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失去了金像獎

2020-12-22 鈦媒體APP

文 | 首席人物觀,作者 | 殷萬妮,編輯 | 江嶽

01

第39屆香港金像獎依舊沒有激起水花。

2003年那場非典沒有讓第22屆金像獎典禮延期舉行,2020年的新冠疫情也沒有讓金像獎推遲太久,儘管在疫情之下,包括韓國大鐘獎、坎城電影節在內的多個國際電影活動都被迫推遲、甚至取消。

但金像獎仍在堅持,原定於4月19日舉行的典禮僅僅推遲17天,原本動用了400名工作人員的典禮取消,出現在線上畫面裡的只有爾冬陞一個人。

幽暗的燈光下,爾冬陞穿著禮服,端坐著,被一排排整齊排列的金像獎獎盃包圍。沒有提名片段,短短13分鐘,爾冬陞一氣呵成公布完所有獎項,獎項之間甚至沒有停頓。

節奏平淡無奇,結果又在預料之中。

曾國祥導演的《少年的你》,提名12項,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電影歌曲在內的8項大獎。歷屆金像獎中,同樣榮獲8個獎項的電影還有《臥虎藏龍》、《十月圍城》和《投名狀》。

此外,主角也雙雙獲獎,周冬雨奪得影后,易烊千璽獲最佳新演員獎。

然而,大滿貫換來的不是「神話」的驚嘆,而是令人唏噓的爭議:雖然影片和周冬雨都很優秀,可一旦將其置於縱向的歷史長河中比較,難免有失說服力。

周冬雨不是第一次提名金像獎影后。

2017年,周冬雨憑藉《七月與安生》提名第36屆金像獎影后,最後落敗惠英紅,那年,曾國祥導演的《七月與安生》同樣憑藉12次提名領跑金像獎,可惜,最終只捧回了一項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

二人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遺憾。慶功宴上,周冬雨拒絕了典禮前約好的記者採訪,曾國祥出現在記者面前,坦言這樣的結果讓所有人都覺得有點失望,「今天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能和我爸(曾志偉)在同一天裡拿獎」。

正如三年前曾國祥與周冬雨的落敗沒有激起任何不平,三年後的榮譽也來得如此平靜。

金像獎早已露出疲態。

02

金像獎是香港的,但內地女演員在其中的強勢,並非自今日而起。

1985年,斯琴高娃成為第一位獲封金像影后的內地女演員。那時,香港電影尚處於黃金時代,金像獎也被認為是「東方奧斯卡」。

但她沒有到場,甚至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喜訊。直到典禮結束的第二天,正在新疆拍攝電影的她才看到《人民日報》上刊登了自己獲獎的新聞,那一年,她36歲。

圖:斯琴高娃的金像封后之作《似水流年》劇照

後來,斯琴高娃接受採訪時說:「那時候我還是八一廠的演員,是夏夢邀請我去演這部戲。作為大陸的演員,能夠在香港得到肯定,真的是件很喜悅的事情。」

頒獎禮上,夏夢代替演員領了獎,後來又經嚴浩導演的手,在北京把獎盃送給了斯琴高娃。

內地女演員再度獲得金像獎影后是在20年後——被章子怡收入囊中。

章子怡早在2001年便憑藉《臥虎藏龍》裡自由不羈的玉嬌龍一角提名影后,與她一同出現在候選名單上的是同班同學秦海璐,兩位內地女演員一同角逐影后,這在金像獎歷史上堪稱史無前例。

李安選章子怡出演「玉嬌龍」不外乎一種賭博,章子怡有舞蹈功底,卻毫無武打經驗。

要想成就戲,唯有用拼命去換。

拍竹林上與周潤發舞於竹尖上的對打戲份時,演員吊威亞用的是工程用的大吊機,人離地面近五六層樓的高度,竹林瀕臨河谷,高度也因而加倍。拍竹林戲份的兩周時間裡,章子怡沒下過地,一天吊五六個小時,幾乎全部由她親自完成。

有一場戲是章子怡被周潤發從竹尖上踹下,頭朝下栽入竹林。章子怡整個人倒吊著,腳上綁鋼絲,演這場戲,演員不僅要冒著被劃傷的危險,穿過層層竹葉,還要兼顧表演做驚嚇的表情,直到快碰到地面時,才會被工作人員拉住。恰逢這一次,章子怡媽媽來探班,媽媽既驚嚇又心疼。

