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走過一甲子的上海美影廠,你還有多少記憶?

2021-03-03 廣電時評

2017年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廠60周年,曾孕育出品600多部動畫作品的美影廠,有過太多的輝煌,卻在中國動畫產業如火如荼的今天,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與美國和日本相比,中國動畫的起步並不晚,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1926年,中國動畫先驅萬氏四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製作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動畫短劇《大鬧畫室》。1941年,萬籟鳴和萬古蟾一同導演了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比世界上首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僅晚了3年。《鐵扇公主》傳到日本,引發不小的轟動。

《鐵扇公主》

1957年4月,上海美影廠正式成立,下設動畫、木偶、剪紙3個製片部門,以及兩個下屬企業:中外合資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和集體所有制上海美術電影繪製廠,一段中國動畫傳奇正式開啟。那時的美影廠,人才濟濟、大師雲集,除了萬氏兄弟,還有漫畫家特偉、美術家靳夕、兒童文學家金近等。在這些藝術家的帶領下,20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前中期,國產動畫片進入了一個創作高潮期,也創立了動畫藝術的中國學派風格式樣。

左一起為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動畫製片廠之一,上海美影廠創下過中國動畫史上無數的第一次,尤其是在60、70年代。

1958年,拍攝了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

1960年,拍攝了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同年,又拍出了第一部摺紙片《聰明的鴨子》

1961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面世

1979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問世

其中,1961年的《大鬧天宮》可以說是美影廠,甚至是中國動畫史上的巔峰之作。為了表現原汁原味的中國風格,導演萬籟鳴醞釀了20年,攝製組畫稿近7萬張。這部電影在當年的倫敦電影節上一舉獲得金獎,之後在44個國家連續放映,引起轟動。

20世紀80年代前中期,美影廠帶領中國動畫發展進入第二個高潮,集中創作了《雪孩子》《阿凡提的故事》《黑貓警長》《邋遢大王》《葫蘆兄弟》《舒克與貝塔》等代表作品,在廣大80、90後觀眾心中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

以《黑貓警長》為代表的作品,在廣大80、90後觀眾心中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

美影廠出品的動畫並沒有因為觀眾主要是兒童,而脫離現實、粗製濫造。相反,這些動畫的審美出眾、製作精良,表現形式和風格大膽、創新。比如由萬古蟾導演的《豬八戒吃西瓜》,就採用民間剪紙藝術配以戲曲音樂,達到一種接地氣的淳樸喜劇效果。

然而,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外國動畫在進入中國螢屏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代工的業務,這對美影廠的觀念、製作方式、人才體系都構成了巨大的衝擊。與此同時,全國湧現出了多家動畫片製作單位,創作各類型的動畫作品。上海美影廠開始出現了大量人才流失。

緊接著,國產動畫電影開始走下坡路,輝煌不再。一方面,國產動畫沒有繼承《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的大眾化劇情,反而越發向低齡無腦的故事發展,畫風單調、粗糙、缺乏美感;另一方面,日本動畫、漫畫開始從影院、電視、書店、盜版商幾大渠道進入國內,畫風更精美,題材更新穎,奇幻、熱血少年等不同類型的故事輪番「轟炸」觀眾的視野,甚至改變了他們的審美。

可以說,《寶蓮燈》是美影廠最後的輝煌,而美影廠的衰落對中國動畫藝術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經歷過上世紀的沉寂後,國產動畫電影在日本動畫、歐美動畫的「夾擊」中,也開始走上了商業化的道路。除了影片本身,營銷活動、周邊產品也隨之完善起來。

《寶蓮燈》劇照

近些年,隨著《捉妖記》《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的相繼上映,讓人們看到國產動畫電影在製作上的進步,且大有從低年齡段向全年齡段市場轉型的趨勢。

美影廠的題材依然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包括2007年的《勇士》、2009年的《馬蘭花》,以及2012年的《大鬧天宮3D》等。未來,《我為歌狂2》《孔子之道》《雪孩子之伴我一生》《孫悟空之火焰山》等作品將以院線電影、系列藝術短片等各種不同形式推出。

以2012年《大鬧天宮3D》為例,近年美影廠的題材依然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

打破機制枷鎖、大力吸引人才、努力創新品牌,做到這些,美影廠依然會是一塊「金字招牌」。美影廠的作品陪伴了幾代國人的童年,也曾讓國漫在國際上名聲大振。時至今日,雖前路漫漫,但美影廠似乎從未放棄振興國漫。

