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會被忘記,主席看京劇《奇襲白虎團》問:此人目前何在?

2021-01-09 蟲說歷史

除了在軍事、政治方面的傑出人物外,一些非常正能量的藝術家,也值得大家的欽佩和讚揚,他們也通過身體力行的踐行藝術,通過把中國志願軍的英勇事跡搬上舞臺,通過把中國的紅色歷史,用藝術的力量來進行踐行,因此最終博得了滿堂喝彩,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和欽佩。

而在這些人之中,方榮翔當屬其中一個翹楚,初次聽到他的名字,大家可能對他並不是十分的熟悉,聽了他所排演的著名京劇《奇襲白虎團》之後,大家可能會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這正是一部流傳很廣、青史留名的作品,哪怕我們並沒有親耳聽過,也一定從多個渠道聽說過它的存在。而這位在梨園留下無數精粹瑰寶、同時又為中國紅色記憶書寫源遠流長的京劇名家,今天我們就來走進他的人生。

1940年,方榮翔在北京、天津、哈爾濱等地參加巡迴演出。他的演出引發了很多人的稱讚,甚至還有一些人,認為他的演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對他的演出從政治方面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此後在1944年初,方榮翔邂逅了一位良人,是大師之女,他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定居四平。1947年10月,方榮翔光榮參加了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七縱隊京劇團任演員,他作為一個京劇表演者、傳承者,又一次為我軍的發展從藝術方面做出了貢獻,可見,他一直以來是一個一心向著黨的京劇名家,願意為國為黨做出自己的傑出貢獻,此後在1951年10月,方榮翔奔赴抗美援朝戰爭的戰場,為參加抗美援朝的將士們提供一些慰問活動和文藝演出,雖然身在朝鮮,條件艱苦,他從未有一天時間抱怨過,在朝時間長達七年之久。

直呆在朝鮮戰場上的方榮翔,也天天都被戰士們的事跡所感動,他對朝鮮戰場的局勢了解的更加深入透徹,而且對此,內心也產生了更多的激動和悲愴,這種悲愴之情逐漸醞釀成了一種創作靈感,讓他寫出了一部不朽史詩般的京劇《奇襲白虎團》。

1953年9月,方榮翔終於把這部奇襲白虎團搬上京劇舞臺,這部京劇的長度是70分鐘,講述了中國人民的抗美援朝戰士,為了不懈的信念,最終搗毀了「白虎團」團部的精彩故事,這個故事在京劇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很多人看到這個故事之後,都不由的拍案叫絕、連番叫好,同時深深的為這故事中所透露出的一切精彩所感動,進一步深入了解了中國抗美援朝軍的智勇雙全,在戰爭中做出的傑出貢獻。

此後在1959年,志願軍京劇團回國後離開戰場之後,方榮翔繼續自己在京劇藝術方面的不斷發揚、不斷專注,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與當時的政治現狀結合在了一起,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當時的雄渾和壯麗,為這段紅色歷史感到感動不已,深以為然,而方榮翔排練的這麼多戲劇中,最受歡迎也最讓人感動的,還是那部《奇襲白虎團》,因為這部京劇非常的受歡迎,所以到最後山東省京劇團專門組織了一個創作班子,對它進行重新加工。

連主席都曾經觀看過這部戲,在他觀看這部戲的時候,他對其中一個人物感到印象深刻,所以就專門向身邊的人詢問這個志願軍人物的原型,想知道他是否還健在,不過可惜的是當時身邊人也吞吞吐吐說不出個所以然,畢竟志願軍將士千千萬,他們也不可能把每個角色都說得很清楚,因此主席很不高興。後來大家才得知,當年那個被主席稱讚有加的人物,他是68軍203師的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他曾經在奇襲白虎團中,確實取得了出眾的成績,他率領著無數志願軍將士們,在湖水中武裝泅渡,在敵人的炮火中不斷前進,最終才打敗了白虎團,這場戰爭歷史他從來不曾忘卻,與這段歷史一樣長留在他心中的,是那段百轉千回、激情燃燒的歲月。

1951年7月1日,這場戰爭正式打響,當時美國軍團看起來就裝備十分精良,連旗幟都顯得非常兇狠威武,上面刻著血口獠牙的白虎頭,而在上面的戰爭部署下,上級領導欽點楊育才擔任化襲班指揮員,帶著這一部分主力軍前去對白虎團進行突然襲擊,由於這是一次奇襲,一定要達到讓這些美國軍團覺得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所以楊育才只帶了一小部分非常精簡的兵力,這些人各個都身經百戰,同時各個都身先士卒不怕死。整個襲擊隊共13人。楊育才到現在仍然記得他們所有人的名字,無一遺漏。

