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板戲《奇襲白虎團》:抗美援朝的真事兒,遠比舞臺演繹精彩

2021-01-11 歷史的春秋

上世紀六七年代,由於某種需要,全國風靡一時出現了八部樣板戲。

由於舞臺條件所限,軍事類的樣板戲,根本無法真實重現故事的原貌,特別是《奇襲白虎》這部戲,它的故事源自於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精彩戰例,「奇襲白虎團」可以說是志願軍創造的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13人PK掉南朝鮮王牌部隊的團部,共計消滅233名敵人(含俘虜),而自身卻無一傷亡。

讓我們重溫一下那場盪氣迴腸的戰鬥,重回那片偉大的、最可愛的志願軍戰士曾經浴血奮戰的戰場。

奇襲白虎團的背景

1953年初,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戰爭已持續兩年多時間,而停戰談判也已斷斷續續進行了一年五個多月。美方為首的「聯合國軍」,一再想方設法破壞和談,一會兒要求中朝軍隊退出以鮮血換來的廣大陣地,一會兒又在交換戰俘問題上大作文章,說白了,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國家,並沒有徹底斷掉以武力相威脅,停止武力侵略的念頭。

毛澤東在二月七日的全國政協一屆四次會議上說:

「我們是要和平的,但是美帝國主義不願意這樣做,那麼好吧,就打下去,美帝國主義願打多少年,我們也就準備跟它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願意罷手的時候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勝利的時候為止。」

與此同時,中朝軍隊積極做好反登陸作戰準備,同時加強三八線附近的防禦。不過,我方還是在積極爭取談判,主要是去打破停戰談判在戰俘問題上的僵局,提出可以將彼此戰俘先送往中立國,得到英法等諸多國家的支持,迫使美國不得不同意以我方建議為基礎,恢復停戰談判。四月二十六日,朝鮮停戰談判在板門店恢復舉行。

可是美國依然不甘心,反對將不直接遣返的戰俘送往中立國,並且拒絕以亞洲國家作為中立國。美國再次退出和談。

本著「以打促談」的方針,志願軍於五月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之間,發起夏季反擊戰第一階段,迫使美國基本接受我方的提案。

然而,就在談判即將取得突破時,南朝鮮李承晚卻強烈反對談判,並表示要退出「聯合國軍」,自己單幹。

志願軍只得又於五月二十七日,發起夏季反擊戰第二階段攻勢,並改變部署,以打擊南朝鮮軍為主,取得殲敵41000餘人的戰績。

六月六日,新當選的美國總統艾森豪敦促李承晚接受停戰協議。六月八日,拖延將近一年半的戰俘問題,終於達成協議,朝鮮停戰談判即將完成。

關鍵時刻,李承晚卻仍然拒絕接受停戰協議,並強行將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餘人劫往南朝鮮軍隊訓練中心,公然破壞協議。

為了給李承晚一點教訓,促使他接受停戰協議,以便早些結束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於七月份,發起規模空前的「金城戰役」,集中力量打擊南朝鮮軍。

我們要說的「奇襲白虎團」的戰鬥,就發生在金城戰役期間,這次戰鬥,給南朝鮮軍隊以重創,為迫使李承晚同意停戰協議,起到了重要作用。

「奇襲白虎團」戰鬥的經過

「金城戰役」主要以楊勇的20兵團的54、60、67、68四個軍為主,配置加強21軍,在金城以南牙沈裡到北漢江間22公裡地段上實施進攻。

其中第68軍203師正面之敵,就是李承晚「首都師」第1團,是南朝鮮(1948年改國名「韓國」)軍在1946年首批組建的八個團之一,是南朝鮮軍的精銳部隊,曾被授予「白虎團」稱號,其團旗、各種火炮、坦克、軍用車輛,甚至軍服、頭盔上,皆印有「猛虎」圖標。

「白虎團」的主要戰績是在志願軍發動的第二次戰役中,該團死守襄陽陣地,成為「三八線」以北,唯一的「聯合國軍」地盤。後來在大關嶺戰鬥、金城兩陣地的攻防戰中,該團都表現出色,故而美軍都對他們刮目相看。

