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聊天的近一小時裡面,他吐了八次舌頭,大笑七次,每分鐘能說上兩百個字。就是在這樣語速極快的情況下,一起聊了很多東西,從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投資取向的差別,到個人崇拜的偶像等等皆有涉及。因為這個專題偏向人物本身,同時希望讓讀者朋友對投資這行有更多了解,話題取捨上頗費了一番功夫。
介紹下本次的受邀訪談對象,來自母公司位於日本,投資過土豆和很多知名手遊的投資機構——CyberAgent 上海總經理吳文蔚。
意外結緣,仍在路上
打開他的微信,是一個卡通仿真的特寫頭像。根據小編經驗,拿卡通作頭像的往往是一群低調而又內心純真的人。他籤名檔上這麼寫著——幹 TMT 投資的吃貨。翻翻他的朋友圈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懂得生活的投資人。
我問他,當初選擇這行,是不是覺得做投資外表看上去光鮮亮麗,可以讓自己的職場感受不至於和生活理念差別過大。他搖搖頭糾正我:
其實做 VC 的,一方面都是很分裂的人,倒不是說人格分裂。而是你要在研究每個行業和模式的時候,挑戰固有的經驗知識,打破以前的認知,一遍遍去說服自己。
另一方面,投資人還都是一些另類不走尋常路的人,他自己就是最好的詮釋——從外國語學校畢業,陰差陽錯拿到了四大事務所全部的 offer,隨意選了一家工作了不久,發現在裡面實現不了自我價值。偶然的機會,在一次的日本人開的招聘會上,以一個犀利的提問引起對方注意,被點名挖進了 CyberAgent,從此一入投行深似海。
或許這樣的經歷,放在一般人身上,已經夠得上「非凡」二字,吳卻仍舊覺得自己的眼界還不夠豐富。
他說理想人生應該是把一個他人加於你身上的標籤,做到極致,就像那些在路上衝在前面的年輕投資人一樣,然後捨棄它,多給人生貼上其他標籤,以追求更多的自我價值。從這個角度,他覺得自己仍舊屬於在路上的那批人。
投資人的性價比和職業使命
前一段時間劉強東在哈佛做演講,說投資人的錢是最貴的,如果能借到銀行的錢,千萬別找投資人。我把這個報導念給吳聽,想順便聽聽他作為投資人對此的態度。吳倒是顯得很平靜。
「任何能做大事的人,都會考慮如何能讓相關產業上下遊,合作夥伴們都可以掙錢,而非只考慮如何讓自己的利益最優化。創業者還是應該更加專注於項目,如果過於計較利益的得失,反而會喪志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同時,他似乎被觸動了某根神經地告訴我——投資人是一個性價比很低的工作。「投資別人是很苦逼的,拿著別人的辛苦錢再去投別的創業者,創業者發了大財後,你也不知道能分到多少錢。可能投了幾十家成功的創業公司的報酬,還不如你自己去創業能得到的數字。現在投資人脫離本行,跳出去的很多,創業者背景的投資人,投資人背景的創業者來回倒騰也是一個趨勢。」
「另一方面來看,出來做投資的都是聰明人,有一些基本的溝通技巧和感覺。像是 CyberAgent 基本都是 80 後,如果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專長,這件事情的價值就會不一樣。每個投資人,往大說都是創業生態圈的一顆小螺絲,做好自己領域的事情,在更大意義上而言,可以幫到創業者提升創業的價值。
在中國現在的大環境下,推動創業這件事不能光是想著幫社會解決就業難的困境,你作為天使投了一百個項目,結果九十九人死在沙灘上這就沒意義,還是要考慮怎麼把生態環境建設好,讓創新成為創業的起源。」吳話鋒一轉意味深長道。
選賽道和看人的方式
每一位投資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成功史和血淚史。 吳在對話中也為我們分享了他幾年來在投資工作中所形成的自己的一套邏輯:
首先,投資一個團隊,你要看他擅長的地方,不要拘於細節。因為每個團隊都有長短,比如一個團隊背景很高大上可能會給人不接地氣眼高手低的印象。但如果作為投資人,你感覺它的理念是符合你預期的,並且符合市場規律,是有發展前景的,就可以看他的長處。畢竟,人無完人。這和你結婚是一個道理。不過,也有離婚的。
投資人在關於人方面的問題,在投之前就要想明白了。業務有爭議會變化很正常,但如果是創業那個人,有什麼品質和辦事風格上的缺陷,但你之前沒發現沒考慮到,從而導致投資不理想的情況,就是你作為投資人要反思和吸取教訓的地方。
其次,一個創業的小團隊裡還是看核心的一兩個人。現在豪華團隊大公司出來的,喜歡把估值起得非常高。我們也有投過,有成的也有沒成的,這種團隊在於一股勢頭,如果當中遇到了挫折和方向上的轉變,可能就會有人選擇離開,這都很常見。作為投資人,要關注的點不在於團隊陣容上有多炫酷,而是領頭的老大是否可以信任,並且有足夠魅力可以持續吸引到牛人一起共事。
最後,早期除了投人以外,選」賽道」 的方式也很關鍵。首先這個是不是項目帶頭人個人擅長的一個細分領域,其次這個領域裡像 BAT 這些巨頭和牛人們,進入的可能性大不大,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就算你的 Idea 形成的早,但資源軟實力跟人家肯定不是一個重量級。
送給創業者們的一句話,一起加油唄
在吳看來,創業者和投資人本質一樣,一定都是自我驅動,一群聰明且自己願意去做些事情的人。但投資人可能在決心上還沒有大到說要去謀求創業。因為創業的成本比較高,涉及到管理一個團隊,而不是原本和你打交道的同為投行的聰明人。團隊裡的七七八八事情很多,人與人之間溝通成本也大,所以對創業者的要求,其實不光是在頭腦方面的,人情世故方面也是一大挑戰。
吳說他欣賞那種瘋狂做事情的人,平時喜歡在歷史書上翻看那些算不上英雄的人,譬如拿破崙、蔣介石甚至希特勒,都是他的菜。他以為,在中國尤其這種百折不撓,跌入谷底後能再重新東山再起的人是最為難得的。
這樣的不屈服、不放棄的品質和作風,一直在影響他的投資判斷標準和不安現狀的生活態度。「希望創業者能帶著中國創業創新產業的明天與下一個新星的橫空出世,且行且加油。」
TechNode 動點科技
關注創業的中英法三語科技媒體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technode
堅持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