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膠捲相機快門種類

2021-02-19 膠捲迷俱樂部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

內容主要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請點擊(本號可獲微量收入)

最早的時候,人們攝影不需要快門。那個時候的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非常低,所以要拍照你打開鏡頭蓋就行了,差不多了就把鏡頭蓋蓋上。

到了20世紀,感光材料的能力不斷加強,感光度不斷提高,開始出現50度,100度的感光材料,100度在20世紀上半葉屬於感光度很高的材料了,這個時候,控制曝光的快門開始出現了。

由於早期攝影器材的特點,那個時候的快門都是裝在鏡頭上鏡間快門,隨著20年小型照相機的興起,裝在機身上的平面快門開始逐漸興起。之後,照相機的快門主要就是兩個類型,鏡間快門和平面快門,這兩種快門形式並不是說一定會出現在特定的器材上,在135和120裡都有大量兩種快門的器材。

到了二戰後,隨著快門機械技術的發展,135相機上的鏡間快門逐漸減少,平面快門開始增加,但實際上在135相機上依然存在大量鏡間快門相機,比如在各種不可更換鏡頭的旁軸相機上。

而在120相機領域,鏡間快門的主要陣地在雙反和一些旁軸相機上,平面快門依然數量不少。

鏡間快門的速度在不斷增加,但由於鏡間快門必須要全部打開,因此它的速度是有一定極限的,加上那個時代沒有超高感光度的材料,所以理論上並不需要超高速的快門。

不同尺寸的鏡間快門的速度各不相同,在一般常見的最高速度在1/400和1/500,這已經是極快的速度了。

不過,鏡間快門也有不同的運行方式,下圖是最基本的運行方式,也就是打開,關上,在大畫幅,雙反上很常見。但是許多單反鏡間快門並不是這樣運行的,因為取景原因快門是開著的,所以在使用時,鏡間快門本來是打開的,曝光後反光板彈起,光圈收縮完成曝光後快門關上,快門只有一個動作,而下圖裡快門是開-合兩個動作。

首先是快門的材料,在戰前,平面快門的材料主要布制的,這裡的布並不是真的布而是化纖材料,在戰後這種材料依然被使用,比如徠卡M相機就一直是布簾,而日本各個廠家也普遍保持布簾。

布簾只能是橫走的,不能縱走,但布簾已經可以用前後簾幕製造間隙的方式來提高快門速度了。

平面快門能夠製造500以上的高速並不是說這個快門速度真的很快,而是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實現的,它的最大全開速度是並不是最大速度。

布簾有很多問題,比如耐用性,以及一個很特殊的問題,有時候會因為聚焦而損壞。此外布簾的比較厚,影響了本來就捉襟見肘的相機內部空間。於是使用合金材料製造快門的風氣出現,出現了金屬橫走快門。

金屬橫走快門的基本原理和布簾差不多,所以實際上金屬橫走快門並不能帶來更快的速度。

但是,隨著400度黑白膠捲迫衝能力的提升,更快的快門速度成為記者的需求,於是縱走頁片快門出現了,就是下面這種。

這種捲簾門一樣的縱走快門最早是德國人設計的,在早期蔡司相機上也有出現,但是機械原理和我們現在常用的這種快門並不相同。我們現在常看到的這種快門是COPAL公司在50年代改進開發的,最早的實踐是在柯尼卡相機上,但這種快門一直到80年代才逐漸在照相機上普及起來,而作為80年代代表性的尼康F3,賓得LX,徠卡M6,使用的都是橫走快門(但材料各不相同)。

由於這種縱走快門能夠很好地控制頁片之間的距離,因此能夠製造更高的實際快門速度,將快門速度突破到4000,8000的級別。我們看到尼康FM2作為一臺機械相機,它卻能夠實現4000的速度,就是這種快門的功勞。

之後,隨著電子控制技術的出現,對於頁片的控制更加精細化,也出現過速度到12000的快門,但後來因為並不實用,所以電子時代高級相機快門最高速度一般在4000和8000。而很多專業機的速度反而只有2000。下圖是尼康F4和F5的快門模塊,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其實在很早的時候,60年代,鈦合金就已經被使用在照相機快門上了,那個時候還是使用在橫走快門上。鈦合金可以做到比一般快門更薄的水平,在當時屬於了不得的技術。
但是隨著快門的設計和發展,設計師們逐漸發現鈦合金似乎並沒有一般的鋼片好用,更多時候鈦合金快門只是一個噱頭。一般合金快門本身也不會影響精準度,影響精準度的是機械部分或者是電子控制模塊而不是快門材質。因此,快門設計的重點並不是在頁片的材質上,而是在快門的機械控制上。鏡間快門和平面快門的電子化並不一樣,雖然他們最終都要落實到一個機械的運作,但鏡間快門的控制模塊往往和鏡頭分離,雖然鏡頭也逐漸電子化了。換句話來說,電子化的是不是整個快門。而平面快門則不一樣,平面快門的動力系統也發生了變化,從傳統的機械動力轉變為電磁動力,快門速度的準確性和耐用性不斷提升。平面快門在使用閃光燈時受到其快門結構的影響,並不是每一檔都能夠使用,它能夠使用的最快速度就是快門能夠全開的最快速度,如果超過這個速度,曝光就會出現遮擋。相比之下,鏡間快門每一檔都會經歷一個全開的狀態,因此在使用閃光燈時限制會小一些。

