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紀念日,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說起抗美援朝,很多人就會想起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部著名的革命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
《奇襲白虎團》的故事,取材於朝鮮戰場上的真實事跡。偵察英雄嚴偉才的原型,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
1953年7月金城戰役打響,楊育才奉命率小分隊執行「虎口拔牙」——突襲南朝鮮軍精銳部隊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任務。13日晚,他喬裝成「美國顧問」,12名偵察員化裝成護送「美國顧問」的敵軍,組成了13人的奇襲小分隊,直插敵縱深。
首都師是南朝鮮4個主力師之一,也是頭號「王牌師」,在南朝鮮享有「無敵猛虎」的美稱。而首都師第一團又是首都師的「王牌」團,有「國防軍主力」的美名,時任大韓民國總統李承晚親自授給第一團一面用彩色絲線精工繡制而成的「虎頭旗」,第一團從此得名「白虎團」。
1953年7月13日21時,志願軍出其不意,3個突擊集團向南朝鮮軍隊4個師60公裡的防禦陣地展開了猛烈的正面攻擊。
楊育才率領的化裝襲擊班(簡稱「化襲班」)出發時間和金城戰役發起的時間是同一時間,偵察員們在主力部隊炮火的掩護下,快速越過敵炮火封鎖的500米開闊地後,沿380高地西側,通過鐵絲網,繞過混合布雷區,順利踏上了直插二青洞的公路。為迷惑敵人,偵察員們偽裝成被炮火打散的南朝鮮軍隊的潰兵,迅速穿過敵人的第一道防線,越進一片片雷區。
越來越深入到敵人的腹地了。他們發現,狡猾的敵人警備異常嚴密,在前面設有重重崗哨。楊育才一邊率隊快速穿插,一邊動起了腦子:最好能逮住一個「舌頭」,問出敵人的口令。
大約到三南裡的時候,他們走上了公路。楊育才借著敵人的照明彈習慣地回過頭觀察偵察班的行進情況,看看隊伍中是否有人掉隊。但這一次檢查,他卻驚奇地發現隊伍後面竟然多了一個人。起初,楊育才還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等他反反覆覆數了幾遍後,他發現隊伍裡的確多出了一個人,隊伍尾部有個人走得較慢,看上去像是一個南朝鮮士兵。
楊育才悄悄命令身邊的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韓淡年去查個究竟。韓淡年走到隊伍後面,發現是個南朝鮮士兵。韓淡年趁他不注意,一把奪過了他手中的槍。原來,這是一個南朝鮮軍隊的的傳令兵,他被志願軍強大的炮火嚇破了膽,為逃命溜出了工事,逃跑時恰巧遇上了化裝成南朝鮮軍的化襲班經過,他還以為是自己人撤退了,就糊裡糊塗地跟在化襲班後面往前跑。
韓淡年很快盤問出白虎團團部的情況,這個傳令兵還交待了當晚敵軍的口令是「古倫姆」、「歐巴」(朝鮮語「雲」、「雹」的意思)。
處理完俘虜後,化襲班行軍至三南裡以西小橋附近,遇到敵人的哨兵盤問。為了搶佔主動權,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金大柱大聲用朝鮮語反問對方:「你是幹什麼的?」不等敵哨兵答話,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韓淡年又從後面疾速趕來,邊走邊用朝鮮語罵:「瞎眼啦!老子是護送美國顧問回團部去的,誤了事,要你的腦袋!」一頓訓斥,嚇得敵哨兵目瞪口呆,化襲班趁機大搖大擺地通過第一道崗哨。隨後,化襲班憑著敵人的口令,又順利通過了敵軍的第二道崗哨。
以後在通過一個敵軍哨卡時,化襲班還是遇到了麻煩,當時敵軍哨兵向走在前面的一個化襲班戰士問話,這個志願軍戰士聽不懂朝鮮話,就沒有回話,引起了敵軍哨兵的懷疑,「譁啦」一聲推彈上膛。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金大柱走上前來,用朝鮮話和敵軍哨兵答話,可這個哨兵仍有些疑心。危急時刻,身穿美軍軍服的楊育才裝作不耐煩的樣子,走上前嘴裡嘰裡呱啦發起了脾氣,用連自己也聽不懂的「英語」大聲訓斥這個哨兵。金大柱會意,急忙「翻譯」說:「我們護送美軍顧問到團部開會,你們耽誤了我們,小心吃罪不起!」
那個時代的南朝鮮軍隊對美國人奉若上賓,楊育才高個子大鼻子,一身美軍軍官打扮,派頭十足,黑暗中看上去還真像美軍顧問,敵人哨兵被楊育才的氣勢鎮住了,急忙敬禮放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