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
2020年,主流電視劇作品仍是電視螢屏的主力軍。
《一個都不能少》《綠水青山帶笑顏》《花繁葉茂》《最美的鄉村》《楓葉紅了》等多部扶貧劇在央視、衛視播出,其中不少都獲得了高口碑、高收視。同時,仍有不少同類型劇集儲備即將與觀眾見面。
而疫情之下,記錄、反映「抗疫」故事的作品也成為創作的另一個主要方向。
遵循著&34;的創作宗旨,抗疫劇如何創作?扶貧劇創作如何落地?如何保證故事和觀感的真實性?
在上海電視節的最後一個白玉蘭電視論壇「守正為本,創新為王——電視劇創作的精品化之道」中,時代報告劇《在一起》的主創,扶貧劇《一個都不能少》《綠水青山帶笑顏》《花繁葉茂》《溫暖的味道》的操盤手,分享了對於上述問題的看法。
「3月份起步,現在拍攝已經差不多完成了,後期已經完成過半,總體上我們能夠滿足在9月、10月全國播出的時間。」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重大辦主任陳雨人介紹了《在一起》目前的創作進度。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雨人
面對疫情,關於電視劇能夠做什麼、如何表達的思考被催生。於是,當年寫劇本、當年拍攝、當年播出的思路被提出。時代報告劇《在一起》就是落地的其中之一。
陳雨人表示:時代報告劇實際上定了這部劇的特色:真實,以紀實類的風格表達時代最新發生的事跡。
真實、紀實類反映在創作端,首先是劇本、故事的來源。編劇任寶茹介紹到:「10個單元短劇,都是來自於新聞事件,或原形人物,再經過藝術加工,涉及各行各業,覆蓋面非常廣,不光是醫務、外賣小哥等等,幾乎是全景式的。」
編劇高璇也表示:「我們面對的是真實的不需要編造的事跡,這次創作更加符合藝術創作規律,每一個創作組都有人物和豐富的事件基礎。整個創作過程很順利,但是這個過程非常強烈。因為我們選取的是最打動人的事件,同時意味著一定是最打動觀眾的。」
編劇高璇
在拍攝過程中,為了達到真實性和專業性,也儘可能地還原當時的場景,並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輔導。據導演汪俊介紹:「我們專門從醫院找了一個顧問,他就曾經在武漢的方艙醫院。從頭至尾,我們拍攝整個周期他都在現場。」
即使是紀實性,但由於不同導演操刀單元劇的呈現方式,也會存在風格不同的情況。導演滕華濤表示:「整體故事線路決定了我們一定要紀實性的感覺,包括演員表演、攝影風格、整體創作。每個故事不一樣,導演風格不一樣,所以我覺得這樣看上去,10個故事會有不同的感受。」
但《在一起》還是試圖找到儘可能統一的方式:比如剪輯是統一進行,音樂也是統一的音樂總監。這樣就可以儘可能地統一。「雖然每個劇都有特點,但是整個20集劇不會覺得突兀。」陳雨人表示。
隨著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不斷深入,&34;主題電視劇的製作也逐漸繁榮。
《溫暖的味道》是以美食背景講述第一書記下鄉扶貧的故事;《一個都不能少》把視角放在兩村合併上;《綠水青山帶笑顏》選擇在「網紅打卡公路」拍攝,一方面扶貧,一方面講祖國大好河山;《花繁葉茂》則關注年輕觀眾,希望走出去的孩子通過劇集看到家鄉變化,藉由鄉愁把他們吸引回來。
四部作品的幕後人員分享了扶貧劇從立意到劇本創作等的經驗。
萬達影視總經理尹香今表示:「大家一看扶貧劇可能帶入感弱一些。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部劇,在選擇劇本時,我們希望能夠從年輕人的視角講脫貧攻堅的故事,這樣我們既能夠保證傳統電視劇觀眾,同時也讓年輕人介入我們的項目。所以我們確定的主題就是都市青年返鄉概念,從年輕人的視角,寫他們眼中經過脫貧攻堅以後,家鄉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希望片子不再展現農村的貧窮和落後,而是把祖國大好河山展現給大家。」
據尹香今介紹,為了劇本創作,《綠水青山帶笑顏》的編劇先後走訪了福建、貴州、浙江、山東、甘肅等多個省份,專門針對年輕人返鄉人群,做了大量的真實採訪。
這是扶貧劇真實、專業的來源之一。山東影視製作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總監靖雷表示:「編劇要下得去,作品才上得來,多採訪,多走動。」
保奇影視董事長、導演白永成也表示,編劇要專業,同時在採風的過程中,當地農民給到的反饋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奇影視董事長、導演白永成
目前播出的扶貧劇大多帶有喜劇元素,但這並不意味著扶貧劇的創作傾向是向喜劇靠攏。
針對扶貧劇的風格,靖雷表示:「大家有個一致認識,現在相對來講大眾的生活壓力大一些,既然是寓教於樂,我們還是要開心一點。」
白永成則強調了真實的重要性:不管是喜劇風格也好,首先給觀眾展示出來的就是真實。
而演員、製片人、導演,《花繁葉茂》出品人、製片人劉小鋒則表示:「我們是非常詼諧的,更多的是觀念衝突和不同人對某具體事物的反應,隨著情節表達。」
抗疫劇與扶貧劇依然會是接下來劇集市場的主要創作方向,而真實無疑是其中最能打動觀眾的點。只有編劇「走下去」,作品才能更加「接地氣」,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