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細數世界歷史上有名的強大帝國,能排進前十的,無一不是繁盛至極。他們不但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所統治的面積也是非常遼闊。
然而,排在前十之外的,也不一定就比他們弱了,至少在某個特定的時期,是完全有資格名列前十的!
十大帝國之一
筆者覺得,像亞歷山大帝國、大秦帝國、拿破崙帝國之所以沒有排進前十,和他們的「短暫」有很多大的關係!
中國有句古話:「盛極必衰」,就是這個道理,正是因為他們當時太強大了,只能由盛轉衰,曇花一現,成為了歷史上短暫的過客。
比如大秦帝國,雖然曇花一現,但他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
在戰國七雄爭霸的年代,「魏武卒」可以稱得上當時七國中最為強大的軍隊。《吳子·勵士》裡記載:「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奇蹟」。
秦銳士
後來商鞅變法,秦國士兵大為改觀,並在強大的基礎上,又選出諸多精銳,被稱為「秦銳士」。此時的秦銳士,比當初的魏武卒還要牛。
在《荀子》中有記載:「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足可看出,商鞅變法後,秦銳士的強大。
據說,當時的10萬秦國士兵才能選出出3000「秦銳士」,由此可見,秦銳士的選拔有多麼苛刻。所以說,秦國的當時強大無比,能統一六國,並不是偶然。
說完秦國的強大,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和秦國幾乎是同一時期的另一個強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到底有多厲害呢?筆者覺得,他就像是成吉思汗一樣,徵戰一生,輝煌一世,所過之處,眾皆臣服!
亞歷山大東徵
公元前334年,率領35000人的大軍開始遠徵東方,臨行前做了一個非常偉大的舉措,他竟然把自己所有的財富都贈送了出去。按照他的話說:「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無窮的財富!」
正是這種一往無前的決心,讓他所向睥睨。一年後,亞歷山大率領3萬多的軍隊,在伊蘇斯平原打敗了10萬多的波斯大軍。
公元前331年初,他又親率大軍長驅直入兩河流域的北部,在10月與號稱百萬的波斯大軍決戰於高加美拉。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大流士三世棄陣逃跑,以致敵軍全線潰敗。自此以後,波斯大軍再也沒有抵抗之力。
後來,亞歷山大又開始把矛頭指向古印度,企圖打到「大地終端」。面對亞歷山大,古印度哪有能力對抗。在佔領古印度後,亞歷山大本想繼續進發恆河,但此時,隨身的士兵卻已經跟不上他的節奏了。
按照他的計劃,是想把整個世界都打一遍的,雖然他也算是做到了,但只能說是勉強做到。因為在他那個年代,當時的大秦帝國已經崛起,正值商鞅變法不久,秦國兵力十分強大。
按照亞歷山大的個性,他是絕對不會容許一個能夠跟他相提並論的強大帝國存在的。但亞歷山大卻從不曾對當時的中國,有任何的覬覦之心。
有的人會說:「當時的社會不發達,絲綢之路還沒開始,所以亞歷山大可能壓根不知道有中國這個強大的國度」
其實不然,因為,早在公元前5世紀,西方就已經有了關於中國的記載。
早在公元前10世紀,西周首領周穆王就曾驅車西遊、遠到中亞的一些氏族部落,以絲綢作為國禮,贈送給出訪過的國家。
絲綢之路
公元前8世紀,希臘人又經過一次「大遷移」,那時,中西方的貿易已經有了「絲綢之路」的雛形。
直到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自認為已經非常的了解中國人了,他們當時把我們稱作「賽裡斯人」,意思就是生產絲的人。
巨人
而且,在希臘人的史書記載中:「賽裡斯人,身體高大近20英尺,過於常人,紅髮碧眼,聲音洪亮,壽命超過200歲。」
意思就是,中國人身高近6米,紅頭髮綠眼睛,能活200歲。
說到這裡,很多人應該就明白了。亞歷山大幾乎稱霸了世界,卻唯獨不敢攻打中國,就是因為,在他的印象裡,中國人都是6米的大巨人,還能活200歲,換做是誰,也會心裡發怵吧。
說打仗他不怕,但你要說和6米高的大巨人打仗,而且還是很多的大巨人,想想都害怕。
士兵厭倦也好、意外病逝也罷,但不可否認,他從未將中國人作為徵服的目標。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想要了解更多歷史故事記得下期不見不散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