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滾石》公布了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作為音樂媒體行業的標杆,《滾石》的排名一直在業內具備著強大的影響力,而本次的榜單,它卻又發生了歷史性的革新。
在這一次的評選中,投票者共包括了177位音樂人、54位唱片產業高層、88位音樂媒體人以及27位《滾石》雜誌主編。
不僅有華納、環球這樣的公司大佬、也有《Billboard》、《時代》的知名記者。單看177位音樂人名單,就包括了U2、Taylor Swift、碧昂絲、Billie Eilish各個時代的代表性歌手。
與其說是「滾石」評選,這一次的排名更像是將整個音樂行業的整體意見產生出來,最終挑選出了500張最偉大的專輯。
而在評選名單中,是否也有我們熟悉的作品呢?在此之中,星仔總結出了其中5張代表,這些「偉大」的專輯,你肯定聽過!
ADELE - 「21」
Billboard十年榜專輯第一名、格萊美年度專輯、21世紀最暢銷唱片...作為近20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ADELE的《21》在本次「500大」評選中排在了131位。
說起《21》和《滾石》雜誌的淵源,其實還有一個「打臉」的故事。2011年,在《21》剛發行的時候,《滾石》僅僅只給出了三星的評分(滿分五星)。
但隨著《Rolling in The Deep》大火和《21》的長賣,《滾石》又把評分改成了3.5星。到後來,當ADELE發行第三張專輯《25》,《滾石》第一時間就給出五星滿分好評。
好的音樂從不懼怕時間的考驗,《21》就是最好的證明。即便是9年過去了,依然還能在專輯中找到源源不斷的力量。《Rolling in The Deep》的慷慨激昂、到《Someone Like You》的一氣呵成,無論是從創作、製作、演奏還是錄音質量都是巔峰,入選實至名歸。
Taylor Swift - 「1989」
2014年,Taylor Swift用一張以自己出身年份命名的「1989」,給當時的樂壇丟下一顆重磅炸彈,在這一次的「500大排名中」也以第393名成功上榜。
作為由鄉村正式轉型流行的重要作品,《1989》可以說是一張滿分答卷。在風格上,它絲毫沒有打安全牌,不是過去鄉村風格的舒適區,卻也沒有跟隨當下流行的風格而走。
在創作這張專輯時,Taylor聽了許多1980年代後期的流行音樂,從中獲得啟發融合出了這張飽含當時精髓的作品。而「1989」的名字也同樣有著凸顯年代感的意圖,形成全然統一的藝術風格。
萬變之中也有始終不變的東西,那就是黴黴驚人的創作水平。無論是《Blan k Space》中的「&39;m a nightmare dressed like a daydream」亦或者是《New Romantics》中的「The best people in life are free」。你總會被她的歌詞所驚豔。
Taylor Swift - 「Red」
是的,還是黴黴!在30歲就能有兩張作品入圍「500大」專輯,不得不感嘆一句:「泰勒絲,不愧是你!」比起《1989》,《Red》更是進入了TOP100,排在了第99名。
事實上,在去年《滾石》評選最偉大的專輯時,《Red》就已經榜上有名。雜誌編輯曾給出這樣的評價:「《Red》不僅是黴黴從鄉村風格到流行的轉型的初次嘗試,為《1989》的正式轉型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它標誌著Taylor從少女到天后的蛻變。」
除此之外,《Red》中的《All Too Well》更是得到眾多業內人士的讚嘆。作為專輯中的非主打歌曲,黴黴也曾在格萊美表演過這首作品。
在《All Too Well》這首時長長達5分半的歌曲中,泰勒仿佛像一個小女生寫日記一般緩緩道來。從歌曲最開始的「我將圍巾忘在你姐姐家中」到最後唱到「收到了你寄回所有關於我的東西,卻留下了我的圍巾」,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被她寫在歌詞之中。
有超凡的才華卻不失真摯,這或許就是黴黴的作品最打動人的地方吧。
Beyoncé - 「Lemonade」
歐美樂壇一直以來都流傳著「黑白雙絲」的傳說,既然提了泰勒絲,又怎麼少得了碧昂絲呢?在這一次的「500大」專輯評選中,碧昂絲同樣有兩張專輯入選,分別是排在81位的《Beyoncé 》和排在第33位的《Lemonade》。
2013年,Beyoncé無預警發行了自己的同名專輯,開啟了「無預警發專」和「視覺性專輯」的新紀元。而到了2016年,她用《Lemonade》再次將此發揮到極致。
「Lemonade」擁有最豪華的製作團隊,這樣的光芒不管放在誰的身上或許就會被淹沒掉。但女王碧昂絲卻掌控得遊刃有餘。
從帶火「Slay」一詞霸氣十足的《Formation》再到揭露自我的《Sorry》,碧昂絲的音樂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文化。上到種族、性別,下到個人精神塑造。在碧昂絲的音樂中,你永遠能找到一股不服輸的能量。
The Beatles - 《Abbey Road》
縱觀整個音樂發展史,披頭四樂隊無疑是其中尤為輝煌的一筆色彩。他們的影響力跨越了世紀的界限,直到現在也絲毫不曾減弱。
作為披頭四最具特點的一張作品,同時也是他們所錄製的最後一張專輯。被《滾石》排在「500」大專輯第5位的《Abbey Road》在許多業內音樂人和音樂愛好者心中都具有著重要的地位——就連封面都經典到讓大家不斷地在研究。
《Abbey Road》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張集大成之作,有披頭四最經典的極簡風格,但卻又不失新鮮的創意。那些大家心中屬於披頭四的標誌特色,都在《Abbey Road》裡得到體現。
在結尾曲《The End》中,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和喬治·哈裡森各自都有吉他獨奏部分,林戈·斯塔爾亦有擊鼓獨奏。仿佛是在暗示今後將各自高飛,仿佛也在向聽眾們告別。
傷感的節點上,曲風卻依然還是積極向上,這大概就是披頭四的魅力吧!
除了上述提到的五張作品之外,在滾石「500大」專輯中,其實還有著許多我們熟悉的面孔。
出道就已經拿到格萊美的Lorde和碧梨,尚且年少卻已有作品入圍。老牌天王天后Michael Jackson、麥當娜憑藉多張專輯刷榜。而Lady GaGa、夏奇拉、布蘭妮、The Weeknd等人亦有作品入圍。
比起過往滾石評選的「500大專輯榜單」,這一次的排名可以說是變動最大的一次。不僅有多位黑人歌手的作品上榜,女性歌手的音樂也開始得到越來越大的認可。
不過排名始終不必去較真,比起1-500的數字,這些偉大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存在,正因為有這些「偉大」的音樂,我們生活才愈發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