章子怡前期不過做了兩個月的動作訓練,可呈現在螢屏上的打戲效果卻行雲流水,身手敏捷,動作幹練又不失力度,章子怡的拼成就了玉嬌龍,也成就了她自己。

李安後來在傳記中寫道,「當初我選角時,選的就是老中青三代的武俠皇后。六十年代的鄭佩佩,八九十年代的楊紫瓊,當然我心裡希望章子怡也成為新一代的武俠皇后,我期望她是第三代。」

章子怡沒有成為第三代武俠皇后,但她成為了兩屆金像獎的影后。2005年,章子怡再度憑藉《2046》獲得提名,歷經三次提名,終於奪得桂冠。

圖:香港電影金像獎章子怡首次封后

而這不過是剛剛開始。

繼2005年章子怡封后,在接下來的三年裡,內地女演員連續拿下金像影后大獎:鞏俐《滿城盡帶黃金甲》、周迅《如果·愛》和斯琴高娃的《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而香港沒能再出現一名武俠皇后。隨著香港武俠片和動作片的衰落,依附於類型片的「打女」們,也陷入了尷尬的困境,被譽為「香港最後一名打女」的影后惠英紅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1989年年初的時候,我還同時在演著3部電影、都是主角,並且3部電影都很賣座。可是到了當年年底,突然就沒有什麼動作片開機了,全是喜劇片、文藝片。」

港式動作片消失了,「打女」也已經成了過去式。

而香港電影業更大的困境,是「港女」的後繼無人。

03

在世紀之初,張栢芝曾被業內寄予厚望。2009年,爾冬陞仍舊對她嘖嘖稱讚,「她是目前香港最好的女演員。除她之外基本香港也沒什麼人了,該退的也都該退了。」

獎項成為香港電影的晴雨表。

2009年的金像獎上,關於「究竟是內地女演員5度蟬聯影后,還是香港女演員收復失地?」的討論一度是熱點話題。

4月19日,金像獎頒獎禮臨近,陳嘉上和甄子丹上了吳君如主持的節目《星星同學會》節目,二人合作的《畫皮》拿下當年金像獎12項提名,主演周迅也被列入影后的候選名單中。

吳君如對內地女星連奪金像獎影后的現象提出質疑,她問甄子丹:「你跟很多內地女演員合作,她們的素質是不是真的比香港女演員高呢?是不是工作態度好呢?」

甄子丹回答:「她們是學院派,演藝基礎好,而且真的很拼。」吳君如聽完反倒不依不饒,繼續刁難,問道:「真的很拼?那是不是叫她們做什麼都願意?」

時任金像獎主席的陳嘉上不得不接話,肯定了內地女演員的素質,也道明了香港電影的困境,「(這麼多次頒給內地女演員),跟香港的男演員太強有關。我們常拍合拍片,合拍片有配額規定,男主角是香港的,女主角就要是內地的。於是她們的機會就比香港女演員多了。香港女演員有點青黃不接。」

合拍片的背後,是香港電影人北上的大趨勢。

2003年,被譽為「救世之作」的《無間道》橫掃金像獎六大獎項,《無間道》上映期間在香港斬獲5500萬票房,創造了香港電影過去8年以來的票房奇蹟。

但很可惜,奇蹟沒能延續,它更像是香港電影的迴光返照。

同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出臺,香港電影進入CEPA時代,香港電影人紛紛出走北上,合拍電影逐漸成為主流,協議有一條規定便是:「內地主要演員的比例不得少於影片主要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

男演員保留,那么女演員自然就按照協議分配給了內地演員。「香港男演員+內地女演員」似乎成了標配,香港女演員的空間被擠壓,甚至無戲可演。

而內地女星攻佔影后的大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香港本土電影人自信的流失。

2009年,金像獎影后由香港演員鮑起靜奪得,香港女演員終於收復失地,但關於香港電影衰落的聲音在這一年並未消減。

數據給了香港電影人當頭一棒。

這一年,香港全年電影票房低於2.4億港幣,產量也創下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史上最低——跌破50部。數量不足巔峰期的五分之一。

危機重重。

2010年到2020年,內地女演員拿走了五個金像獎影后,章子怡憑藉《一代宗師》回歸,春夏成為最年輕的金像獎影后,周冬雨成為第二個拿獎的90後。

圖:最年輕的金像影后 春夏

金像獎獲獎名單裡,香港年輕演員集體失蹤。惠英紅、劉嘉玲、葉德嫻、毛舜筠,都是香港影壇的老戲骨。

中堅力量也在後退。楊千嬅上一部封后之作《春嬌與志明》距離現在已經九年,張栢芝復出後便踏進了爛片的沼澤裡,事業停滯不前;阿sa在小眾文藝片和小成本、小製作的港片電影裡周旋。