60周年,恰恰是一個重新上路的起點。

相關焦點

  • 動畫「中國學派」一甲子不忘初心 上海美影廠迎60華誕
    原標題:動畫「中國學派」一甲子不忘初心——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迎來60華誕    新華社上海6月1日電 題:動畫「中國學派」一甲子不忘初心——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迎來60華誕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    動畫「中國學派」的搖籃——上海電影集團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日迎來
  • 上海美影廠60周年暢想:中國動畫崛起之路從復興美影廠開始
    其實,若不是近日「六十年不忘初心,一甲子繼往開來」美影60華誕紀念活動在上海舉行,或許更多的人會把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給忘記!要知道,在4月13日至今的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各大媒體幾乎看不到一篇像樣的報導,看不到一個紀念性的活動,更別提早就應該進行的對其60年歷史的系統梳理與藝術研究工作了。難道人們真的把上海美影廠徹徹底底地忘卻了嗎?
  • 謝謝你,上海美影廠!
    其實也許我們懷念的不是童年,而是陪伴我們長大的那些記憶。記憶中的爺爺奶奶、青梅竹馬,還有孫悟空、黑貓警長和葫蘆娃.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太多童年的經典:《豬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媽媽》、《小鯉魚跳龍門》、《三毛流浪記》、《牧笛》、《天書奇譚》、《邋遢大王》.這些都是上海美影廠給我們的回憶,你的童年是從哪一部開始的?
  • 上海美影廠也60歲了,這才是阿拉的「迪士尼」
    我們敢說自己是看著美影廠的動畫片長大的我們敢說我們同有一個情結:看美影廠的動畫我們敢說上海美影廠曾是中國的「迪士尼」4月承載了上海人滿滿情懷的上譯廠迎來了60歲生日上美廠也迎來了60歲生日60年以來,美影廠製作的經典動畫片曾經伴隨幾代人度過了童年時代。今天,從花甲之年的爺爺奶奶輩到牙牙學語的孩子,他們的記憶中,總會有幾部和美影廠有關的動畫片。尤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影廠的創作高峰期間,層出不窮的經典之作,更是讓七零八零後記憶猶新。」
  • 經典動畫IP「回春」,上海美影廠做對了什麼?
    它陪伴了幾代人成長,開創過前所未有的輝煌,也造就了許多螢屏故事,種種經典形象,那就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上海美影廠」)。已經63歲的上海美影廠,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曾是我國唯一一家專業製作美術動畫片的單位。大鬧天宮、葫蘆娃、黑貓警長、舒克貝塔....在沒有日漫、美漫的時代,來自於上海美影廠的動畫片是當時我們最喜歡的的娛樂方式。
  • 上海美影廠發布13部動畫新片 阿凡提將展現3D新形象
    美影廠的頭銜中,有許多個「第一」: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以及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等。   昨天,美影廠迎來60歲華誕,老中青幾代美影人齊聚上海電影博物館,以「六十年不忘初心,一甲子繼往開來」為主題,回憶美影廠的過去,展望中國動畫的未來。
  • 美影廠60歲生日快樂,70、80後慎入
    上海美影的歷史幾乎也是一部中國動畫史回顧上海美影的60年發現它見證了中國電影那麼多第一次:……多年來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美影廠獲獎無數《大鬧天宮》《2006年出品的影院木偶片《西嶽奇童》,票房突破300萬,在當時的影市也算是市場成功之作。這些美影廠出品的動畫從哪一部開始,是你的童年?
  • 《天書奇譚》將推修復版,童年記憶中的美影廠還會回來嗎?
    這部1983年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下稱:美影廠)製作出品,由王樹忱、錢運達導演,包蕾、王樹忱編劇,柯明擔任造型設計的動畫長片,曾在電視臺上播放過無數次,豆瓣評分高達9.1分,早已成為了中國幾代人心中的動畫神作。《天書奇譚》改編自明代羅貫中整理編成的神魔小說《平妖傳》部分章節改編,最初是計劃BBC與美影廠合拍,由中方負責劇本的編寫。
  • 從《大鬧天宮》《天書奇譚》到《斑羚飛渡》,上海美影廠再出發
    昨日,上海美影廠廠長、導演速達,原廠長、導演常光希,配音演員、配音導演李曄、配音演員胡謙和年輕美影人,大雨過後齊聚銀星光影沙龍。現場不僅有溫情回憶,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三代人更信心滿滿地共話未來。圖說: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幾代人齊聚 官方圖重溫經典,知音不少在今年六月落下帷幕的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天書奇譚》修復版一票難求。作為美影廠的代表作,這部影片標誌著美影廠的黃金年代,也承載著中國觀眾的童年回憶。
