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現古埃及文明

2021-02-13 學者薈



關注 學者薈享傳遞價值

投稿合作郵箱:497436836@qq.com

學者薈作為公眾傳播平臺,關注時事,關注熱點,關注民生,亦傳播系統化的知識理論,學術論文,偶發一些時事人文觀點以示讀者。堅持做負責任的傳播平臺和渠道,服務讀者,傳播價值。


當筆者拋開成見、偏見和自戀,綜合國內外的資料,重新比較各大古文明後,順著中華文明的「藤」終於摸到了古埃及文明的「瓜」!

我們是誰?我們來自何方?

這不是哲學的思辨,但,具有哲學精神的中國人已經問了幾千年。

中國人都會自豪地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但很少有人能對「炎黃」由來說得清道得明,上起炎黃二帝,下至西周,史書記載中的種種說法更像是傳說和神話。只要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會對西周前歷史記載的模糊不清產生疑問,而更加使人迷惑的是,浩如煙海的正統古籍中被祖先們「確定存在」的歷史,為何在考古發掘中卻「實者寥寥」呢?

與此相反的是,國際考古學對在中國版圖以外的其他古文明的新發現卻層出不窮,這其中特別是對古埃及的考古研究,直接顛覆了人們對西方文明史發展的一貫印象。考古發現的事實告訴世人,西方文明並不是獨立起源,在其幼兒期期間,是因為虛心學習了包括古埃及文明在內的偉大古文明的成就才導致其後來的成長,這之間的關係好像唐朝時日本學習中國那樣。而且,世界上其他的所謂「文明獨立起源說」也越來越經不起考古學的檢驗,對其他人類文明的考古論證中也都一致地把其源頭指向西亞和埃及。

不得不說,中國文明的起源在現階段的考古論證上依然是一個未被解開的謎題。在國際考古學取得不斷進展的背景下,許多中國人正在已知的中華文明架構、中國人的社會生活、未解的考古發現乃至謎一樣的傳說中重新思考中華文明的起源。

近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的影響,中國人開始放眼看世界,部分研究古代史的學者們開始把眼光放在國外古老的文明遺蹟上,隨後,各種學說和假說粉墨登場。特別是到了如今的信息網絡時代,為國人追求歷史真相的願望找到了一個新的強有力的突破口。衝破各種束縛和羈絆,文化學者和網民們站在同一個平臺上,讓我們有機會目睹一個百家爭鳴的思想沃土誕生。不能不說,我們正處於一個可以全民考古和自由考古的新時代,各種觀點和資料的重新散布和自由整合,對我們再現華夏先祖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重新思考歷史的變遷和永恆真諦,乃至為未來華夏文明每一步新的走向可以提供一面鑑鏡。

在此局面下,筆者認為其最可貴之處在於通過比較其他古代文明,拓寬中國人思維廣角,擦去歷史迷煙,探討中華文明的真正起源和持續發展的終極原動力以及中華文明獨特性。如今,令人激動不已又不得不面對的發現是:當筆者拋開成見、偏見和自戀,綜合國內外的資料,重新比較各大古文明後,順著中華文明的「藤」終於摸到了古埃及文明的「瓜」!

記得筆者最初的震撼,是來自於目睹了有幸保存下來的古埃及法老雕塑。那種熟悉的感覺,簡直就像是在異國遇到了家鄉的故人。

於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疑問應運而生,為何遠在埃及的古埃及人的相貌和中國人如此相似?

後來,筆者不自覺地把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文明進行比較,緊接著就發現了一個接一個的震撼。古埃及人不僅僅是和中國人長得像而已,兩者之間更在生活方式、社會結構、信仰神話、醫術、文字文化上高度一致。特別是,把那些神話似的華夏上古歷史拿去和古埃及歷史比對,竟能完全對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絕不是巧合可以解釋的。

由此,筆者不得不做出「中國文明是源自古埃及,傳說中只聞其名不見其身的夏朝就是古埃及」的判斷!

