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夏天,正在北戴河主持會議的主席,利用閒暇時間,觀看了根據抗美援朝戰爭改編的京劇《奇襲白虎團》。
在觀看表演期間,他突然想起一個人來,急忙轉身問一旁陪同觀看的總政治部主任肖華:「這個人還活著嗎?現在是什麼職務?」
肖華知道,主席問的人名叫楊育才。不過肖華作為總政治部主任,每天工作繁忙,不可能知道每件事,了解每個人的動向,對於楊育才的近況,他也不了解,只能回答說:「不太清楚。」
看完演出後,肖華立刻致電濟南軍區,詢問楊育才的情況。
這個楊育才是誰?為什麼主席看京劇會想起他呢?這是因為楊育才是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京劇《奇襲白虎團》就是根據他的事跡改編的。
圖|京劇奇襲白虎團劇照
楊育才是陝西勉縣人,1926年出生於一個窮苦人家,自幼喪母,7歲起就給地主家放牛,沒過過一天好日子。1948年,父親病逝,在回家奔喪的路上,楊育才被反動派抓壯丁,進了軍隊,成了一名士兵。
楊育才痛恨舊軍隊,聽聞解放軍是為窮人當家做主的隊伍後,他就一直盼望著能夠加入解放軍。1949年3月,楊育才所在的軍隊被解放軍擊敗,他立刻投降接受改造,在不久後,如願以償的加入了解放軍。
1950年,韓戰爆發,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1951年6月,時任志願軍68軍第203師607團偵察連副班長的楊育才,跟隨大部隊入朝參戰。在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楊育才參加了金城阻擊戰、東線防禦作戰。
楊育才身材魁梧,軍事技能過硬,作戰勇敢,一直都是連隊的偵察尖兵。在戰場上,他最擅長偵查敵情,抓捕俘虜,偵察連的戰友都稱讚他是「飛毛腿」、「小諸葛」。因為多次立功,楊育才也從副班長逐漸升為偵察連的副排長。
圖|楊育才
1953年6月,經過漫長的談判,朝鮮停戰協議初步達成,可韓國的李承晚卻不甘心失敗,糾集部隊企圖再次打過三八線。
為了促成停戰,志願軍總部決定在軍事上「教訓一下」李承晚,讓他徹底放棄軍事行動。
當時志願軍68軍203師對面的部隊是被韓國稱為精銳的首都師第1團。這個團組建於1946年,是韓國最早的武裝部隊之一,士兵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被韓國人當做王牌部隊。
李承晚曾親自授予這個團一面「虎頭旗」,因此這個團也被韓國人吹捧成所謂的「白虎團」。
在戰役開始前,203師經過研究,決定派出精銳小分隊,出其不意,對「白虎團」的指揮部發動突襲,擒賊先擒王,打掉敵人的這支王牌部隊。敵後穿插,屬於特種作戰,危險重重,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
最終,607團主動接過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團部決定由偵察連挑選12名精銳戰士,由一名幹部帶隊,直插「白虎團」團部。面對危險,志願軍指戰員沒有一人退縮,紛紛主動請纓出戰,特別是楊育才,以副排長身份請求帶隊執行任務。
鑑於楊育才的能力和決心,組織上最終同意由他和12名戰士,組成一支「化襲班」,執行這次任務。出發前,楊育才換上了一身美軍衣服,偽裝成一名「美軍顧問」,他身材高大、鼻梁高挺,很容易迷惑敵人。其餘12名戰士全部換上韓軍裝備,扮成護送「美軍顧問」的韓軍小分隊。
7月13日,志願軍炮兵萬炮齊發,對韓軍陣地發動了猛烈的炮擊,就在炮火的掩護下,楊育才帶隊出發,向韓軍「白虎團」團部直插而去。
出發後,楊育才就盤算著抓住一名敵人,從其嘴中得到敵軍的「口令」。出發後不久,在炮火的轟鳴和火光中,楊育才突然發現小分隊後面多了一名敵軍,正跟隨他們向前奔跑。
見此情況,楊育才沒有打草驚蛇,而是放緩速度,等到此人來到身邊時,一招將其制服。
