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史綱》|在監獄裡用血淚寫就的,真正具有世界視角並屬於中國人民的史書!

2021-02-13 淪陷草莓味的桃花子

柏楊,一個振聾發聵的名字,他曾以「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將傳統文化種種弊端喻之為「醬缸文化」,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濾過性疾病,子孫後輩永遠受感染,且持續不斷

在這套書中,柏楊對被保守觀念禁錮的中國人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大膽剖析中國國民的「lie根性」,自揭家醜,曝露惡習等等

光聽聽他那三部書的名字就夠令人震撼:《醜xxxx陋的中國人》《醬缸文化》《我們要活得有尊嚴》!

今天著重要為您介紹的是這位大師的另一部著作!《中國人史綱》!一部中國人共同的家史!

柏楊(1920.03.07—2008.04.29),生於河南開封,原名郭定生。1949年前往臺灣。報人、作家。代表作《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柏楊版資治通鑑》。

這部書是柏楊在臺灣的監獄中通讀史書,用血淚寫就,具有如下特點:

人性史觀:不為帝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聚焦被歷史淹沒的普通中國人,謳歌人性,尊重人權。 

人民視角:大篇幅描寫人民群眾創造的成果(唐詩、元曲、《紅樓夢》等),展示中國文化真正的精華。 

世紀紀年,方便理清歷史時間線,不用為繁瑣的年號苦惱。 

中西對照:每章結尾,列出同時期東西方世界對比,在國際視野下,才能更清晰地讀懂中國歷史。

下面這篇文章,是柏楊的夫人所寫,相對詳細地介紹了柏楊創作和出版這部書的曲折!

 

文 | 張香華

1977年4月1日,柏楊從綠島獲釋回到臺北,翌年二月和我結婚。回憶我和柏楊相識之後,我們每一次約會都在談校對。飯後開始校對,品咖啡之後校對,談話之間校對。校對到一半,休息時繼續談校對。《中國人史綱》柏楊100年誕辰特別紀念版,果麥文化出品印刷廠曾經告訴我,柏楊的改稿是出了名的——那個年代還用鉛字排版。有一次排字工人生氣地說:「這哪是改稿,簡直是在作文嘛!」柏楊出版了那麼多書,還真要感謝當年這些排版工人。一大摞一大摞塗滿了筆跡的稿紙,可以看出柏楊如何嚴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
此外,他也要感謝那些獄中的難友。我在整理書房時發現,有一大堆寫了字的書稿,紙張大小不一,有些寫在筆記本上,有些寫在白報紙上。我詫異地發現,這些字跡往往不同,看得出是不同人的手筆。「這都是不同的難友幫我謄寫的,他們中大致都是高學歷,有學文史甚至學醫的,因為是政治犯、思想犯,很少有販夫走卒之類的。當時我顧慮這些書稿不一定能帶得出來,所以分別託付給不同的人同時分組抄錄,日後只要有人獲釋,能帶出去,就有希望出版。」後來,我陸續見到這些抄寫文稿的難友,心裡對他們升起了無限的敬意。我讀中學時,歷史課對我來說有兩大沉重的負擔:一個是皇帝的年號,另一個是皇帝的諡號。尤其是皇帝當政若干年,可能還會改年號,我常常被這些年號搞得頭昏腦漲,以致把他們的行事反而記得糊裡糊塗。在校對《中國人史綱》時,我新奇地發現柏楊用西元紀年來編排歷史事件的順序,年號、諡號一律不見了,而對君王直稱其名,首先解除了我讀歷史時心理上的障礙。雖然初讀的時候,很難記得事件發生的準確年代,但是多少可以記得是哪個世紀。這讓我部分解除了讀歷史的桎梏。在講究正朔的傳統歷史觀裡,柏楊獨用西元紀年,又直呼皇帝的名字,今天看來是正常不過的事,然而在五十年前卻是石破天驚、令人咋舌的行徑。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中國人」這個書名就標明了這是一本平民史觀的歷史書。不同於他自序裡認為歷來的史書「把利益所從出的王朝放在第一位,而把中國放在第二位」,而現在「人」特別被標舉出來,不是「以官員立場、以帝王將相為主」。柏楊的意思顯然是把中國人民擺在歷史舞臺的中央,取代了歷朝的帝王將相。從《中國人史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中華民族是經得起挫敗、可以一再復興的民族。1979年1月,《中國人史綱》首度在臺北出版,立刻受到讀者們的熱情歡迎。文壇、史學界也掀起了熱烈討論。到2020年,四十多年過去了,它的發行遍及整個東南亞的華人地區,甚至還有韓文版。柏楊從小顛沛流離,倉皇來到臺灣。1951年,他三十二歲徵文獲獎,開始寫作,漸負盛名,十七年後入獄。1979年,柏楊正好六十歲,在獄中九年零二十六天,他靜下心來用功讀「二十四史」,動筆寫《中國人史綱》。柏楊因為寫作《中國人史綱》,踏出了人生另一個拐點。我在一旁觀察柏楊一生的追求,好像看到一個出發比人家晚,卻終於達成追日目標的夸父。柏楊誕辰100周年紀念版,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親筆作序,古代史專家審校,劉瑜、雷頤、白巖松、倪匡、錢理群鼎力推薦。 

由於新疆、西藏、青海運費較貴,每套需補收30元運費差,請新疆、西藏、青海的朋友酌情下單。

*日本學者寫的中國史,為何震驚政商圈兒!精日反日都該看看

*世界名著的開頭,總是耐人尋味

*讀了太多閹割版名著,真正的完整版你還敢看嗎?

