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仲基的「白虎部隊」是被奇襲的那個白虎團嗎?

2021-02-06 觀軍

近日韓劇《太陽的後裔》引發關於韓軍的討論在網際網路上持續升溫。筆者在《從<太陽的後裔>管窺當代韓國軍隊》一文中【小編:點擊閱讀原文】,曾提到了主人公柳時鎮所在的韓國陸軍第707特殊任務大隊(即第707特種作戰營),綽號「白虎」。

有人驚奇地發現,「白虎」,這個名字怎麼這麼耳熟?對中國人來說,名為「白虎」的韓軍部隊當然耳熟——那不就是「白虎團」麼?抗美援朝戰爭末期的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第68軍203師第609團副排長楊育才率小分隊一路穿插,成功實施「斬首」,一舉將該團團部摧毀,同時配合主力部隊全殲了該團。這就是著名的「奇襲白虎團」。

這個被志願軍全殲的「白虎」是不是宋仲基「歐巴」的部隊呢?當然不是,此「白虎」非彼「白虎」。被志願軍全殲的是個團,宋仲基的第707特殊任務大隊是個營,部隊的性質也不一樣,顯然不是一支部隊。怎麼兩支部隊同一個綽號,有什麼淵源嗎?

韓國陸軍效仿舊日本陸軍建軍,將軍師旅團營連排叫做軍團、師團、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和小隊,而韓國陸軍的每支建制部隊一般都有一個聽著比較「威猛」的「綽號」。在金城戰役中,被志願軍全殲的這個團,是韓國陸軍首都師第1團,按照韓國陸軍的叫法,其標準番號是「首都師團步兵第1聯隊」。

但是這個聯隊的綽號到底是什麼呢?我們聽了多年的「奇襲白虎團」的故事,自然而然認為綽號應該是「白虎」。其實不然,我們看見的聯隊旗,以及被志願軍繳獲的那面李承晚所授優勝虎頭旗上的老虎,並不是該聯隊的標誌,而是首都師團的標誌。首都師團的綽號叫做「猛虎」(맹호),可以稱之為「猛虎部隊」「猛虎師團」。而步兵第1聯隊的綽號是「飛虎」(비호),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白虎團」,其實應該是「飛虎聯隊」或「飛虎團」。

首都師團師團旗,上面的朝鮮文是「首都師團」四個字


首都師團步兵第1聯隊聯隊旗,上面的虎頭圖案來自於師團圖案,下面的文字是「步兵第1聯隊」


首都師團的臂章

至於為什麼一直將「飛虎團」叫做「白虎團」,筆者也不得而知。不過大膽猜測,可能是這麼回事:朝鮮語裡飛虎(비호)發音是Pee-Ho,白虎(백호)發音是Paik-Ho,十分相近。戰時情報搜集可能有誤,抓住不識字的韓軍士兵審問,也只能依據俘虜的發音來判斷這兩個字到底是啥。如果再配上如上圖所示這種低識別度的「猛虎師團」的臂章,可能就會將「飛虎」寫作「白虎」,然後就這麼一直將錯就錯地叫下來了。

軍博官網截圖,描述為「優勝」虎頭旗,而不是類似北極熊團的「團旗」描述

軍博官網陳列著被志願軍繳獲的該聯隊「優勝」虎頭旗。這面旗上下方的朝鮮文字是「首都師團」,雖然不是聯隊旗,但據說是李承晚獎給該聯隊的榮譽旗幟,算是「御賜」之物。

有人認為這面旗只是體育比賽的獎旗,筆者不贊同。想想假若解放軍的某個團去前線打仗,一面參加體育比賽的獎旗不放在後方的榮譽室裡,而是隨身帶著還掛在戰地指揮所的牆上,合理嗎?所以照軍博的說法,這旗是「優勝虎頭旗」。但具體是因為何事授獎,值得這個「飛虎團」在打仗時還隨身攜帶,就不得而知了。有資料稱是飛虎聯隊在襄陽(朝鮮地名)之戰中表現出色而得到的嘉獎,具體是不是這樣,需要進一步考證韓軍的戰史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奇襲飛虎團」之役,韓軍損失的最高級軍官是副師團長林益淳大領(上校)。韓國戰史編纂委員會所編的權威史料《韓戰》中有時任首都師團師團長崔昌彥準將的一段回憶:「當時因通信不暢通,光靠情況判斷難以決定適當措施,因此我緊急派副師團長去第1聯隊,在現場決定反衝擊方案。」靠前指揮的林益淳遇到了楊育才小分隊的突襲,急忙逃命的林益淳也沒能逃出志願軍的包圍圈,被志願軍第204師的一支部隊所俘虜。

