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京劇表演藝術家裘盛戎的「手把徒弟」方榮翔原是北京人,1940年出師後,在北京、天津、哈爾濱、長春、瀋陽、保定、石家莊等地巡迴演出。1944年初,方榮翔與張鑫奎先生之女張玉榮在東北結為伉儷,定居四平。1947年10月,因生活沒有著落,被迫在四平參加了國民黨七十一軍八十八師京劇隊任演員。但僅過一年,四平解放,方榮翔光榮參加了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七縱隊京劇團任演員。
1951年10月,方榮翔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總政治部京劇團任演員,隨軍開赴朝鮮,在朝時間長達七年之久。
比方榮翔早幾個月入朝的大散文家魏巍寫有一篇非常著名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該文最先於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後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魏巍在文中寫:「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
魏巍寫的,是每一個入朝文藝工作者都會經歷到的心路歷程。
在朝鮮戰場上,方榮翔也天天都被戰士們的事跡所感動。
這些事跡,經常會讓方榮翔產生強烈的創作衝動。
這裡要說的,是他的不朽傑作——京劇《奇襲白虎團》。
那是1953年9月,方榮翔在為志願軍戰士演出的間隙,在一份《戰地簡報》上看到一篇介紹我尖刀班深入敵後智殲李偽軍白虎團的事跡,看後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夜不能寐,決定將這一事跡搬上京劇舞臺。
在戰地上,他與劇團的李師斌、李貴華、殷寶忠經過排演、磋磨,由孫秋潮執筆,很快搗鼓出一臺70分鐘的京劇《奇襲白虎團》。
該劇講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偵察排排長嚴偉才率領尖刀班,在朝鮮人民軍派來的聯絡員韓大年和金大勇協助下,帶領副排長張順和、戰士呂佩祿、鮑玉祿、胡書斌等,化裝成美、李偽軍,插入敵人心臟,活捉了白虎團團長白昌譜及美國顧問,搗毀了「白虎團」團部的精彩故事。
該劇一經上演,立即得到了志願軍戰士的喝彩和歡呼。
1959年,志願軍京劇團回國後,原班人馬轉業,與山東省京劇團合併。
1963年10月,為了參加全國現代戲觀摩大會,山東省京劇團專門組織了一個創作班子,對《奇襲白虎團》進行重新加工。
加工的新劇《奇襲白虎團》更加緊扣人心、引人入勝。
主席在北戴河第一次觀看,對劇中英雄人物讚賞不已,知道「偵察排排長嚴偉才」是有藝術原型的,就問:「這人還在不在,任什麼職務?」
得到的回答卻是:「不大清楚。」
主席很不高興。
演出之後,有關領導趕緊核查「偵察排排長嚴偉才」的藝術原型。原來他是68軍203師的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於是責成濟南軍區了解楊育才的近況。
68軍203師當時駐軍徐州。
儘管「嚴偉才」之名已傳遍大江南北,但楊育才還只是師偵察連的副連長,比十年之前朝鮮戰場上的偵察排副排長升遷了點。
軍區首長找來的時候,已年近40歲的楊育才正帶領著比他小了20來歲的戰士們在沛縣微山湖畔生產基地訓練,還冒著初冬的嚴寒,親身示範,在刺骨的湖水中苦練武裝泅渡。
首長向楊育才求證當年「奇襲白虎團」的經過。
楊育才稍稍愣了愣神。
老實說,「奇襲白虎團」雖是楊育才人生中最驚險、最精彩的一小段,卻絕不是唯一,在漫長的戰鬥生涯中,他經歷過的險情不知凡幾。
很快,他記憶裡的大門被打開,時光一下就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1951年6月30日,經過中國人民志願軍五次大規模戰役的沉重打擊和迫於國內的反戰壓力,美國總統杜魯門指使「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通過新聞界向中朝軍隊發出了要求停戰和談的聲明。
