建司法保障鏈;以德治強潤心,構建社會文明鏈;以智治強支撐,構建創新服務鏈,將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相統一,黨建鏈、興趣鏈、保障鏈、文明鏈、服務鏈相銜接,在縣市區設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在街辦設立法律服務工作站,在社區(村)設立法官工作室,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網絡。
該市組織2.9萬餘名機關黨員到社區、小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並選派1500餘名機關黨員幹部擔任居民小區樓棟長,讓他們不離單位、不轉關係、不領報酬,為群眾服務,把矛盾和糾紛預防化解在基層,實現小治理向大平安的根本轉變,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鹹陽版」。
此外,該市開展社區物業黨建聯建,探索「紅色物管」新模式,通過在小區物業上建立黨組織,引導物業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一站式」辦公
鑄造服務群眾聚能環
「我們社區自2012年成立以來,就長期租賃辦公用房,隨著承擔的服務項目越來越多,活動陣地也越來越跟不上需求。現在可好了,『一部三室三站一場』標準化,佔地1065平方米,足足兩層共1380平方米,條件好了,工作起來更有信心了。」渭城區文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曉健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比劉曉健更有感觸的是家住西延鐵路小區的老人李振亞,他來到新建成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領取老年證時,連連讚嘆:「咱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環境好,也很近,我走過來只花了十幾分鐘,以前起碼得半個小時哩!真還應了你們那句『15分鐘服務圈』。」
彬州市城關街道西街社區開元廣場黨群服務工作站工作人員為群眾解答社保政策。
放眼全市,為積極推行「一站式」服務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千方百計給群眾提供更主動、更便捷、更貼心的服務,鹹陽市積極整合黨建、政務和社會服務等各種資源,建成高標準城市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49個,開展社區活動陣地「三年提升」活動,對全市162個社區活動陣地全面改擴建。廣大社區工作者依託黨群服務中心,採取錯時延時、坐班值班、預約上門等形式,為轄區企業、市場商圈、居民群眾提供全方位、便捷式服務。遍布城市基層的黨群服務中心(工作站)已經成為黨領導城市治理的堅強陣地和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
「一家人」共享
勾繪黨建紅色地標
「我們在十字街頭、公園廣場等人群聚集地打造了141個『心心秦家』黨群服務工作站,它們是遍布秦都的各級黨組織的化身,讓人民群眾切身體會到黨組織就在我們身邊,真正實現了黨心民心、心心相印。」秦都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兩新工委書記王立光談道。星羅棋布的「心心秦家」輻射著秦都區的每個角落,繪成一幅紅色地圖,連接著千家萬戶,像一個個神經元,向城市末梢輸送著能量和養分。
大學生在秦都區渭陽西路街道富安路社區「心心秦家」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鹹陽市在公園廣場、十字街頭等人群聚集地建設「心心秦家」「彬彬有禮」等黨群服務站352個,按照「7+X」服務模式,免費為群眾提供手機充電、快遞存取、應急雨傘、困難救助等服務,將黨建服務觸角延伸至城市治理末梢,讓來服務站的群眾真切感受到城市黨建的溫度,讓市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稿件素材由鹹陽市委組織部提供
■記者:郭文治 馬 源
作者/來源:中國城市報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