而如今,楊育才重新被大家提起,竟然是因為奇襲白虎團這樣一個京劇,而且在聽說連主席看了這部京劇之後,都對他的英勇事跡大加讚賞,他為此感到十分的受寵若驚,也十分謙虛的表示,作為中國軍隊中的一員,他所做的正是每一個將士都應該做的,他並不算是多麼的突出。饒是他如此謙虛,大家仍然都認為他是個英雄。八十年代初,楊育才任濟南軍區某師副師長。1983年離休,1999年5月病逝。

相關焦點

  • 英雄不會被忘記,主席看英雄戲,問:此人何在?英雄由此重煥光彩
    這裡要說的,是他的不朽傑作——京劇《奇襲白虎團》。那是1953年9月,方榮翔在為志願軍戰士演出的間隙,在一份《戰地簡報》上看到一篇介紹我尖刀班深入敵後智殲李偽軍白虎團的事跡,看後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夜不能寐,決定將這一事跡搬上京劇舞臺。
  • 大開本《奇襲白虎團》連環畫
    最近一段時期,央視電影頻道增加了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的播放,曾連續三個晚上播出我國三部經典影片《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重溫當年英雄兒女們抗美援朝的戰鬥故事。圖1 封面我是一個電影連環畫收藏愛好者,尤其喜歡收藏戰爭題材連環畫。
  • 老經典唱出新精神 《奇襲白虎團》在京上演獲好評
    《奇襲白虎團》劇照 人民網北京10月23日電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山東省京劇院復排的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被列為此次紀念活動全國兩部重點演出劇目之一,22日晚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
  • 1964年,毛主席看京劇想起一人,急問肖華:人還活著嗎?他是誰?
    1964年夏天,正在北戴河主持會議的主席,利用閒暇時間,觀看了根據抗美援朝戰爭改編的京劇《奇襲白虎團》。
  • 你還記得《奇襲白虎團》裡帥氣逼人的宋玉慶嗎?大明湖畔的男主角
    《奇襲白虎團》裡的嚴偉才,那帥氣瀟灑的形象,功夫了得,讓多少人為之傾倒。,那麼《奇襲白虎團》中嚴偉才是由誰扮演的呢?,每次演出《奇襲白虎團》,觀眾如痴如醉,演出非常成功,特別在北京舉辦的文化部京劇現代戲觀摩大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 奇襲白虎團:終極之戰,準且狠的虎口掏心
    旗幟的背後,是一段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故事——奇襲白虎團。10月8日,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到來之際,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再次亮相山東省會大劇院,繼續影響著這一代觀眾。奇襲白虎團的故事1964年被改編成了京劇,1972年又被拍成電影,家喻戶曉,長演不衰。 中國人民對「白虎團」並不陌生,京劇《奇襲白虎團》已家喻戶曉,而真實的奇襲白虎團故事到底又如何?
  • 用自己都聽不懂的「英語」唬住敵哨兵,偵察英雄楊育才奇襲白虎團
    說起抗美援朝,很多人就會想起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部著名的革命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奇襲白虎團》的故事,取材於朝鮮戰場上的真實事跡。偵察英雄嚴偉才的原型,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1953年7月金城戰役打響,楊育才奉命率小分隊執行「虎口拔牙」——突襲南朝鮮軍精銳部隊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任務。
  • 樣板戲《奇襲白虎團》:抗美援朝的真事兒,遠比舞臺演繹精彩
    由於舞臺條件所限,軍事類的樣板戲,根本無法真實重現故事的原貌,特別是《奇襲白虎》這部戲,它的故事源自於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精彩戰例,「奇襲白虎團」可以說是志願軍創造的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13人PK掉南朝鮮王牌部隊的團部,共計消滅233名敵人(含俘虜),而自身卻無一傷亡。讓我們重溫一下那場盪氣迴腸的戰鬥,重回那片偉大的、最可愛的志願軍戰士曾經浴血奮戰的戰場。
