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大運營商先後公布了 2020 年上半年業績。與 2019 年的半年報相比,可謂在逐漸走出財務增長危機。
以 2019 年半年報最為慘澹的中國移動為例,營收上止跌回升,淨利潤也從去年同期的下滑 14.6%,大幅縮窄至今年的微跌 0.5%。
不過由於在 5G 投資、運營等策略上的不同,三大運營商的格局也在發生變化。按照總用戶數和固定寬帶用戶數的指標相比,中國聯通已經被中國電信全面趕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 5G 用戶數總和已達 1.08 億,而中國聯通至今也未公布其 5G 用戶數。
隨著 8 月 18 日中國電信公布半年報,三家運營商的上半年成績單正式交出。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營收為 3899 億元,同比微增 0.1%。淨利潤 557.7 億元,同比下降 0.5%;中國聯通營收 1503.97 億元,同比增長 3.8%。淨利潤為 76 億元,同比增長 10.9%;中國電信營收 1938.03 億元,同比增長 1.7%。淨利潤為 139.49 億元,同比上升 0.3%。
從盈利能力上來看,三家企業的上半年淨利潤總和為 773 億元,相當於平均每日利潤為 4.24 億元。
對比 2019 年的半年報,今年各家的數據可謂還算比較理想,正在走出去年的嚴重財務危機。
在流量紅利消失、行業競爭加劇以及提速降費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2019 年上半年三家運營商無一例外都陷入了增長瓶頸,集體出現整體營收同比下滑。更嚴重的是中國移動,甚至出現營收、通信服務收入和淨利潤三個指標同時下滑,創下近十年來的最差表現。
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在營收和通信服務收入上都扭轉了下滑的態勢,並在淨利潤的同比下滑上大幅收窄,基本重新走上了增長軌道。
從中國移動的四大市場收入來看,來自個人市場的收入同比下滑 2.6%,並在通信服務收入中佔比仍舊高達 70.8%;但中國移動重點培育的家庭市場收入和政企市場收入分別增長 18.1% 和 18.4%,已經成為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引擎。
以政企業務為例,其中移動雲上半年收入達到 44.6 億元,同比增長 556.4%;上半年政企客戶數達到 1129 萬家,較 2019 年底淨增 101 萬家。
另外兩家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也從 2019 年上半年的營收下滑中走出。數據增長最亮眼的可能要數中國聯通,2019 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 16.32%,今年上半年仍舊保持 10.9% 的高速增長。
這與中國聯通選擇的發展策略有關,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電話會議上將其歸結為 「持續良好的資本開支控制和高效運營」。其中就包括控制 5G 資本開支,嚴控用戶發展成本、清理低效無效產品和渠道等措施。
相比於 3G 和 4G,5G 時代的運營商格局也在發生變化。
以移動用戶數為例,中國移動已經多年保持優勢位居第一大運營商,而第二名的位置卻在發生變化。
中國聯通在移動用戶數上曾領先中國電信,但形勢在 2019 年 7 月首次迎來變局。2019 年 7 月,中國電信淨增移動用戶 232 萬戶,累計用戶數達 3.258 億戶;而中國聯通移動用戶淨增數 10.9 萬戶,累計達到 3.24462 億戶。至此,中國電信在移動用戶數上首次超越中國聯通成為第二大運營商。
以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這一走勢仍在延續。截至 2020 年 6 月底,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戶數達 8.87 億戶,位居第一;中國聯通的移動出帳用戶總數為 3.095 億,相比去年底減少 894.7 萬;而中國電信的移動用戶達到 3.43 億戶,淨增 790 萬戶。
在移動用戶數上,中國電信在超越中國聯通的情況下,仍舊保持增長態勢,而中國聯通卻淨減近 900 萬用戶。
實際上,在固定寬帶業務上,中國聯通一度也是行業第二。固定寬帶業務一直都是中國電信的優勢,自 2015 年中國移動大力拓展寬帶業務後,在 2016 年下半年便超越中國聯通;而到 2018 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在寬帶用戶上首次超越了中國電信,當上了寬帶市場的老大。