韓戰時期,韓國陸軍首都師團下轄除了步兵第1聯隊外,還有步兵第26聯隊(綽號「惠山」)和機械化裝甲聯隊(綽號「閃電」,我軍戰史資料中多稱「機甲團」)。機械化裝甲聯隊是韓國陸軍成立的第一支裝甲部隊,兩個步兵聯隊也是精銳中的精銳,這從那面「御賜」虎頭旗可見一斑。結果在志願軍面前,這支李承晚的「御林軍」、衛戍首都漢城的精銳部隊,其第1聯隊被斬首全殲,第26聯隊全線崩潰,機械化裝甲聯隊聯隊長陸根洙大領奉崔昌彥之命,率一個大隊增援第1聯隊指揮所,結果被志願軍擊斃,再也沒有回來。不僅如此,還搭上一個副師團長。

此戰中,「飛虎團」的第9中隊頂不住志願軍攻勢,死傷大半,中隊長帶著殘部全線潰敗逃命,結果被美軍誤以為是志願軍,攔住一頓猛打……

當然了,「飛虎團」雖然被全殲了,但李承晚臉上也掛不住,又重建了。首都師團的建制也得以保全,繼續留在了韓軍序列中。

朝鮮停戰後,首都師團繼續擔負衛戍漢城的任務,此外,作為「精銳」,仍然要聽從美軍指揮,配合美軍作戰。1965年9月22日,首都師團被派往越南南方,配合美軍作戰。當然,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在後方維持交通、搜查平民之類。1966年2月12日至3月17日,韓國陸軍首都師團在越南平定省西山縣太平村等15個村莊製造了一系列針對平民的屠殺事件,僅太平村一地就集體槍殺65名平民,僅3人倖存,太平村系列屠殺遇難者可能高達1200人。據估算,派往越南的韓國陸軍首都師團、第9師團和海軍陸戰隊第2旅團可能總共屠殺了9000名越南平民。1973年3月11日,首都師團返回韓國,編入1969年成立的陸軍第7機動軍團,繼續駐紮漢城。

韓國軍隊是1993年才開始參加聯合國維和的,但是之前的境外作戰經驗也還是比較豐富的。當然,都是跟著美國走。「太陽的後裔」宋仲基的前輩們,在國外跟著美軍具體幹了什麼,也許並沒有那麼浪漫。

隨著韓國軍隊的發展和擴充,一部分師團進行了擴充,從傳統的「師團-聯隊-大隊」體制改為「師團-旅團-大隊」。首都師團步兵第1聯隊在體制改革中升格為旅團,幾經變遷,如今的首都師團的番號全稱是「首都機械化步兵師團」,步兵第1聯隊的番號變成了「第1機械化步兵旅團」,「飛虎團」變成了「飛虎旅」。

2014年12月31日,韓國一個與智慧財產權有關的組織在「飛虎旅」訪問,與韓國軍官在旅團部門口合影。門口的牌子上寫的是「第1機械化步兵旅團」,大門上方「飛虎」兩個漢字中間的標誌沒有變,與原來聯隊旗上的標誌一樣。

2014年7月25日,韓國祥明大學校長丘冀憲(구기헌)與首都機械化步兵師團師團長李石九(音譯,이석구)少將籤署合作協議。李石九是該師團第47任師團長,已於2015年11月離任。現任第48任師團長是金善浩少將(音譯,김선호)。圖中背後可以看見三面旗幟:中間的韓國國旗,左側的師團旗和右側的師團長少將旗。可見隨著師團番號的變化,師團旗上的番號也相應進行了改動。