該團佔領金城以西、上甘嶺以東的突出防線後,構築了大量坑道、蓋溝、環形戰壕,以及各種明暗火力點,以外還得到五個榴彈炮營、坦克的支援。

這樣的陣地,就連美軍都認為此為一條堅不可摧的防線。但他們沒想到,我志願軍就是要在這條防線上打出威風來。

當然打仗不能單靠勇氣,還要有周密的作戰計劃。為摸清敵情,203師以及各團,都派出多批次專業偵察人員深入敵人陣地進行偵察,為做到萬無一失,還組織參戰的直接指揮員到敵人陣地現場偵察。

敵人的陣地前沿的安全防禦還是有漏洞的,反觀志願軍則在自己的前沿陣地布設了大量伏擊人員,暗中隱蔽,嚴防敵人偵察人員滲透進來。

就在戰鬥打響的前兩天,志願軍便成功殲滅一股」白虎團「的搜索偵察隊,抓獲了五名俘虜。

從這些俘虜口中,志願軍查明了」白虎團「 的兵力部署與工事構築情況,哪裡嚴密,哪裡薄弱甚至有漏洞,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203師決定採取連續突破的辦法,在主力部隊打擊敵前沿陣地的同時,採取穿插戰術,由步兵609團副團長趙仁虎率領2營穿插敵人腹地,由607團偵察排(13人)組成精幹的」化裝襲擊班「,趕在穿插營前面,直奔敵」白虎團「團部所在地二青洞,相機進行作戰。

此次作戰,」化裝襲擊班「(以下簡稱」化襲班「)至關重要,他們要如同孫悟空鑽到鐵扇公主的肚腹之中,必須鬧個天翻地覆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為此609團、607團的指揮員們,專門研究了五個方面的問題:

1.化襲班人員少,進入敵後,如果出現傷亡,無法完成任務怎麼辦?

2.化襲班進入敵後,如果彈藥打光、乾糧吃完了,但大部隊進攻受阻,怎麼辦?

3.化襲班進入敵後,抓不到俘虜,得不到對方的口令,無法延伸活動怎麼辦?

4.天黑道遠,化襲班在敵後迷失了方向,根本找不到」白虎團「的團部怎麼辦?

5.化襲班進入敵後,如何避免受到我方的炮火遠程傷害?

經過激烈的討論,針對這些影響戰鬥結局的問題,志願軍制定出詳細的方案,並由」化襲班「班長楊育才(副班級)帶領大家,進行了反覆演習,力求每個人都熟記路線,進行精確分工,協同作戰,密切配合。

7月13日傍晚,化襲班13人身著南朝鮮軍的軍服,進入前沿陣地,我軍炮火進行了三次火力密集炮擊,每次持續時間長達30分鐘,把敵人前沿九道鐵絲網、一道鹿砦,縱深十餘米的地雷帶全部摧毀,隨後,我軍炮火又向敵人防禦陣地縱深部位猛擊。

化襲班在炮火掩護下,跑到白楊裡平川中間,川口時不時有白虎團的炮火砸下來。化襲班的勇士們,毫不畏懼,冒險衝了過去,翻山下溝繞崖,一路迅速通過敵人主陣地。然而跑著跑著,帶隊的楊育才忽然發現,不對啊,原來的13個人,怎麼變成了14個人?

他不動聲色地利用敵人照明彈,仔細一看,原來第14個人是南朝鮮的一個逃兵,此人原本防守415高地,在同伴被炸死後,嚇得只顧逃顧,看到志願軍化襲班勇士們,他還以為是自己人,以為是和自己一樣只顧著逃命的戰友,就排在最後面跟著跑。

這樣一來,反倒給化襲班省下專門去抓「舌頭」的時間。通過對他的審問,化襲班得到白虎團的口令是「古魯姆」對「歐巴」,並且這位俘虜為了活命,還向化襲班詳細說明了白虎團團部就在二清洞溝內。

機不可失,事不宜遲。化襲班的勇士們迅速行動,繼續向目標前進,路上共遇到四道關卡,朝鮮族戰士韓淡年、金大柱相互配合,以護送美軍顧問的名義,連騙帶嚇,將崗哨蒙蔽住,在危險之中通過盤查,跑到永進大橋,到達敵團部後方。