相關焦點

  • 柏楊:在獄中以血淚寫就,真正具有世界視角的中國史書
    一部成書於監獄之中的《中國人史綱》,則被列為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十部書之一,一直熱銷不衰。「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十年歷史」,柏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益發深刻。柏楊故鄉是河南輝縣。1988年秋,柏楊離鄉近四十年後重返大陸,專門取道上海,上海是柏楊四十年前最後離開的城市。
  • 《中國人史綱》:不為君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
    這部書是柏楊在臺灣的監獄中通讀史書,用血淚寫就,具有如下特點:人性史觀:不為帝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聚焦被歷史淹沒的普通中國人,謳歌人性,尊重人權。 人民視角:大篇幅描寫人民群眾創造的成果(唐詩、元曲、《紅樓夢》等),展示中國文化真正的精華。 世紀紀年,方便理清歷史時間線,不用為繁瑣的年號苦惱。 中西對照:每章結尾,列出同時期東西方世界對比,在國際視野下,才能更清晰地讀懂中國歷史。
  • 《中華史綱》:寫給普通人的中國通史入門經典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以歷史為根,才能知自己、知時代、知天地。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中華文明有幾千年的歷史,有沒有兼具權威性和可讀性的中國通史作品可供選擇呢?臺灣知名歷史學家李定一傾力30年撰寫的《中華史綱》,便是一本適合普通人閱讀的中國通史入門經典。《中華史綱》起於上古傳說時代,止於近代辛亥革命巨變,記敘了幾千年中華文明的變遷。
  • 外國史書是如何記載中國的?美國最客觀,蒙古最無恥,韓國最無知
    某本發行量很大的歷史地圖冊裡,對中國古代史的一段描寫是這樣的:「始皇帝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持續到了公元220年,當時帝國分裂成了三個對立國家。公元589年,楊堅(文皇帝)重新統一了中國並建立了隋朝。這個文皇帝屬於暴君類型但也很能幹…」比起簡略的王朝更替史(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的朝代更替),美國史書顯然更關注古代中國的發明創造,講解四大發明的篇幅比講秦漢兩朝的字都多。
  • 赫魯雪夫曾想引進100萬中國人,為什麼又說中國是「黃禍」?
    當時世界上只有美、蘇、英三家有原子彈,其他國家都默默忍受著原子彈的潛在威脅。赫魯雪夫不想把原子彈技術給中國,又不好拒絕,只好打哈哈,搪塞地說:「製造原子彈太費錢,我們大家庭有一個核保護傘就行了,不需要大家都來生產。它不能吃也不能用,生產出來還得花錢儲存,過期後還得重造,太浪費了。」
  • 新書上架|《柏楊曰:資治通鑑啟示錄》以作家身份著史 寫就「人間...
    接連不斷的災難沒有壓垮他,他雖歷經滄桑、滿身是傷,卻仍然懷有一顆赤子之心,用寫作在艱難困苦中尋找出路,用說真話的勇氣在改革中喚醒民眾。他就是當代著名作家柏楊。從20世紀50年代起,以郭衣洞之名從事小說創作,為寫作生涯之始。60年代用柏楊筆名撰寫雜文。因文筆犀利、內容深刻的雜文集《醜陋的中國人》而被大眾熟知。有這樣的說法,「有華人處,就流傳著柏楊的作品。」
  • 《監獄風雲》:黑暗裡的友誼之光
    在林嶺東眾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還是接下來要談的這部《監獄風雲》。《監獄風雲》的出現,讓中國有了屬於自己的經典監獄片,我經常聽到「《監獄風雲》是中國最優秀的監獄片」,此話並不為過。《監獄風雲》甚至可以和《肖申克的救贖》比肩,其經典程度可見一斑!更何況《監獄風雲》的誕生更早於《肖申克的救贖》七年之久,實屬難得。在那個香港電影黃金時期,雖然湧現了不少經典之作。
  • 外蒙獨立之前的歷史到底是屬於中國還是蒙古國?
    雖然周朝人把天下人分為華夏和夷狄,但是在今天的人看來,周朝時期的華夏和夷狄其實都是中國人。漢朝司馬遷在史書中也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後裔。總之,無論是炎帝、黃帝,還是蚩尤,都是今天中國人的祖先;無論華夏,還是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都是中國人。無論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只要在1820年清朝版圖內的民族都算是中國人。