「猛虎師團」標誌


2015年11月,李石九和金善浩交接師團旗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期間,11名以色列運動員被恐怖分子殺害,慘案震驚全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韓國政府決定組建一支可以有效執行反恐和快速反應任務的特種部隊。707特任大隊遂成立,直屬韓國陸軍特戰司令部指揮。該大隊的綽號才是「白虎」(백호),和那個被誤稱為「白虎團」的「飛虎聯隊」沒有關係。

「白虎大隊」的標誌

其實,韓國軍隊中綽號叫「虎」的部隊很多。就拿首都師團「猛虎部隊」來說,其下屬的第1裝甲機械化旅團(前身即上文所說機甲聯隊)下面的三個大隊,綽號分別是「王虎」、「真虎」和「天虎」,擴編後的第26機步旅團下的第35坦克大隊綽號「勝虎」,等等。當然,名字叫「虎」,到底有沒有老虎氣呢?還是得戰場上見真知。

最後不得不說另一個網上的誤區,自從《太陽的後裔》火了之後,很多人都說這是「海外維和部隊的故事」,其實是不正確的。至少看到現在,宋仲基和他的戰友們從來都是佩戴著韓國陸軍特種兵的黑色貝雷帽,而維和部隊不管戴什麼帽子,肯定都是藍色綴聯合國會徽,然後UN兩個大字車上、戰術背心上、帽子上、牆上到處都是。至於在劇中的烏魯克,一支特種部隊,看開飯時候的人數連一個小隊(排)估計都不到,又是排雷清除爆炸物,又是搶險救災,中隊長還要想著和當地惡勢力作鬥爭,真是難為宋仲基了。又不是國內緊急情況,國外排雷救災難道就沒有工程兵麼?當然,劇中去阿富汗解救被綁架的聯合國工作人員,倒的的確確是特種兵應該幹的事情,但是韓國軍官到底敢不敢在訓練中和美國軍官互相挑釁對打,那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相關焦點