本書的產生不是在對以往西來說的「翻炒隔夜飯」,也不是排外論(正統論)者、疑古論者眼中的「牽強附會」,「滿紙荒唐言」。需要說明的是,「拋磚引玉」,「擴寬思維」,「自由探討」是作者的本願,「實事求是」,「客觀論證」是作者的態度,「在疑問中追求新知,在新知中繼續發問」是作者的基本研究方法。可以預料的是,本書必然會遭遇各種褒貶。筆者相信一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希望各位讀者在大膽思維、謹慎求證的態度下對本書的內容進行思考和鑑別,而不是僅憑一己喜惡就武斷地下各種結論。

中國人能在古代發展出發達的文明、現代中國人口佔據人類五分之一、華夏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歷經數千年不中斷的文明,等等,這些絕不是某種巧合或偶然,世界上人類各種文明和華夏文明的相似也絕非偶然,研究華夏民族的起源不僅和你我有關,更和全世界每一個嚮往文明的人有關。

大量的事實表明,華夏民族絕非人們以往想像的那樣只在中國存在,其祖先實際上是人類文明史中最早發展出文明的一支,且一直以來對其他文明的產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由此,一個全新的世界歷史體系,即以華夏民族為中心的歷史體系,隨著本書對華夏民族起源和其足跡的追尋而浮出冰山一角。筆者力圖證明人類文明史即華夏文明在世界傳播的歷史,人類文明之間的相似性都是華夏祖先教化的結晶,只是其他民族對傳來的華夏文明的改造有所不同而已。

懷著對偉大祖先的敬意,筆者歷經各種曲折編撰成此書。在這個過程中遺憾的是,本書中關於古埃及的歷史考證信息全部來自西方考古機構,筆者不得不表示莫大的悲哀……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我國國家實力的增強,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鋪展,欣喜的是國家主席習近平2016對年1月份訪問埃及並和埃及政府籤訂了關於文化方面的交流協議,我國將正式開啟對埃及古文明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能看到來自我國考古工作者的成果。

在這裡要向陳薇小姐致以敬意,感謝她在百忙之中對本書的編輯所起到的協助,她熱心地幫忙尋找各種資料,沒有她的幫助本書將失去很多閃亮點;也要感謝「炎黃文明」QQ群、網絡論壇上的眾網友,大家的捧場使筆者大受鼓舞和啟發;感謝來自我的家人、同學、朋友的支持。大家的關心和關注是筆者成長的最大支柱。

◀ 羅靈傑

歷史文化學者,現居北京,漢族,從事外貿進出口行業多年,和非洲及中東多個國家廣泛接觸,足跡遍布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奈及利亞等國,對非洲和中東各國的歷史、宗教、文化等有一定研究。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在對古埃及歷史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為讀者獻上自己獨立的見解和看法。

羅靈傑印章籤名版

《跨越三千年的因緣:揭示華夏文明起源的驚天秘密》

學者薈微店獨家發售

不用自己花錢,也能打賞小編,你懂的!╮( ̄▽ ̄)╭

(點擊下圖廣告,給予支持,謝謝!)

