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最長的鐵路線「屯馬線」今日﹙27日﹚正式全線通車,特別頭班車清晨5時50分開出。鐵路將貫通新界東、西及九龍,打通現有屯馬線一期、兩個新站及西鐵線,合共有27個站,估計要搭足全程,車程需時約73分鐘,將對市民外出帶來不少變化。
天未光,車站外已有過百名鐵路迷等候頭班車,直言心情興奮,多人徹夜未眠。有排頭位的鐵路迷指,凌晨12時已到場等通宵,期待乘搭頭班車,即使有倦意亦一掃而空。
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等人,在紅磡站月臺與市民合照及派發口罩等紀念品。
港鐵約於早上5時15分開放宋皇臺站,讓乘搭頭班車的市民入場。臨近5時50分,全場倒數「3、2、1」,車門除除關上,列車向屯門方向開出,有人高呼:「屯馬線通車!」約5時57分,列車到達紅磡站,港鐵管理層下車,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等人到月臺與市民合照及派發口罩等紀念品。
屯馬線全長約56公裡,共27個車站,連接西鐵及屯馬線一期,貫通東西,為全港最長的鐵路線,當中包括土瓜灣站及宋皇臺站兩個新站。
屯馬線通車後,乘客可節省時間,而且港鐵更提供不少優惠。
屯馬線沿線共有6個轉線站,包括大圍、鑽石山、何文田、紅磡、南昌及美孚站,接駁東鐵線、東湧線、觀塘線、荃灣線,港鐵預計可紓緩東鐵線大圍至九龍塘段、觀塘線石硤尾至太子段、荃灣線彌敦道段的繁忙情況。而部分原有西鐵車站,亦可轉乘輕鐵。
港鐵預計,由啟德到尖東站,將由原本須轉2次車,改為毋須轉線,更由32分鐘加快到13分鐘;由何文田到元朗站,亦由原本轉2次車,改為毋須轉車,車程由40分鐘縮短至29分鐘。
另外,因應屯馬線全線通車,紅磡站新月臺已於6月20日啟用,東鐵乘客無法再在同層對面月臺轉乘現時的西鐵線,需要改為繞經車站大堂轉到新月臺層轉車乘搭屯馬線。
屯馬線全長約56公裡,共27個車站。
貴為最長鐵路線,港鐵表示由烏溪沙站到屯門站,全程預料需73分鐘,全程車費23.5元。不過留意,根據規例,所有乘客進入已付車費區後,須在合理可行的情況下,盡快乘列車往目的地,在入閘後150分鐘內完成車程,並出閘離開。假如未能於150分鐘內出閘,可被徵收「罰款」,金額相等於車費表上最貴的車資。按6月27日生效的新車費表,即62.5元,若希望體驗屯馬線「遊車河」的市民,需加多留意。
宋皇臺站於施展工程期間,曾發現大量宋元時期文物,以及古井。宋皇臺站將預留兩個分別長7米及15米的展櫃,供古物古蹟辦事處安排「聖山遺粹 - 宋皇臺出土宋元文物展」,展出超過400件出土文物,包括宋代的貨幣、宋元時期陶瓷和建築構件、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的日常用品;並輔以歷史圖片、照片、地圖、二維碼等。
宋皇臺站內的「聖山遺粹」展覽,展出部分早前在車站工地發掘的宋、元時代文物及古蹟。
而港鐵已在宋皇臺站預留位置,以便日後重置一個宋元時期的古井。港鐵現時先用混凝土底板將井槽封上,待宋皇臺公園設計落實後,配合相關設計,之後可將混凝土底板更換為透明底板,讓乘客在車站大堂仰望觀賞古井之底部。
而屯馬線正式全線通車,行駛紅磡站至屯門站的西鐵線,於周日凌晨開出最後一班列車後,併入屯馬線,「西鐵」二字及其紫紅色的路線成為歷史。
「西鐵」已成為歷史。
西鐵最早於1993年的《鐵路發展研究》中提出興建,由當時政府全資擁有的九廣鐵路負責。西鐵原來計劃由屯門站通往南昌站,全長30.5公裡,共有9個車站,造價為464億元。西鐵線於2003年12月通車,至2009年柯士甸站建成後,才延長至紅磡站為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