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膠捲相機入門完全指南(2019威力加強通俗易懂版)

2021-02-11 膠捲迷俱樂部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

內容主要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請點擊(本號可獲微量收入)

由於暑期工作原因,7月,8月更新頻率會下降

120玩到後面,你可能是需要打120,因為你可能被你老婆追著砍,或者是被器材壓出各種急性病……當然,這都是開玩笑。

最近到了暑假,我特別忙,所以更新慢了很多,其實還有很多沒有寫過的器材,沒有寫過的膠捲,沒有羅列過的大師想給大家看看,但是實在太忙。

最近我看其他號發了一個120入門,這個120入門是每年都要炒冷飯的東西,2016年第一次寫,2017年稍微改了改,2018年那個版本(也就是新版)內容豐富了很多,把很多其他文章的東西加進去了。

但是,一個被我忽悠了玩膠捲的學生卻告訴我,這麼詳細的120入門她壓根看不懂,也覺得這死人120沒什麼好玩的。

所以呢,今天我就來一個2019年的120入門版本,其實我們公眾號的粉絲一直在增加,2018年那版寫出來的時候是剛剛破2萬,現在快27000了,也可能很多都是新朋友,甚至壓根沒有接觸過膠捲,或者是120膠捲的。

所以今天不炒冷飯,重新開始寫一個稍微通俗一點的,但是又足夠全面的指南,至於玩不玩,那就看大家自己選擇了。

我做這個號有個缺點,就是動不動就喜歡從盤古開天地開侃,這次就不去講120的什麼歷史了,怎麼來的了,膠捲怎麼回事了,我們先看看120膠捲長什麼樣子。

這個是我們日常都看到過的膠捲,叫做135膠捲,小小的,膠捲是收在一個盒子裡的。120膠捲則是長這個樣子的:

是一個長條形狀的捲軸的樣子,外面包著紙,沒有135那樣的一個可以哐哐哐的盒子。120膠捲一般就是裝在上圖裡那種塑料包裝紙裡面,這就是一卷了。(注意,我用的兩張圖是同一種膠捲,都是富士的VELVIA 50)

這兩種膠捲樣子都不一樣,那麼用起來肯定不一樣了,雖然不至於完全不一樣,但是肯定很不一樣。

120膠捲比起135膠捲,特點就是更大。


膠捲是一卷一卷的,但是我們拍照是一張一張的。

一張135底片的面積是2.4cmX3.6cm,大概是8.64平方釐米。

而120底片最基本的畫幅是6cmX6cm,實際呈像面積是5.6cmX5.6cm,面積大概是135的3.6倍!

假設,使用同一種膠捲,顆粒密度一樣,拍同一個東西,135有1萬個點,那麼120就有3.6萬個點,多了這多點,肯定要細膩很多啊。(這只是最直觀的理解,其實景深等等方面都有區別)

因為120膠捲比135大,所以一般情況下,120相機要比135相機大多了。

這裡就又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說,那就是120的底片面積,並不是固定的,不是只有6X6,而是可以變的,還有645,67,68,69等等,最大甚至可以到6X24。

這個話說出來,大家可能覺得莫名其妙,什麼叫可以變的?怎麼可以變大呢?

其實是這樣:

120膠捲最初設計出來的時候,規定的畫幅就是6X6,所以相機鏡頭就按照6X6設計,投出來的圈正好覆蓋一個6X6的範圍。

但是6X6是正方形的,那麼想拍長方形的畫幅怎麼辦?6X6太浪費了,能不能多拍幾張?

其實是可以做的,只要擴大或縮小鏡頭投射範圍,那麼就可以在這個膠捲上實現不同的畫幅了,因為這個膠捲是一個長條形的,沒一個部分都能感光,大概就是下面這樣:

鏡頭投射變了,相機自然要跟著變,120相機本身根據能夠拍多大的底片又分為很多種類。

所以你光說120相機是不夠的,你還得搞明白這個機器拍出來的底片是啥大小。

120裡最常見的是645和66。

68和69就比較少見了。

比69更大的還有612,617,這兩種畫幅因為特別寬,主要用來拍風景。此外,也有624。一般到612以上可以理解為另一個境界了,因為鏡頭的投射面積基本達到大畫幅的水平了。

我們可以發現,光120本身,6X9相機的面積也要達到645相機的一倍了!