王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香港最近十年沒有出一個女演員是票房賣座的。」等待她們的,仿佛是惡循環——沒有角色,就沒有票房;票房沒有說服力,角色自然也不會找上門來。

04

合拍片一定程度上救了香港電影,也激活了內地市場。

近十年的內地電影市場裡,許多新記錄背後都有香港影人的身影: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拿下2013年度華語票房冠軍,2016年,許誠毅的《捉妖記》成為歷史上首部票房20億+的華語電影;同年,周星馳的《美人魚》不僅創下了華語影史最快破十億的紀錄,還將內地電影市場帶入了單片30億時代。

星女郎從朱茵、張敏、張栢芝變成了黃聖依、張雨綺、林允,不論是表演還是內容素材,電影中香港的痕跡都在變弱。

被一同「稀釋」的還有香港本土市場。在10年代的高速發展期,香港電影的本土市場遠遠沒有內地樂觀,反而進一步萎縮。

數據顯示,2010年香港電影年產量55部,其中純港產片數量25部,合拍片數量30部。其中,合拍片票房達到2.03億港元,遠超純港片的0.92億港元。

合拍片以外,近幾年香港電影的年度票房總榜也被好萊塢大片壟斷。2017年,香港電影前十排行榜不見華語電影,本土電影的市場份額相比前一年下降了13%,最靠前的本土電影《春嬌與志明》,也僅僅排在了第17位。

最晚北上拍合拍片的陳可辛說過:「我不會堅持拍香港電影,只會拍更好的電影,生存是最重要的,因為你要站在擂臺上,所以一路要去適應和變化。」

但金像獎顯然沒能跟上時代變化的腳步。「影帝」獎項成了香港電影最後的遮羞布——金像獎的影帝得主幾乎全是香港演員。唯一一位奪得影帝的內地男演員是李連杰。

然而,即使是香港男性演員,青黃不接已成了難以修飾的既定事實。

影帝的年齡不會說謊。90年代,梁朝偉、黃秋生在33歲時摘得首個影帝,張國榮是35歲。

世紀初的10年代,前十年,這項數字已經明顯上浮:周星馳40歲;張家輝42歲;劉青雲43歲。而最近十年,數字又變成了林家棟50歲,郭富城51歲,太保70歲。

圍繞金像獎,「越辦越窄」的爭議愈發強烈。自設城牆,仿佛是它最後的尷尬與倔強。

2011年「港片已死」的言論,頻頻見諸媒體。陳嘉上站出來為金像獎發聲:「因為我們是為香港電影打拼的,如果沒有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就沒有意義了。如果說香港電影在走下坡路,那麼金像獎就是如實反映香港電影現狀,並繼續為香港電影打拼。」

香港電影人從未停止掙扎,他們自救過。

「可能從此以後,我很難再走上這個舞臺了。」2012年,許鞍華憑《桃姐》拿到最佳導演後,將這句話放到了金像獎舞臺上。

圖:《桃姐》劇照

這般說辭,可能是出于謙遜,也可能是出於電影環境不景氣而生出的悲觀。

許鞍華曾為拉投資犯愁。

她一直喜歡拍那種「透明得可以接觸到生活的戲」。2008年,許鞍華拿到劇本《天水圍的夜與霧》,這是一部根據香港天水圍地區真實兇殺案改編的劇本,這是她最想拍的一部片子,單是準備就耗了四年。

這樣一部片子,卻因找不到電影投資商而暫停。由於故事受制於香港本土,很難向外找到投資,而香港本地市場太小,投資人最多給300萬。

進退兩難中,王晶伸出援手。他先是耐心地聽許鞍華把和天水圍有關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劇本講完,不問其他,很痛快地投資120萬,然後又投了700萬給許鞍華拍《天水圍的夜與霧》。

最後,許鞍華以120萬元的小製作《天水圍的日與夜》擊敗了耗資3億元的《赤壁》,在金像獎上又斬獲了四座獎盃。但從投資人來講,這部電影不過是收回成本而已。

即便如此,王晶還是連投了許鞍華三部電影。

而許鞍華在2012年金像獎提及的那場道別也沒有成真,2015年和2018年,她兩次憑藉《黃金時代》和《明月幾時有》站上了金像獎舞臺,儘管這兩部片子的水準頗受爭議,而後者也頗有藝術讓位於政治之嫌。

