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都聽不懂的「英語」唬住敵哨兵,偵察英雄楊育才奇襲白虎團

2021-01-18 歷史的羅生門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紀念日,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說起抗美援朝,很多人就會想起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部著名的革命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

《奇襲白虎團》的故事,取材於朝鮮戰場上的真實事跡。偵察英雄嚴偉才的原型,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

1953年7月金城戰役打響,楊育才奉命率小分隊執行「虎口拔牙」——突襲南朝鮮軍精銳部隊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任務。13日晚,他喬裝成「美國顧問」,12名偵察員化裝成護送「美國顧問」的敵軍,組成了13人的奇襲小分隊,直插敵縱深。

首都師是南朝鮮4個主力師之一,也是頭號「王牌師」,在南朝鮮享有「無敵猛虎」的美稱。而首都師第一團又是首都師的「王牌」團,有「國防軍主力」的美名,時任大韓民國總統李承晚親自授給第一團一面用彩色絲線精工繡制而成的「虎頭旗」,第一團從此得名「白虎團」。

1953年7月13日21時,志願軍出其不意,3個突擊集團向南朝鮮軍隊4個師60公裡的防禦陣地展開了猛烈的正面攻擊。

楊育才率領的化裝襲擊班(簡稱「化襲班」)出發時間和金城戰役發起的時間是同一時間,偵察員們在主力部隊炮火的掩護下,快速越過敵炮火封鎖的500米開闊地後,沿380高地西側,通過鐵絲網,繞過混合布雷區,順利踏上了直插二青洞的公路。為迷惑敵人,偵察員們偽裝成被炮火打散的南朝鮮軍隊的潰兵,迅速穿過敵人的第一道防線,越進一片片雷區。

越來越深入到敵人的腹地了。他們發現,狡猾的敵人警備異常嚴密,在前面設有重重崗哨。楊育才一邊率隊快速穿插,一邊動起了腦子:最好能逮住一個「舌頭」,問出敵人的口令。

大約到三南裡的時候,他們走上了公路。楊育才借著敵人的照明彈習慣地回過頭觀察偵察班的行進情況,看看隊伍中是否有人掉隊。但這一次檢查,他卻驚奇地發現隊伍後面竟然多了一個人。起初,楊育才還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等他反反覆覆數了幾遍後,他發現隊伍裡的確多出了一個人,隊伍尾部有個人走得較慢,看上去像是一個南朝鮮士兵。

楊育才悄悄命令身邊的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韓淡年去查個究竟。韓淡年走到隊伍後面,發現是個南朝鮮士兵。韓淡年趁他不注意,一把奪過了他手中的槍。原來,這是一個南朝鮮軍隊的的傳令兵,他被志願軍強大的炮火嚇破了膽,為逃命溜出了工事,逃跑時恰巧遇上了化裝成南朝鮮軍的化襲班經過,他還以為是自己人撤退了,就糊裡糊塗地跟在化襲班後面往前跑。

韓淡年很快盤問出白虎團團部的情況,這個傳令兵還交待了當晚敵軍的口令是「古倫姆」、「歐巴」(朝鮮語「雲」、「雹」的意思)。

處理完俘虜後,化襲班行軍至三南裡以西小橋附近,遇到敵人的哨兵盤問。為了搶佔主動權,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金大柱大聲用朝鮮語反問對方:「你是幹什麼的?」不等敵哨兵答話,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韓淡年又從後面疾速趕來,邊走邊用朝鮮語罵:「瞎眼啦!老子是護送美國顧問回團部去的,誤了事,要你的腦袋!」一頓訓斥,嚇得敵哨兵目瞪口呆,化襲班趁機大搖大擺地通過第一道崗哨。隨後,化襲班憑著敵人的口令,又順利通過了敵軍的第二道崗哨。

以後在通過一個敵軍哨卡時,化襲班還是遇到了麻煩,當時敵軍哨兵向走在前面的一個化襲班戰士問話,這個志願軍戰士聽不懂朝鮮話,就沒有回話,引起了敵軍哨兵的懷疑,「譁啦」一聲推彈上膛。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金大柱走上前來,用朝鮮話和敵軍哨兵答話,可這個哨兵仍有些疑心。危急時刻,身穿美軍軍服的楊育才裝作不耐煩的樣子,走上前嘴裡嘰裡呱啦發起了脾氣,用連自己也聽不懂的「英語」大聲訓斥這個哨兵。金大柱會意,急忙「翻譯」說:「我們護送美軍顧問到團部開會,你們耽誤了我們,小心吃罪不起!」

