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
內容主要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請點擊(本號可獲微量收入)
今天給大家講講Rolleicord。一說道祿來,我們想到的都是雙反,確切來說,我們想到的都是Rolleiflex高級雙反,主要是3.5和2.8兩個系列,經久不衰一直生產到21世紀初。
祿來的雙反也有一個廉價的平民系列,就是Rolleicord系列,它的壽命要比人們想像中長得多,1933年推出Rolleicord I,當時還是4.5光圈的鏡頭,一直生產到1977年,最後一個型號是Rolleicord Vb 3型。
一般相機有層次地銷售是很正常的,但是像Rolleicord這樣連續為Rolleiflex打底40年的系列在人類相機歷史上恐怕也是極其罕見的。而最終Rolleicord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也極其滑稽:嚴重影響了Rolleiflex相機的銷售。
的確,和動輒上千上萬的Rolleiflex相比,你會懷疑Rolleicord的價格(過去)是不是標錯了,這個是不是山寨的。其實並非如此,只不過是各方面都簡化一點,就有了這個系列的機器,要說機身素質還是非常過硬的。
下面是Rolleicord全系列列表:
Rolleicord主要使用75mm 3.5的鏡頭,素質優秀,早期蔡司和施耐德都有,戰後主要變成了施耐德鏡頭,也是一個4片3組的經典結構,今天施耐德的網站上都掛著這個頭的基本數據。
其實和3.5相比,Rolleicord最大的差別是在鏡頭生產商上,但實際上祿來3.5的鏡頭也是設計比較簡單的鏡頭,素質並不比CORD後期的鏡頭要好多少,如果直接拿出來對比,大家肯定看不出區別。
ROLLEICORD並不是3.5的簡化版本,除了用料不同外,它的操作和3.5也不一樣,這是CORD系列和FLEX系列在40年代後比較突出的不同。中期以後的FLEX在機身正面有兩個小轉盤控制光圈和快門,而CORD系列一直沒有這個機關。
但是50年代後的ROLLEICORD已經高度集成化了,除了一直沒有使用搖手過片外,也已經有了一體操作。
ROLLEICORD因為操作問題,過去不是特別熱門。因為日系相機也好,哪怕是中國的海鷗相機也好,大多模仿3.5和2.8的系統和操作,而不太用ROLLEICORD這種操作。
另一方面因為CORD系列定位就是比FLEX要低一些,所以市面上也一直沒有重視CORD。過去ROLLEICORD在大陸的價格非常便宜,沒比雅西卡124貴多少,不過隨著機器越來越少,現在已經很少看到了。相反,反而是FLEX的機器要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