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裡路雲和月

2021-02-08 天下譚氏一家親

請點擊上面藍色「天下譚氏一家親」,加入中華譚氏大家庭!

【天下譚氏一家親】是世譚總會主辦的唯一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遞譚氏信息,推進資源共享,凝聚譚氏宗親,共謀譚氏發展。

投稿郵箱:st6j@qq.com

公元2000年,歷史的年輪正式步入新的世紀之際,年屆73歲高齡的譚福添老人,站在歷史的高度,從香港發出倡議——成立世界譚氏宗親總會,天下譚氏宗親積極響應,於是,世界譚氏宗親總會(簡稱:世譚總會)應運而生。

世譚總會,是海內外譚氏宗親聯情聯誼、深入溝通的交流平臺,是海內外譚氏宗親敬祖聯宗、敦親睦族的重要載體,也是各國、各地區譚氏宗親開展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臺。

世譚總會正式成立後,於2001年開始,每三年組織舉行一次懇親大會,並一年召開一次年會。在廣東開平、香港、馬來西亞、澳門、廣東惠州,在新加坡、四川成都、安徽黃山、湖南瀏陽、海南澄邁,等等,留下了世譚總會歷屆懇親大會和歷屆懇親大會各次年會隆重召開的影像和宗親們的身影。前六屆懇親大會通過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充分展現了譚氏文化的獨特魅力,匯聚全球譚氏精英,懇親聯誼,交流經驗,溝通鄉情、親情,共商族務,謀求發展。同時,通過尋根溯源,敬祖祭祖,弘揚了譚氏敦親睦族的光榮傳統。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回首過去,我們思緒紛飛,豪情滿懷;展望未來,我們胸有成竹,任重道遠。夢想不斷延伸,腳步依舊執著。實幹成就夢想,奮鬥贏得未來,我們要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勇氣和信心,不斷努力奮鬥,在真抓實幹中致敬夢想,在創新進取中實現夢想!

2016年11月10日,譚耀宗(右)、譚璋球(左)

在世譚總會第六屆懇親大會祭祖大典上

世界譚氏宗親總會歷屆會長名錄

第一、二、三屆會長:譚福添(香港)

第四屆會長:譚 生(馬來西亞)

第五屆會長:譚海權(澳門)

第六屆會長:譚耀宗(香港)