1951年7月1日,志司和朝首相回復了李奇微的聲明,建議雙方於7月10日至15日在三八線的開城地區舉行和談。
從此,韓戰結束了大規模的運動戰時期,雙方在三八線上邊打邊談,延續了兩年之久。1953年6月8日,雙方總算達成了「關於戰俘遣返問題的協定」,向和平邁進了關鍵的一步。
但不甘心失敗的南韓李承晚集團卻於6月18日狂妄叫囂「單獨幹」和「北進」,了朝鮮人民軍2.7萬名戰俘,企圖破壞停戰和談。
針對這一情況,志司決定狠擊正面之敵,配合停戰談判,促進和平早日實現,下達了在1953年7月13日發動金城反擊戰的作戰命令。
金城守敵是李承晚的王牌師首都師。
首都師屬南韓四個王牌師之一,其前身為是首都警備司令部,清一色的美式裝備,在韓戰初期戰功顯著。50年9月曾率先跨過三八線突進北方,同年11月單刀直入佔領清津港,被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命名為「大韓民國第一榮譽師」。
志願軍首先把殲滅目標鎖定為這個師的第一團白虎團。
該團配有機甲團的1個營、4個炮兵營和大量的縱深炮兵和航空兵支援。
為了炫耀武力,該團的武器裝備和旗幟上都印著血口獠牙的白虎頭,故名「白虎團」。
殲滅白虎團的由志願軍68軍203師609團2營完成。
營研究出的作戰方案是:5連擔任全營的第一尖刀連,插入敵後斷敵退路;4連為營的第二尖刀連,直插二青洞,消滅「白虎團」團部和炮兵群;6連為營的預備隊,在營指揮所後跟進,隨時準備支援4、5連作戰。
顯然易見,直插敵人心臟的第二尖刀連任務最為艱巨,非有虎膽英雄不能完成。
為此,志願軍607團政委蘇克親到營地和2營營長石廣志一起挑選人選。
最終定下由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擔任化襲班指揮員。
隊員有:趙順合、李志、李培祿、張連玉、包月祿、王桂生、舒德春、黃周玉、周發世、侯士斌。
另外又在團政治處和二營營部挑選了兩個朝鮮族青年戰士韓淡年和金大柱作為聯絡員。
整個襲擊隊共13人。
儘管時間已經過去十年,楊育才屈指細數當年共闖龍潭虎穴的戰友,每一個戰友的名字仍然清清楚楚,無一遺漏。
金城反擊戰全線發起攻擊的時間定於1953年7月13日夜。
這天黃昏,楊育才等13人在山炮營的坑道裡整裝待發。
楊育才說:「我們每人配蘇式自動步槍一支,子彈500發,手榴彈12顆。還配有手槍、卡賓槍、美式半自動步槍、繩子、匕首、手電筒、指北針、炸藥包、反坦克手雷、爆破筒。」
楊育才回憶起當晚行動的武器配置,聲音平緩、條理清晰,如數家珍,恍若如昨。
在著裝上,楊育才化裝成美軍顧問,聯絡員韓淡年化裝成小隊長,其他人都戴李偽軍鋼盔,穿美軍衣服,另披一件雨衣。
當晚,風雨交加,志願軍對敵方發起炮擊。
大概是凌晨兩點左右,第三次炮擊開始,空中閃出一道道金光。
楊育才一揮手,喊道:「出發!一個緊跟一個!」
大家沿著事先好的穿插路線,進入了敵人的第一道防線。
趙順合在前頭開路,突然,他一個趔趄,雖沒摔倒,卻蹲了下去,低聲喊道:「地雷!我踏著地雷啦!」
出師不利?
楊育才身上的血似乎凝固,趕緊小跑過去,嘴裡輕聲叮囑道:「用腳踩住,不要鬆開!」
到了趙順合跟前,楊育才也蹲了下去,小心翼翼地把地雷兩邊的土扒開,還好,是一顆美式反坦克地雷。
這種地雷,沒有90公斤以上的壓力是不會爆炸的。
楊育才先輕舒了口氣,回頭命令大家都趴下,然後對趙順合說:「先臥倒,再迅速抽出那隻腳,不能大意!」
安全地離開了那個反坦克地雷後,楊育才多了個心眼,為了避開雷區,提高行軍速度,他讓大家順著水溝跑步前進——因為,敵人不大可能把地雷埋在水裡。
即使這樣,炮彈在附近爆炸,子彈在旁邊飛過,他們還是不得不常常臥倒在泥水裡。
每次從臥倒中爬坡,楊育才都得低聲催促:「快!快!」
大家翻過豁口,踏上公路,箭也似的順著公路向山下跑去。
越來越深入敵人的腹地,則敵人的崗哨也越來越密。
要通過這些崗哨,就必須逮住一個敵人,查出口令。
楊育才這麼想著,等到了下一個路口,他趁著前方懸起的照明彈,回頭看了一下隊伍——大家在雨中奔跑,汗水、雨水混在一起,像極了一個個落湯雞。
一路上,楊育才都會趁著照明彈閃起,就回頭檢查一下隊伍,看一下是否有人掉隊。這次,他發現,人數不但沒少,還多了一個!
