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提起歌神二字,腦海中浮現的還是那個比著標誌性「蘭花指」手勢卻縱情高歌的張學友。
他唱了30多年,無論你是出生於70年代,還是90年代,
甚至是現在的00後,有一首歌,你一定能跟著哼幾句。
「我和你吻別,在無人的街……」
在華語流行樂壇,估計沒人能像張學友一樣,從20出頭唱到近60歲。
如同常青樹一般光彩不減,演唱會場場爆滿。他說:「到了80歲如果你們還願聽我唱,那我就唱到80歲!」
1988年,譚詠麟宣布不再領獎;
1989年,張國榮宣布退出歌壇,只拍電影;
1991年,梅豔芳開了「告別歌壇演唱會」。
一夜之間,仿佛老一輩實力唱將都走光了,這對香港樂壇是一個不小的衝擊,對張學友卻是空前的機會。
1991年這一年,張學友就連發了兩張專輯,一掃香港各大獎項。
1992年,張學友的《真情流露》在香港就賣掉45萬張,至今仍是香港地區銷量最高紀錄。
《真情流露》帶給人的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聲音渾厚高亢有質感,情感充沛綿綿不絕,這是因為張學友在氣息和唱腔上下了狠功夫。
1999年冬天,張學友和黎明因歌迷間相互攻伐,接連宣布退出香港音樂頒獎禮,這個事件,標誌著「四大天王」音樂時代結束。
劉德華至今活躍在娛樂圈,人氣從未衰退;郭富城還時常出演電影,仍是幾代人心中的男神;黎明成了妥妥的女兒奴。
張學友除了演唱會,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
其實,這些年來,歌神也在經歷著許多人所經歷的平凡歲月。有成功的喜悅,也有跌入谷底的絕望;有戀愛的甜蜜,也嘗過失戀的苦澀;在唱歌中找到自己,也於彷徨中迷失。
後來,他把這些紛亂又纏綿的情緒都唱進歌裡,歌聲隨著風飄落到我們耳邊,於是我們聽著歌,卻仿佛看見故事中的人。
當你聽完,才發現,曲中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譚詠麟說:「張學友是整個華語樂壇的支柱,是華語唱片銷量的保證,是自己最看好的一位歌手。」
張國榮說:「張學友是我最欣賞的藝人,他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前一輩所有歌手,是幾十年來沒人可比的。」
張學友自己說:如果可以,我願意唱到老去。
在這個樓宇隔絕的世界裡,人們總是步履匆匆,現在,請你放慢節奏,卓樂隊將帶你進入張學友的音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