  • 宋仲基的「白虎部隊」是抗美援朝中被奇襲的那個白虎團嗎?
    筆者在《從<太陽的後裔>管窺當代韓國軍隊》一文中,曾提到主人公柳時鎮所在的韓國陸軍第707特殊任務大隊(即第707特種作戰營),綽號「白虎」。有人驚奇地發現,「白虎」,這個名字怎麼這麼耳熟?對中國人來說,名為「白虎」的韓軍部隊當然耳熟——那不就是「白虎團」麼?
  • 聽說:宋仲基的白虎部隊曾被殲滅過?
    對中國人來說,名為「白虎」的韓軍部隊當然耳熟——那不就是「白虎團」麼?抗美援朝戰爭末期的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第68軍203師第609團副排長楊育才率小分隊一路穿插,成功實施「斬首」,一舉將該團團部摧毀,同時配合主力部隊全殲了該團。這就是著名的「奇襲白虎團」。
  • 解密:707部隊與我軍奇襲白虎團之間的恩恩怨怨
    現在火得不得了的一部韓國電視劇《太陽的後裔》在網絡上播放,引起一眾軍事愛好者熱議,甚至有些軍迷朋友與追星少女間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隨即,網絡上一段關於「後裔」的前身部隊白虎團在韓戰時期被我軍全殲的消息傳開
  • 大開本《奇襲白虎團》連環畫
    最近一段時期,央視電影頻道增加了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的播放,曾連續三個晚上播出我國三部經典影片《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重溫當年英雄兒女們抗美援朝的戰鬥故事。圖1 封面我是一個電影連環畫收藏愛好者,尤其喜歡收藏戰爭題材連環畫。
  • 《太陽的後裔》韓軍部隊並非是韓戰白虎團
    作者:戰甲網昨天開始,朋友圈和微博開始流傳這樣一條消息,大意是韓劇《太陽的后羿》中的707部隊是韓戰中被志願軍全殲的白虎團重建的。韓劇中的707部隊,的確是只顯示中的韓國陸軍第707韓劇中的707部隊,的確是只顯示中的韓國陸軍第707特戰營。707特種作戰營是韓國陸軍的精銳部隊,但實際上和白虎團並沒有什麼關係。而且民間流傳的很多關於白虎團的說法,也是錯誤的。
  • 奇襲白虎團:終極之戰,準且狠的虎口掏心
    奇襲白虎團的故事1964年被改編成了京劇,1972年又被拍成電影,家喻戶曉,長演不衰。 中國人民對「白虎團」並不陌生,京劇《奇襲白虎團》已家喻戶曉,而真實的奇襲白虎團故事到底又如何?「化襲班」之中有兩名朝鮮族的聯絡員,通過得到的口令,恰到好處地模仿韓軍團部督察隊,順利混過了敵軍崗哨,並抓住機會插到白虎團團部所在地附近。 當時,「化襲班」發現敵駐地前停著30多輛汽車,與戰前所獲得的敵情有些不同(戰後得知這是偽機甲團團長率領部分部隊前來支援「白虎團」部)。「化襲班」迅速變更部署。 2時43分,第一組向敵警衛排突然開火,頓時殲敵大部,殘敵向南逃竄。
  • 樣板戲《奇襲白虎團》:抗美援朝的真事兒,遠比舞臺演繹精彩
    由於舞臺條件所限,軍事類的樣板戲,根本無法真實重現故事的原貌,特別是《奇襲白虎》這部戲,它的故事源自於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精彩戰例,「奇襲白虎團」可以說是志願軍創造的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13人PK掉南朝鮮王牌部隊的團部,共計消滅233名敵人(含俘虜),而自身卻無一傷亡。讓我們重溫一下那場盪氣迴腸的戰鬥,重回那片偉大的、最可愛的志願軍戰士曾經浴血奮戰的戰場。
  • 志願軍12勇士奇襲白虎團團部,敵人王牌團軍官幾乎被全殲
    1953年7月13日夜,志願軍千炮齊發,向前沿南朝鮮軍發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擊,南朝鮮軍第一王牌首都師首當其衝,該師號稱南朝鮮戰鬥力最強,也是最能打的部隊,戰前由南朝鮮首都警備司令部改編而來,其下轄的第一團則是南朝鮮軍隊歷史最為悠久的步兵團,並且還有一個響噹噹的綽號「白虎團」。
  • 用自己都聽不懂的「英語」唬住敵哨兵,偵察英雄楊育才奇襲白虎團
    說起抗美援朝,很多人就會想起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部著名的革命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奇襲白虎團》的故事,取材於朝鮮戰場上的真實事跡。偵察英雄嚴偉才的原型,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1953年7月金城戰役打響,楊育才奉命率小分隊執行「虎口拔牙」——突襲南朝鮮軍精銳部隊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任務。
  • 潼關之戰與奇襲白虎團
    劉文靜被屈突通部將桑顯和擊敗,部隊潰散。這時,段志玄率領20名騎兵趕來救援,陣斬隋軍數十人。戰鬥中,段志玄腳部被敵箭射傷,由於擔心引起部隊思想波動,便忍痛不言,甚至再三衝入敵陣拼殺,致使桑顯和部大亂。劉文靜部士氣重新振作,乘機勇猛衝擊,大破隋軍,屈突通被俘。1953年6月,志願軍總部根據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指示,決定發起夏季戰役第三次進攻,以配合停戰談判。