精彩連結,請點擊下面標題查看——

相關焦點

  • 墨寶非寶的《十二年故人戲》: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看完墨寶非寶的《十二年故人戲》後,合上書默默思考,腦海中浮現出嶽飛滿江紅的詩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說實話很久沒有看如此氣勢恢宏大氣磅礴的小說,小說雖然寫的是沈奚和傅侗文的感情,但小說以民國特殊歷史時期為背景,貫穿小說的主旋律是民族大義,是為新中國而努力的人們。
  • 學詩計劃|《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第三韻「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上句說的是三十年來建立的功業如同塵土,下句概括地寫盡了南徵北戰,戎馬半生的艱辛。「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筆一轉,雖然建立了一些功名,徵戰也十分勞苦,但也不能就此放鬆,任由年華老去。過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二年,金人南侵,二帝北狩,這個奇恥大辱至今仍未湔雪。
  • 宋代嶽飛《滿江紅·寫懷》: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又有譴責之義,如怒怨、怒言。還有超過之義,《荀子·君子》:刑罰不怒罪,爵賞不踰德。
  • 背一背 | 三十功名塵與土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我憤怒得頭髮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裡,經過多少風雲人生。
  • 嶽飛《滿江紅》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到底何意?不少人理解錯了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詞寫得很有水平。論遣詞上,字字精準,無一字可換;論意境,悲情中不失豪邁,寫景與抒情寫意完美融合,令人回味無窮。
  • 文化之旅 | 中國風土民情:八千裡路雲和月
    紀錄片《八千裡路雲和月》  紀錄片《八千裡路雲和月》是由臺灣藝人凌峰製作、主持的電視節目,是臺灣第一個介紹中國大陸風土民情的電視節目。  縱橫三萬裡,上下五千年,從山清水秀的江南風光到嚴酷炙熱的漠北戈壁,《八千裡路雲和月》的內容涵蓋人物、文化、古蹟、風景、音樂舞蹈、雜技武術、民情風俗以致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祖國大陸的壯麗山川與風土人情,在凌峰幽默風趣的述說下,靈活生動,感動、感染了無數的臺灣觀眾。
  • 凌峰拍出兩岸情懷《八千裡路雲和月》曾被臺灣禁播..
    」 → 點選「設為星標 ★ 」1987年重慶《八千裡路雲和月》凌峰1945年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4歲後隨父親定居臺灣。1987年11月11日開始拍攝並主持電視系列片《八千裡路雲和月》,親自擔任主持,在拍攝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的艱辛,為何拍攝,幾乎搭上自己的所有資產,成為第一位到大陸拍片的臺灣藝人。然而拍攝完成後更加曲折,回到臺灣後錄像帶被沒收,因為他事先有預見把錄像帶從殼子裡拿了出來,最終製作了片長20分鐘的《八千裡路雲和月》,對此他只是粲然一笑。
  • 白先勇《八千裡路雲和月》帶你感受80多歲老人的家族歷史和感悟
    談到自己為什麼給書取名《八千裡路雲和月》,他說是因為父親總是會唱一首《滿江紅》,而裡面有一句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這句話可謂是意味深長。他的父親參與了民國的誕生,也見證了民國的衰落。
  • 八千裡路雲和月,真情何處問青霞
    青霞其人其名,讓我聯想起李商隱的《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青女乃主霜雪之神,冰肌玉骨,風鬟霧鬢,是位孤高仙子。林青霞是臺灣製造出來的一則神話,這則神話在華人世界裡閃耀了數十年,從未褪色。我第一次看到林青霞的電影是一九七七年李翰祥導的那部《金玉良緣紅樓夢》,她的第一部電影《窗外》,倒是後來在美國看到的。我自己是紅迷,林青霞反串賈寶玉,令人好奇。
  • 民國神曲:電影《八千裡路雲和月》插曲《你這個壞東西》
    點擊下面的音頻欣賞:《八千裡路雲和月
  • 「教育整頓」三十年,從警不悔,「警」此一生!
    從警三十年感悟芷蘭派出所所長 劉紹文///三十年,人生有幾個三十年呀。這兩年流行一首歌大家可能都聽過:「不知道何時鬢角已染霜。不知道何時容顏已滄桑。忽然懷念那些逞強和懵懂天知的年少輕狂,一瞬間發現人生太短暫,一瞬間發現路不再漫長,還沒騰出雙手擁抱自己,時光竟已走得這麼匆忙,怎麼剛剛學會懂事就老了,怎麼剛剛學會包容就老了。」就是這首歌《一晃就老了》,唱出了我們一代人的心聲。白駒過隙,時光如梭。當年二十歲走出警校的毛頭小夥轉眼間,就變成了閱歷豐富的中年大叔。那時的我們是多麼的激情滿懷,意氣風華。
  • 《八千裡路雲和月》
    ,2020年11月21日,「青陽籍戰友赴疆40周年聯誼會」在青陽縣西峰山莊隆重舉行。有的早早來到現場,急盼等候多年甚至二三十年未曾見面的戰友;有的千裡迢迢,從遙遠的烏魯木齊、大連等地趕來參加聚會,無不體現了戰友之情;有三名軍嫂也參加聚會了,分享戰友聯誼會的快樂。中午,舉行了豐富的午宴。聚餐聯歡同步進行。席間,談笑風生。推杯換盞,情誼濃濃。聯歡中,按照原部隊建制,分成雷達團、八航校、軍部三個隊,相互進行拉歌,歌聲此起彼伏,現場氣氛高漲。
  • 【歷史上的今天】電影《八千裡路雲和月》廣受歡迎
    兩位主角的扮演者白楊與陶金      74年前的今天,1947年2月3日(農曆1947
  • 「八千裡路雲和樂」,聽西藏古老的聲音
    9月19日,宋曉軍以「八千裡路雲和樂」為主題,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辦了西藏音樂根源之旅多媒體藝術分享會,與現場觀眾講述了他樂藏人生。分享會現場「十五年前第一次進藏,趕上了藏曆的『薩嘎達瓦』佛誕月。藏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齊聚千年古剎。歌聲與舞蹈都像是直接從山裡蹦出來的一樣,幾十面直徑一米的大鼓一起奏響,直接錘到了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