相關焦點

  • 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使用方法【詳解】
    摘要:膠片照片色彩奇特,中、大畫幅相機玩膠片機更實惠,使用更顯文青,所以還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膠捲相機怎麼用?下面為您介紹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片相機】膠捲相機怎麼用 膠捲相機入門知識  膠捲相機完全入門  世界的一切都是光。  什麼是膠捲相機?說白了,就是用膠捲拍照的相機。
  • 膠捲新手的第一臺尼康相機推薦
    我其實非常反對不動腦子就給人推薦相機,比如說,有的人問:新人跳坑,用什麼相機好?或者是:朋友跳坑,用什麼相機好?有的人閉著眼睛就會回答美能達X700,尼康FM2,徠卡M6等等,實際上還有很多更好更適合的相機。今天我們選取了膠捲相機裡的超級大頭,尼康,來給大家一點參考。特別是針對那些想要玩尼康相機的,或者是想換門的新手。總體上來看,從尼康開始玩膠捲是比較好的路線。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AE-1的自動測光系統雖然比不上如今數位相機那麼先進準確,但還是夠用的。還有一點是我特別喜歡的地方,AE-1的快門聲音是我聽過眾多相機中最悅耳的一個,當然,這一點上因人而異吧。如果硬要問我AE-1的缺點,我只能說對於女孩子來說相機有點重;機器容易出毛病,我到現在已經用壞了兩臺AE-1(不排除是我個人運氣原因)。
  • 相機分類 | 膠捲相機
    膠片相機(Film Camera),膠片相機的成像方式是通過對光敏感的底片曝光來實現的。
  • 膠捲攝影入門之名詞解釋
    膠捲根據基質的種類常見分為三種:彩色負片:最常見的膠捲,底片上顏色呈現互補,光暗顛倒,需要把色彩顛倒過來才能獲得正常圖像。膠捲拍出來怎麼看呢?現在用的都是數字掃描的方式,通過掃描可以獲得數字文件,常見的形式是TIFF。也許有朋友會問,那這和數位相機不是沒區別嗎?
  • 120膠捲相機入門完全指南(2019威力加強通俗易懂版)
    鏡頭投射變了,相機自然要跟著變,120相機本身根據能夠拍多大的底片又分為很多種類。所以你光說120相機是不夠的,你還得搞明白這個機器拍出來的底片是啥大小。因為120本來還分亂七八糟的畫幅,所以每種畫幅還要和單反,旁軸,雙反等等方式匹配,所以120相機的種類就變得非常複雜。雖然每個種類相機都沒有太多種,但是還是讓人頭暈。
  • 膠捲照相機的使用入門
    開始這篇文章之前要先告訴大家:照相機不是按下快門,就能自動給你出一張清晰美麗的照片的,這裡面是有原理的。其實我也不知道從哪裡去談,所以今天我們基本就講一下常見的135,120相機的一些使用。可能這篇文章就像一份說明書?
  • 最早使用828型膠捲的相機!
    今天介紹的這款Bantam摺疊皮腔照相機,是美國Kodak公司在上個世紀30-40年代推出的一款使用828型膠捲的相機,其外形由當時著名的設計師Walter Dorwin Teague設計。Bantam系列相機是最早使用828膠捲的相機。
  • 從相機到膠捲都給你安排上了
    (膠捲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儲存卡,一卷膠捲一般可以拍36張照片)我們使用數位相機可以當即就看到照片的樣子,但是膠片機不同,它需要我們把膠捲裝進去,拍完之後拿出,寄給淘寶衝掃店衝掃,等待5~7天之後,店主會發送電子版照片給你。當然如果你想要這些你拍完了的膠捲留做紀念,可以提前跟店主說明,讓他郵寄給你。( 買膠捲要花錢!!衝掃也要花錢!所以才說膠捲是燒錢大坑!)
  • 是的,這就是適合你的膠捲相機!
    如果你是對「時間」著迷的人,包裡是肯定少不了膠捲相機的。為什麼必須是膠捲?我也無法回答你。手持沉甸甸的金屬機身,取景,測光,調節光圈快門組合,再轉動略微發澀的調焦環,於是故事在取景器中逐漸清晰,最後按下快門,的確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這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手中的這臺老傢伙,真是有幾分可愛!
