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看京劇想起一人,急問肖華:人還活著嗎?他是誰?

2021-03-05 煮酒歷史


1964年夏天,正在北戴河主持會議的主席,利用閒暇時間,觀看了根據抗美援朝戰爭改編的京劇《奇襲白虎團》。

在觀看表演期間,他突然想起一個人來,急忙轉身問一旁陪同觀看的總政治部主任肖華:「這個人還活著嗎?現在是什麼職務?」

肖華知道,主席問的人名叫楊育才。不過肖華作為總政治部主任,每天工作繁忙,不可能知道每件事,了解每個人的動向,對於楊育才的近況,他也不了解,只能回答說:「不太清楚。」

看完演出後,肖華立刻致電濟南軍區,詢問楊育才的情況。

這個楊育才是誰?為什麼主席看京劇會想起他呢?這是因為楊育才是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京劇《奇襲白虎團》就是根據他的事跡改編的。

圖|京劇奇襲白虎團劇照

楊育才是陝西勉縣人,1926年出生於一個窮苦人家,自幼喪母,7歲起就給地主家放牛,沒過過一天好日子。1948年,父親病逝,在回家奔喪的路上,楊育才被反動派抓壯丁,進了軍隊,成了一名士兵。

楊育才痛恨舊軍隊,聽聞解放軍是為窮人當家做主的隊伍後,他就一直盼望著能夠加入解放軍。1949年3月,楊育才所在的軍隊被解放軍擊敗,他立刻投降接受改造,在不久後,如願以償的加入了解放軍。

1950年,韓戰爆發,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1951年6月,時任志願軍68軍第203師607團偵察連副班長的楊育才,跟隨大部隊入朝參戰。在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楊育才參加了金城阻擊戰、東線防禦作戰。

楊育才身材魁梧,軍事技能過硬,作戰勇敢,一直都是連隊的偵察尖兵。在戰場上,他最擅長偵查敵情,抓捕俘虜,偵察連的戰友都稱讚他是「飛毛腿」、「小諸葛」。因為多次立功,楊育才也從副班長逐漸升為偵察連的副排長。

圖|楊育才

1953年6月,經過漫長的談判,朝鮮停戰協議初步達成,可韓國的李承晚卻不甘心失敗,糾集部隊企圖再次打過三八線。

為了促成停戰,志願軍總部決定在軍事上「教訓一下」李承晚,讓他徹底放棄軍事行動。

當時志願軍68軍203師對面的部隊是被韓國稱為精銳的首都師第1團。這個團組建於1946年,是韓國最早的武裝部隊之一,士兵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被韓國人當做王牌部隊。

李承晚曾親自授予這個團一面「虎頭旗」,因此這個團也被韓國人吹捧成所謂的「白虎團」。

在戰役開始前,203師經過研究,決定派出精銳小分隊,出其不意,對「白虎團」的指揮部發動突襲,擒賊先擒王,打掉敵人的這支王牌部隊。敵後穿插,屬於特種作戰,危險重重,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

最終,607團主動接過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團部決定由偵察連挑選12名精銳戰士,由一名幹部帶隊,直插「白虎團」團部。面對危險,志願軍指戰員沒有一人退縮,紛紛主動請纓出戰,特別是楊育才,以副排長身份請求帶隊執行任務。

鑑於楊育才的能力和決心,組織上最終同意由他和12名戰士,組成一支「化襲班」,執行這次任務。出發前,楊育才換上了一身美軍衣服,偽裝成一名「美軍顧問」,他身材高大、鼻梁高挺,很容易迷惑敵人。其餘12名戰士全部換上韓軍裝備,扮成護送「美軍顧問」的韓軍小分隊。


7月13日,志願軍炮兵萬炮齊發,對韓軍陣地發動了猛烈的炮擊,就在炮火的掩護下,楊育才帶隊出發,向韓軍「白虎團」團部直插而去。

出發後,楊育才就盤算著抓住一名敵人,從其嘴中得到敵軍的「口令」。出發後不久,在炮火的轟鳴和火光中,楊育才突然發現小分隊後面多了一名敵軍,正跟隨他們向前奔跑。

見此情況,楊育才沒有打草驚蛇,而是放緩速度,等到此人來到身邊時,一招將其制服。

經過審訊,得知此人是韓軍的一名士兵,並被志願軍的炮火嚇破了膽,迷失了方向,見到楊育才小分隊後,以為是大部隊正在撤退,慌忙中就跟著一起向後跑。對於這樣的逃兵,楊育才很容易就從他口中得知了敵人的口令。