當然,大的可以覆蓋小的,所以理論上,大機器可以拍小畫幅,比如66的機器也可以拍645;67的機器也可以拍66和645等等,但實際上要看具體機型,不是都能這麼幹。

下面是135和120各個畫幅的比例對比(這張圖裡還有大畫幅)

既然底面積不同,120膠捲就這麼點長度,所以每種畫幅能拍的張數也不一樣。

66最常見,一般一卷12張。

645最經濟,一卷可以拍15張或16張(不同機器不同),雖然645最經濟,它的底面積依然達到了135的2.7倍哦,同樣膠捲下還是細膩很多的。

67一卷是10張,68是9張,69是8張,注意,69和135的長寬比是一樣的都是3:2。

612一卷能拍6張,617一卷是4張,而624是3張。

那麼我一卷就拍一張,行不行?行,你只要能DIY出一個夠長的機身和找到一個投射面積很大的鏡頭就行了。能買到的相機裡最大的是624。

所以,我們得先選好我們玩哪種畫幅,一般新手都是645或者66。

說了這麼多,那麼那個什麼祿來啊,哈蘇啊,什麼雙反啊,又是怎麼回事?好,接下來我們聊聊機器。

這個人就是哈蘇本人,他正看著你。

所謂的單反啊,旁軸啊,雙反啊,指的是相機的取景方式。我們現在數碼微單都是電子屏取景的,以前沒這麼高級,得直接取景,大概有這麼幾個形式:

單反:全名叫單鏡頭反射取景,就是有一個反光板,鏡頭對著什麼,你看到的範圍就是什麼,是根據鏡頭變化的一種取景方式。如果機身上有五稜鏡,那麼看到的就是完全一樣的,如果機身上沒有五稜鏡只有反光板,那麼看到的就是左右顛倒的圖像。

雙反:全名叫雙鏡頭反射取景,有2個鏡頭,一個鏡頭取景,一個鏡頭拍照。雙反一般性沒有五稜鏡(有的也會配),看到的主要是左右顛倒的圖像。

旁軸:也就是在機身上開一個窗口,角度是固定的去取景。如果是可以換鏡頭的旁軸相機,取景器裡會框來表示不同鏡頭的取景範圍。如果角度太大超出了,就需要外接取景器。有些相機只能外接取景器,就不單獨羅列了。

實相取景(VIEW):這個主要是大畫幅的取景方式,直接看鏡頭投射出來的像,一個上下左右都顛倒的實像。

取景形式和相機並沒有本質聯繫,因此135有單反,120也有單反,135有旁軸,120也有旁軸。

120還有雙反,但是135沒有(其實有,但又少又老和沒有沒什麼區別)。

一些120相機也可以實相取景,就和大畫幅一樣。

因為120本來還分亂七八糟的畫幅,所以每種畫幅還要和單反,旁軸,雙反等等方式匹配,所以120相機的種類就變得非常複雜。雖然每個種類相機都沒有太多種,但是還是讓人頭暈。

我們就大致講一講,比較常見的機種類型。

66單反

最經典的就是哈蘇的V系列,特別是500C/M,堪稱經典中的經典。這種單反是模塊化操作的,機身,後背,鏡頭,取景器都可以拆下來,更換各種想要的東西。

哈蘇V系列採用蔡司鏡頭,相機是純機械操作,完全不帶電(哈蘇另有一個帶電的2系列,這裡不表),其實並不適合新手操作。

66單反除了哈蘇這個V系列外,祿來也有很多,比如他們經典的SL66系列,以及後來一系列的600X系列電子單反。

這種單反裡性價比比較高的是BRONICA的S系列,包括機械的S2和電子化的SQ系列,不過隨著這幾年膠捲的升溫,SQ已經不容易買到了,價格也上升了很多。當然,還有一種蘇聯的基輔88相機,看上去很哈蘇,但是很容易壞。

除了這種長條形的模塊化單反外,也有類似135單反那樣叫做T型單反,這種單反看上去就像一個大號的135單反,其中最有名的是東德生產的PENTACON 6系列,包括蘇聯的基輔60系列,也都是這類相機,這種相機的操作和模塊化單反是很不一樣的。

645單反

主要以日本相機為主,主要是模塊化單反,但是和66多機械機不同,645單反裡有很多都是電子機,後期還有很多自動機。

645單反最常見的是MAMIYA的645系列,種類非常非常多,迭代也很多,後期完成了自動對焦系列,最後還搞出了數位相機,其中比較常見的是645SUPER和PRO系列。

