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現場——
每次相遇,都是真實的現場
《樂現場》節目的第六期,我們遇見了想走到臺前的音樂人廖俊濤。
樂童君並不是第一次採訪廖俊濤,但這其實給這期節目的策劃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因為接觸過、了解過,有時候就很難再挖掘到新鮮的東西出來。
但我們還是試圖用這樣一期《樂·現場》,挖掘並還原一個真實且更加深層次的的廖俊濤。
節目開始了。有趣的是,一開始就
破
功
了
……
廖俊濤,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吉他專業。原創音樂人,中國內地男歌手。
2017年,廖俊濤參加音樂偶像養成類節目《明日之子》,被星推官譽為賽道原創力,並正式出道。他能夠將民謠、電子、Funky、R&B、輕搖滾等風格元素,輕鬆自如地融入進原創音樂中,形成了風格獨特、又個人魅力十足的經典「廖氏曲風」。
人一直都在發生變化,
就像新陳代謝一樣
我們的話題,從上一次結尾的話題開始。
上次採訪中,廖俊濤(開玩笑)說他的夢想是「統治華語樂壇」。當時他這話一出,我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表現出一副「有理想」的崇拜感!但是隨後他自己破功笑了,解釋說「開玩笑」,搞得好像這個理想很不正經似的。其實這是個蠻酷的理想吧,而且夢想總歸是要有的!
但這次節目走向得正經一點,我們便問了一個庸俗的話題開始這期《樂現場》的訪談——做音樂的初心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回答說「熱愛」,聽起來非常通俗易懂。
於是我們又問:在做音樂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的東西又是什麼?
「初心是熱愛,想發一筆橫財,結果後面的變化就是感覺發不了橫財。」他說他的心理都快要有陰影了,然後開始廖俊濤式狂笑不止。我們紛紛驚訝臉.jpg,並且跟他確定是否要這個答案。
雖然我們都知道,廖俊濤只是開玩笑的。誰讓他私下裡就是這麼一個愛笑的男孩子!作為記者,每次和他一起工作都感覺心情愉悅。他是個不會冷場的人,而且非常懂得照顧人,如果氣氛一度十分尷尬,他一定不會允許,自己就用笑聲和冷笑話化解掉了。
後來他又說:「人一直都在發生變化,就像新陳代謝一樣,不管是哪方面。」
我們欣慰地想:終於開始走心了,廖老師繼續加油啊!
做音樂不壓抑、
但是當藝人累
臺上和臺下的廖俊濤反差其實蠻大的。一上臺,拿起吉他唱起歌,頗為紳士冷靜,讓人感覺有點高冷;但是下了臺,呈現在你眼前的就是一個歡脫可愛、活潑開朗的大男孩。
我們想聽他自我剖析一下造成這種反差精分人格的原因。
「可能來自舞臺上的壓抑吧,太壓抑了在舞臺上。」
我們很好奇:是做音樂太壓抑了嗎?
他馬上否定了這個問題:「做音樂不壓抑,做音樂很開心。但是當藝人累。」
廖俊濤非常直白且坦率,他不迴避敏感,也不佯裝堅強。至少當他給出問題的答案時,我們在他年輕清澈的雙眼中,看得到最佳的真誠與果敢。
當熱愛與現實發生碰撞,他理智而自知,卻也難免困惑和自嘲。但即便是在他天真爛漫的形容語中,你還是讀得出他清醒的頭腦。誠然,這一切都很順理成章。
我真的覺得挺好的
演出當天,粉絲們早早來到糖果,在一樓大廳排起長隊等候入場。大部分是女孩子,甚至不乏媽媽、奶奶級別的樂迷,還有小姑娘激動嬌羞地對鏡頭說:「我早上就來了!」廖俊濤的確有一批「鐵粉」,也是許多人眼中的「流量歌手」。但他卻喜歡唱livehouse、參加音樂節這樣偏獨立的演出形式。而這樣的音樂人廖俊濤,又是怎樣定義自己音樂人的身份的?
「如果我覺得我要成為一個音樂人的話,演出也是有必要的。雖然有的人在搞幕後,他也算音樂人嘛。但是我覺得我是喜歡、想走到臺前的音樂人。因為這挺有意思的,而且你得到的東西是及時性的,就是你和觀眾之間的互動或產生的一些火花,都是馬上就表現出來的。就不是說,你在那兒一直寫一直寫,然後投進去,等它發酵很久才有結果。」
關於華語樂壇爭執不下的「主流」與「獨立」之爭,我們也問了這位年輕音樂人的看法。驚奇的是,我們從這位唱作人口中,得到了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廖俊濤的回答,或許也能夠讓許多在二者之間糾結困惑的人們釋然吧。
主流:「大家雖然也在聽,但也有可能那些小眾的人,他們一開始聽的也是主流的歌。」
獨立:「他有獨立的審美。可能是自己的審美,不在乎別人的審美而已。」
其實就是如此,不論主流還是獨立,大眾還是小眾,只要是自己最愛的,就是好的。
我們問廖俊濤:在他二十幾年的人生,如果給他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會不會想要改變什麼?或者說你人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
廖俊濤想了想,回答說:「我覺得真的挺好的」。
想知道廖俊濤不考慮任何客觀外界因素,心目中最想做的、一級棒的演出是怎樣的嗎?
想知道廖俊濤如何回應,關於兄弟在微博上給他起的戲稱「非主流詩人」這個title嗎?
想回顧「咬掉半口的蘋果」巡演首場北京站,臺前幕後的小故事和現場的感動瞬間嗎?
請觀看本期完整節目:
END
策劃採訪&文案編輯/小花蕊 包子
導演拍攝&視頻後期/白露 書倩
特別鳴謝/哇唧唧哇、糖果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