  • 135相機、膠捲衝掃分享
    它設有多次曝光功能;機械自拍裝置,時間約為10秒,可中途解除;耗電少,快門扳手有鎖,當扳手沒有打開時快門是打不開的,測光系統也不會工作,總電源處於關閉狀態。」分享理由:FM2是一款做工精良、使用可靠的相機。鏡頭成像比較銳利,色調比較通透,適合拍風景。另外,Nikon的卡口通用性較強,可選擇其他品牌的鏡頭,兼容性較好。
  • 懷舊老相機:膠捲入坑第一跳,入門相機如何選
    小編的建議是,剛入門先買一些小牌子的相機,什麼哈蘇,徠卡,飛思之類的。等入門了再買佳能尼康索尼這種大牌子的相機。哈哈,開個玩笑。其實任何一臺功能正常的膠片相機都可以做為入門的選擇。光圈、快門和對焦弄明白,搞定!一定要做個推薦的話,小編認為用135膠片體系入門是個不錯的選擇。
  • Rapid膠捲、發條過片的半幅相機:日本富士Fujica Rapid D1!
    Fujica Rapid D1是日本富士公司在1966年推出的一款使用Rapid膠捲的旁軸相機,該機主要的特點有兩個:1、該機為一部半幅相機;2、該機是發條為動力進行過片的相機。說到日本富士公司,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因為即使沒用過Fuji的相機,但應該不會沒有用過Fuji的膠捲,哈。實際上,Fuji公司最早就是生產膠捲的。Fuji公司成立於1934年1月20日,成立之初產品就是各種膠捲。從上個世紀40年代起,富士公司開始生產軍用光學玻璃產品,並在1948年開始生產照相機。
  • 使用120膠捲的Bencini Koroll II型旁軸相機!義大利製造!
    義大利不管從什麼角度講,都算不上一個相機生產的大國,而且其生產的相機水準可謂參差不齊。既有Ducati那樣的高檔精品,也有一些簡易機型,例如我今天介紹的這款Bencini Koroll II型旁軸相機。
  • 數位相機的「思維度」——快門
    1.快門速度的標記現代照相機有慢至數秒到快至數千分之一秒的多級快門速度,相機快門速度的變化幅度越大越好,尤其是高速擋。現代不少高檔相機最高快門速度已達1/8000秒。快門的速度單位是秒。在光圈不變的情況下,快門打開的時間越長,膠片接受的曝光量越多;打開的時間越短,則膠片接受的曝光量越少。相機上快門速度標記常見的有1、2、4、8、15、30、60、125、250、500、1000等,這些數字均是表示實際快門速度的倒數秒。如30表示實際快門速度為1/30秒。
  • 你的相機快門屬於哪一種?【上】
    而在曝光的過程中,除光圈外,另一個控制曝光的重要構建就是「快門」。光圈與快門相互配合共同調節曝光量。快門在相機系統中的標識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此不再贅述。本期主要介紹一下快門的種類。快門的種類快門主要分為鏡頭快門和簾幕快門(又稱焦平快門)兩大類,此外還有光圈快門以及反光鏡快門。
  • 膠片相機和數位相機的對決 富士ACROS 100II膠捲 和Xpro3相機
    這些天,我大約拍攝50%的膠捲和50%的數碼照片。對於數位相機,我使用富士X系列相機和鏡頭進行拍攝。幾年前,富士相機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具有復古風格和膠片相機的外觀和操作,例如用於快門速度,ISO和光圈的旋鈕。我也很喜歡富士數位相機的各種膠片模擬模式(例如Velvia,Acros,Provia,Astia,Classic Chrome和PRO Neg等模式)。
  • 膠捲相機顏值大會 | 旁軸篇
    照片即歷史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
  • 強大的膠捲翻拍複製解決方案
    那是什麼集成了如此強大的全新膠捲翻拍複製解決方案?一起來看看。iXG相機系統搭載iXG 1億像素和iXG 5000萬像素兩種型號的CMOS傳感器,可記錄最準確的色彩和細節信息,快門使用壽命長達100萬次,專為複雜環境持續下工作設計。
  • 十大經典120膠捲相機(新版)
    點擊上方膠捲迷俱樂部快速關注,這裡是膠捲迷們堅實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