經過審訊,得知此人是韓軍的一名士兵,並被志願軍的炮火嚇破了膽,迷失了方向,見到楊育才小分隊後,以為是大部隊正在撤退,慌忙中就跟著一起向後跑。對於這樣的逃兵,楊育才很容易就從他口中得知了敵人的口令。
有了口令,小分隊更加大膽的在敵後穿插,推進速度快了很多。不過在半路上,小分隊還是遇到了一個小麻煩,一名班長不小心踩到一顆地雷。楊育才見狀立刻叫其他人警戒,自己則 趴下身,慢慢的扒開地雷上面的浮土,裡面露出了一顆美式反坦克地雷。
見狀,楊育才舒了一口氣,這種地雷是對付坦克的,壓力要達到90公斤才能觸發,步兵很難觸發。
在他的指揮下,踩到地雷的班長先臥倒,然後迅速抽出腳,滾向一邊,果然地雷並沒有爆炸。楊育才沉著冷靜,大膽心細的處理方式,贏得了戰士們的掌聲。
圖|戰場上的志願軍戰士
經過了這個小插曲,在楊育才的帶領下,小分隊順利潛入到了「白虎團」的團部所在地二清洞。敵人根本沒有想到志願軍會奇襲他們的大後方,在此處的守衛很鬆懈,只有一隻裝甲車隊停在團部外。
見此情況,楊育才果斷帶領隊伍發動奇襲,他將小分隊分為三組,分別對敵人團部、警衛室、會議室發動了進攻。
隨著楊育才一聲令下,戰士們紛紛掏出手榴彈扔進敵軍帳篷,爆炸後,借著煙霧掩護,志願軍戰士一擁而入,用機槍一番掃射,韓軍根本來不及反映,大部分被當場擊斃,少數人選擇了投降。
只用了幾分鐘,「白虎團」的指揮部就被摧毀,包括團長陸根洙在內的97人被擊斃,少數人被俘。而李承晚親自授予的那面虎頭旗,也被楊育才當做戰利品,裝進了背包中,如今就保存在軍事博物館。
圖|白虎團團旗
之後,楊育才又帶領小分隊,炸毀了敵人的軍火庫、燃料庫,然後才不慌不忙撤回了我軍陣地。
這場持續一個多小時的突襲作戰取得了圓滿的勝利,共殲敵223人,其中包括97名「白虎團」的將領,而楊育才所率領的小分隊12名隊員,無一人傷亡,堪稱一大奇蹟。
這次成功的敵後作戰,讓楊育才和偵察班名聲大噪,志願軍總部對此進行了嘉獎,授予偵察班集體特等功,楊育才個人記特等功,榮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而京劇《奇襲白虎團》,正是根據這件事情改編的。
當年楊育才從朝鮮回國後,主席等人還接見了他。這次在北戴河觀看京劇《奇襲白虎團》,讓主席再次想起了那位英勇善戰的偵察排長,所以才會向肖華詢問楊育才的近況。
圖|中間者為楊育才
不久後,肖華將軍就接到了濟南軍區的反饋,楊育才仍在68軍203師服役,十幾年來,他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從不提當年立功之事,年僅40歲的他現在還只是一名偵查副連長。
對此楊育才表示:「我獲得的榮譽,不是我個人的,是全體志願軍指戰員的,想到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我就覺得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只有努力工作,才對得起黨和國家的培養。」
結束語:
聽了肖華匯報的情況後,主席指示說:「對於戰鬥英雄,應該給予一些關照。」
自那之後,楊育才的職務開始不斷升高,歷任營長、副團長、師副參謀長、副師長等職,一直到1981年離休。
退休之後,楊育才沒有向其他人一樣,安享晚年,而是走上了宣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道路。他免費到機關單位、學校、工廠,為青少年、工人宣講革命思想、愛國思想,先後演講一百多場,聽眾超過20萬人。
1998年,為了表彰他的先進事跡,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他「全軍先進離休幹部」稱號。
1999年,楊育才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74歲。
- -- END - - -
作者丨刀筆小吏
編輯丨煮酒君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公號,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