通過勘查周邊情況,楊育才發現白虎團的團部外,安排了不少兵力,遠比原來了解得多。並且附近還有炮兵指揮部、坦克團指揮部。兩相對比,化襲班戰士人數太少,戰鬥效果究竟如何,變得有點不太確定。

但是經過數年戰火洗禮的志願軍戰士,個個都不是孬種,他們明白「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道理:敵人雖多,但是他們在明,我們在暗;他們沒有準備,我們有備而來,突然襲擊,定會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為更加有效地消滅敵人,楊育才進行了周密的分工:13個人,分四個戰鬥小組:

第一組:4個人,負責打掉敵人的警衛排;

第二組:3個人,負責打掉敵人的炮兵指揮部;

第三組:3個人,負責打敵人團長辦公室;

第四組:3個人,負責打敵人團部。

只要第一組打響,其他各組務必要狠打猛衝,要速戰速決,不能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這樣才能克服人數上的嚴重劣勢,取得戰鬥勝利。

第一組來到警衛排的房前,將門口崗哨消滅後,迅速衝進房內,用配備的衝鋒鎗狠勁掃射,打死大半的敵人,小部分跳窗逃跑。第二組來到炮兵指揮部屋外,同時扔出3顆手榴彈,炸過之後,2名戰士迅速衝進去掃射,1名戰士堵在後門,把逃跑的敵人全部幹掉。

第三組來到團長辦公室,敵人正好在開會,"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白虎團」團長崔喜寅等高級軍官正在開會。志願軍戰士包月祿把拉弦的手榴彈向屋內扔,炸翻數人,隨即3名戰士全部衝到屋內招呼敵人。與此同時,第四組衝進團部大門,向院內徘徊不定的敵人開火。

13名勇士利用敵人的吉普車、炮位作為掩護,來回移動,或迎面掃射,或背後追擊,打得敵人」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南朝鮮精銳之師」白虎團「,大部分還在前沿作戰,後方的團指中心卻遭受到了滅頂之災。志願軍化襲班13勇士,憑著百倍的勇氣、密切的配合,殺得團部敵人人仰馬翻,僅僅13分鐘,基本上把團部所有敵人都消滅,打死敵人214人,活捉敵人19名,」白虎團「團長崔喜寅、機甲團長陸根珠等數名軍官被打死,1個副官、3個副營長、1個副連長被俘,繳獲敵人電臺2部,總機2部,發電機2部,報話機、電話機117部,吉普車27輛,卡車11輛。

最有意義的是」白虎團「的軍旗也成為了13勇士的戰利品。

「奇襲白虎團」,是志願軍戰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創造的一個軍事奇蹟,也是我軍歷史上的一次經典的戰例。成功摧毀白虎團團部,對整個戰役的勝利,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金城戰役勝利後,李承晚成為「霜打的茄子」,再也打不起精神來,完全同意美方與中朝達成的協議。1953年7月27晚22時,《朝鮮停戰協定》正式生效,曾經炮火紛飛的戰場,突然安靜下來,繼而雙方士兵走出掩體工事,盡情歡呼,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停戰。

