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內向高敏者,我該因此而自卑嗎?

2020-12-20 仙朵拉心理能量站

作為內向高敏者,我該因此而自卑嗎?

昨天的文章剛發出去,就聽到了質疑的聲音。有的朋友認為,文章在給人貼標籤,很排斥這樣的內容。這樣的質疑讓我不禁對這個主題更加興趣盎然起來。排斥、敵意,甚至是隱含的憤怒,恰恰意味著「內向高敏感」這種人格特徵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多麼的負面和糟糕。其實,我們排斥、憤怒的指向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我們之前不是反覆提到過焦慮症康復的近端和遠端問題嗎?像人格特徵這類話題很顯然是屬於遠端的問題,而觸碰這類問題常常會令人不那麼愉快。如果您還沒有準備好,我建議您可以晚點再關注這類話題。

我之前認為自己「性格不好」,很不喜歡自己的性格,甚至為此而自卑。我曾經很羨慕那些性格外向、善於交際的人。「為什麼我不能和他們一樣呢?」如果你也這樣想,那麼這篇文章正適合你看。

1

記得普通心理學的第一課,就講了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前者為知情意行等心理過程,後者即人的個性傾向和心理特徵。

是人格構成了我們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獨特模式,也只有個人的知識、情感與行為所構成的生命全體,才能夠掌握和經驗真實。

可是內向高敏感到底有什麼不好的呢?你可能會回答,「太敏感的人通常不容易快樂。」乍一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可是只要我們稍微動腦子想想,這種看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在微信公眾號仙朵拉心理能量站有更多的介紹。

相對於內向高敏者,外向活躍者具有較高的多巴胺水平。那麼多巴胺分泌旺盛就更容易體驗到幸福嘍?如果你認為幸福等於興奮,那也許你是對的。內向高敏者確實很少表現出亢奮狀態。不過真相是,幸福和快樂不僅是歡呼雀躍的狀態,也遠比單純的興奮狀態複雜的多。

手捧熱氣騰騰的現磨咖啡,抱著一本喜歡的書,懶洋洋地癱在咖啡店落地窗旁的皮沙發上,和那些被兄弟姐妹們前呼後擁、興奮不已的外向者相比,我們是更不幸還是更幸運?

我們再思考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又有誰,能早上高高興興地醒來,興高採烈地過完一整天,晚上又能恬靜入睡?天天如此,周而復始?如果你認識這樣的人,請你介紹給我好不好?

我們不總是幸福的,這是個事實。人人如此。

有沒有這種可能,當我們對自己說「內向敏感的人不容易快樂。」這句話時,其實想表達的是「我不知道該怎樣善用自己的內向敏感獲得快樂和幸福感。」

2

這樣一來,問題就明朗了。你其實不是討厭自己是個內向高敏者,而是想和別人一樣快樂生活。你只想成為一個快樂幸福的人,不是嗎?

其實,人類再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早在2300年前,亞里斯多德就著書探討過這個問題。亞里斯多德很早就告訴我們:合適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行為,是讓我們真正幸福的方法。那麼怎麼做才是正確的行為?他給了一個大致的方向。

亞里斯多德的幸福生活指南:

1、做事將自己的天賦和長處利用起來。

2、為自己設立目標。不僅設定再滿足自己生活需要的層面上,還要有更大的意義,比如能夠幫助或成就他人。

3、做對你來說好的、正確的、有價值的事。

4、請你自己決定什麼事對你來說是好的、有價值的、有意義的。自由資源,但是要自己負責。

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特爾曼追蹤研究。研究者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劉易斯.特爾曼,有著內向高敏者堅韌不拔的優點。他對加利福尼亞州1500位生於1910年的天才兒童進行了長達35年的跟蹤研究,在他去世之後,其他科學家又將研究繼續了下去。

在研究的過程中,科學家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長久幸福的人生和個性有關係嗎?」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家們在著手研究了特爾曼的大量數據後發現,研究結果遠比一個「有」字要負責。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我在微信公眾號仙朵拉心理能量站有更多的介紹。

心理學家們發現,能夠讓一個人獲得長久幸福的個性是---認真負責的態度。

我覺得作為內向高敏者來說,簡直可以開個狂歡排隊了。我們不就是認真負責的人嗎?從小到大,所有的人對我的評價首先就是「認真負責」。

當然,一個研究結果並不能代表一切。但我們至少可以鬆一口氣了,內向高敏者,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一無是處。相反,每個內向高敏者都有可能是一個寶藏男孩或女孩哦!敏感的特質不會阻礙我們活的快樂自由。我們需要做的也僅僅是在現有的個性基礎上做出適當的調適。