相關焦點

  • 古埃及文明是怎麼滅亡的?我們從獅身人面像的原名說起
    發現問題了沒?獅身人面像早早的就出現了,斯芬克斯這個名字要晚很多。而且一個是古埃及一個是古希臘,它倆是怎麼混在一起的?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埃及古王國時期的法老哈夫拉,命令工匠雕刻了這座巨大的建築,當時叫什麼名字,沒有流傳下來。大概一千年後的新王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史料顯示,獅身人面像名叫「Hor-em-akhet」,意思是「地平線上的荷魯斯」。
  • 夢幻開局最後卻高開低走:淺論地理因素對古埃及文明的影響
    歷史學界有所公認,古埃及是人類歷史的開端。早在公元前6000年以前(60BC),古代埃及已經發展出了有規模的文明國度。而在那個時候,無論是兩河流域的巴比倫文明,還是更加遙遠東方的華夏文明,還都處於文明發軔的早期萌芽階段,草創未就。
  • 古埃及文明也是中華文明?
    古埃及文明也是中華文明?中華文明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但現有的證據也只能追隨到3000年前的黃帝時期,而期間2000年中的文明屬於空白時期,而在這一空白時期,西方以及其他文明也相繼崛起,這就不得不引得許多人的猜想,尤其是周天子西去瑤池會王母,這似乎是間接地說明了這一時期的文化的「交接」,所以有許多人相信古埃及文明也是中華文明。
  • 探索古埃及的千年文明:尼羅河的古老傳說
    最著名的是尼羅河河谷和尼羅河三角洲,孕育了埃及文明,也是世界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位於尼羅河東岸的卡爾納克神廟,是古埃及帝國遺留下的最壯觀,保護最好的神廟,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撐的寺廟。因此被人們稱之為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館。如不親臨卡爾納克神廟巨大的規模、宏偉的氣魄、輝煌的建築、精美絕倫的藝術,歷史文化的厚重所傾倒。
  • 俄羅斯出了一部紀錄片,揭秘世紀大騙局:古埃及文明可能是偽造的
    眾所周知,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四個國家是四大文明古國,是世界四大文明的發源地。它們符合文明的三大標準:一要有城市,只有原始的小聚落也不滿足這個條件,必須要有城市和鄉村的對比、差別。二是要有文字,沒有文字,人的思想文化的積累不可能保存和傳播。
  • 尼羅河河畔的文明古國——神話中的古埃及王朝
    上下埃及統一後,並沒有實行宗教統一,而是奉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統,於是40多個諾姆的神明都集中在一起了,古埃及文明中的神明「人口」多達2000多個,稱之為世界之最。直到今天,考古學家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古埃及人的神明系統。
  • 古埃及文明到底有多早,埃及人在修金字塔時,我國還在原始社會
    說起四大文明古國,我們知道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中國文明、古印度文明。這四大文明古國只有我國的文明保留了下來,得到很好的繼承。其他的文明古國都成為了歷史。我們今天看的主要是古埃及文明,對於古埃及文明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金字塔。但我們對金字塔並不是很了解。
  • 神秘的古埃及文明:不僅有金字塔等知名遺蹟,更有內涵深刻的精神
    起源於古埃及的文明,有著超出地理限制的影響力談起古埃及的藝術,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因為不論是從今天的古埃及歷史研究等專業領域,還是從與古埃及歷史相近體裁的電視劇、電影等藝術領域,都為我們能夠呈現出輝煌而又燦爛的古埃及文明。而這些文明給我們一個非常明顯的印象和感覺,那便是神秘。
  • 起步比古中國文明早1000多年的古埃及為何不斷被其他文明所徵服?
    前言:水是萬物之源,人類伴水而生,印度河孕育出了古印度文明,幼發拉底河孕育出了古巴比倫文明,黃河孕育出了古老的華夏文明,尼羅河也孕育出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背靠非洲大陸,北臨地中海,東臨亞洲,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誕生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大一統王朝——美尼斯王朝。
  • 浙江省博物館開年大展探秘古埃及文明(組圖)