然後是BRONICA的ETR系列,這也是645單反裡性價比比較高的系列,不過現在也漲價很多了。ETR到後期可以自動曝光,但是始終沒有自動對焦。

賓得有一個645系列,種類不多,但也是645單反精品,後來也實現了自動對焦,之後又延伸出了645D系列數位相機。

哈蘇最早的H系列,H1和H2,都是645自動對焦單反,由富士開發,富士的機型叫做GX645AF。

CONTAX有一個645單眼相機,是京瓷絕唱,自動對焦,蔡司鏡頭,非常經典。

雙反

雙反一般都是120,一般都是6X6畫幅。

雙反一般性都不能換鏡頭,只有MAMIYA的C系列,包括C330,C220等機型可以換鏡頭。

雙反裡最經典的是祿來相機,主要是鏡頭光圈3.5和2.8的兩個系列,生產時間長,種類多,版本複雜。2.8一般比3.5要貴很多。

除了祿來外,也有很多日本的雙反,比如雅西卡的124G,比如美能達的AUTOCORD,還有奧林巴斯的,等等。

國產有海鷗雙反,是過去國內最常見的雙反,我們現在生活水平上去了,加上120膠捲成本比較高,現在已經不太推薦新朋友買海鷗了。

雙反的主要優點是震動小,可以手持,缺點是取景相對困難,拓展性差。

645旁軸

絕大部分645旁軸都是富士製造的,分前期的手動系列和後期的自動系列。特別是富士的645自動系列(就是封面那種)非常方便,但是具體操作有時候會對焦不準。

BRONICA在最後有一臺RF645,是可以更換鏡頭的645旁軸。

645旁軸有個很大的特點,它的基本畫幅是豎拍的,很適合拍人物。

67單反

67單反的種類並不多,但2大系列是如雷貫耳的。

一個是MAMIYA的67系列,有RB和RZ兩個系列,體積非常大,是過去室內棚拍的利器,不適合新手入門使用,也不適合帶出去使用。

另一個是PENTAX 67系列,被稱為120相機中最有魅力的系列之一,是T型單反,看似可以手持,實際上重得要死,難以手持拍攝,所以這個機器也不適合從來沒有碰過120的新手。

其實還有很多,比如67旁軸,包括富士的GF670,MAKINA67,還有68單反,有富士的GX680,一個巨無霸一樣的大怪物相機。

69以上就很複雜了,比較常見的是富士的690系列旁軸。

一般性而言,新手比較適合的主要是66單反,645單反,645旁軸,雙反。

下面是膠捲的種類。

一般情況下,有120版本的膠捲都有135版本,除了富士PRO160NS(彩色),這種膠捲只有120沒有135。

120膠捲,如果是大廠生產的,一般都是專業膠捲,野廠生產的就亂七八糟都有。

品質比較好的彩色膠捲只有下面幾種:

彩負

富士 PRO160NS

富士 PRO400H

柯達 EKTAR100

柯達 PORTRA 160

柯達 PORTRA 400

柯達 PORTRA 800

反轉

富士RDP3,RVP,RVP100

柯達E100據說會出120版本。

120彩色膠捲的選擇範圍特別小,過去PRO160NS只有28一卷,性價比特別高,現在漲價到40多。所以現在120彩色膠捲都比較貴。

品質比較好的黑白膠捲就比較多了,比如伊爾福的,柯達的,MACO祿來的RPX黑白質量也不錯。

120到底要不要玩呢?我覺得是不能不玩的,因為數碼裡120玩不了,而且數碼號稱是120,實際上很多是33X44,比645都要小很多,大家很難體會那種鏡頭感的魅力。

