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步 | 瀨戶內海藝術季,不止是一期一會

2021-02-10 TripleNotes三稜鏡
瀨戶內海在四國地區,對於日本來講已經是鄉下地方了。因為三年一次的藝術祭,今年已經到第四屆,終於也不再小眾。身邊去過的人給我推薦說, 「你一定會愛上這個世界更多一點」,這麼高的評價我是不信的。而後竟發現,在天地之間與藝術作品不期而遇的那刻,真的感受到這個世界又美了一些。日本藝術祭非常愛在「自然」概念上做文章,北有越後妻友大地藝術祭,作品似從土壤間眥裂生長出來;再到香川的瀨戶內海藝術祭,島嶼間,山川,海浪,陽光,村莊,構成了如同是枝裕和電影中的一個個治癒閃回。瀨戶內海藝術祭分為春、夏、秋三季(春之感觸、夏之歡聚、秋之拓展)今秋被我們趕上最後一季,在十一前抵達,巧妙避開人群,獲得了絕佳的旅行體驗。藝術祭也不單單是「觀看」,去過那麼多美術館、藝術展,多為有距離的觀看者,然而在這裡,「場」、「域」對感官的影響被不斷放大,融入其中,感受島嶼自身的能量,甚至人類也成為展品的一部分,不由得內心湧蕩出很多感恩、平和、幸福。

每一天都心滿意足的我

說這裡是日本的「鄉下」,也的確是由碼頭,村莊,梯田和熱情的島民組成。查資料顯示早年是Bennesse為了復興這個因工業化而被廢棄的群島,引入了很多藝術家,修建美術館和一些隨處可見的小型藝術裝置,島民也都參與其中。今年藝術祭主題「海洋復興」,是希望通過舉辦藝術節,使瀨戶內海在全球化、高效化、統一化盛行的當下,島嶼的特性日漸流失之時,重新恢復昔日自然與人類交相輝映的盛況,讓藝術與當地文化緊緊聯結。這裡大部分藝術作品不會太大型,更多會是裝置類,或是傳統建築的改造。需要去探索與尋找,在七零八落的房屋之間、在雜草叢生的樹林之中、在無人問津的海島盡頭,都可能偶遇驚喜。

住在小城高松,每天的任務就是早早起床「跳島」。固定的乘船航班精確到分鐘,感覺像要去遠方探險的挑戰者,背上背包,拿上地圖就上路。

直島不算大,按照規定路線一天可粗略看完,安藤忠雄的三個館,草間彌生的兩個南瓜,李禹煥,James Turell,蔡國強這些閃亮的名字都即將出現,無疑是我第一期待。而後證明我的所有感動都留在了直島,建築與自然,光與暗,都靜謐地散發著能量。

圖片來自benesse-artsite.jp

安藤忠雄帶領設計了島上的美術館,都帶著他強烈的印記,錯落地形成一個清水混凝土建築群落。第一站去的地中美術館早早訂好了票,收藏有莫奈、James Turrell,Walter de Maria三位的作品。我們下錯了站,一路氣喘籲籲地走山路上來,瞬間被館外小路上現實版的《莫奈的花園》打動,精緻的花叢美得讓人內心迅速溫柔下來。

小池塘裡睡蓮開得正好,小路兩邊不同種類的花叢也讓你恨不得想掏出畫筆,正在驚嘆時,轉角就到了地中美術館。可惜場內統統不能拍照,我們也乖乖把所有東西都寄放在了門票處,輕盈地身在此山中。地中美術館本身就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安藤忠雄這位「清水混凝土詩人」,在此種下了許多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藝術理念。美術館因位於地下而得名「地中」,卻巧妙地在每一個主展館引入了自然光線,步行至主展館之間穿過各庭,會逐漸感受到自然光線悄然滲入。在潔淨的地下清水混凝土空間裡感受自然空氣、溫和光線,有一瞬間想要對這位建築家鞠躬,感謝他如同上帝之手一般賜予人類如此崇高的建築。尤其當走入主館內,莫奈晚年三幅大型的睡蓮印入眼帘時,有一種想要流淚的衝動。在奇特柔和的自然光之下,藍紫色調的印象派氣質把人帶入氤氳的夢幻世界,彌散一種平和且靜謐的震撼。在館內望天,空中的雲朵變換,交替,被溫柔的風吹散合攏,它們在頭頂正方形的窗口移動,是一副靈動的畫,自然的饋贈降臨人間。館內還有近幾年很火的光與空間大師 James Turell,和大地藝術家Walter de Maria。沉浸在其中像是在把玩藝術。秩序井然,體驗特別,但於我已經沒有莫奈震撼了。