相關焦點

  • 大開本《奇襲白虎團》連環畫
    最近一段時期,央視電影頻道增加了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的播放,曾連續三個晚上播出我國三部經典影片《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重溫當年英雄兒女們抗美援朝的戰鬥故事。圖1 封面我是一個電影連環畫收藏愛好者,尤其喜歡收藏戰爭題材連環畫。
  • 英雄不會被忘記,主席看京劇《奇襲白虎團》問:此人目前何在?
    而在這些人之中,方榮翔當屬其中一個翹楚,初次聽到他的名字,大家可能對他並不是十分的熟悉,聽了他所排演的著名京劇《奇襲白虎團》之後,大家可能會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這正是一部流傳很廣、青史留名的作品,哪怕我們並沒有親耳聽過,也一定從多個渠道聽說過它的存在。而這位在梨園留下無數精粹瑰寶、同時又為中國紅色記憶書寫源遠流長的京劇名家,今天我們就來走進他的人生。
  • 老經典唱出新精神 《奇襲白虎團》在京上演獲好評
    《奇襲白虎團》劇照 人民網北京10月23日電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山東省京劇院復排的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被列為此次紀念活動全國兩部重點演出劇目之一,22日晚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
  • 奇襲白虎團:終極之戰,準且狠的虎口掏心
    旗幟的背後,是一段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故事——奇襲白虎團。10月8日,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到來之際,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再次亮相山東省會大劇院,繼續影響著這一代觀眾。 在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先頭偵察班12人在副排長楊育才的率領下,從俘虜口中巧妙獲知敵軍的聯絡口令,順利通過敵人的幾道崗哨盤查,最終直搗二青洞南朝鮮軍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繳獲李承晚親自授予「白虎團」的「優勝」虎頭旗。
  • 你還記得《奇襲白虎團》裡帥氣逼人的宋玉慶嗎?大明湖畔的男主角
    《奇襲白虎團》,起初想讓李師斌來扮演主角嚴偉才這個角色,因為李師斌年齡偏大,最後決定啟用唱念做打、武功了得的宋玉慶。,每次演出《奇襲白虎團》,觀眾如痴如醉,演出非常成功,特別在北京舉辦的文化部京劇現代戲觀摩大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 「樣板戲」電影:觀影人次或超30億,畸形發展下的神話
    「樣板戲」是特殊時期的產物,最初指八個由江青下令改編的各類劇作,包括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奇襲白虎團》、《海港》,舞劇《紅色娘子軍》這種複製片難以完全展現「樣板戲」的舞臺效果,因為電影電視與舞臺藝術還是有著很大差別的,故而「樣板戲」電影的拍攝就安排上了日程。
  • 宋仲基的「白虎部隊」是抗美援朝中被奇襲的那個白虎團嗎?
    對中國人來說,名為「白虎」的韓軍部隊當然耳熟——那不就是「白虎團」麼?抗美援朝戰爭末期的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第68軍203師第609團副排長楊育才率小分隊一路穿插,成功實施「斬首」,一舉將該團團部摧毀,同時配合主力部隊全殲了該團。這就是著名的「奇襲白虎團」。這個被志願軍全殲的「白虎」是不是宋仲基「歐巴」的部隊呢?當然不是,此「白虎」非彼「白虎」。
  • 抗美援朝電影《奇襲》故事,萬歲軍神來之筆,八一廠精彩演繹
    一、三十八軍的神來之筆電影《奇襲》是有原型的,該片是改編自軍教片《奇襲武陵橋》,而軍教片《奇襲武陵橋》則是取材於抗美援朝最經典戰役「二次戰役」中三十八軍的神來之筆,炸毀武陵橋。現在說起抗美援朝戰爭來,似乎上甘嶺的名氣最大,曾有導演說過,小時候還以為抗美援朝就打了一場上甘嶺呢。
  • 「樣板戲」當年的「模樣」
    1967年5月23日,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七臺劇目「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海港》
  • 一批抗美援朝主題舞臺作品湧現 致敬「最可愛的人」
    舞劇《英雄兒女》(見圖)、復排京劇《奇襲白虎團》與歌劇《同心結》、話劇《上甘嶺》……近日,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致敬「最可愛的人」,一批抗美援朝題材文藝作品湧現在舞臺上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的劇本雛形誕生於朝鮮戰場,老一輩文藝工作者邊取材創作,邊行軍演出,受到志願軍戰士的熱烈歡迎。經過不斷打磨、調整、豐富,回國後在1964年的全國戲曲匯演中大放異彩,而後又在1972年被拍攝成京劇電影。作為山東省京劇院的「看家戲」,此次復排推出的全新版本中,老一輩藝術家與青年一代攜手復刻經典,使舞臺表現與電影效果更加融合。