但是玩120還是要謹慎,畢竟120開銷比較大,而且很多機器的操作比較複雜,繁瑣,應當有一定了解再入手。

相關焦點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在自動測光方面,X700可以算是當時那個時代最出色的自動測光系統,其準確性可以堪比如今的一些入門數位相機。X700機身是全塑料的,雖然降低了機身重量,但嚴重拉低了整個相機的顏值,並且塑料機身的手感也不怎麼樣。總之,如果你不是一個愛看「臉」的人,只是單純的想拍照的話,還是推薦入手的。搭配50mm1.7的鏡頭,成色優秀的話大概二手市場價在900-1100左右。
  • 膠捲攝影入門之名詞解釋
    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本號點一點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製作入門類的文章了,今天為大家製作一篇。這篇文章將面向剛剛踏入膠捲攝影,或者是還沒有開始玩的朋友們,我將列舉一些比較基本的概念為大家進行比較通俗易懂的解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膠捲是一種能夠記錄光線的介質,它只要感受到光就能記錄下光,所以膠捲除了使用拍照外不能見光。拍之前,有一長條膠捲藏在暗盒或者是捲軸裡,拍攝完之後經過衝洗,膠捲上就會出現你當時拍的圖像,這個時候膠捲就變成了有圖像的底片。
  • 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使用方法【詳解】
    摘要:膠片照片色彩奇特,中、大畫幅相機玩膠片機更實惠,使用更顯文青,所以還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膠捲相機怎麼用?下面為您介紹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片相機】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捲相機完全入門  世界的一切都是光。  什麼是膠捲相機?說白了,就是用膠捲拍照的相機。
  • 中畫幅相機入門(進化版)
    我們在2016年11月和2017年4月做過兩次入門,現在再次進化製作。你沒玩過,就是新鮮事物135,120,大畫幅各自有各自的魅力。說到玩中畫幅(俗稱120)的理由,我覺得很多,特別是體驗感。我們現代玩數碼,基本都是135級別的,其實屬於小相機(雖然有一些也挺大的),我們其實沒有玩過更大的相機,也沒有體會過相場更大鏡頭的魅力,120的體驗是數碼不能替代的,數碼雖然也有120,但是不過是120裡最小的畫幅,120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廣闊。120雖然是膠捲時代的產物,雖然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膠捲,但是你沒玩過,它就是新鮮事物。
  • 膠捲照相機的使用入門
    120膠捲是一個捲軸,它拍完之後,膠捲從一根軸上完全纏繞到另一根軸上,因此120相機是不需要倒片的!(如果你120拍多了,拍135千萬別忘記倒片,看看我,血的教訓,拍完就開蓋子)所以,120的第一步是把空掉的,被膠捲拋棄的那根軸換一個位置,讓他等待其他膠捲來纏繞它。
  • 膠片入門不完全指南
    然而自數位相機問世40餘年以來,膠片機在攝影市場上仍有獨特的一席之地。去各大論壇、知乎、豆瓣上問問各位膠片黨為何入坑,理由儘管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但追根溯源時會發現,大家熱愛的原因往往在於膠片濃烈的色彩、所拍即所得的成就感與等待衝洗成片時的期待。膠片攝影的入門相較於數碼攝影更為簡單:選擇合適的機器→選擇適合的膠捲→舉起相機拍拍拍→等待衝洗成片→儲存欣賞over!
  • 十大經典120膠捲相機(新版)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這裡是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
  • 使用120膠捲的Bencini Koroll II型旁軸相機!義大利製造!
    義大利不管從什麼角度講,都算不上一個相機生產的大國,而且其生產的相機水準可謂參差不齊。既有Ducati那樣的高檔精品,也有一些簡易機型,例如我今天介紹的這款Bencini Koroll II型旁軸相機。
  • 懷舊老相機:膠捲入坑第一跳,入門相機如何選
    小編的建議是,剛入門先買一些小牌子的相機,什麼哈蘇,徠卡,飛思之類的。等入門了再買佳能尼康索尼這種大牌子的相機。哈哈,開個玩笑。其實任何一臺功能正常的膠片相機都可以做為入門的選擇。光圈、快門和對焦弄明白,搞定!一定要做個推薦的話,小編認為用135膠片體系入門是個不錯的選擇。
  • 膠片相機入門指南|攝影新手應該從哪裡開始?!