 James Turell-「House of Light「

Walter De Maria-Time/Timeless/No Time 

不遠處的韓國藝術家李禹煥美術館同樣出自安藤忠雄之手。李禹煥作為「物派」的靈魂人物,常常在作品中表達周莊思想與東方禪意。館內有供打坐的休息室,寥寥幾筆描繪造物關聯的畫作等,但我對李禹煥的作品沒有太多感受,只覺得場館內適合練瑜伽。甚至對室外連接海灘的幾處裝置更為感興趣。石頭、金屬、土地,走在太陽下仿佛吸收了天地的氣韻。來到有名的 Benesse House ,這裡是以最初的提出藝術興島的Benesse Corporation命名,集hotel與美術館為一體,住宿需要提前半年預約,簡直是世界最難預約到的酒店之一!我們也只是有幸路過觀望兩眼。Benesse House 同樣是把作品與建築融合得恰到好處,誰也沒有搶誰的風採,互相點綴,呈現冷峻又優雅的氣質。剛好太累在二樓吃了午飯,窗外的海景,藝術裝置,桌上的墨魚咖喱飯,讓我這人生又增添了些許保值的鏡頭。附近的沿海小路上有我非常喜歡的中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的藝術裝置《文化大混浴》,在拐彎小樓梯下面,差點錯過。作品是在一圈按中國風水布置的太湖石中間放一浴缸,但浴缸裡空空如也,摸不著頭腦。後來查資料得知這是蔡國強97年在紐約首次開始展出的系列作品,中間應該是由不同膚色種族的模特在浴缸中「混浴」,《文化大混浴》得此名。
經過非常熱門的草間彌生南瓜,島上有黃、紅兩個,分別在上島碼頭處與沿途路中,很多人拍照打卡,它與遠處隱沒的山,波光粼粼的海,潮溼的風形成了趣味的對比。我本來對草間彌生的作品無感,匆匆拍了照也算參與過。八點是最晚的船從直島離開,一天時間並無法把「家計劃」看完。但依舊感到滿足,就著夕陽經過一個泡湯的館,滿足好奇我決定去泡一下,沒想到這裡也是藝術祭作品之一:湯池的裝飾有種說不出的光陸怪離,不僅僅復古蒸汽波帶點60、70年代古樸風,還泡出了些許cult味道。躺在水池裡,仰頭會看見一隻巨型大象,是一隻仿真裝置站在牆上,在迷幻的樂曲中會產生奇妙的腦電波反應,全然放鬆的我像是躺在了賈木許的電影裡。

小豆島很大,盛產橄欖和醬油。我們選擇住了一晚。酒店正對著著名浪漫景點「天使之路」—— 這條海中小路,在每天有兩個時段海水退潮,會露出細長沙洲道,據說和喜歡的人一起走過會收穫幸運。

不得不說日本真的很會營銷,據說很多人來這裡拍婚紗照。景色實在普通,但有這樣的浪漫小故事也讓人對小豆島好感倍增。

來小豆島主要是想看臺灣藝術家臺灣藝術家王文志的作品《小豆島之戀》,它是以四千株竹子建起的巨大穹頂建築物,是與當地人一起合作完成的藝術。作品「降落」在山間梯田中,這個龐然大物出現在眼前時有點震驚,自然再一次早就了自然。走進內部,透過竹子間的縫隙,各種角度照射入的光線與自然微風,營造出一種十分禪意的場域,隨意打坐,耳邊能聽見山裡的風吹,仿若一個隨時會消失的,神聖的,修煉場所。小豆島還有幾個有漂亮風景的好去處,但因為太大,無法步行,只能按照固定的公交車班次去往想去的目的地,有的公車錯過了要等兩小時,所以時間成本很大。決定不趕遠路去「打卡」,而跋山涉水走了半小時山路去看一個職人展。氣喘籲籲地到達半山腰的展館,我們立馬沉靜下來,漂亮的器物,精緻的點心,職人沉靜的能量四溢,我們像都市闖入者般驚嘆這個偏遠小島的靜謐。
下山的路上,我們提著買好的器物,想起這間遠離中心,也許不會有人走路前來的遠屋,想起與老闆聊天得知他最喜歡的地方是成都,還愛上了那裡的灌湯包(?)一系列不真實的場景,都覺得像在做夢。走之前在山裡吃了排名第一的冷麵,面對著王文志的作品,面對著種滿桔子樹的梯田,有種豐收般沉甸甸的滿足感。