在以後的文章中,我們會繼續探討---內向高敏者該怎樣調整自己才能過得得敏感而自在。

用自己的方式走安靜的路吧,世界因你而更加可愛。

相關焦點

  • 《內向高敏者》:不合群,玻璃心,不是「缺陷」是「天賦」
    在大多數人看來,一個內向的人,通常意味著孤僻、自卑、不合群;一個敏感的人,通常意味著玻璃心、斤斤計較、鑽牛角尖。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機會似乎更傾向於選擇那些善於表現、表達的外向性格的人。而作為一個內向又敏感的人,該如何在這個外向的世界獲取幸福、自在生活?
  • 內向高敏者:做你自己最快樂
    這麼內向以後怎麼辦?」「在團隊中要多外向,你這麼內向不利於團隊和諧。」「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內向。」……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或多或少被別人貼上過這樣的標籤,我們總被灌輸內向是不好的。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內向真的等於缺點嗎?
  • 《內向高敏者》——放心活出真實的自己
    上大學談戀愛了,比起那些形影不離的情侶們,我更願意與男朋友保持適當的獨處空間。我甚少化妝,不喜喧鬧,如果一個男生因為這些問題拒絕了我,我會覺得理性一點兒也挺乾脆利索——三觀不合,不必強融。作為內向高敏者的一員,我會用行動表示我的內心情感,很少高調的爭取什麼。"得之我命,失之我幸",一切隨緣就好。
  • 《內向高敏者》:充分了解和掌控自己,在快樂中打造幸福人生
    我這樣評價自己。讀《內向高敏者》,初始是因為作為一名內向高敏者,這本書的題目吸引了我,我對它的內容有一種好奇,並沒有太多期待。我也知道它會像其他普通的心理學書籍一樣,被我慢慢遺忘。然而因為書中的一個細節,我的初衷有所改變。改變我的,是書中正文旁邊的重點注釋和標記,這相當於一個人讀書時所做的筆記。
  • 內向,敏感,就等於自卑,話少,惹人厭嗎?你錯了!
    向外看外向型人格的世界真的非常精彩,但是內向型人格的世界的也是五彩繽紛的,只是他們不聲張,別人也沒有在意罷了。發現自己得優點,這正是《內向高敏者》這本書要給我們的。內向型的人,不能因為別人的精彩就否定了自己的光芒。《內向高敏者》這本書是西爾維亞·洛肯寫給內向型高敏感人群的人生指南。
  • 內向高敏者:人群中落寞不如1個人的狂歡
    西爾維亞.洛肯在她的《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一書中,講述了身為內向者,利用自身性格特點,並將其發展成為自己的優勢,通過這些優勢的起承轉合,最終也可以獲得幸福的人生。事實上,作者西爾維亞.洛肯也是一個內向高敏者,身為心理學專家,她多年來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並在探究國家文化與尋覓好書中不斷升華自己的幸福。
  • 從《內向高敏者》中:走進性格內向、神經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
    《內向高敏者》是一本涉及人性發展方面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走進內向高敏感人群的內心世界,認識許許多多不太有名的內向高敏感者,刷新以前對性格內向人群的刻板印象,得出每種性格都有自己的優勢,用自己安靜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相處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 從心理學角度看安陵容——一個內向高敏者
    先從最近大火的一本書說起——《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作者是【德】西爾維亞·洛肯。站在主角角度看安陵容,自然是心機深沉不露,陰毒等等,但如果我們換個視角,其實這就是一個內向的人,這個詞在我們的環境裡一直都是略帶貶義的,比如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陽光、開朗、外向,要合群啦,畢業後工作後領導也是希望員工要好好溝通和互相配合工作,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內向是性格缺陷,會產生心理疾病。
  • 《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世界自在生活》:由內而外的突破生長
    後來偶然翻得西爾維亞·洛肯的《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並不想承認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至少在面試或有競爭性質的場合,因為這個世界裡的很多情況下,外向開朗是明顯的優勢。於是表現自己的外向和本能的內向性格相衝突時,痛苦的感覺油然而生。
  • 該怎麼改掉自卑內向的性格?
    在這個我們每天避免不了的要隔著屏幕跟別人聊天的時代,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得了社交恐懼症,而這部分社交恐懼症中,自卑內向的人卻佔到百分之七十。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對自己的不滿,也就是自卑心理,輕微倒沒什麼,可是嚴重了,在生活或是事業又或是感情上,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 東湖夜讀·為你講書|內向的人有這5種優勢,比一般人更容易幸福!
