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 2021-01-11 07:08
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面容,而構成城市面貌的最直觀因素就是城市建設。城市建設,是城市生活的重要構成。城市居民因城建而擁有了居住的社區、便捷的道路、上班的寫字樓、通勤的地鐵、休憩的遊園,城市的氣質也因建設得以呈現彰顯。
中國城市的城建水平大體如何,城建領域各有哪些側重?近日,有專注於城市發展的微信公眾號通過對城市建設的各項指標進行量化,發布了《2020中國大陸城建100強城市排行榜》。根據該榜單顯示,綜合排名第一的城市為深圳,成都排名第五。
對於成都的城市建設,在前不久剛剛舉行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透露了相關數據:成都全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達558公裡、躍居全國第4位;新增綠地面積3885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39.9%;新建基本公共服務設施3338處,連續12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透過城市建設,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是如何營造的?答案也就更加直觀了。
▲2019年4月5日,成都高新區錦江綠道江灘公園 王紅強 攝
成都位居第五
「綠化和自然景觀」獲滿分20分
該評價體系使用了六個指標,每一指標以20分為滿分,共計總分120分。這六個指標包括:
「CBD」中央商務區建設水平;
大型場館:也就是體育館、展覽館、歌劇院、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大型文化設施的建設水平;
工民建:也就是寫字樓、住宅樓、商場等各類城市建築的規劃和建設水平;
市政配套:也就是人行道、綠色步道、健身設施、交通指示牌、路牌、門牌、停車場、供水、供電、供暖、汙水淨化等市政設施的建設水平;
市內交通:也就是馬路、高架橋、軌道交通、電車、公交車、BRT等市內交通系統的建設水平;
綠化和自然景觀:也就是城市的綠化水平,包含了城市河流、湖泊、溼地、海岸等自然景觀的建設水平。
綜合評估後,該榜單顯示,排名第一的城市為深圳,總分111分;第二的是上海,總分110分。接下來依次為杭州、廣州、成都、重慶、北京、廈門、南京等。成都排在第五位,總分為101分。
從各細分指標的得分情況來看,成都的「綠化和自然景觀」一項得分是滿分20,「市內交通」得分為17,「大型場館」得分為16。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已是成都名片
4000公裡綠道串珠成鏈
▲2020年12月8日,成都市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一位市民在綠道散步。王效 攝
成都在增綠指標上得到滿分並不意外,「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已是成都名片,成都與「公園」兩個名詞是深度關聯的。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成都選擇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城市發展方式之變,去留住城市的生態價值。一條全國規劃最長、縱橫全域16930公裡的三級天府綠道體系,承載了蜀川畫卷千年盛景的夢想。
當年9月,成都市正式啟動天府綠道建設,它由區域級、城區級、社區級三級綠道構成,它構建了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等多級城市生態體系,更串聯起了自然空間、森林空間、郊野公園、公共綠地,也串聯起了多元的業態場景,串聯起了都市繁華生活。
成都市公園城市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小廣表示,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已建成天府綠道4408公裡,新增綠地面積3885萬平方米。
4000多公裡的綠道串珠成鏈,清泓環繞,讓城市藍綠交織的大美形態加速呈現。這也是成都城市建設的重要領域和側重點。成都正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公園是城市的底色。
▲2020年5月18日,五岔子大橋上的遊人。
據楊小廣表示,十四五期間,成都要營建「青山綠道藍網」城市形態體系,推進都江堰精華灌區、天府綠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沱江生態軸等重大生態工程,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
「十四五」期間,成都還將持續推進「三治一增」和「五綠潤城」行動,構建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龍門山生態修復和龍泉山增綠增景,建設「東部森林」,建成1萬公裡天府綠道和1000公裡「天府藍網」等等。
可以看出,對於成都未來的城建,「綠化」仍將是重中之重。
躍升為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四城」
大運會所有場館今年4月完工
▲大運會賽艇比賽場館效果圖
如果說增綠是為了讓市民生活更宜居,環境更美好,那麼交通、場館、市政配套等等的城市建設,則是為了讓市民享受更便利、更高效、更多元的城市服務。從榜單上可以看出,在這些領域成都都下了狠功夫。
數據顯示,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成都市域內鐵路公交化裡程達428公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達558公裡,打通「斷頭路」275條,快速路網體系基本形成,交通擁堵指數下降8.9%,公共運輸出行在機動化交通佔比升至53%。
「越來越便利」,市民是有直觀感受的。去年12月中旬,成都地鐵「五線齊發」,成都軌道交通線網裡程正式突破500公裡,達到558公裡,線網規模躍升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四城」。地鐵,已然成為了成都人出行的首選。
越來越多的場館設施配套,也在這座城市豐富著市民的多元生活。今年,成都將迎來大運會的舉辦。為此,成都將新建、改造49座國際一流標準的體育場館。目前,新建場館完工7處、改造場館完工14處,所有場館都將於今年4月完工。辦賽的目的是營城,根本目的仍是服務於市民的未來生活。
當前,中國城市的建設水平不斷提高,而建設水平,實際上就是一座城市現代化程度、宜居度、便利度、幸福感的呈現。成都仍在不斷提升城市的建設水平。
成都市住建局透露了接下來的發力方向。具體包括,將豐富「軌道+公交+慢行」多樣化綠色出行選擇,構建「通勤圈」「生活圈」高度融合的通勤體系,中心城區建成區平均通勤時間從39分鐘縮減到35分鐘,30分鐘內通勤人口佔比達到45%。科學評估和優化交通幹道環、射線工程設計和功能劃分,全面建成中心城區快速路、主幹路,全面消除「斷頭路」。完善人行道、自行車道、過街設施等慢行交通系統。推進立體化、智慧化停車設施建設,合理利用城市空間「邊角餘料」推廣停車場商業化改造和共享化運營。
此外,成都還將推進5G、智能交通等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原標題:「城建」百強出爐,成都為何能進前五?
編輯:張爍責任編輯: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