那個時代的南朝鮮軍隊對美國人奉若上賓,楊育才高個子大鼻子,一身美軍軍官打扮,派頭十足,黑暗中看上去還真像美軍顧問,敵人哨兵被楊育才的氣勢鎮住了,急忙敬禮放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開本《奇襲白虎團》連環畫
    最近一段時期,央視電影頻道增加了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的播放,曾連續三個晚上播出我國三部經典影片《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重溫當年英雄兒女們抗美援朝的戰鬥故事。圖1 封面我是一個電影連環畫收藏愛好者,尤其喜歡收藏戰爭題材連環畫。
  • 奇襲白虎團,13人偵察小分隊榮立集體特等功,並非全都是志願軍
    因為京劇《奇襲白虎團》的緣故,中國人對"白虎團"並不陌生。在金城戰役的二青洞一戰中,白虎團被志願軍68軍203師的一支穿插分隊打得威風掃地,"虎頭旗"也落入志願軍之手,如今陳列在北京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內,而"白虎團"也在金城戰役中全軍覆沒。
  • 英雄不會被忘記,主席看京劇《奇襲白虎團》問:此人目前何在?
    而在這些人之中,方榮翔當屬其中一個翹楚,初次聽到他的名字,大家可能對他並不是十分的熟悉,聽了他所排演的著名京劇《奇襲白虎團》之後,大家可能會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這正是一部流傳很廣、青史留名的作品,哪怕我們並沒有親耳聽過,也一定從多個渠道聽說過它的存在。而這位在梨園留下無數精粹瑰寶、同時又為中國紅色記憶書寫源遠流長的京劇名家,今天我們就來走進他的人生。
  • 奇襲白虎團:終極之戰,準且狠的虎口掏心
    為了炫耀武力,該團的武器裝備和旗幟上都印著面目猙獰的白色虎頭,所以又名「白虎團」。打掃戰場時,官兵從屋內床底下和屋外草叢中分別俘虜了全身發抖的敵人事科科長、「白虎團」團長副官、炮兵副營長等偽軍軍官數人。戰鬥至3時43分勝利結束,敵「白虎團」團部被「化襲班」殲滅。 這時楊育才對隊員說:「咱們的任務完成了,聽我的,立即撤退,大家都跟上,誰也不許掉隊……」楊育才在列隊最前面,一路小跑,天還未亮,他們就撤回到原居住地607團團部附近的防空洞,13人便躺下睡著了。
  • 樣板戲《奇襲白虎團》:抗美援朝的真事兒,遠比舞臺演繹精彩
    我們要說的「奇襲白虎團」的戰鬥,就發生在金城戰役期間,這次戰鬥,給南朝鮮軍隊以重創,為迫使李承晚同意停戰協議,起到了重要作用。「奇襲白虎團」戰鬥的經過「金城戰役」主要以楊勇的20兵團的54、60、67、68四個軍為主,配置加強21軍,在金城以南牙沈裡到北漢江間22公裡地段上實施進攻。
  • 潼關之戰與奇襲白虎團
    首都師第1團是李承晚集團的精銳部隊,號稱「白虎團」。該團全美式裝備,在駐紮地構築嚴密堅固的防禦體系,佔有工事、地形之利。203師決定首先摧毀其團指揮所,然後逐個殲滅。7月13日夜至14日凌晨,偵察排長楊育才帶領尖刀班,一路抓俘虜、察敵情、闖關過崗,按時到達「白虎團」團部所在地二青洞。尖刀班12名戰士分為3組,以一當十,向敵團部發起突襲。敵不知志願軍來了多少人,嚇得六神無主。
  • 英雄不會被忘記,主席看英雄戲,問:此人何在?英雄由此重煥光彩
    在朝鮮戰場上,方榮翔也天天都被戰士們的事跡所感動。這些事跡,經常會讓方榮翔產生強烈的創作衝動。這裡要說的,是他的不朽傑作——京劇《奇襲白虎團》。1963年10月,為了參加全國現代戲觀摩大會,山東省京劇團專門組織了一個創作班子,對《奇襲白虎團》進行重新加工。加工的新劇《奇襲白虎團》更加緊扣人心、引人入勝。
  • 抗美援朝「穿插營」營長逝前回憶:奇襲白虎團背後的真實故事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劉天博每當談起抗美援朝戰爭中奇襲白虎團這一經典戰鬥時,人們大多能想起京劇《奇襲白虎團》中嚴偉才的原型一級戰鬥英雄楊育才,但是許多人並不了解這場驚心動魄戰鬥背後的細節與那些鮮為人知的英雄。只有觸摸歷史經緯裡的錚錚鐵骨,穿越時空感受那段清晰的歲月,才能更真實地感懷英雄、懷念英雄。
  • 老經典唱出新精神 《奇襲白虎團》在京上演獲好評