楊育才心中一樂,想,嗬,才想著抓一個俘虜來套出口令,就有人主動來當俘虜了。
他稍稍停了下腳步,等著會朝鮮語的聯絡員韓淡年靠近了,就附在他耳邊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地交待了一番。
韓淡年依計而行,故意蹲下整理鞋帶,等那個多出的傢伙走近,猛地一個鎖喉,將他拿下。
經過審問,原來這是敵人的一個膿包蛋,被我軍強大的炮火嚇住,躲在溝邊的草叢裡;當楊育才他們在公路上跑過時,他以為是自己的隊伍吃敗仗撤回了,就傻不拉嘰地跟著地往南跑。
膿包蛋經不住嚇,三下兩下就吐露出了出敵人的口令和白虎團團部的情況。
楊育才把俘虜捆綁草叢裡,繼續前行,憑藉著套來的口令通過了敵人的重重崗哨。
越過勇進大橋,楊育才掏出地圖,擰開手電看了看,興奮地說,「同志們,加把勁,離目標只有二三裡路了。」
可是,意外的情況發生了,對面駛來了一長串的汽車。
「不好!」楊育才發出命令,大家馬上從公路上消失,埋伏在草叢裡。
滿載著敵人和彈藥的汽車,一輛接一輛從他們身邊駛過,向北開去。
大概過去了30多輛汽車後,北面突然傳來一陣猛烈的爆炸聲。
顯然,是後續部隊同敵人這支車隊交上火了。
前面的汽車停下了,後面的汽車也紛紛停下,整條公路被堵得水洩不通。
車上的敵人哇哇亂叫著,從車上跳下了來。
韓淡年聽了敵人的怪叫,向楊育才報告:「敵人這是要在這裡集合。」
「時間緊迫,我們不能在這裡等!」楊育才當機立斷地說:「我們兩個人打一輛車!趁著混亂之機,迅速衝過公路!集合地點是路那邊的白楊樹。」
他把手槍一舉,大家著隨著他的槍聲,一齊開火,乓乓乒乒一陣掃射,又兼手榴彈一通狂炸,毫無防備的敵人被打得鬼哭狼嚎,四處逃竄。
大家迅捷地衝過公路向前突進。
楊育才估計,剛才這陣交火,敵團部一定會被驚動。
果然,當他們拐進溝裡時,發覺敵人正企圖逃跑。
楊育才迅速把偵察員分成四個組:第一組殲滅敵人警衛排,保障其他組的襲擊;第二組殲敵炮兵指揮部;第三組負責打「白虎團」部作戰室;第四組負責殲滅混亂之敵,炸毀汽車,並支援第二三組戰鬥。
約定以襲擊警衛排的第一小組先開槍為號,各處一齊開火,將敵人一網打盡。
楊育才和韓淡年、包月祿屬第三小組,衝向「白虎團」部作戰室。
作戰室內燈光通明。
三人悄無聲息地潛伏到牆邊,楊育才從窗口向裡望去,只見一名敵軍官正氣急敗壞地通電話,還有幾名軍官神情緊張地圍坐在桌旁。
楊育才默記裡面的陳列擺設和各處方位,當襲擊警衛排的槍聲響起,他大喊一聲:「打!」
身後的包月祿眼疾手快,將兩枚早已準備好的手榴彈對準窗口投進。
「轟轟」兩聲巨響過後,屋裡的電燈熄滅了,屋裡屋外濃煙瀰漫。
敵團部突如其來遭遇到這種情況,目瞪口呆。
楊育才領著韓淡年、包月祿,趁著煙霧,猶如天兵神降,衝了進去,用機槍猛烈掃射,敵機甲團團長當場斃命,餘眾四處逃竄。
韓淡年用朝鮮語大喊:「繳槍不殺!」
敵眾正如無頭蒼蠅一樣,聽了韓淡年的叫喊,大喜過望,紛紛拋槍投降。
戰鬥結束,楊育才擰亮手電筒,往屋裡一照,只見室內黑壓壓地蹲滿了俘虜。
戰士包月祿瞧了一眼牆角的鐵架上的「老虎旗」,輕蔑地說:「什麼『白虎團』,分明是只紙老虎嘛」。嘴裡說著,伸手把旗扯下,將之縛在腰上,說:「這是個證據,免得李承晚那老小子再賴帳!」
楊育才率尖刀班僅用14分鐘就消滅了南朝軍首都師團部,共俘16人,其中軍官8人,打死打傷54人,擊毀汽車40輛,繳獲若干的槍枝、彈藥、電臺和這面「白虎團」旗,尖刀班無一傷亡。
楊育才心滿意足,對大家說:「咱們的任務完成了,聽我的,立即撤退,大家都跟上,誰也不許掉隊……」
撤回到原居住地607團團部附近的防空洞時,天還不亮,十三名勇士均已疲憊不堪,也不管渾身上下已經溼透,躺下就睡著了。
戰後論功,楊育才指揮得當,榮立特等功;趙順合等十二人均榮立一等功。
1955年志願軍回國,楊育才提升排長,10月份被授少尉軍銜,但因為在政審關被卡,於是,正連上尉的肩牌一扛就是八年。
楊育才在政審上為何被卡呢?
楊育才是陝西省沔縣楊家山人,解放戰爭中,被國民黨拉壯丁,有過在閻錫山部隊當傳令兵的經歷。
因為這段不堪的經歷,楊育才成了被「嚴格控制使用」的人群,遲遲不能提升。1965年這年,楊育才認為自己年齡太大了,還有過做轉業分配的打算。
英雄不應該被忘記。
經過軍區首長的探訪,楊育才的才能得到了發掘,職位從連長、副營長、營長、副團長、師副參謀長一路攀升。
八十年代初,楊育才任濟南軍區某師副師長。1983年離休,1999年5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