  • 你的童年,總有一段屬於美影廠的故事……
    屈指算來,上海美影見證了中國電影那麼多的「第一次」:第一部水墨動畫、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上海美影的歷史,幾乎也是一部中國動畫史。每當看到這很有年代感的logo,你的心頭是否會湧現一種特殊的情感?
  • 中國電子音樂的史前文明③:上海美影廠雙傑
    上海美影廠當時正在籌拍木偶片《阿凡提》,吳應炬應導演靳夕之邀出任作曲。在那個時代,採風是文藝創作的起手式以及安全帶,動畫片也不例外。劇組遠赴南疆,這趟行程可見文章《〈僑聲曲〉與吳應炬》(《今日中國》,1982年第10期,P64-65),其中有張配圖,吳應炬像阿凡提那樣騎在毛驢上彈起冬不拉,他的笑容太燦爛,姿勢太到位,給人一種擺拍的感覺。
  • 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上海美影廠,這些國漫秒殺日漫!
    「美影廠」1949年成立了美術片組,1957年4月正式建廠,設動畫、木偶和剪紙3個製片部門,這個陪伴無數人度過童年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今年,迎來了60周年紀念日。60年來,海美影廠出品了600多部動畫作品,無一不是經典。今天,我就根據時間軸,帶你們尋找那些被淡忘的童年記憶。
  • 營銷觀察 | 悟空、哪吒和黑貓警長求復出,上海美影廠也要做平行宇宙
    雖然已經在中國人的電視屏幕裡活躍了幾十年,但像美漫日漫這樣出周邊、賣手辦、拍番外、做商業變現,卻是近兩年才有的事兒。 他們共同的家,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美影廠」)今年 62 歲了。它經歷過文革、抗美援朝、改革開放,受到過美漫日漫的衝擊,有過特別輝煌和特別落寞的時刻,也經常被問「倒閉了嗎」。
  • 「葫蘆娃」訴手遊「福祿娃」侵權,上海美影廠獲賠50萬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對上「葫蘆娃」訴「福祿娃」侵權案進行宣判。該案中,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美影廠)認為,《十萬個冷笑話》和《十萬個冷笑話番劇版》手遊中有人物卡牌大娃、二娃、三娃、四娃、五娃、七娃,上述動漫形象侵害了其葫蘆娃動漫形象的改編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四月星空公司、仙山公司、妙趣公司、藍港公司共同辯稱,涉案遊戲中動漫形象系使用六個福祿娃美術作品。
  • 《十萬個冷笑話》侵權《葫蘆兄弟》,上海美影廠獲賠50萬元
    「美影廠」)及原審被告上海樂蜀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案進行宣判,維持一審判決,四月星空公司、仙山公司、妙趣公司、藍港公司應立即停止侵害美影廠葫蘆娃動漫美術作品著作權的行為,連帶賠償美影廠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費用19500元。
  • 沒看過上海美影廠的動畫片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屈指算來,上海美影廠見證了中國電影那麼多第一次:第一部水墨動畫、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上海美影廠的歷史,幾乎也是一部中國動畫史。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也是中國歷史最老的動畫製片廠之一,(動畫、木偶、剪紙、摺紙)基地,廠址上海。佔地10611平方米,建有動畫 、剪紙、行政工作樓和木偶攝影棚,是中國攝製美術片的主要基地。
  • 這些美影廠的經典,你看過幾部?
    在上海美影廠編劇凌紓看來,布偶有一種凝固的美,「耐看,而且有觀眾產生聯想」。純手工製作和擺拍的布偶片和一般美術片靠畫出來為主不同。胡兆宏是《阿凡提的故事》的攝影師之一,他回憶:「拍一個『阿凡提』,同時要做好幾個『阿凡提』備用,因為拍著拍著就壞掉了。拍攝時,往往是把影片切成很多片段,然後布置很多場景,幾臺攝影機同時拍。
  • 《姜子牙》上映,讓我想起那些年我們曾追過的上美影廠
    (以下簡稱為「上美影廠」)告至法庭,要求索賠。90年代初,上美影廠甚至被迫對外「賣指標」。同年,上海美影廠與上海電視臺合併。失掉這張底牌,上美影廠怕是難有再引起關注的動作了。可惜,對於上美影廠而言,過去已過去。
  • 上海美影廠建廠60年發布新片單 經典IP大銀幕歸來
    「我是看著美影動畫片長大的。」這句話是大部分看過「美影製造」經典作品的動畫人與普通觀眾共同的心聲,昨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見證六十年,美影新發布」發布會上,美影發布了包含十三部動畫新片的片單。在建廠六十年之際,原美影廠廠長嚴定憲在現場動情地表達了自己的期許與要求:「動畫片是集體動腦、需要自我革新共同努力的作品,希望美影做出更多適合觀眾觀看的作品。」
  • 國漫圈粉不輸迪士尼 滬美影廠"猴子"有新72變
    當時,海外商業動畫正猛烈衝擊國門,上海美影廠陷入無人撥款、後繼乏人、播放平臺短缺等一連串困境。  但也恰是在同期,上海美影廠首個進入市場的商品——被製成VHS錄像帶的《葫蘆兄弟》《黑貓警長》等,遇市場瘋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