以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中國移動家庭寬帶客戶淨增 895 萬戶,達到 1.81 億戶;中國電信寬帶用戶為 1.54 億;而中國聯通寬帶用戶為 8588 萬。
不只是移動用戶數和寬帶用戶數,在三家企業正在大力爭奪的 5G 用戶數上,中國聯通似乎也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
今年以來,三家運營商都在大力推動存量用戶向 5G 用戶升級。截止今年 6 月,中國移動 5G 套餐客戶達到 7020 萬戶,中國電信 5G 套餐用戶則達到 3784 萬戶,兩家累計已達 1.08 億戶。中國移動甚至還將全年 5G 套餐客戶計劃淨增目標超過 1 億,但對比之下,中國聯通一直未公布今年的 5G 用戶發展目標,以及具體的 5G 套餐用戶數。
一位通信行業分析師認為,中國聯通可能採用的是以犧牲用戶數量增長以換取利潤的策略。
而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也在電話會議上直言,這是公司痛定思痛主動調整移動業務發展策略所致,從重點關注用戶增長數量,改為重點關注用戶發展質量和價值。
「有調整就要忍受陣痛,上半年移動用戶流失近 900 萬,服務收入同比下降 22 億元。但是,銷售費用同比節省 26 億元,二季度移動服務收入和移動用戶 ARPU 已雙雙環比止跌回升,分別增長 3% 和 4%。」他說。
而在 5G 用戶數上,中國聯通官方的態度也是 「有節奏和有針對性推廣 5G 套餐服務」。 王曉初表示,今年下半年,隨著 5G 網絡、終端和應用的逐步成熟,公司可加快 5G 用戶發展。
在 5G 網絡建設和 5G 用戶拓展上,三家運營商都可謂是不遺餘力。
據了解,上半年中國移動 5G 資本開支 552 億元,2020 年全年 5G 資本開支計劃 1050 億元。截至 2020 年 6 月底,中國移動在國內超過 50 個城市累計開通了 18.8 萬個 5G 基站,中國移動還將本年度 5G 新建基站目標由 25 萬站調升至 30 萬站。
中國電信方面,上半年 5G 投資 202 億元,建成開通 5G 基站約 8 萬站,在用 5G 基站接近 21 萬站;中國聯通上半年 5G 資本開支約 126 億元,全年為 350 億元。截至上半年,中國聯通可用 5G 基站累計達到約 21 萬站,其中自建超過 10 萬站。
對比可用 5G 基站數來看,由於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開啟共建共享,雙方分別以 202 億元和 126 億元的建設成本,就實現了中國移動 552 億元的投資成果。共建共享的優勢可見一斑。
中國移動也在合縱連橫以降低 5G 建設成本。今年 5 月,中國移動宣布與中國廣電訂立 5G 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協議,中國運營商市場正式形成 2+2 市場格局。
不過中國移動與中國廣電的合作進展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麼快。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目前雙方正在就合作細節進行商談,沒有成立合資公司的計劃。初步設想是雙方共同確定方案,中國移動承擔建設和運營任務,廣電分擔費用,但要到明年才能落實網絡建設部署。
實際上,就目前的 5G 網絡建設而言,中國已經走在了全球前面。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日前就指出,全球 5G 部署已告一段落,下一階段的重點是:發展行業應用,釋放 5G 網絡紅利。
目前,三大運營商在 5G 個人用戶上的價值挖掘已經在初步顯現。中國電信表示,5G 業務在持續拉動移動用戶價值增長,移動用戶 ARPU 較去年下半年實現企穩回升,同比降幅逐步趨緩;中國移動也透露,其 5G ARPU 較遷轉前增長 5.9%。
但對於運營商而言,5G 的最大價值可能還是行業用戶,這也是運營商未來業績增長的新藍海。不過目前 5G 行業應用還處於商業化落地早期,尤其是行業應用需要的 SA(獨立組網)能力目前還未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商用。
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在行業應用變現上加快探索。比如中國移動今年 7 月推出了 5G 專網產品、技術、運營三大體系,其 5G 專網包含 「優享、專享、尊享」三種模式;中國聯通也在 8 月 18 日的 5G + 工業網際網路推進大會上,發布了三款 「5G 專網產品」和兩大 「5G 專線產品」。這些都是 5G 在垂直行業商業化落地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