    一位成年的女性木乃伊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金字塔、木乃伊、象形文字……這些人們耳熟能詳古埃及符號既遙遠又神秘。雖然古埃及文明早已遠去,但豐富的歷史遺存依舊訴說著埃及昔日的地中海大國歲月,並幫助今天的人們重構這一法老國度的歷史。1月22日,浙江省博物館開年大展《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明展》在西子湖畔揭開神秘面紗,通過來自義大利多家博物館的180件文物搭建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梁,帶領觀眾探秘古埃及文明。
  • 「Edison-失落的世界-古埃及文明」埃及金字塔與法老的詛咒之謎
    我是EDISON在非洲東北部,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沙漠地區,曾有一個距今約7000年的上古文明發源於此,那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這個被尼羅河貫穿全境的上古文明。得益於法老王,木乃伊,金字塔帝王谷這些元素,從而進入大眾視野變得廣為人知。
  • 討論題:古漢語、漢語古音、古埃及語與發現夏朝
    《發現夏朝》作者自序:古埃及華夏文明起源史勘考https://mp.weixin.qq.com/s/648BuQ9kg8R4VhmG5B6oFw      第三,在埃及史考證方面,從古埃及第一中間期到第二中間期大約500多年期間的國王對比還不完整,一方面,是因為這段時間內的埃及考古資料也相對缺乏,另一方面,中國古籍對這段時間歷史的記載也只發現有零星片語,未發現足夠多信息能推理出這段時間的夏王表。對這段歷史的研究,需要中國學者和埃及古物學家們的共同努力。
  • 埃及陵墓發現《亡者之書》,從它所放位置,發現古埃及人犯了錯誤
    在古埃及,有一本供亡人使用的《死者之書》,根據它在陵墓中的擺放位置,考古學家們意外地破解了一個古埃及的秘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種,古埃及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 發現夏朝之旅一一古埃及深度遊紀實(13)一一盧克索博物館內的華美夏朝
    古埃及第一王朝是大禹建立的,是姒姓十二氏祖先的王朝;第二王朝是炎帝系共工氏家族王朝;從第三王朝開始的古王國,甚至包括第一中間期,到第十王朝,這是顓頊系楚王族先祖和祝融八姓起源的時期。第十一王朝斟灌重新統一埃及,斟灌是大禹後裔,這標誌著王權重新回到大禹後裔中,直到第十八王朝結束。這期間發生了泰康失國百年事件,即西亞的喜克索斯人入侵統治埃及百年事件。
  • 法老與眾神(一):5000年前的古埃及,達到了多高的成就?
    古埃及是除了我們中華文明之外,唯一一個延續三千多年王朝循環的文明。  這麼寶貴的經驗不管,反而去研究一些非常民科的東西,什麼像是埃及是外星人,商人就是古埃及人遷移過去的,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因為古埃及文明要告訴我們的遠不止這些。
  • 古埃及最強的十大神明
    古埃及人為了得到索貝克的特別眷顧,就將鱷魚製作成木乃伊。索貝克雖然不是最強大的神,但絕對算得上是古埃及最受尊敬的神。NO.9 託特(智慧之神)託特是一位以冷靜和精明而著稱的神明。託特最早是以月神的形象出現的,而後又被認為是宇宙的設計者和善與惡的調停人。
  • 古埃及看展攻略:10分鐘記住古埃及9大柱神!
    如果問最近廣東人排過最長的隊的是什麼,千萬不要回答是哪家新開的美食店,而是廣東省博物館的這個展——《尼羅河畔的迴響——古埃及文明特展》。《尼羅河畔的迴響——古埃及文明特展》許多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看著歷史文物,聽著語音講解,神情專注又十分可愛。
  • 古埃及:射精創世與靈性性愛觀
    古埃及人社會對性有著與現代文明如此迥然不同的看法,我們也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逆推它們性愛觀形成的原因(以及現代社會性愛觀形成的原因,甚至於,我們可以溯因到相當深刻的程度),但是在比之更早之前,關於那些用以解釋原因出現的原因,是否也必然存在?是否存在一種「處境的邏輯」?
  • 世界古代史:沐浴在古埃及文明下的奧西裡斯和伊西斯
    引言與其他偉大的文明一樣,古埃及文明起源於一個創世神話,這就是奧西裡斯和伊西斯 的故事。這對國王和王后賜予子民幸福、安穩與富足。然而,噩運如影隨形,奧西裡斯遭到謀殺,死神降臨。從此,死亡被視為一種罪行。 誰能挺身而出與死神抗爭?伊西斯。如何才能戰勝死神?創造復活之術使遇刺而亡的 奧西裡斯復活。
  • 揭秘:古埃及金字塔中的奇異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