有了口令,小分隊更加大膽的在敵後穿插,推進速度快了很多。不過在半路上,小分隊還是遇到了一個小麻煩,一名班長不小心踩到一顆地雷。楊育才見狀立刻叫其他人警戒,自己則  趴下身,慢慢的扒開地雷上面的浮土,裡面露出了一顆美式反坦克地雷。

見狀,楊育才舒了一口氣,這種地雷是對付坦克的,壓力要達到90公斤才能觸發,步兵很難觸發。

在他的指揮下,踩到地雷的班長先臥倒,然後迅速抽出腳,滾向一邊,果然地雷並沒有爆炸。楊育才沉著冷靜,大膽心細的處理方式,贏得了戰士們的掌聲。

圖|戰場上的志願軍戰士

經過了這個小插曲,在楊育才的帶領下,小分隊順利潛入到了「白虎團」的團部所在地二清洞。敵人根本沒有想到志願軍會奇襲他們的大後方,在此處的守衛很鬆懈,只有一隻裝甲車隊停在團部外。

見此情況,楊育才果斷帶領隊伍發動奇襲,他將小分隊分為三組,分別對敵人團部、警衛室、會議室發動了進攻。

隨著楊育才一聲令下,戰士們紛紛掏出手榴彈扔進敵軍帳篷,爆炸後,借著煙霧掩護,志願軍戰士一擁而入,用機槍一番掃射,韓軍根本來不及反映,大部分被當場擊斃,少數人選擇了投降。

只用了幾分鐘,「白虎團」的指揮部就被摧毀,包括團長陸根洙在內的97人被擊斃,少數人被俘。而李承晚親自授予的那面虎頭旗,也被楊育才當做戰利品,裝進了背包中,如今就保存在軍事博物館。

圖|白虎團團旗

之後,楊育才又帶領小分隊,炸毀了敵人的軍火庫、燃料庫,然後才不慌不忙撤回了我軍陣地。

這場持續一個多小時的突襲作戰取得了圓滿的勝利,共殲敵223人,其中包括97名「白虎團」的將領,而楊育才所率領的小分隊12名隊員,無一人傷亡,堪稱一大奇蹟。

這次成功的敵後作戰,讓楊育才和偵察班名聲大噪,志願軍總部對此進行了嘉獎,授予偵察班集體特等功,楊育才個人記特等功,榮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而京劇《奇襲白虎團》,正是根據這件事情改編的。

當年楊育才從朝鮮回國後,主席等人還接見了他。這次在北戴河觀看京劇《奇襲白虎團》,讓主席再次想起了那位英勇善戰的偵察排長,所以才會向肖華詢問楊育才的近況。

圖|中間者為楊育才

不久後,肖華將軍就接到了濟南軍區的反饋,楊育才仍在68軍203師服役,十幾年來,他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從不提當年立功之事,年僅40歲的他現在還只是一名偵查副連長。

對此楊育才表示:「我獲得的榮譽,不是我個人的,是全體志願軍指戰員的,想到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我就覺得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只有努力工作,才對得起黨和國家的培養。」

結束語:

聽了肖華匯報的情況後,主席指示說:「對於戰鬥英雄,應該給予一些關照。」

自那之後,楊育才的職務開始不斷升高,歷任營長、副團長、師副參謀長、副師長等職,一直到1981年離休。

退休之後,楊育才沒有向其他人一樣,安享晚年,而是走上了宣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道路。他免費到機關單位、學校、工廠,為青少年、工人宣講革命思想、愛國思想,先後演講一百多場,聽眾超過20萬人。

1998年,為了表彰他的先進事跡,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他「全軍先進離休幹部」稱號。