妥協,是香港電影的無奈,也是香港影人的出路。

金像獎獎盃曾改過五版設計,從第一屆到第五屆,每一屆設計都不同。直到1990年,金像獎獎盃先後十易其稿,才決定採用梁銓大師設計的手持星球、身圍膠片、姿態舒展的女神造型。這一造型是臨摹自香港小姐鄭文雅,獎盃最後被命名為《星光榮耀》,並使用至三十年後的今天。

而用「星光」來形容香港電影也再合適不過,它濃烈性感、又耀眼璀璨,仿佛燃盡了未來般為自己加持魅力,儘管這璀璨過於短暫。

好在,它曾做到了極致,也不曾留有遺憾,如今星光又化作夕陽,或許,令人出其不意的,香港影人和香港電影還會出現在下一個未來。

部分資料來源:

【1】《十年一覺電影夢》,張靚蓓

【2】《別了,香港電影》,江宇琦,毒眸

【3】《許鞍華:我的老闆是王晶》,鄧豔玲,中國周刊

相關焦點

  • 香港金像獎:所有香港電影人最後的遮羞布
    從1982年第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一直到2020年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金像獎一共產生了24位影帝和27位影后,影帝分別是許冠文、麥嘉、洪金寶、梁家輝、李修賢、鄭則士、周潤發
  • 香港金像獎:十年,拾年-虎嗅網
    關於金像獎過於區域保護化的質疑——比如一部電影中必須至少6個崗位是香港人,且導演必須是香港人——早已有之。必須承認,香港電影人的情懷力,是華語電影圈首屈一指的。過去十年,港片式微,每一屆金像獎,幾乎每一個得獎人,都不忘對香港、對香港電影示愛。2011年莊文強得新晉導演:「香港電影真的好好看,我真的好鍾意香港電影。」
  • 這次香港金像獎提名透露了哪些信息?
    金像獎主席爾冬陞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透露,由於籌辦頒獎禮需要約四百餘人參與,因此董事局方面決定,今年不會有實體的頒獎禮,頒獎禮將會改由錄播形式進行,並延遲評審看片。而得獎名單公布日期也不會是原定的4月19日,具體時間會在五月中再通知。
  • 張家輝,香港金像獎最後一個影帝
    而這些影帝裡有才華橫溢創作型,也有顏值演技並重型,更有偶像轉型實力型,能夠創造出這些影帝扎堆的現象必然是和當年香港電影百花齊放電影盛世有關。而隨著香港電影近十幾年來的逐漸沒落,其實金像獎影帝已經開始逐漸失去了他的含金量。演員青黃不接,電影產量大幅度降低,都是導致這個局面的主因。
  • 3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度過了坎坷歲月沒有獲得5個獎項提名的金像獎
    與金馬獎越來越重要相比,金像獎開始成為香港人的一種「娛樂」,獎項似乎也是一種「補償」,而不是競爭和激勵。對參選的電影設定了區域限制的硬性規定,堅持只讓一定數量的香港人參加的電影入圍,因此金像獎一直受到了爭議和質疑。
  • 我愛你香港電影-我的金像獎三部曲第二部 2016年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另外,很多人也許都會看金像獎直播,但大家也許不知道何謂金像獎的香港電影,在頒獎禮開始前劉青雲也跟觀眾講解了。 首要條件必須符合以下三項的其中兩項:1. 導演是香港人;2. 出品公司必須於香港註冊;3. 十五個獎項中,最少有六個崗位為香港人。 還有兩項: 片長必須多於六十分鐘,及必須連續七日於香港公開售票放映最少五場。
  • 香港電影金像獎啟示錄
    梳理五年來的金像獎,情況和本屆基本相似。香港電影並不都是「老人家在做」,覺得香港電影「沒人了」,最大的原因是缺少新生代演員。這個問題,香港電影界也知道,本屆用了32位年輕演員作為嘉賓主持,遴選標準是過去4年中曾參演香港出品的商業電影。
  • 走過39個年頭,香港電影金像獎就只剩情懷了?
    浮沉39載,今日的金像獎似乎也是今日香港電影的縮影。在固步自封的香港電影人面前,港產片早已失去了本來的況味,變得大而無當。
  • 從金像獎說說香港的末代影帝
    90年代,正是香港電影最後的噴薄而出的黃金時期。人在風中,起落都不由自己。香港四大天王紛紛入圍金像獎。早期張學友就有《喋血街頭》,劉德華有《五億探長雷洛》。黎明要辛苦一些,1997年演了陳可辛的《甜蜜蜜》才有被提名。剩下郭富城是大器晚成。
  • 易烊千璽能拯救香港金像獎嗎?
    「我就是要為自己喜歡的電影和電影人站腳助威」——這種態度,奠定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雛形,同時也定下了金像獎創立以來堅持的本土屬性。正是在《電影雙周刊》的推動下,加之香港電臺的支持,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設立。
  •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受疫情影響,香港金像獎延至2022年
