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年代,由於某種需要,全國風靡一時出現了八部樣板戲。
由於舞臺條件所限,軍事類的樣板戲,根本無法真實重現故事的原貌,特別是《奇襲白虎》這部戲,它的故事源自於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精彩戰例,「奇襲白虎團」可以說是志願軍創造的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13人PK掉南朝鮮王牌部隊的團部,共計消滅233名敵人(含俘虜),而自身卻無一傷亡。
讓我們重溫一下那場盪氣迴腸的戰鬥,重回那片偉大的、最可愛的志願軍戰士曾經浴血奮戰的戰場。
奇襲白虎團的背景
1953年初,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戰爭已持續兩年多時間,而停戰談判也已斷斷續續進行了一年五個多月。美方為首的「聯合國軍」,一再想方設法破壞和談,一會兒要求中朝軍隊退出以鮮血換來的廣大陣地,一會兒又在交換戰俘問題上大作文章,說白了,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國家,並沒有徹底斷掉以武力相威脅,停止武力侵略的念頭。
毛澤東在二月七日的全國政協一屆四次會議上說:
「我們是要和平的,但是美帝國主義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國主義願打多少年,我們也就準備跟它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願意罷手的時候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勝利的時候為止。」
與此同時,中朝軍隊積極做好反登陸作戰準備,同時加強三八線附近的防禦。不過,我方還是在積極爭取談判,主要是去打破停戰談判在戰俘問題上的僵局,提出可以將彼此戰俘先送往中立國,得到英法等諸多國家的支持,迫使美國不得不同意以我方建議為基礎,恢復停戰談判。四月二十六日,朝鮮停戰談判在板門店恢復舉行。
可是美國依然不甘心,反對將不直接遣返的戰俘送往中立國,並且拒絕以亞洲國家作為中立國。美國再次退出和談。
本著「以打促談」的方針,志願軍於五月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之間,發起夏季反擊戰第一階段,迫使美國基本接受我方的提案。
然而,就在談判即將取得突破時,南朝鮮李承晚卻強烈反對談判,並表示要退出「聯合國軍」,自己單幹。
志願軍只得又於五月二十七日,發起夏季反擊戰第二階段攻勢,並改變部署,以打擊南朝鮮軍為主,取得殲敵41000餘人的戰績。
六月六日,新當選的美國總統艾森豪敦促李承晚接受停戰協議。六月八日,拖延將近一年半的戰俘問題,終於達成協議,朝鮮停戰談判即將完成。
關鍵時刻,李承晚卻仍然拒絕接受停戰協議,並強行將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餘人劫往南朝鮮軍隊訓練中心,公然破壞協議。
為了給李承晚一點教訓,促使他接受停戰協議,以便早些結束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於七月份,發起規模空前的「金城戰役」,集中力量打擊南朝鮮軍。
我們要說的「奇襲白虎團」的戰鬥,就發生在金城戰役期間,這次戰鬥,給南朝鮮軍隊以重創,為迫使李承晚同意停戰協議,起到了重要作用。
「奇襲白虎團」戰鬥的經過
「金城戰役」主要以楊勇的20兵團的54、60、67、68四個軍為主,配置加強21軍,在金城以南牙沈裡到北漢江間22公裡地段上實施進攻。
其中第68軍203師正面之敵,就是李承晚「首都師」第1團,是南朝鮮(1948年改國名「韓國」)軍在1946年首批組建的八個團之一,是南朝鮮軍的精銳部隊,曾被授予「白虎團」稱號,其團旗、各種火炮、坦克、軍用車輛,甚至軍服、頭盔上,皆印有「猛虎」圖標。
「白虎團」的主要戰績是在志願軍發動的第二次戰役中,該團死守襄陽陣地,成為「三八線」以北,唯一的「聯合國軍」地盤。後來在大關嶺戰鬥、金城兩陣地的攻防戰中,該團都表現出色,故而美軍都對他們刮目相看。
該團佔領金城以西、上甘嶺以東的突出防線後,構築了大量坑道、蓋溝、環形戰壕,以及各種明暗火力點,以外還得到五個榴彈炮營、坦克的支援。
這樣的陣地,就連美軍都認為此為一條堅不可摧的防線。但他們沒想到,我志願軍就是要在這條防線上打出威風來。
當然打仗不能單靠勇氣,還要有周密的作戰計劃。為摸清敵情,203師以及各團,都派出多批次專業偵察人員深入敵人陣地進行偵察,為做到萬無一失,還組織參戰的直接指揮員到敵人陣地現場偵察。
敵人的陣地前沿的安全防禦還是有漏洞的,反觀志願軍則在自己的前沿陣地布設了大量伏擊人員,暗中隱蔽,嚴防敵人偵察人員滲透進來。
就在戰鬥打響的前兩天,志願軍便成功殲滅一股」白虎團「的搜索偵察隊,抓獲了五名俘虜。
從這些俘虜口中,志願軍查明了」白虎團「 的兵力部署與工事構築情況,哪裡嚴密,哪裡薄弱甚至有漏洞,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203師決定採取連續突破的辦法,在主力部隊打擊敵前沿陣地的同時,採取穿插戰術,由步兵609團副團長趙仁虎率領2營穿插敵人腹地,由607團偵察排(13人)組成精幹的」化裝襲擊班「,趕在穿插營前面,直奔敵」白虎團「團部所在地二青洞,相機進行作戰。
此次作戰,」化裝襲擊班「(以下簡稱」化襲班「)至關重要,他們要如同孫悟空鑽到鐵扇公主的肚腹之中,必須鬧個天翻地覆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為此609團、607團的指揮員們,專門研究了五個方面的問題:
1.化襲班人員少,進入敵後,如果出現傷亡,無法完成任務怎麼辦?