  • 開國少將宋玉林,抗美援朝唯一打滿3年之人,最後一役奇襲白虎團
    戰役的主要方向選在金城突出部地區,擔任主攻任務的部隊為第20兵團。 他主張,以大膽穿插迂迴的辦法,直插敵縱深,奇襲敵指揮所,首先打亂敵指揮系統,使敵難以組織有效反抗。而後實施分割包圍,各個殲滅。 在作戰會議上,宋玉林講了自己的方案,但大部分同志不同意他的意見,理由是:有些冒險,不符合上級穩紮穩打的要求。
  • 你還記得《奇襲白虎團》裡帥氣逼人的宋玉慶嗎?大明湖畔的男主角
    ,每次演出《奇襲白虎團》,觀眾如痴如醉,演出非常成功,特別在北京舉辦的文化部京劇現代戲觀摩大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奇襲白虎團》,年紀帥氣,功夫驚人,唱作俱佳,真是空前絕後,讓觀眾耳目一新,可以說成了年輕人的偶像,姑娘們的夢中情人。
  • 奇襲白虎團,13人偵察小分隊榮立集體特等功,並非全都是志願軍
    志願軍首長於7月12日16時,對第20兵團部署提出如下兩點意見:一、西集團在突破同時以一精幹部隊迅速插至下榛峴及北亭嶺以北高地,斷敵退路,殲滅或打亂敵炮兵;二、中、西集團於突破後須以有力部隊乘敵混亂之際.迅速插至豆慄洞並搶佔梨船洞西及西北各高地,對於第二步向縱深擴張極為有利。當日23時,第20兵團首長將上述兩點意見作為補充命令下達各作戰集團。
  • 抗美援朝「穿插營」營長逝前回憶:奇襲白虎團背後的真實故事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劉天博每當談起抗美援朝戰爭中奇襲白虎團這一經典戰鬥時,人們大多能想起京劇《奇襲白虎團》中嚴偉才的原型一級戰鬥英雄楊育才,但是許多人並不了解這場驚心動魄戰鬥背後的細節與那些鮮為人知的英雄。只有觸摸歷史經緯裡的錚錚鐵骨,穿越時空感受那段清晰的歲月,才能更真實地感懷英雄、懷念英雄。
  • 英雄不會被忘記,主席看京劇《奇襲白虎團》問:此人目前何在?
    而在這些人之中,方榮翔當屬其中一個翹楚,初次聽到他的名字,大家可能對他並不是十分的熟悉,聽了他所排演的著名京劇《奇襲白虎團》之後,大家可能會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這正是一部流傳很廣、青史留名的作品,哪怕我們並沒有親耳聽過,也一定從多個渠道聽說過它的存在。而這位在梨園留下無數精粹瑰寶、同時又為中國紅色記憶書寫源遠流長的京劇名家,今天我們就來走進他的人生。
  • 韓戰最後一戰,這支美軍部隊被志願軍一頓暴揍,軍旗都被搶了
    其中,抗美援朝期間繳獲的美軍北極熊團團旗和韓軍白虎團團旗是兩大亮點。特別是繳獲韓軍白虎團團旗的戰鬥故事被編為樣板戲《奇襲白虎團》,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而稍晚一點,幾乎在同一地點,志願軍一個連打垮了美軍第555榴彈炮兵營(the 555th Field Artillery Battalion),還繳獲了其軍旗。
  • 1953年,我軍僅用14分鐘,掏空南朝鮮最精銳部隊「白虎團」的老巢
    1953年,我軍僅用14分鐘,掏空南朝鮮最精銳部隊「白虎團」的老巢70年,恍然如夢。濟南,無影山。和煦的陽光鋪滿了屋子,投在一張老照片上。照片的主人公叫張克讓,一身戎裝,精神抖擻,勝利的喜悅掛在嘴角。1951年春,張克讓所在部隊赴朝作戰,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1953年,朝鮮戰場迎來和平曙光,但敵人仍心存僥倖,在談判桌上玩起拖延戰術。這年7月,為了以打促談,志願軍發起金城反擊戰。當時,張克讓先後任第68軍203師政治部聯絡科長、607團政治處主任。他回憶:「奇襲白虎團的,就是我們團。
  • 老經典唱出新精神 《奇襲白虎團》在京上演獲好評
    《奇襲白虎團》劇照 人民網北京10月23日電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山東省京劇院復排的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被列為此次紀念活動全國兩部重點演出劇目之一,22日晚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
  • 他22歲時因一部《奇襲白虎團》成名,後卻跌入深淵,晚年移居美國
    於是,又經過了15年的深造,宋玉慶出師了,《奇襲白虎團》便是他的成名作品。 遭受批判,離開戲曲界 在《奇襲白虎團》這部藝術作品中,宋玉慶以他那精湛的演技以及成熟的藝術風格,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軍人形象,由於宋玉慶的戲唱得極好,而且時年22歲的他又長得十分帥氣,很快就受到了無數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