1999年,楊育才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74歲。

 - -- END - - -

作者丨刀筆小吏

編輯丨煮酒君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公號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京劇《沙家浜》裡被刪去的一段!誰聽過?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
  • 毛主席聽戲愛挑錯!你知道這些毛主席修改過的戲詞嗎?
    毛主席不僅有安邦定國的雄才偉略,還有獨特的個人魅力。俗話說,「人無癖,不可交」,意即沒有長處的人是沒有魅力的,毛主席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其中詩詞、書法、遊泳三項廣為人知,其實毛主席還喜歡聽戲看戲,是一個大戲迷。
  • 臧克家名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1949年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新中國的人民在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詩人臧克家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並瞻仰了魯迅故居之後詩人於11月1日寫下他註明的詩篇。有的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有感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 現代京劇樣板戲《沙家浜》前世今生:毛主席觀看後,親自起了劇名
    ,經過六七十年代的人都會有這個記憶。彭真還要求文化部再次請來上海市人民滬劇團的《蘆蕩火種》劇組,進行了專場演出。待《蘆蕩火種》演出完,再和京劇《地下聯絡員》進行比較,進行一對一的經驗交流。修改後的《地下聯絡員》,重新改成原來的名字《蘆蕩火種》,第二次審查通過後,隨後進行正式公演。
  • 七一黨史|幸福回憶:在陝北窯洞為毛主席唱京劇|郝安專欄
    1947年1月2日,晉綏平劇院在解放戰爭的炮火中宣告成立,隨後在興縣胡家溝隆重開演。憶及當年,幾個老戰友如數家珍,感慨系之。和人民軍隊同齡的徐中年,今年已整整93歲,除了眼神不好,身體還蠻健朗,2016年他在家中回憶,當年晉綏平劇院陣容強大,人才濟濟,最多時約有兩百人。他掰著手指說,四班是「女生班」,二班是「大鬼班」,三班是「小鬼班」。
  • 肖華陪伴張藝謀十幾年,卻成了一句錯誤,終究抵不過慾念
    而那時候張藝謀認識了肖華,肖華家裡和文化部有點關係,這才把張藝謀拉進了北京電影學院,不得不說張藝謀真是走運,可以和肖華做夫妻。與肖華相遇而張藝謀認識肖華的時候,他還是西安市一中學的學生,學習成績不錯,還會畫畫,後來辦理轉來了一個女生,長得很漂亮,那個人就是肖華。
  • 「武神趙子龍」的一呂二趙是毛主席欽點的嗎
    網上流傳一個說法,是毛主席「欽定」的。故事如下:一九五八年,毛主席在天津會見正定縣縣委書記楊才魁時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裡出了個趙子龍!都說一呂二馬三典韋,我看應該是一呂二趙三典韋才對,馬超這個人不簡單,文武全才,但是在三國演義裡他是比不上趙子龍的」,並親筆題下了這幾個字。從此,一呂二馬變成了一呂二趙。這麼看來,趙雲排第二是毛主席一句話鬧的了。
  • 張藝謀:「斬」肖華,「誅」鞏俐,讓小31歲的她隱婚12年
    【原創作者:胖嘟嘟】過去三十年來,張藝謀導演是對中國電影貢獻最大的第一人,他奠定了中國藝術電影在國際電影的輝煌,也開啟了中國商業大片時代,堪稱中國電影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張藝謀不僅在電影上鋒芒畢露,在感情上更是所向睥睨。
  • 1987年,張藝謀告訴肖華:鞏俐想給我生孩子