  • 開國少將宋玉林,抗美援朝唯一打滿3年之人,最後一役奇襲白虎團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軍中,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不少,但在朝鮮戰場上打了三年以上的就不多了。在朝鮮三年以上而且一直在前線作戰的就更少了。最先出國,參加了首戰,又堅持到打完最後一仗的將軍,算來只有一個人。他,就是開國少將宋玉林。
  • 樣板戲的由來
    為了從文藝舞臺走向政治舞臺,江青在這段時間裡,先是建議根據同名滬劇劇本創作京劇《紅燈記》和《蘆蕩火種》(即後來的《沙家浜》),繼而插手匯演中呈現的優秀劇目的修改,當時她只把這說成是「種實驗田」。1965年3月,北京京劇團在上海演出《紅燈記》後,上海某報評論員和當地藝術家先後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稱之為「樣板」。
  • 潼關之戰與奇襲白虎團
    志願軍繳獲的「白虎團」團旗《百戰奇略首都師第1團是李承晚集團的精銳部隊,號稱「白虎團」。該團全美式裝備,在駐紮地構築嚴密堅固的防禦體系,佔有工事、地形之利。203師決定首先摧毀其團指揮所,然後逐個殲滅。7月13日夜至14日凌晨,偵察排長楊育才帶領尖刀班,一路抓俘虜、察敵情、闖關過崗,按時到達「白虎團」團部所在地二青洞。尖刀班12名戰士分為3組,以一當十,向敵團部發起突襲。敵不知志願軍來了多少人,嚇得六神無主。
  • 解密:707部隊與我軍奇襲白虎團之間的恩恩怨怨
    現在火得不得了的一部韓國電視劇《太陽的後裔》在網絡上播放,引起一眾軍事愛好者熱議,甚至有些軍迷朋友與追星少女間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隨即,網絡上一段關於「後裔」的前身部隊白虎團在韓戰時期被我軍全殲的消息傳開
  • 再來說說樣板戲的藝術創新及風格特點
    8月27日我的百家號文章「樣板戲」與傳統京劇有什麼區別?主要就樣板戲的伴奏、舞美等方面談了一些個人感想。今天,再談談樣板戲的演唱與唱段特點(本人非專業人士,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首先聲明:只論藝術,避免涉及樣板戲故事內容上的爭議。
  • 用自己都聽不懂的「英語」唬住敵哨兵,偵察英雄楊育才奇襲白虎團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紀念日,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說起抗美援朝,很多人就會想起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部著名的革命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奇襲白虎團》的故事,取材於朝鮮戰場上的真實事跡。
  • 抗美援朝「穿插營」營長逝前回憶:奇襲白虎團背後的真實故事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劉天博每當談起抗美援朝戰爭中奇襲白虎團這一經典戰鬥時,人們大多能想起京劇《奇襲白虎團》中嚴偉才的原型一級戰鬥英雄楊育才,但是許多人並不了解這場驚心動魄戰鬥背後的細節與那些鮮為人知的英雄。只有觸摸歷史經緯裡的錚錚鐵骨,穿越時空感受那段清晰的歲月,才能更真實地感懷英雄、懷念英雄。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
    本報北京10月22日電  (記者鄭海鷗)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於10月22日在京開幕。 本次展演推出新創舞劇《英雄兒女》和復排的京劇《奇襲白虎團》、歌劇《同心結》3部劇目,共演出10場。
  • 他22歲時因一部《奇襲白虎團》成名,後卻跌入深淵,晚年移居美國
    不到十歲的他演技更是活靈活現,活脫脫像是一名在舞臺上早已摸爬滾打多年的成熟藝術家。 於是,又經過了15年的深造,宋玉慶出師了,《奇襲白虎團》便是他的成名作品。 遭受批判,離開戲曲界 在《奇襲白虎團》這部藝術作品中,宋玉慶以他那精湛的演技以及成熟的藝術風格,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軍人形象,由於宋玉慶的戲唱得極好,而且時年22歲的他又長得十分帥氣,很快就受到了無數觀眾的喜愛。
  • 宋仲基的「白虎部隊」是被奇襲的那個白虎團嗎?
    對中國人來說,名為「白虎」的韓軍部隊當然耳熟——那不就是「白虎團」麼?抗美援朝戰爭末期的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第68軍203師第609團副排長楊育才率小分隊一路穿插,成功實施「斬首」,一舉將該團團部摧毀,同時配合主力部隊全殲了該團。這就是著名的「奇襲白虎團」。這個被志願軍全殲的「白虎」是不是宋仲基「歐巴」的部隊呢?當然不是,此「白虎」非彼「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