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2月17日訊(通訊員 危為)到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肛腸方面的疾病,接診醫生通常會安排做電子肛門鏡檢查,不少患者一聽說要做鏡檢恐懼心理就會「自燃」了,立馬就有拒做的想法。
事實上,做電子肛門鏡檢查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痛苦,不妨跟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個檢查,或許就不會拒絕了。
為什麼要做肛門鏡檢查?
電子肛門鏡是指檢查直腸的內鏡,也叫作肛門鏡或直腸鏡。肛門鏡檢查是肛門、直腸疾病的常規檢查方法之一,適用於肛管、直腸末端及齒狀線附近的病變,還可進行活體組織檢查。肛門鏡在肛腸領域應用非常廣泛,對便血、痔瘡、肛瘻、肛周膿腫、脫肛、肛門瘙癢等肛腸疾病的確診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電子肛門鏡打破傳統肛腸鏡檢查的弊端,醫患在檢查過程中可同時觀察到病灶部位,並可將病灶鎖定後列印成像,可放大觀察,可對肛腸內部深層病灶部位進行圖像採集,實時診斷,讓醫患雙方清晰、準確、直觀地了解病情,避免誤診、漏診。
肛門鏡檢查怎麼做?
準備工作:清理腸道,準備很重要,清洗乾淨了,檢查的時候醫生才可以看得很清楚,才能發現那些細小的病變。
肛門鏡檢查:簡單講,電子肛門鏡是一根細細的、柔軟靈活的帶光的管子,末端有個小鏡頭。醫生把它放進患者的肛管來檢查有沒有內痔、息肉或者其它異常變化,患者肛門會有點脹的感覺,尚可耐受,通常不會有明顯的不適。整個過程3-5分鐘,在檢查過程中,醫患在檢查過程中可同時觀察到病灶部位,並將病灶鎖定後列印成像,實時診斷。幫助患者了解病情,選擇治療方案。
哪些人應該做電子肛門鏡?
肛門鏡檢查,對於25歲以上的成年人、特別是中老年人來說,每年應當定期做一次肛腸檢查。另外,生活中以下幾類人群需做肛門鏡檢查:
1、肛門不明腫物或疼痛的分析判斷;
2、肛周瘙癢、潮溼及有異味的病因診斷;
3、痔瘡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4、便血原因不明需要判斷;
5、肛瘻及膿腫的分類和分型;
6、痔瘡術前準備確定治療方案;
7、術後複查,判斷手術效果;
8、大便困難、乾燥的病因診斷。
長沙東大肛腸醫院提醒,電子肛門鏡檢查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可怕,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檢查所產生的不適感越來越小,如果需要做肛門鏡檢查來輔助治療,大家也不要因為害怕而逃避這項檢查。如果還有什麼疑問,也可以關注醫院微信公眾號了解。此外,定期做肛腸檢查可查出潛伏的一些疾病,發現早期病變,就能糾正或去除危險因素。由於早期腸惡變和痔瘡都會出現便血症狀,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