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使用方法【詳解】

2020-12-26 太平洋電腦網

  摘要:膠片照片色彩奇特,中、大畫幅相機玩膠片機更實惠,使用更顯文青,所以還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膠捲相機怎麼用?下面為您介紹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片相機】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捲相機完全入門

  世界的一切都是光。

  什麼是膠捲相機?說白了,就是用膠捲拍照的相機。那麼膠捲是怎麼記錄圖像的?這在 9 月 14 日的日誌《膠捲入門》裡已經大致提過了,簡單來說,就是上面吐了一層藥,能夠感覺光,記錄光,把光存儲下來變成圖像。我們人眼看到的所有東西,其實都是光的反射,都是光,所以拍照就是捕捉光。

  那麼今天就要說一下膠捲相機的工作原理了。

  相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膠捲是用來記錄光的,因此它們是見不得光的!而 相機 本身,就是一個「暗盒」。膠捲在其中是一點光都見不到的。當我們需要拍東西時,我讓膠捲去見光,這就是「拍照」最基本的原理。

  因此,相機就是「捕捉光的機器」。(無論數碼還是膠捲,都是如此)

  那麼相機要如何捕捉光呢?這就需要兩個東西:鏡頭和快門。這也涉及到傳統相機的兩大核心技術:光學和機械。

  鏡頭把我們需要捕捉的光,投射到機器裡,這個過程就叫做「對焦」,這涉及很複雜的光學知識,以後再說。簡單來說,鏡頭讓圖像呈現到相機裡。

  接下來就是捕捉了,相機打開快門,讓膠捲感受到光,然後關上。由鏡頭捕捉到的光就在電光火石之間,記錄在膠捲上了。

  這樣,一張照片就拍好了。

  曝光,快門速度與光圈

  我們上面說的這一系列過程,就叫做「曝光」,也就是讓膠片感受光,記錄光。

  數位相機也是一樣,只不過他們用來感受光,記錄光的東西換成了傳感器,而不再是膠捲。

  但是,並不是曝光我們就能得到滿意的照片,因為光是有數量的,有多少的。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多,那麼照片就亮了,而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少,照片又會變暗。我們如何控制「光的捕捉量」呢?

  這裡就涉及兩個部件:鏡頭上的光圈和機身上的快門。

  任何相機鏡頭的原理都是「小孔成像」,但是這個孔的大小是可以調節的,孔越大,能夠獲得的光就越多,反之越少。然而孔又和清晰度有關,孔越小,越清晰,景深越大,孔越大,越模糊,景深越小。

  而快門的速度是可以調節的,快門越慢,也就是說打開的時間越長,膠捲捕捉光的時間就越長,那麼自然能夠捕捉到更多的光,反之亦然。

  於是,光圈和快門形成一種合適的比例時,我們就能夠得到最合適的「光捕捉量」。

  光圈大小示意圖

  快門轉盤示意圖(自動相機的快門由電子控制,大多沒有這個轉盤)

  測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拍照,我們又怎麼能知道什麼是合適的「光捕捉量」呢?我們要怎麼調節快門速度和光圈呢?人眼能不能測?能,但是需要長期的經驗,而且肯定不準。因此,我們需要「測光」。

  有的膠捲相機自帶測光功能,而有些則沒有這個功能,比如徠卡 M3 之類的。這時,就需要測光表來輔助測光了。當然,你也可以用數位相機,或者有測光功能的相機來測光。

  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

  有了上面那些基礎,我們可以聊聊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了。

  照相機一開始都是機械的,快門是一個機械部件,不需要電池的,因此,機械相機拍照,是不需要電的,是純粹的「光學 + 化學反應」。

  人類都是懶惰的,那麼能不能通過電子技術把相機搞得自動一點呢?當然可以!這就是所謂的「相機自動化」。

  相機的自動化和數碼化是兩回事,在膠捲時代,就已經有各種全自動的相機了,包括佳能的 EOS 系列。

  機械相機的光圈,快門速度需要自己調節,全手動。

  自動相機則分成三種。最基本的是 A 檔相機,這種相機的快門速度是電子控制的,可以和機器測光聯動完成「自動快門速度」,但這種相機的光圈還需要手動控制,而且一般沒有自動對焦功能。