    F、中畫幅相機上述的5種相機,原意都是推薦135相機,即普通膠捲相機,金屬暗盒那種。而中畫幅相機,則是使用尺寸更大的捲軸型的120膠捲。這類相機的特點是,體積相對大一些,功能上專業性更強,成像清晰度更高,畫面更有質感,當然需要的預算也要稍高一些。這裡面也有一些機型是適合新手入門的,更多是適合專業性更強一些的用戶。這裡面也包括120版的上述各類結構相機,在今後的專欄裡會詳細介紹。代表機型:Hasselblad 503CW、500C/M、Rolleiflex 2.8F、3.5E等。
  • 是的,這就是適合你的膠捲相機!
    如果你是對「時間」著迷的人,包裡是肯定少不了膠捲相機的。為什麼必須是膠捲?我也無法回答你。佳能AE-1是我的相機,也是一臺非常適合新手入門的膠片單反。全手動操控,自動曝光,能使用FD手動調焦鏡頭群,最高1/1000的快門,可以說功能相當nice了。
  • 膠片復興元年2020(120相機及膠片推薦)
    2019年明顯感覺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開始玩起了膠片,莫不是膠片要火那麼讓我來介紹一些膠片以及膠捲的知識,給新手朋友來一個簡單科普膠片相機在體積重量、拍攝效率、對手持拍攝的支持性、對AF等電子性能的支持性方面,不僅完全沒法與數碼系統比,甚至遠遠落後這也是膠片相機小眾化原因
  • 超全膠片入坑指南!從相機到膠捲都給你安排上了
    膠片機,通俗一點是需要我們裝膠捲進去才能拍照的照相機。(膠捲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儲存卡,一卷膠捲一般可以拍36張照片)我們使用數位相機可以當即就看到照片的樣子,但是膠片機不同,它需要我們把膠捲裝進去,拍完之後拿出,寄給淘寶衝掃店衝掃,等待5~7天之後,店主會發送電子版照片給你。當然如果你想要這些你拍完了的膠捲留做紀念,可以提前跟店主說明,讓他郵寄給你。( 買膠捲要花錢!!衝掃也要花錢!所以才說膠捲是燒錢大坑!)
  • 135相機、膠捲衝掃分享
    也是尼康生產時間最長的頂級型號單鏡反光相機,從1980年正式發布至2002年完全停產,作為一款手動單眼相機,這種長時間的持續生產是十分少見的。       尼康F3機身是黃銅打造,用料和做工都是十足的好,表面塗以黑漆,附以黑色飾皮,外形漂亮大方。而且因為有個手柄,持握感很好。每次拿著F3,都覺得機身很沉穩,手持很舒服,而且按鍵、過片杆、撥輪、開關都在合適的位置,操作非常順暢。
  • 「相機閒聊室」膠片機基礎操作指南
    感光度低的膠捲(例如ISO僅為100),可以適用於白天的拍攝,但如果要拍夜景絕對要選ISO400以上的膠捲。首先,在設置感光度之前,要先判斷你所使用的膠捲的感光度。舉一個例子,目前市面上比較大眾的入門卷柯達200和富士C200,其品牌名後加的數字就意味著此款膠捲感光度為200。同理,進階版柯達全能uitramax400膠捲,就代表它的感光度是400。
  • 膠捲行業秘聞大全:照片曝光8小時,買耗材送相機,膠捲機身賣4萬
    可是,先別慌,被你們奉為兒時記憶的膠捲,並沒有完全消失,反而是活的特別滋潤。膠捲的輝煌歷程和沒落很多人以為膠捲行業消失,是因為他們只是把「相機膠捲」當成了全部的「膠捲」。但是,相機膠捲只是膠捲大家庭中的一員,整個膠捲大家庭可比我們知道的大得多。
  • 使用120膠捲的Weltax摺疊皮腔照相機!德國製造!
    今天向各位介紹一款使用120膠捲的Weltax摺疊皮腔照相機,由德國Welta公司在1947年開始生產,是Weltax的「二戰」後版本。說到Welta公司,估計知道的人不是很多。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為中等價位的摺疊相機。在「二戰」後,德勒斯登成為了民主德國的一部分,所以Welta公司在1950年成為了民主德國一家大型國有相機企業VEB Kamera-und Kinowerk的一部分。這家大型國有相機企業在1964年成為了後來舉世聞名的Pentacon。
  • 常見膠捲相機快門種類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內容主要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 過期膠捲還能拍嗎——再談Olympus半格相機
    Camera:olympus Pen-eeFilm:FOMAPAN 100 2019年初,我在香港購入一臺40歲高齡的膠片相機——Olympus Pen-ee。膠捲也是買相機的老闆送的,但是一看,2015年就過期了,到現在已經整整過期了5年!過期膠捲還能拍嗎?是的,能拍!我見到掃出來的照片之後,甚至說不出來過不過期對照片質量有什麼影響。效果出乎我意料得好!
  • 相機分類 | 膠捲相機
    膠片相機(Film Camera),膠片相機的成像方式是通過對光敏感的底片曝光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