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星全給道具,戰鬥細節禁不起推敲,看看就得了,現在坦克戰電影,從《狂怒》到《T-34》,全都拍成了高達打架。
典型的主旋律神棍片,主角團開T-34全殲德意志的豹式坦克縱隊(兩次),雖然過分誇大、有違史實,但坦克戰及視效確是看得熱血沸騰,不禁大呼一聲「烏拉」!
讓我想起了兵臨城下,這次是坦克對轟,整體相當順暢,我們的主旋律多學習學習吧
2019年年初在明斯克看了原版,2020年年末在北京看了中文版,很棒,有t34與III互轟,與黑豹互轟,有村落偷襲,有城鎮亂鬥,有橋頭決鬥,還有蘇軍德軍車長的基情滿滿……軍迷腐女都會喜歡的嘿嘿嘿
三段敘事,長坂坡獨車全殲坦克連,監獄風雲,千裡走單騎突出重圍,節奏緊湊,還不忘加一段黑夜下的浪漫。#20190213
翻拍自65年的《T34 鬼戰車》,演義性質的戰爭片,T-34/85單挑德國鬼子大隊人馬,坦克兵多年後重聚,類似於咱們《林海雪原》《烈火金剛》能當評書聽的那種,所以就不能以傳統戰爭片的標準要求了,都沒有血腥鏡頭。但觀感很不錯,CG彈道效果贊,就是一個爽片。作為偽軍迷,對開掛戰況不了解,但幾處武器和道具設定還是很靠譜的。大反派像小雀斑啊
不論老毛子的技術如何進步,在戰爭片意識形態上的表達依然貧瘠呀。不管大家如何誇獎影片在坦克戰上的拍攝手法,骨子裡面依然是一部迂腐的抗德神片,集體智障化的納粹以及被戰神化的男主角,納粹的坦克一炮就掛,蘇聯的坦克N炮依然運轉正常,本片可能連《狂怒》十分之一的真實感也沒有吧,而且除了第一場戲,之後沒有任何一秒鐘傳達出故事的緊張感,真的是沒勁!
這是《T34 鬼戰車 Жаворонок (1965)》的翻拍!
自以為的浪漫幽默,我卻覺得諷刺可笑。這一解放者的姿態潛在內在危機,危機在戰爭結束後半世紀內以同樣的方式(坦克推進)持續爆發。在危難的條件下,紅色戰士捧起聖像,縮小了政治理念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不知何故,我已經厭倦了主角。
老毛子的商業片,比中國戰爭片要好一些,但是邏輯和節奏都有些怪怪的,總是不按常理推進,算是抗德神劇的一種,德國人在這裡面太蠢了,幾乎不怎麼動腦子,被動挨打,電影的表現手法也很醉,炮打射出坦克時一直愛用慢鏡頭,這特效挺假的。然後影片自帶的音軌也很醉,德國人講一句話,俄語就要翻譯一句,俄國人民不能看點字幕嗎?還是更愛看布拉德·皮特 《狂怒》那種坦克片。
好看,熱血,一支由拖拉機手、畫家、獵人、手風琴手和領導組成的坦克小隊。
這麼一出腦洞打開,視聽質感魔幻,鏡頭語言電子遊戲化的商業片,不知老一輩蘇聯導演看了會作何感想?這幾年普大帝時代的俄國電影從內涵與價值觀來看,別說90年代的俄片,相比80年代的蘇聯電影都倒退了不少,還總走商業路線,可能就像普大帝說的那樣,起碼俄羅斯美女依然還是名冠全球,這起碼比全是的大老爺們意淫的《狂怒》還是高了那麼一點點。
什麼是「炮彈時間」,這就是「炮彈時間」,精彩!感覺沒必要和蘇聯同名作作太多的比較。男主角在戲中的樣貌和神韻也太Sergey Garmash了吧?最後蘇德坦克單挑也來得有點君子風度。
這部影片描寫的不是簡單地戰場兩軍對壘,一決勝負之戰,在前半部分,它跟《狂怒》、《坦克大決戰》等影片沒有太大區別,不同的也許就是太神奇了一點,一輛坦克獨自作戰,幹掉一連德軍坦克。但影片下半部分卻比較出新,它描寫的是坦克兵的「勝利大逃亡」,是對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其中還捎帶寫了一段愛情戲。這是影片遠勝其它幾部坦克大戰電影的地方,不喜歡的可以說這是「神片」,但喜歡的,毋寧將其看作「傳奇」。
最精彩的是坦克對轟,裝彈中彈加了不少特效,但過多的慢動作細節特效也讓整個場面失了真實感,再配上非那個時代特徵的激情音樂,這是打二戰又不是打遊戲。還有弄個畫外音是幾個意思,很出戲的。二戰大背景下的小框架故事,毛子的抗德神劇,可以一看,但對普通觀眾而言,觀感一般
①讓炮彈飛一會兒②老司機就是不一樣,騙炮技術了得③穿甲彈擦碰地面然後反彈擊入豹式底盤,是不是啊④大橋上古典式對決中,正面擊中的穿甲彈居然被T34的外掛裝甲彈開,是不是因為加了史達林光環⑤神劇色彩濃鬱,但劇情連貫、節奏緊湊、視效精良,不算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