    內容簡介《內向高敏者》探究了內向高敏感人群(內向高敏者)的人生指南,它鼓勵你用自己的方式走上安靜美好的人生之路,幫助你發現自己的願望,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行使被賦予的自由權利。並給出內向高敏者實際的建議和啟示,尋找未來發展的可能,並朝著某個方向走下去。
  • 過來人討論一個內向又自卑的人能做什麼
    可我們自身能力又不夠,獲得不了我們所羨慕的,長期以往我們自卑。一個閉環的惡性循環。我們該如何打破這個循環呢?結婚以後靠子女嗎?我們的子女難道不會和我們一樣自卑嗎?我們要靠自己,沒學歷怎麼了,沒技術怎麼了,我們已經體會過自卑了,怎麼還能讓我們的子女再體會這種感覺呢。
  • 《劇場》治癒系,給內向而又自卑的你。
    男主永田無比自負又無比自卑,很在意別人的眼光,所以失敗一次之後就一直被失敗所困。自卑的人更能理解自卑的人,所以女主沙希才能一直小心翼翼的包容永田,理解並支持他劇作家的夢。自卑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同頻才會有安全感。永田和沙希就是因為有著相同的頻率才走到了一起。 可不管是工作,生活,還是作為男友,永田都太失敗了。
  • 內向自卑、不愛說話、缺乏主見的人,該如何擺脫困境突破自我?
    內向自卑、不愛說話,是不是可以改變?下面,我將著重分析這一問題,並提供自己的見解,期望幫助內向自卑的人,重新認識自己,實現自我救贖。一、內外向的含義及其特徵有哪些?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們在與外界產生聯繫時,心理會有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指向個體內部世界,叫作「內向」;另一種指向外界環境,叫作「外向」。
  • 人際交往中該展示真實的自我,還是戴上面具,聽聽心理專家的看法
    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心境下),面具的特徵與含義,並非是一個貶義詞,而我一直認為面具的存在,正是對人格的一種要求與約束。有了這種要求與約束,我們才能朝著積極正能量的方向去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一旦聽到面具一詞就像陷入失落、冷漠、自卑的恐懼之下。
  • 內向的我完全不會談戀愛,是我情商太低嗎?
    在當今社會,許多內向的人不會談戀愛,事實上,內向的男孩只要找到合適的方式追求女孩,就能成功戀愛。了解下面幾點幫助內向的人在愛情中實現一個偉大的逆轉?第一,調整心態,不要太自卑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大多數內向的人都有自卑情結。你要做的是放棄你的自卑感,如果你是一個有著強烈自卑感的內向男孩,你必須在墜入愛河之前先解決你的自卑感。如果你認為你在這裡或那裡不好,並且覺得像我這樣的男孩,會有喜歡我這樣的女孩嗎?除非太陽從西邊升起。如果你對自己有這樣的看法,你註定會在愛情中失敗。
  • 胡歌:自卑內向的上海小胖蛻變記
    1、自卑內向的上海小胖胡歌,1982年9月20日出生於上海徐匯區,父母是工薪階層,爸爸是網球教練,媽媽是老師。幼兒園的時候,胡歌身材比較胖,而且性格自卑、內向。父母是知識分子,對於對孩子的教育來說要比一般家庭看的長遠,所以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會想很多可以實行的辦法,可能就是因為父母的不斷努力,胡歌的性格慢慢發生了變化。14歲的時候胡歌通過自己的努力擔任電視臺《陽光少年》欄目的主持人,雖然稚氣未脫,好在不是那個自卑、內向的小胖了。
  • 男朋友因為矮很自卑,作為女朋友該怎麼辦?
    今天我們來為一個女孩子解答困惑,她提出的問題是這樣的:男朋友因為矮很自卑,作為女朋友該怎麼辦?其實怎麼說呢,身高對於現在的男孩子來說,還是挺重要的,畢竟女孩子脫口而出的就是180。給很多矮個子男孩子帶來了很大壓力,但現實達到180及以上的終歸還是少數,所以真的沒必要因為身高而自卑。因此就這個女孩子的問題,我還是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內容如下:身高這東西基本上是沒辦法改變了。主要看你和男朋友之間的感情怎麼樣吧,如果感情很好,身高問題自然不是阻礙。
  • 東莞自卑內向不善交流 東莞孩子膽小懦弱怎樣咋辦
    東莞自卑內向不善交流 東莞孩子膽小懦弱怎樣咋辦看多少電視是誰的事呢?小題大作。
  • 孩子自卑自閉,往往有這四點特徵,很多父母卻把他當作內向
    然而,當代社會很多孩子在偷偷自卑自閉,父母卻並未察覺,只是以為孩子是性格內向。殊不知,父母的不察覺和不作為,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路途中艱難前行。同事小麗的兒子樂樂今年十歲,學習成績特別優異,每次都是班級前三名。但是樂樂有一個毛病,他特別害怕被老師提問,每次只要老師叫到他的名字,他都會出一身冷汗,說話結結巴巴,急得要哭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