  • 銀幕吶喊:向世界講述中國人民抗戰故事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至1945年日本投降止,持續時間長達14年,成為目下國人新的共識。以侵略行為的開端作為這段全民不屈抗敵歷史的開端,將局部抗戰和全國性抗戰貫通,無疑是更符合歷史的。
  • 銀幕吶喊:向世界講述中國人民抗戰故事
    在新近上映的《八佰》中,這種對中國電影工業建設具有相當正面積極意義的努力得到了落力發揮,又一次證明了此類題材無論在觀眾接受層面還是創作推進層面,都仍然具有很深的挖掘潛力。如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產抗戰電影,也是世界二戰電影的重要一脈,向世界講述中國人民抗戰故事。《狼山喋血記》《聯華交響曲》《風雲兒女》……左翼電影以先鋒的創作意識回應日益深重的國難最早期的國產抗戰電影中,多為喚醒民眾、呼籲抗日救國的作品。
  • 她沒有中國國籍,行動卻勝似中國人,用漢語演講寫中國寫實小說
    我一生到老,從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屬於中國。——賽珍珠。01 她生於美國長於中國,還在大學當教授有句歌詞叫做你嘴角向下的樣子很美,初時無法想像,嘴角向下是個什麼模樣?可是見到了賽珍珠的照片,才明白,原來一個人嘴角向下的樣子真的可以很美。
  • 他稱霸世界,卻懼怕中國,因史書上說:中國人身高6米,能活200歲
    《吳子·勵士》裡記載:「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奇蹟」。 按照他的計劃,是想把整個世界都打一遍的,雖然他也算是做到了,但只能說是勉強做到。因為在他那個年代,當時的大秦帝國已經崛起,正值商鞅變法不久,秦國兵力十分強大。 按照亞歷山大的個性,他是絕對不會容許一個能夠跟他相提並論的強大帝國存在的。但亞歷山大卻從不曾對當時的中國,有任何的覬覦之心。
  • 為肢解中國,日寇杜撰兩大歷史謬論,若再傳謠,日寇在地獄都笑醒
    在他看來,非漢族政權的元朝和清朝,已經直接開除出中國的國籍。既然如此,日本對於中國的徵服也是具有合理性的,不過是先進民族統一了落後民族;另一方面,即使日本不整體侵吞中國,也可以用這個理論為自己蠶食中國領土而辯護。既然宋朝之後不算中華,那么元朝、清朝所拓展的土地,也並不屬於中國。日本侵佔滿蒙,可謂合情合理。
  • 他被判處死刑,罵了全體中國人,卻被尊為思想啟蒙者、知識分子的中流砥柱
    這座面積僅為16平方公裡的小島曾先後建立起四座監獄,可以說是世界上監獄密度最高的島嶼。柏楊、李敖、施明德等都曾被關押在此,素有「惡魔島」之稱。而讓柏楊,這位被認為是繼魯迅之後最偉大的雜文家,深陷惡魔島長達九年的導火索則源於「大力水手」事件。
  • 美國專家用遙感衛星探測,都找不到任何線索
    說到成吉思汗,想必我們一定非常熟悉吧,他英勇無比,馳騁於草原之間,徵服了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一生也是具有很豐富的傳奇色彩的,就連死因都撲朔迷離,死後後人更是找不到他的埋葬之處。小時候的成吉思汗,父親被金國殘忍殺害,金國還對蒙古進行「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讓蒙古人民深受痛苦之中。所以成吉思汗從小就對金國有著很大的恨意,決心有一天要為自己的父親報仇。不服輸的成吉思汗憑藉自己的遠見和強大的組織能力,在戰場上屢戰屢勝,一生經歷了60多場戰爭,只有一次敗績。
  • 史書都是人寫的,那麼如何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呢?
    首先看第一句,歷史確實是勝利者書寫的,中國修史論人,講究一個蓋棺定論,生前吹得多好都不算什麼,看的是後來人的評價。中國修史的方式確實是後朝修前朝史,史書確實是後來的勝利者書寫的,這話沒毛病,失敗者命都沒了怎麼書寫歷史?但不對的地方在於,中國史官修史並不是憑空捏造,信口開河,而是依據當時人留下來的一手、二手材料進行編篡、整理。
  • 據說,真正喜歡這首歌的人,都在監獄裡!
    梁家輝飾演的阿耀作為新人,剛剛進入到這個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此刻他正頂著日頭、隨著人群在廣場上繞圈走。傻彪光膀子躺在地上,有小弟給他捏胳膊揉腿,他一邊享受一邊跟著合唱。大傻在打籃球,大B哥在下棋,大咪做他的菸草生意,殺手雄與女獄警談笑風生。。。世界是黑暗,人世少不了紛爭,即便在這蠅飛蟻聚的場所,這樣一首美好的友誼之歌,給了世界一份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