山海環繞的豐島是我除直島外的最愛,小島本身就充滿了無窮的生機。

最有名的豐島美術館,遠看猶如天空掉落的水珠。設計師用建築吸納了豐島所有的地域特性,展現了這裡關乎自然的一切,風、森林、天空、水、氣候、溫度、聲音、氣味. 這個場館只能存在於這裡。

從外面看豐島美術館

進入白色「圓蛋」內,安靜地沉浸於潔淨空間,觸摸土地,聆聽海浪,觀察滑進水窪的露珠。

你可以感受到島嶼的脈搏與自然的能量。躺下,冥想,休憩,仿若回到母體。這裡沒有美術作品,human being 便是作品了吧。

徒步至豐島的另一頭,會看見由法國藝術家Christian Voltanski打造的「心臟音博物館」。
有許多人在我們之前出生,也有許多人在我們之後死去。「聽別人的心跳」,這件事發生在死亡之前頗有浪漫意味
它如一個在世界盡頭的小木屋,面朝大海。走入實驗室,你可以帶上耳機聆聽世界各地參與者的心跳。電腦屏幕上可選擇國家和參與者的名字,在聽到激烈或溫柔的心跳時,會開始猜想,到底是一位金髮壯年還是優雅老太? 陌生名字的生命從未如此鮮活。另一間完全黑暗的實驗室,會有被大聲放出來的心跳隨著燈光閃爍。巨大的聲響飽含了對生命的敬畏。我們當然也錄下了自己的心跳,在一間小小錄音房裡開玩笑,如果進行反藝術行為,錄下此刻肚子的咕咕叫,是不是更鮮活一點?

心跳CD在此盒子中,帶著它回了家

除去在海島的時間,我們都呆在小城高松。沒想到會這麼喜歡這裡,安靜、簡單、舒適。高松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比如一家生活方式店鋪963,一半是餐廳一半是展出的職人作品,我們去了七、八次,買下的東西都可以做一次展覽了。還有面朝大海的咖啡廳、中島喬治的博物館,和如同版畫景致的慄林公園,都可以花時間慢慢探索。把感想寫成隨筆,一不小心寫了很長,但其實這並不是一篇攻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行節奏。無論是高松還是瀨戶內海大大小小的島嶼,都適合放慢神經,認真發呆,若是要把整個藝術祭的東西都看完,我猜要花一個月的時間才夠。對我來講飛到另一個國家去欣賞也許抽象的當代藝術的有趣之處在於,古典藝術總是讓人一眼就能感受作品本身帶來的美感、技藝和作者想表達的內容,且大家對於這種美的感受也是大體上趨同的。而面對現當代藝術,在作品面前,每個人卻會有不同的顫動。有人懷疑這是藝術嗎?有人卻很精準地被觸動,在個體的小宇宙裡,達成了瞬間爆發的烏託邦。所以這篇文章僅限於我自己微小的場域振動,私人感受。但在任何時候,即使藝術祭結束了,我也十分推薦你去瀨戶內海,也許能觸碰到你宇宙裡爆發的異色世界。

