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強烈推薦韓國電影《小委託人》,把它和《素媛》《熔爐》放在一起對比,說是能改變社會的電影。電影劇情不複雜:小女孩多彬和弟弟珉俊碰見壞心眼的繼母,弟弟被打死,嫁禍給姐姐,好心的律師查清疑點找到證據,把繼母送進監獄。
電影講述的故事很感人,兩小時的觀影,我流淚了幾次。
多彬開始是信任大人的——繼母第一次打她,她去報警,卻發現沒人願意管她的家務事。她那小小的身體佝僂在角落,茫然問男主,我做錯了嗎?我被打了,為什麼大家都說是我的錯?
看著小女孩木呆呆的表情,我哭了。這孩子,會拉著弟弟在回家路上歡笑玩耍;跳舞時,眼裡有光芒;聽爸爸說,今後有母親,會歡呼兩眼帶著笑意。而此刻,她的眼裡沒有了光亮。
繼母打死了多彬的弟弟珉俊,為逃脫法律,她說是多彬與弟弟打鬧,打死的弟弟。失去了最心愛的弟弟,還背上這樣恐怖的罪名,多彬臉上失去了笑容,再沒有抬起頭來。好事的陌生人攔住放學回家的她,滿懷惡意地問,你真的殺死了弟弟呀?
後來,繼母惡毒行徑被男主揭開,法官判繼母入獄十六年,很多人覺得大快人心,覺得惡人有惡報。很少人去看那個被判刑五年的爸爸,他好似沒什麼存在感,可是,這樣的爸爸很可惡啊。
十歲左右的多彬在衛生間洗衣服,餓了的時候烤海苔片,填飽自己和弟弟的肚子。朋友家裡養貓貓狗狗的,出門上班,會準備好吃食給它們。兩個有爸的孩子,活的不如貓狗。
慘劇發生後,男主通過努力讓事件被立案。上法庭之前,爸爸去男主家叫罵:你有病嗎?為什麼拿我家孩子搞事情;威脅險些被打死的女兒,你媽媽不會放過你的。
這樣不顧連孩子死活的極端爸爸,日常生活裡可能不常見。可是,不參與兒女管教,只顧自己工作和吃喝的爸爸,不論是電影還是生活,都比比皆是。
上半年很火的電視劇《都挺好》,裡面的蘇大強,是隱形爸爸的代言人——明玉媽不給明玉輔導書的錢;明玉媽讓明玉讓出房間,把房間賣了供兒子留學;明玉媽不讓成績極好的明玉報考清華……這些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蘇大強躲開了,保持沉默、保持隱形。
在微信群裡,看過這樣的朋友圈截圖,朋友說,她看到快被氣死了——一個男人在朋友圈,痛罵老婆。以下這些不堪的句子,轉述時都覺得難堪,卻是一個男人辱罵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我娶了你這種賤人是TM眼瞎」
「懷個孕要把你怎麼了一樣,特麼帶個女娃就做不了飯」
「有你這種媽,女娃怕大了也跟你一樣又賤又作」
……
我的心裡冰冰涼——都是女人,唇亡齒寒。身為路人,我都感到噁心和痛恨;當事人呢?這個被丈夫這樣辱罵的女人,怕是死的心都有。那個被無辜辱罵的女兒呢?她有什麼錯?
妻子如果有錯,就錯在沒在婚前認清丈夫真面目,沒有看到這個男人,本質上是一個多麼無恥的人。讓自己的女兒有了這樣不堪的爸爸!
結婚率日益下降的今天,不少人擔憂出生率,有很多鼓勵生育的言論。可是,米粒想說,女人啊,經濟條件允許,和一個有愛的負責的男人多生幾個沒關係;不要因為壓力大,盲目結婚盲目生育,有些男人沒有做父親和丈夫的責任感。
幼年的孩子需要很多父母關愛,才能健康的成長。一個冷漠的爸爸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極端案例,《小委託人》裡的爸爸,孩子死了也不傷心難過,只想去掩蓋秘密,恢復貌似正常的家庭。幸運些的,沒遭遇拳打腳踢的暴力,如同蘇明玉一樣長成優秀的人,卻永遠無法彌補童年創傷,耗費巨量心力去填補那份空洞。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說了這些,不要恐懼婚姻。我們都是群體動物,終其一生都渴求溫暖。好的婚姻和愛情,對我們都是一種治癒。婚前多加謹慎觀察就好,對此米粒有些建議:
1 看男友父母的婚姻模式。如果是相互尊重,溫馨和睦的家庭,就不用想很多。如果是一方的控制欲很強,另一方沒什麼存在感的夫妻,就多考慮下。男人對婚姻的態度和父親一脈相承。
當然,天下事無絕對,他對父母婚姻的看法,他對婚姻生活的展望,都會改變慣性。他會自省和學習調整觀念行為。譬如,我有個單身家庭出生的男同學,立志愛護自己的家庭,如今呵護妻子,對一兒一女照顧也是無微不至。家庭很幸福。
2 看男友和朋友相處的模式。如果他的朋友都是上進顧家的男人,聚會也是家庭聚會,相處融洽,那就很完美了。如果男友的朋友,大多是只顧自己玩樂的單身男孩,就好好考慮一下;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沒道理的。
3 看男友和自己相處的方式。一個人對女朋友用不用心,看他的行為,不要看他的言語。社會壓力很大,但絕不是冷漠的藉口。我有個朋友,和男友同居。她男朋友工作很忙很累,但只要有空一定去超市買菜買水果,補滿家裡的冰箱,或者帶著女友去聊天散步。
遠離消失的爸爸,祝願所有人都能在愛中治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