    10月23日電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山東省京劇院復排的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被列為此次紀念活動全國兩部重點演出劇目之一,22日晚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用優秀文藝作品宣傳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跡和人物精神,激勵人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奇襲白虎團》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是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戰鬥英雄楊育才帶領尖刀班深入敵後,出奇制勝,殲滅韓李偽軍白虎團的事跡為素材創作而成的現代京劇。後經多次加工、修改、提高,1972年,被製成電影搬上熒幕。
  • 解密:707部隊與我軍奇襲白虎團之間的恩恩怨怨
    對中國人來說,名為「白虎」的韓軍部隊當然耳熟——那不就是「白虎團」麼?抗美援朝戰爭末期的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第68軍203師第609團副排長楊育才率小分隊一路穿插,成功實施「斬首」,一舉將該團團部摧毀,同時配合主力部隊全殲了該團。這就是著名的「奇襲白虎團」。此事經央視評論員楊禹的微博,再次成為熱點:
  • 1953年,我軍僅用14分鐘,掏空南朝鮮最精銳部隊「白虎團」的老巢
    1953年,我軍僅用14分鐘,掏空南朝鮮最精銳部隊「白虎團」的老巢70年,恍然如夢。濟南,無影山。和煦的陽光鋪滿了屋子,投在一張老照片上。照片的主人公叫張克讓,一身戎裝,精神抖擻,勝利的喜悅掛在嘴角。他回憶:「奇襲白虎團的,就是我們團。團裡派出了迂迴支隊向敵縱深插進,在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指揮下,用化裝奇襲的方法直接摧毀了『白虎團』團部。」1953年,我軍僅用14分鐘,掏空南朝鮮最精銳的部隊「白虎團」的老巢南朝鮮曾經成立了一個「首都師」,這個首都師匯集了大量的南朝鮮士兵精銳,很多南朝鮮高官都稱它「國防軍主力」。
  • 志願軍12勇士奇襲白虎團團部,敵人王牌團軍官幾乎被全殲
    ,十多輛坦克和二十多輛裝甲車將白虎團團部圍的水洩不通,楊育才心想,白虎團的軍官們可真是「勇敢」,竟然調動如此重兵來保衛遠離前線20多公裡的團部。特戰隊員們身上所攜帶的都是輕武器,僅憑他們十二個隊員對付數量眾多的坦克和裝甲車無異於飛蛾撲火,以卵擊石。硬攻是不可能了,所以只能智取,隊長楊育才迅速制定了作戰方案,他們準備趁夜幕掩護從坦克中間狹小的縫隙中滲透進去,所有志願軍特戰隊員集中在一起做了戰前表態:「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掏掉白虎團團部。」
  • 盪氣迴腸的最後一戰:炮火映紅了天空,奇襲白虎團,180師雪恥
    志願軍戰士在坦克掩護下,向敵人進攻 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偵察班,在副排長楊育才帶領下,化裝插入敵縱深,全殲南朝鮮軍首都師「白虎團
  • 宋仲基的「白虎部隊」是被奇襲的那個白虎團嗎?
    對中國人來說,名為「白虎」的韓軍部隊當然耳熟——那不就是「白虎團」麼?抗美援朝戰爭末期的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第68軍203師第609團副排長楊育才率小分隊一路穿插,成功實施「斬首」,一舉將該團團部摧毀,同時配合主力部隊全殲了該團。這就是著名的「奇襲白虎團」。這個被志願軍全殲的「白虎」是不是宋仲基「歐巴」的部隊呢?當然不是,此「白虎」非彼「白虎」。
  • 開國少將宋玉林,抗美援朝唯一打滿3年之人,最後一役奇襲白虎團
    他主張,以大膽穿插迂迴的辦法,直插敵縱深,奇襲敵指揮所,首先打亂敵指揮系統,使敵難以組織有效反抗。而後實施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在作戰會議上,宋玉林講了自己的方案,但大部分同志不同意他的意見,理由是:有些冒險,不符合上級穩紮穩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