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有人不懷好意地說過:金像獎最慘澹的標誌就是,連阿Sa都能提名影后了。在一片唱衰之中,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還是頑強地來到了我們眼前。領跑本次提名的《竊聽風雲3》11項大獎從內容到技術無所不包;曾遭遇票房慘敗的《黃金時代》也終於熬到了該在頒獎禮上出風頭的光景,10項提名緊隨其後;還有最具本土氣質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不辱使命入圍8項;獲得5項提名的《親愛的》雖然在提名數量上略顯遜色,然而其提名的獎項類別卻都是重頭大獎,因此也是良駒一匹——如此看來,金像獎在揮別了一家獨大的《一代宗師》之後,將迎來一個豬肉均分的年頭。
若依港人心意,則《人間·小團圓》和《紅VAN》更有機會拿最佳影片
最佳影片:港人怎會不愛《紅VAN》?
掃一眼這幾部最佳影片,這屆金像獎的斤兩就掂量出來了。眾所周知的是,《竊聽風雲3》是該系列電影中最寡淡平庸的一部,上映時的口碑就一般般,要拿最佳影片這麼重的獎,恐怕最難以服眾;而《親愛的》這種植根於內地本土生活的電影,金像獎也應該不會給予這麼大的面子,畢竟相比於高大上的《一代宗師》,《親愛的》還是接了太多內地的地氣。
說到高大上,《黃金時代》倒是在逼格上有先天的優勢,這一點跟《一代宗師》還是很像的——酷愛此類電影的都是一群文藝(biao)。但是別忘了,金像獎向來喜歡拿最佳影片來鼓勵優質港片,第30屆的《打擂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再加上今年的提名分布相對分散,如果要分豬肉的話,最佳影片這一塊勢最適合體現一下本土精神的。
如此說來,《人間·小團圓》和《紅VAN》的競爭力就變得更大,而兩者作比的話,《紅VAN》中對港人心態表現得要更犀利,影像敘事風格、大環境暗喻等方面也更狠辣;《人間·小團圓》雖然也是彭浩翔轉戰內地以來少見的走心之作,但這種溫吞小品,在頒獎典禮的舞臺上還真不是個競技型的選手。
許鞍華在《黃金時代》中的先鋒性嘗試備受業界推崇
最佳導演:頒獎典禮才是許鞍華的黃金時代
如果最佳影片給了《紅VAN》這種本土小格局內的港片,那最佳導演就勢必要搭配一位大咖了。從另一個角度講,《紅VAN》的文本維度,要大於導演陳果的個人光彩;那麼許鞍華就是這一獎項的最佳人選:首先名氣夠大,地位夠高,從金馬金像到釜山柏林威尼斯,什麼大獎沒拿過?
《黃金時代》或許無法滿足大多數觀眾的娛樂需求,或許也會在電影呈現上引發一些爭議,但許鞍華在其中的先鋒性嘗試還是非常值得致敬的,51屆金馬獎和第9屆亞洲電影大獎也都將最佳導演頒給了她,看中的就是這一點。
今年金像獎的宣傳硬照上,林超賢非常酷地被PS出了「腦洞大開」的畫面,這確實很襯他的個人風格,而《魔警》這種神神叨叨的處理方式則是個中代表。然而林超賢最近幾年最受肯定的卻是像《激戰》、《破風》這種正能量運動電影的轉型,相比之下《魔警》算不上他的巔峰之作。而麥、莊組合雖是金牌搭檔,但《竊聽風雲3》的表現確實令人不敢恭維——至於陳可辛,還是留著在金雞百花之類的跟寧浩、張藝謀他們拼去吧。
打肌肉牌的彭于晏不如極盡瘋魔的「前輩」們勝算高
影帝:劉青雲兩片分流 不如用黃渤給內地一塊豬肉
影帝這一塊是今年金像獎最不好猜的一組,任何結果都有可能。
作為十幾年來香港影壇為數不多的中流砥柱,劉青雲的演技早已有口皆碑,然而金像獎卻給了他一張有點心酸的成績單:算上今年的《竊聽風雲3》和《暴瘋語》,劉青雲已經獲得了16個金像獎影帝的提名,卻只靠《我要成名》艱難地拿下一座獎盃,當年劉德華唱的那首《影帝無用》,倒是也挺襯劉青雲的。
平心而論,劉青雲在《暴瘋語》中確實獲得了表演上的突破,人到中年的實力派男演員,不演一次神經病怎麼行呢?然而《竊聽風雲3》也讓他入圍了這一屆的影帝,個人認為,就算劉青雲拿了影帝,也不會是因為《竊聽風雲3》,前面兩部還不錯的都沒拿,這回就更沒戲了。兩部電影,自己跟自己競爭,投票分流的現象對劉青雲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隱憂;這也在某種角度上印證了香港演員的「影帝之荒」,劉青雲只有一個,導演們還是悠著點用吧。
那麼誰會從劉青雲的手中撿到這個便宜呢?彭于晏嗎?此前他憑藉《激戰》提名男配,沒拿到獎還能勉強算是個遺珠之憾,最起碼《激戰》裡有胸又有戲;可是《黃飛鴻之英雄有夢》真的就只剩下胸了,無奈故事限制了表演,得獎機率很低。而吳彥祖在《魔警》裡的表現倒是可圈可點,不過同樣是演神經病,跟劉青雲還是略吃虧。最後就剩下黃渤了,《親愛的》算是他脫胎換骨地擺脫喜劇的一次轉型,要不然把影帝給他算了,正好還能給內地演員留個面子。
阿Sa「豁出去」新作《雛妓》 備受讚譽,很有可能斬獲本屆影后桂冠
影后:阿Sa迎來地利人和 趙薇可能還得再等等
影帝要是給內地演員留面子,影后就不用了吧!有了去年的大滿貫影后章子怡還不夠嗎?而且湯唯、趙薇、周迅這三位內地女演員,也都還沒能像章子怡一樣遇見那樣一個能夠如此託襯個人魅力的角色。湯唯是文藝女神沒錯,但蕭紅這個角色跟她還是有著很大的距離,很多旁白聽起來跟《色·戒》中的舞臺表演沒啥區別,人跟戲還沒到嚴絲合縫的境界;周迅的《撒嬌女人最好命》是很討巧,有觀眾緣,也商業得不沾銅臭味,但裝傻充愣的女漢子形象,並不足以發揮周迅本人那種精靈式的學院派表演,在幾位準影后裡存在感略弱。
勁兒卯得最大的要數趙薇了,《親愛的》應該是她從賣座導演變回演員之後的第一個大必殺——女演員要拿影后有幾個捷徑,要麼犧牲尺度,要麼犧牲扮相,趙薇選擇了後者。方言、素顏是面子,真實可信的角色是裡子,再加上一流的哭戲煽情,小燕子已經越來越有能量了。不幸的是她這回遇到的是金像獎而不是金雞獎,在金馬獎上影后不也是給了陳湘琪嗎?連鞏俐都沒份兒呢。
相反,阿Sa蔡卓妍就佔盡了地利與人和。邱禮濤執導的這部《雛妓》在香港本土票房表現不錯,阿Sa的大尺度表演也在最近一段時間收穫了無數讚譽。《金雞SSS》雖然是吳君如傾注一腔心血的情懷之作,然而早年間她已經憑藉《金雞》系列拿過影后了,再對比一下吳君如和阿Sa的年紀——在香港電影如此青黃不接的年代,一座屬於阿Sa的獎盃,或許是一種最像強心針的自我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