    【環球時報記者 張若】原定明年舉行的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因疫情延後一年至2022年舉行,是史上首次停辦。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9月28日發出特別公告稱,受疫情影響,今年大部分時間全港影院未能正常營業,讓預期本年度上映的電影大幅度延期,因此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經審慎討論後,決定順延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至2022年舉行,同時2020年及2021年符合金像獎參選資格的電影,將於2022年第一季度合併進行投票及頒獎儀式。
  • 香港電影金像獎感懷
    是的,只不過都是香港的「左派」電影——《父子情》、《半邊人》的出品方是香港「左派」公司鳳凰影業公司,《投奔怒海》、《似水流年》的出品方是香港「左派」公司長城公司旗下大公主夏夢創立的青鳥公司。單說《投奔怒海》吧,在第二屆金像獎上獲了N個大獎。影片透過林子祥飾演的日本記者的視角,冷靜客觀的呈現了越南共產政權當年的恐怖統治。
  • 鄭文雅:香港「全裸第一人」,金像獎獎盃原型,身價百億卻無子女
    她不但成為了香港金像獎金杯的原型,還是香港首位拍攝全裸寫真的「港姐」。011960年2月14日,鄭文雅在情人節這天出生在香港,她喜愛廣泛,非常具有運動天賦。在學習方面,鄭文雅向來都是班級的優秀學生,成績名列前茅,是老師眼中的優等生,同學眼中的學霸,其他家長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 香港金像獎小金人的原型竟是她!
    不過歡迎大家轉發到朋友圈~麼麼噠~【轉載授權、合作諮詢請發郵件至2848447305@qq.com聯繫小妹】香港小姐選舉自1973年舉辦以來,出了不少美女,在那個沒有整容臉的時代,每個人都代表著自己最獨特的氣質,今天小妹就給大家說說1979年的港姐冠軍鄭文雅。
  • 香港金像獎影帝預測,周潤發人氣最高,黃秋生卻是最佳候選人?
    網友們對於這次影帝花落誰家想必已經有了心目中的候選人,呼聲最高的最要數周潤發了,他主演出的《無雙》拿下了十七項提名,已經超過了《無間道》《一代宗師》等電影的歷史提名,周潤發也成功了獲得了香港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提名,跟他一起被金像獎提名最佳男主的還有郭富城、吳鎮宇、姜皓文、黃秋生,他們個個都是香港的實力派演員。
  • 香港電影金像獎背後的潛規則,你得知道
    以上是香港知名娛樂記者於遠芳在其回憶金像獎三十年曆程的《香港有個好萊塢》一書最後一章「一個時代的終結」裡所寫下的感慨,寄寓著對香港電影深沉又複雜的情感。六年又過去了,關於港片已死的論調依然不減,而作為香港電影創作與發展的風向標——金像獎,多年來也承受著沉重的輿論壓力,人才的青黃不接、對本土電影的保護以及人情投票等每每成為討論熱點。前幾天,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名單已公布,面對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不知大家又有何感受?
  • 【香港金像獎】2016年,香港金像獎,究竟花落誰家呢?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剛剛落幕,各大獎項逐一頒出。今屆金像獎三大天王爭奪影帝,最終郭富城封帝。
  • 沒得香港金像獎卻得臺灣金馬獎影帝的香港人,除了成龍還有他們
    【來自香港的沒得香港金像獎卻得臺灣金馬獎的影帝】香港作為一個城市,被稱為東方好萊塢;而臺灣是一個省,電影人才培養和輸出方面是不如香港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創辦至今36屆,共產生了21位影帝;臺灣電影金馬獎創辦至今已經56屆,產生了40多位影帝,有很多不是臺灣人。
  • 萬眾矚目的2017年香港金像獎來了
    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訂於2017年4月9日晚上在香港文化中心正式舉行,由鄭中基主持,爾冬陞為評委會主席。
  • 2020香港金像獎復盤,《少年的你》大獲全勝,金像獎走向衰落
    司儀曾志偉在致辭中向廣大的醫務人員表達敬意,並且號召香港藝人披荊斬棘,發揚香江精神。03年的金像獎片單相當豪華,救市之作《無間道》的奪魁,以及曾志偉的慷慨陳詞,都像是一管雞血,讓香港影視從業者在困境中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