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片一直以來都是很多電影迷喜歡的題材,特別是男性朋友。
男人的一生,永遠都身處於戰鬥之中!,就算身處的不是戰場。
最近上映的一部俄羅斯戰爭電影《獵殺T34》口碑爆棚,豆瓣評分7.5,影在俄羅斯國內引發了觀影熱潮,在我國上映之後在市場上面也不斷攻城略地,引發了很多電影迷的喜歡,《獵殺T34》是首部在國內上映的3D坦克大戰電影,也是俄羅斯近年製作費用最高的戰爭片。
《獵殺T34》在俄羅斯上映之後,觀影人數超過了8500萬人次,票房總收入高達22億盧布(約合人民幣2.1億元),而整部電影的成本才6億盧布(約合人民幣5350萬元)。《獵殺T34》目前是俄羅斯票房排行榜上面票房第二高的電影,僅次於2017年在俄上映的《絕殺慕尼黑》(29億盧布,約合人民幣2.6億元)。
俄羅斯的戰爭電影,那麼不出意外,是二戰的事情,畢竟二戰中有太多的故事可以拍成電影了,《獵殺T34》講的是二戰中的坦克大戰,電影根據二戰真實事件改編,全片採用IMAX拍攝,影片翻拍自65年的《T34 鬼戰車》,演義性質的戰爭片,影片不僅有重裝上陣的坦克機甲對戰,還有極致的俄式浪漫和「鐵漢柔情」。濃烈的愛國情懷、熱血的英雄主義、炙熱的愛情和動人的友情,都將在兩個多小時裡逐一被呈現。
T34是什麼?軍迷會告訴你,T34是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設計出的著名中型坦克,戰鬥全重32噸,發動機功率500馬力,最大公路速度7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00千米,裝備一門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都很突出的坦克。 蘇聯一共生產了84070輛T-34系列坦克,其帶有傾斜裝甲的設計思路對後世的坦克發展有著深遠及革命性的影響。
電影中大多數裝甲車輛應該都是從博物館倉庫拉出來的,不像其他電影裡都是些奇形怪狀的道具車輛,這一點很過癮 。除了部分CG,本片用的是二戰真車而不是道具車。也就是說觀眾可以看到大量真車,真的山貓、四號H、251半履帶、二號坦克(具體型號懶得查)、三號坦克、T34-76、豹式G、T34-85,外加一門Pak40火炮以及各型卡車…所以軍迷可不要錯過這部電影。
故事還是比較簡單的,很標準的抗德「神片」。 這點很好理解,畢竟這是俄羅斯拍的主旋律電影,雖然片子細節有些地方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整體上影片沒有故意弱化德國人,好像敵人都是智商很低一樣的人物。
影片的特效是一大看點,為了取得好的效果,200多位特效師反覆試驗,甚至自己用超高速攝影機拍攝坦克炮彈的飛行、爆炸和化學反應,諮詢軍事專家並進行無數次測試,我想大家都記得黑客帝國裡面基努裡維斯的「子彈時間」吧,這次導演把這種技術也運到了《獵殺T34》中,導演把這種技術多次用到坦克發射炮彈上。
炮彈運行軌跡包括出膛、飛行、跳彈、穿甲、炸開,整個過程精細入微,慢鏡頭中,纖毫畢現的火星在眼前跳動,每一聲爆破在耳邊炸開就如身臨其境一般。坐在3D大銀幕前,可以真切感受到槍膛對準自己的慌張和炮彈從臉龐划過的酣暢,仿佛身臨其境駕駛坦克戰鬥。
《獵殺T34》整部片子成本只有1000萬美元,但是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卻非常的震撼人心,看的讓人熱血沸騰,而對比之下,《八佰》預算成本8000萬美元,《金剛川》預算成本6000萬美元。成本都是對方的五倍以上,最終效果沒有比對方好多少,甚至還不如對方,所以國內的導演們,真的要好好向對方學習下,怎麼拍戰爭片了。
拍出好電影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花時間認真打磨,《獵殺T34》歷時17個月籌備拍攝,特效方面200多個特效師反覆試驗效果,服化道方面,儘量還原歷史,很多車輛都是博物館拉出來的,演員們,導演讓演員提前進行三個月的坦克駕駛訓練,拍攝過程中,很多駕駛坦克過程都是演員親自上陣。肯靜下來花時間慢慢打磨,最後出好作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相比之下,《金剛川》趕工拍攝明顯,找了幾個導演分開拍,最後合成到一起,影片很多重複鏡頭。
激昂的音樂,轟轟烈烈的戰場,配上濃濃的愛國情、故鄉情,能不感動嗎?
戰爭的風火,註定會鑄就一個個能夠力挽狂瀾,扭轉乾坤的風雲人物。
這是戰爭片最喜歡歌頌的角色。
好的戰爭片是什麼?
在披露戰爭殘酷的同時,內核必定會是一部令人敬畏的反戰影片。
《獵殺T34》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