2.化襲班進入敵後,如果彈藥打光、乾糧吃完了,但大部隊進攻受阻,怎麼辦?
3.化襲班進入敵後,抓不到俘虜,得不到對方的口令,無法延伸活動怎麼辦?
4.天黑道遠,化襲班在敵後迷失了方向,根本找不到」白虎團「的團部怎麼辦?
5.化襲班進入敵後,如何避免受到我方的炮火遠程傷害?
經過激烈的討論,針對這些影響戰鬥結局的問題,志願軍制定出詳細的方案,並由」化襲班「班長楊育才(副班級)帶領大家,進行了反覆演習,力求每個人都熟記路線,進行精確分工,協同作戰,密切配合。
7月13日傍晚,化襲班13人身著南朝鮮軍的軍服,進入前沿陣地,我軍炮火進行了三次火力密集炮擊,每次持續時間長達30分鐘,把敵人前沿九道鐵絲網、一道鹿砦,縱深十餘米的地雷帶全部摧毀,隨後,我軍炮火又向敵人防禦陣地縱深部位猛擊。
化襲班在炮火掩護下,跑到白楊裡平川中間,川口時不時有白虎團的炮火砸下來。化襲班的勇士們,毫不畏懼,冒險衝了過去,翻山下溝繞崖,一路迅速通過敵人主陣地。然而跑著跑著,帶隊的楊育才忽然發現,不對啊,原來的13個人,怎麼變成了14個人?
他不動聲色地利用敵人照明彈,仔細一看,原來第14個人是南朝鮮的一個逃兵,此人原本防守415高地,在同伴被炸死後,嚇得只顧逃顧,看到志願軍化襲班勇士們,他還以為是自己人,以為是和自己一樣只顧著逃命的戰友,就排在最後面跟著跑。
這樣一來,反倒給化襲班省下專門去抓「舌頭」的時間。通過對他的審問,化襲班得到白虎團的口令是「古魯姆」對「歐巴」,並且這位俘虜為了活命,還向化襲班詳細說明了白虎團團部就在二清洞溝內。
機不可失,事不宜遲。化襲班的勇士們迅速行動,繼續向目標前進,路上共遇到四道關卡,朝鮮族戰士韓淡年、金大柱相互配合,以護送美軍顧問的名義,連騙帶嚇,將崗哨蒙蔽住,在危險之中通過盤查,跑到永進大橋,到達敵團部後方。
通過勘查周邊情況,楊育才發現白虎團的團部外,安排了不少兵力,遠比原來了解得多。並且附近還有炮兵指揮部、坦克團指揮部。兩相對比,化襲班戰士人數太少,戰鬥效果究竟如何,變得有點不太確定。
但是經過數年戰火洗禮的志願軍戰士,個個都不是孬種,他們明白「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道理:敵人雖多,但是他們在明,我們在暗;他們沒有準備,我們有備而來,突然襲擊,定會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為更加有效地消滅敵人,楊育才進行了周密的分工:13個人,分四個戰鬥小組:
第一組:4個人,負責打掉敵人的警衛排;
第二組:3個人,負責打掉敵人的炮兵指揮部;
第三組:3個人,負責打敵人團長辦公室;
第四組:3個人,負責打敵人團部。
只要第一組打響,其他各組務必要狠打猛衝,要速戰速決,不能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這樣才能克服人數上的嚴重劣勢,取得戰鬥勝利。
第一組來到警衛排的房前,將門口崗哨消滅後,迅速衝進房內,用配備的衝鋒鎗狠勁掃射,打死大半的敵人,小部分跳窗逃跑。第二組來到炮兵指揮部屋外,同時扔出3顆手榴彈,炸過之後,2名戰士迅速衝進去掃射,1名戰士堵在後門,把逃跑的敵人全部幹掉。
第三組來到團長辦公室,敵人正好在開會,"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白虎團」團長崔喜寅等高級軍官正在開會。志願軍戰士包月祿把拉弦的手榴彈向屋內扔,炸翻數人,隨即3名戰士全部衝到屋內招呼敵人。與此同時,第四組衝進團部大門,向院內徘徊不定的敵人開火。
13名勇士利用敵人的吉普車、炮位作為掩護,來回移動,或迎面掃射,或背後追擊,打得敵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南朝鮮精銳之師」白虎團「,大部分還在前沿作戰,後方的團指中心卻遭受到了滅頂之災。志願軍化襲班13勇士,憑著百倍的勇氣、密切的配合,殺得團部敵人人仰馬翻,僅僅13分鐘,基本上把團部所有敵人都消滅,打死敵人214人,活捉敵人19名,」白虎團「團長崔喜寅、機甲團長陸根珠等數名軍官被打死,1個副官、3個副營長、1個副連長被俘,繳獲敵人電臺2部,總機2部,發電機2部,報話機、電話機117部,吉普車27輛,卡車11輛。
最有意義的是」白虎團「的軍旗也成為了13勇士的戰利品。
「奇襲白虎團」,是志願軍戰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創造的一個軍事奇蹟,也是我軍歷史上的一次經典的戰例。成功摧毀白虎團團部,對整個戰役的勝利,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城戰役勝利後,李承晚成為「霜打的茄子」,再也打不起精神來,完全同意美方與中朝達成的協議。1953年7月27晚22時,《朝鮮停戰協定》正式生效,曾經炮火紛飛的戰場,突然安靜下來,繼而雙方士兵走出掩體工事,盡情歡呼,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