  第二種是有 A 檔,而且有自動對焦功能的 相機 。日本相機在 1980 年代末已經開發出了成熟的自動對焦系統。但是這種相機的光圈還是機關式的,很多時候仍然需要手動調節,比如尼康的 D 頭系列。

  第三種就是全自動相機,鏡頭對焦和光圈開合由超聲波馬達控制,和現在的數位相機操縱起來別無二致,主要就是佳能的 EOS 膠捲機。

  SMAP

  smap 是自動相機的 4 種模式,也是 4 種專業模式。

  M 檔,完全自己控制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

  A 檔(佳能為 AV 檔),自己控制光圈大小,機器自動控制快門速度。

  S 檔(佳能為 TV 檔),自己控制快門速度,機器自動控制光圈大小。

  P 檔,相機控制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但自己可以選擇數據比率。(比如光圈 4 ,快門 125 和光圈 8 ,快門 60 都能獲得同樣的曝光時,自己可以選擇要哪組)

  尼康的功能轉盤(來自數碼機)

  佳能的功能轉盤(來自數碼機)

  裝片,過片,倒片

  膠捲相機需要裝膠捲,然後拍完一張,需要拉一下,讓下一段沒有曝光過的膠片來感光,這叫做「過片」,一卷全部拍完,要把膠捲倒回暗盒裡(這裡說的是 135 ),這叫做「倒片」。自動相機的這三個過程都是自動的,但是機械相機都是手動的。

  膠捲衝洗和底片掃描

  一卷膠捲拍完以後,我們把它們倒回那個圓形盒子裡,那個圓形盒子叫做「膠捲暗盒」,只有 135 膠捲有, 120 膠捲是沒有的。

  這時候,膠捲上的圖像還是潛伏的,我們無法直接看到,需要去衝洗店,讓膠捲上的圖像顯現出來。

  顯現出來後,他們就不叫膠捲了,叫做「底片」。可是底片很小,我們需要放大,才能成為照片。在過去,這個過程叫做「放大」和「彩擴」。現在中國幾乎沒有彩擴了。我們需要使用掃描儀,把模擬信號重新轉變為數位訊號。

  但是這個轉變過程和直接拍數碼照片不同,因為掃描儀可以得到更大的色彩範圍。

  (大型膠捲衝洗機)