    以前,我們總是嚮往愛情,嚮往那種讓人羨慕的愛情。在演藝圈和娛樂圈中,也有很多讓人羨慕的愛情,有些老戲骨一輩子只愛一個人,有些演員和自己的妻子相愛了幾十年了,現在都依然手牽手的出現在舞臺的中央。1979年,張藝謀和肖華簡單的走進了婚姻的殿堂。那時,在肖華的心中,總以為自己的幸福生活才剛剛開始,誰也沒有想到,肖華的悲慘人生,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為何讓張藝謀狠心拋棄相識20年的肖華?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為何讓張藝謀狠心拋棄相識20年的肖華?張藝謀這個在中國影視圈響噹噹的名字,是中國第五代導演中最有名望的人之一。他在事業上的成就,令人咋舌。從08年奧運會的開幕式到2019年國慶70周年晚會,他身擔重責。
  • 京劇《李爾在此》一人分飾十角的獨角京劇,你看過嗎?
    「連坐」是劇校裡的規矩,就是「一人犯錯,全團受罰」,而且受罰也是有規矩的。吳興國回憶到小時候排戲的時候,一次4個跑龍套小演員,因為有一個在睡覺只有3個人上場了,於是要4個人受罰。而且受罰人要躺在藤條椅子上,頭腳如何擺放都是非常講究。如果沒有放對,上來就是當頭一棒。但隨著吳興國成長,他懂得了棍棒後的意義,「這是老師希望「好的帶壞的」、「聰明的教不聰明的」。
  • 成婚9年,張藝謀愛上鞏俐,他:我與肖華的結合,是插隊時的誤會
    1987年10月,張藝謀的電影《老井》在第二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斬獲四項獎項,回到北京的張藝謀,就一直在忙工作,而妻子肖華,一如既往的照顧孩子,料理家務,可當給張藝謀洗衣服時,無意間從張藝謀口袋中拿到信,看完信後,肖華的心亂了。
  • 毛主席誕辰127周年|不到20年的時間裡,毛主席曾來濟南25次,看看都...
    「那裡還埋著濟南戰役犧牲的一些烈士,」許世友指著附近的一片墓地深情地對主席說。「好啊!真是青山處處埋忠骨啊!有這麼多人民英雄長眠在這裡,乃此山之幸,四裡山就成英雄山了。」毛主席環顧著四周動情地說。英雄山就此得名。「趵突泉中水,濟南市裡茶」在趵突泉,毛主席問:「你們知道這泉水古代叫什麼名字嗎?」
  • 肖華是「娃娃司令」,他是「娃娃書記」,作用比肖華還大
    在我軍,肖華是一位非常傳奇的人物,17歲成為師級幹部,22歲擔任縱隊司令,被譽為「娃娃司令」。其實,我軍還有一個人,比肖華還要牛,剛剛10歲就成為永定縣-委書記!這已經不能說「少年得志」了,而是「幼年得志」!這個「娃娃書記」,就是戴鏡元。
  • 青梅竹馬的肖華輸給了光芒萬丈的鞏俐,而鞏俐被18歲的陳婷截胡
    肖華跟張藝謀的結合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在中學的時候,張藝謀認識了肖華,由於家庭條件好被貼上了「資產階級」標籤,處處受人欺負,而肖華卻是他灰暗生活裡的一束光,經常在張藝謀被欺負的時候,站出來打抱不平安慰他。
  • 從影27年卻只演一人,84次扮演毛主席,現已去世十多年
    從影27年卻只演一人,84次扮演毛主席,現已去世十多年!演員最忌諱的其實就是在&34;,每一個時代的歷史大劇,你所扮演的角色應該都是一個有&34;的人物。古月,早年毛主席的御用演員,萬裡挑一之下被葉帥鎖定,從此就與毛主席結下了一世的情緣,27年的影視生涯,古月84次都只扮演毛主席,他曾說過:&34;。
  • 謝靜宜眼中的毛主席
    試想,若是毛澤東想坐飛機,中央政治局能規定他不坐嗎?當年,他要遊長江,中央領導也反對,但最後他不是還遊了長江?毛澤東一生富有挑戰精神,不信邪,不怕死,一切是從黨和人民的事業出發,從不考慮個人的安危。     專列條件雖比一般客車要好,但長期住在車廂裡也不是滋味。噪聲隆隆,顛簸震蕩,冬天冷,夏天熱,一切都不方便,總使人有一種不安定感和疲勞感。
  • 肖華守了張藝謀10年,卻被鞏俐一封信給摧毀,一場糾葛最後成了空
    很多人說,這部片子的成功,鞏俐是受之無愧的。因為她在那個時候,已經有了很深的電影表演功底。他整天陷入未來的幻想中,可能那段純粹的日子,才是張藝謀一生最甜的時光。但是肖華依然很開心,因為看到丈夫有這樣的成就。誰知道這一切,在不久之後都改變了。
  • 20年50次演毛主席,王霙:在中青年中演繹毛澤東,我是最接近的
    多年以來,王霙拒絕了其餘的所有的角色,也拒絕了很多的廣告;演員靠演戲謀生,但是他卻說:"演主席就是我最大的榮幸了"。熒幕前,他是可親可敬的毛主席;熒幕後,他是專業認真的演員王霙。011958年出生的王霙,要比唐國強小6歲。很多人並不認識他的名字,但是父母希望他能夠人如其名:光明正大、英勇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