  • 抗美援朝「穿插營」營長逝前回憶:奇襲白虎團背後的真實故事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劉天博每當談起抗美援朝戰爭中奇襲白虎團這一經典戰鬥時,人們大多能想起京劇《奇襲白虎團》中嚴偉才的原型一級戰鬥英雄楊育才,但是許多人並不了解這場驚心動魄戰鬥背後的細節與那些鮮為人知的英雄。只有觸摸歷史經緯裡的錚錚鐵骨,穿越時空感受那段清晰的歲月,才能更真實地感懷英雄、懷念英雄。
  • 解密:707部隊與我軍奇襲白虎團之間的恩恩怨怨
    現在火得不得了的一部韓國電視劇《太陽的後裔》在網絡上播放,引起一眾軍事愛好者熱議,甚至有些軍迷朋友與追星少女間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隨即,網絡上一段關於「後裔」的前身部隊白虎團在韓戰時期被我軍全殲的消息傳開
  • 潼關之戰與奇襲白虎團
    志願軍繳獲的「白虎團」團旗《百戰奇略首都師第1團是李承晚集團的精銳部隊,號稱「白虎團」。該團全美式裝備,在駐紮地構築嚴密堅固的防禦體系,佔有工事、地形之利。203師決定首先摧毀其團指揮所,然後逐個殲滅。7月13日夜至14日凌晨,偵察排長楊育才帶領尖刀班,一路抓俘虜、察敵情、闖關過崗,按時到達「白虎團」團部所在地二青洞。尖刀班12名戰士分為3組,以一當十,向敵團部發起突襲。敵不知志願軍來了多少人,嚇得六神無主。
  • 奇襲白虎團,13人偵察小分隊榮立集體特等功,並非全都是志願軍
    因為京劇《奇襲白虎團》的緣故,中國人對"白虎團"並不陌生。在金城戰役的二青洞一戰中,白虎團被志願軍68軍203師的一支穿插分隊打得威風掃地,"虎頭旗"也落入志願軍之手,如今陳列在北京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內,而"白虎團"也在金城戰役中全軍覆沒。
  • 他22歲時因一部《奇襲白虎團》成名,後卻跌入深淵,晚年移居美國
    於是,又經過了15年的深造,宋玉慶出師了,《奇襲白虎團》便是他的成名作品。 遭受批判,離開戲曲界 在《奇襲白虎團》這部藝術作品中,宋玉慶以他那精湛的演技以及成熟的藝術風格,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軍人形象,由於宋玉慶的戲唱得極好,而且時年22歲的他又長得十分帥氣,很快就受到了無數觀眾的喜愛。
  • 宋仲基的「白虎部隊」是被奇襲的那個白虎團嗎?
    對中國人來說,名為「白虎」的韓軍部隊當然耳熟——那不就是「白虎團」麼?抗美援朝戰爭末期的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第68軍203師第609團副排長楊育才率小分隊一路穿插,成功實施「斬首」,一舉將該團團部摧毀,同時配合主力部隊全殲了該團。這就是著名的「奇襲白虎團」。這個被志願軍全殲的「白虎」是不是宋仲基「歐巴」的部隊呢?當然不是,此「白虎」非彼「白虎」。
  • 京劇《沙家浜》裡被刪去的一段!誰聽過?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
  • 宋仲基的「白虎部隊」是抗美援朝中被奇襲的那個白虎團嗎?
    對中國人來說,名為「白虎」的韓軍部隊當然耳熟——那不就是「白虎團」麼?抗美援朝戰爭末期的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第68軍203師第609團副排長楊育才率小分隊一路穿插,成功實施「斬首」,一舉將該團團部摧毀,同時配合主力部隊全殲了該團。這就是著名的「奇襲白虎團」。這個被志願軍全殲的「白虎」是不是宋仲基「歐巴」的部隊呢?當然不是,此「白虎」非彼「白虎」。
  • 志願軍12勇士奇襲白虎團團部,敵人王牌團軍官幾乎被全殲
    白虎團團長崔喜寅因為通信完全被志願軍炮火打斷,所以對外面戰況一無所知,急得在團部團團亂轉,他還不知道是,潛在的危險正在一步步地向他所在的團部靠近。白虎團團部位置非常刁鑽,它設在距離前沿20多公裡的金城南側一個名叫二青洞的山谷內,地勢極為險要,四周全部為懸崖峭壁,只有一條小路縱貫整個峽谷,想要打進白虎團團部這是必經之路。志願軍這支特戰小隊出發後,鑽密林,穿山溝,悄無聲息地向白虎團團部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