  膠捲相機和數位相機的不 同

  膠捲相機,特別是自動膠捲相機在操作上和數位相機幾乎沒有差別,最大的不同在於膠捲和傳感器的不同。

  數位相機最大的好處是拍完一張就能看,但膠捲不行,得把 36 張(或 24 張)全部拍完,送去衝洗,讓膠捲上的圖像顯現,再掃描,才能看到圖像。

  但是即使如此,膠捲仍然能夠呈現比數碼更加豐富的顏色和動態效果。但在像素上,畫面細膩度上,膠捲不及數碼。

  實踐出真知

  理論的東西都是虛的,大家只要多拍幾卷,多實踐幾次,自然能夠把握膠捲攝影的精髓了。

相關焦點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這個卷偶爾會用一用,相比plus200它的顆粒感會更細一些,適合日系人像拍攝使用。3.土豆卷這款膠捲有個讓我想吐槽的地方,在夜裡光線比較暗的時候拍出來的照片色差會特別大,而用柯達的膠片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四.120膠片推薦120現在能推薦的膠捲。。。額。。。好像現在還在售賣的,感覺用十個手指頭都能數得清。1.柯達Ektar100
  • 相機分類 | 膠捲相機
    與很多現代的數位相機不同,傳統的純手動膠片相機需要在你按下快門之前確定好所有參數。並且在你拍完一卷膠片之後你並不能高高興興的回家欣賞到剛才所拍到的作品 (或者檢查是否每張都對上焦了),而是要送到列印店的暗房進行衝洗和掃描才能得到電子版。而且你很有可能發現沒有幾張是曝光正常的…既然我們都有了這麼方便可以全自動拍攝的數位相機,為什麼還要返祖用膠片相機呢?
  • 膠片相機和數位相機的對決 富士ACROS 100II膠捲 和Xpro3相機
    這些天,我大約拍攝50%的膠捲和50%的數碼照片。對於數位相機,我使用富士X系列相機和鏡頭進行拍攝。幾年前,富士相機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具有復古風格和膠片相機的外觀和操作,例如用於快門速度,ISO和光圈的旋鈕。我也很喜歡富士數位相機的各種膠片模擬模式(例如Velvia,Acros,Provia,Astia,Classic Chrome和PRO Neg等模式)。
  • 最早使用828型膠捲的相機!
    今天介紹的這款Bantam摺疊皮腔照相機,是美國Kodak公司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推出的一款使用828型膠捲的相機,其外形由當時著名的設計師Walter Dorwin Teague設計。Bantam系列相機是最早使用828膠捲的相機。
  • 「被佔領日本」製造的Start Junior微型相機!使用Bolta型膠捲
    我對和歷史相關的相機有著很大的興趣,並一直致力於搜獵此類相機。今天介紹的這款Start Junior 35相機,就同歷史相關,因為該機是Made in Occupied Japn,被佔領日本製造。這款Start Junior 35相機由日本Ikko Sha公司在1950年製造,相機上看到的另外一個名稱Rich-Ray是這款相機當時的銷售商的名稱。我手裡還有一款只有Rich-Ray名稱的同類型相機,應該就是Ikko Sha公司為該經銷商定製的,如下圖所示。
  • 膠捲行業秘聞大全:照片曝光8小時,買耗材送相機,膠捲機身賣4萬
    數碼影音時代,其實膠捲比存儲卡還優秀,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膠捲和錄像帶是傳統影像行業的必備法寶。上個世紀,柯達公司還憑藉膠捲傲視全球。即使到了90年代,擁有一部買柯達膠捲送的柯達相機,還依然是成功人士標配,能用自家的相機拍一張全家福,衝印後留下膠捲底片,是當時吊打照相館的最時髦事情。
  • 是的,這就是適合你的膠捲相機!
    如果你是對「時間」著迷的人,包裡是肯定少不了膠捲相機的。為什麼必須是膠捲?我也無法回答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儀式感,120膠捲一卷只能拍12張,這會讓我非常珍惜每一張的拍攝,用120拍照可以讓我完完全全地沉浸在拍攝裡。
  • 常見膠捲相機快門種類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內容主要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 膠捲新手的第一臺尼康相機推薦
    我其實非常反對不動腦子就給人推薦相機,比如說,有的人問:新人跳坑,用什麼相機好?或者是:朋友跳坑,用什麼相機好?有的人閉著眼睛就會回答美能達X700,尼康FM2,徠卡M6等等,實際上還有很多更好更適合的相機。今天我們選取了膠捲相機裡的超級大頭,尼康,來給大家一點參考。特別是針對那些想要玩尼康相機的,或者是想換門的新手。總體上來看,從尼康開始玩膠捲是比較好的路線。
  • 使用120膠捲的Bencini Koroll II型旁軸相機!義大利製造!
    義大利不管從什麼角度講,都算不上一個相機生產的大國,而且其生產的相機水準可謂參差不齊。既有Ducati那樣的高檔精品,也有一些簡易機型,例如我今天介紹的這款Bencini Koroll II型旁軸相機。
  • 寶麗來的新型Now Now膠捲相機帶來經典,震撼的體驗
    在公司宣布放棄即時膠捲格式之後,Impossible Project於2011年將其復活,並售賣了反向工程膠捲以及Polaroid Spirit 600相機。2017年,Impossible Project通過名為的相機將其以" Polaroid Originals"的形式帶回了該品牌,隨後在2018年推出了。
  • 120膠捲相機入門完全指南(2019威力加強通俗易懂版)
    我做這個號有個缺點,就是動不動就喜歡從盤古開天地開侃,這次就不去講120的什麼歷史了,怎麼來的了,膠捲怎麼回事了,我們先看看120膠捲長什麼樣子。120膠捲一般就是裝在上圖裡那種塑料包裝紙裡面,這就是一卷了。(注意,我用的兩張圖是同一種膠捲,都是富士的VELVIA 50)這兩種膠捲樣子都不一樣,那麼用起來肯定不一樣了,雖然不至於完全不一樣,但是肯定很不一樣。120膠捲比起135膠捲,特點就是更大。
  • 135相機、膠捲衝掃分享
    任何東西都有都有消失的時候,在他沒有消失之前,好歹我去用過了,好歹我去愛過了。——135膠片相機       之前收到不少想了解膠片相機的私信,這次想做一個比較主觀的個人分享,不代表專業立場。文中涉及相機分享理由和價格區間均以機身加標準鏡頭的配置為基礎。
  • Rapid膠捲、發條過片的半幅相機:日本富士Fujica Rapid D1!
    Fujica Rapid D1是日本富士公司在1966年推出的一款使用Rapid膠捲的旁軸相機,該機主要的特點有兩個:1、該機為一部半幅相機;2、該機是發條為動力進行過片的相機。說到日本富士公司,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因為即使沒用過Fuji的相機,但應該不會沒有用過Fuji的膠捲,哈。實際上,Fuji公司最早就是生產膠捲的。Fuji公司成立於1934年1月20日,成立之初產品就是各種膠捲。從上個世紀40年代起,富士公司開始生產軍用光學玻璃產品,並在1948年開始生產照相機。
  • 懷舊老相機:膠捲入坑第一跳,入門相機如何選
    小編的建議是,剛入門先買一些小牌子的相機,什麼哈蘇,徠卡,飛思之類的。等入門了再買佳能尼康索尼這種大牌子的相機。哈哈,開個玩笑。其實任何一臺功能正常的膠片相機都可以做為入門的選擇。光圈、快門和對焦弄明白,搞定!一定要做個推薦的話,小編認為用135膠片體系入門是個不錯的選擇。
  • 十大經典120膠捲相機(新版)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這裡是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
  • 膠捲照相機的使用入門
    其實我也不知道從哪裡去談,所以今天我們基本就講一下常見的135,120相機的一些使用。可能這篇文章就像一份說明書?一般膠捲都預留了給你空放的空間,所以有的高手一卷能拍37張,38張,就是把預留空放的也用掉了,很考驗裝卷技巧,建議大家別隨便作死。當然,如果是後期全自動相機,那掛上去就行了,它會自動卷的。這裡還有一個技巧,膠捲在暗盒裡不是背靠背繃緊的,是松的,每次過片之所以均勻,全靠上面的齒子,防倒片齒輪和過片距離的計算。
  • 還記得主營膠捲和相機的柯達嗎?如今轉型賣藥了
    02相機行業曾經的霸主1880 年,喬治 · 伊斯曼在美國紐約州的羅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幹版製造公司,利用自己研製的乳劑配方製作照相機用幹版膠片。那時候的照相設備極為複雜,黑色帳幕、裝有玻璃感光板的大容器,人們要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術才能使用它們。伊斯曼就時常想:難道照相機不能做小一些嗎?
  • 膠捲燒錢篇之是高端拍立得相機呀~~
    人們都喜歡用照片來定格記憶,隨著時代的發展照片更多是以電子數據的方式存儲在手機中或是硬碟中,電子化的東西雖然更加容易吧保存但卻少了一份人情味;拍立得則可以將影像記錄下來存為紙質照片,雖然功能以及畫質甚至比不上手機,但紙質相片的魅力是電子照片無法相比的,接下來給各位推薦四款高端燒錢的拍立得產品。
  • 過期膠捲還能拍嗎——再談Olympus半格相機
    當時趁著新鮮勁兒寫了一篇半格膠片機使用初體驗(半格膠片相機初體驗),應該有不少朋友已經看過了。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我對它的了解是異常淺薄的,甚至連當時的鏡頭蒙了灰都不知道,還以為是本身的粗粒噪點效果。也正是因為這樣,當時寫完那一篇,心裡仍然對它愛的比較淺。當逐漸摸清楚它的脾性之外,也漸漸懂得了如何發揮它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