相關焦點

  • 一期一會,兩個高中生的嘮嗑,磕出了我的懷念,瀨戶內海
    關鍵詞: 嘮嗑 池松壯亮 菅田將暉 一期一會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一部很小清新,很低成本,很不電影的電影。瀨戶內海。一開始聽到這個片名的時候,金箍棒感覺該不會是說在日本「瀨戶內海」這個地方發生的各種事情什麼的。
  • 日本輕喜劇電影《瀨戶內海》
    今天分享的是一部日本輕喜劇電影《瀨戶內海》,這部電影在2016年上映,到現在已經3年過去了,大家肯定好奇為什麼突然間要分享這部幾年前的電影吧
  • 瀨戶內海
    「瀨戶內海」這個名字像是一個人名,或是一個地名,但其實它是兩個人的名字。影片一開始是兩個中學生坐在臺階上聊天,他們就是瀨戶小吉和內海想。這讓我以為這部片會不同於我之前看的日本電影,結果也是真的不同,但與我的期待是不一致的。
  • 《瀨戶內海》請珍惜身邊的那些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是日本茶道中的用詞,無論相逢、相知、相愛,亦或是相忘,都是人生只有一次的際遇。瀨戶說:「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在生活。「可能是由於年齡的原因,這句話給予我非常大的感同身受。在步入大學的那一瞬間,面對豐富自由的新生活,孤獨感卻愈來愈強。身邊的人並不少,舍友一起同進同出,社團也有很多可以聊天的新夥伴。
  • 電影| 瀨戶內海,75分鐘的冷笑話
    片長: 75分鐘瀨戶內海,日本海峽名,位於九州、本州、四國之間的內海《瀨戶內海》,是日本關西的高中生瀨戶小吉和內海想的扯淡昨天剛剛看完,一部只有75分鐘的電影,一部兩個高中生的閒聊撐起75分鐘,或者你可以把它當成75分鐘的訪談節目。
  • 《瀨戶內海》瀨戶內海
    瀨戶內海 一期一會希望你也可以遇到一個你說什麼都接的住的無聊又有趣的人吧兩個人,從開學到放假,從白天到夜晚,話題瑣碎隨意,什麼都說,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說明白。
  • 《瀨戶內海》一期一會的緣分
    很喜歡影片裡內海的一句疑問「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總是會發生這麼多的問題呢?」。是的,這部影片的主題其實是探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古龍說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與人之間產生的問題其實是很綜合複雜的,卻又可以很簡單。可以是瀨戶和內海相互吐槽對方的缺點,或者比賽誰點的煙花更快熄滅,亦或是共同為死去的貓咪哀悼。這些問題所產生的情緒其實與真實生活中所面對的一切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 《瀨戶內海》兩個傻狗:一期一會
    有的人一期一會,有的人不見也可,有的人不負遇見,瀨戶和 內海他們在那個小河邊,珍惜著,訴說著他們的一期一會。我也在我十五六歲的夏天,手裡一杯聖代,背上是沉甸甸的書包,站在燥熱的紅綠燈🚥路口前,和我的小夥伴滔滔不絕侃侃而談就是一兩個小時,那時的我們就是兩個傻狗,我們也終於做到珍惜,不負遇見,一期一會。
  • 日本瀨戶內海「食」計劃,瀨戶內海美食推介
    要準備前往日本瀨戶內海的朋友們,肯定有個計劃縝密的旅遊行程表,不是馬不停蹄地地跳島看藝術品,就是午晚餐常常隨便吃。不過選個好餐廳,坐下來慢慢品嘗瀨戶內海當地料理,用舌尖體會島嶼的一切,感受食物與藝術結合的魅力,也是一種旅行方式。
  • 日本旅行地圖 | 瀨戶內海,專治各種人間不值得
    只屬於《瀨戶內海》的冷笑話可能只有看過電影的人才懂沒錯,有一部電影也叫《瀨戶內海》說起日本你會想起東京還是京都或者大阪、北海道我會想起瀨戶內海瀨戶內海,日本的「地中海」,廣義上指的是本州、四國、九州之間的海域,風光旖旎的海岸線,密密麻麻遍布著3000多個島嶼。
  • 錯過等三年,日本瀨戶內海藝術節又回來了!
    打敗東京、京都、大阪等熱門目的地,成為唯一入選前十的日本地區。除了有如畫般的美景之外,瀨戶內海還孕育了三年一度的藝術節,引得全球各地的文藝青年們來打卡。主會場包括:直島 / 豐島 / 女木島 / 男木島 / 小豆島 / 大島 / 犬島 等,瀨戶內海幾個重量級的群島都在裡面,真的要好好玩一次咯!
  • 日本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的開始
    文/文化世相日本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型國家,是大多數年輕旅行者們的目的地,對於大多數遊客們來說,北海道、京都、大阪……總是最常去的地方。在日本旅遊的遊客們,無論是穿梭於霓虹燈間感受這個國家的文化,還是於眾多購物場所進行血拼,都是獨特的旅行過程。其實日本還有個非常小眾但卻絕對是重量級的目的地,那就是瀨戶內海,這裡以原生態的風土人情和卓越的當代藝術而吸引著文藝青年和藝術家們的目光。這裡也是國際藝術節的開始地,下面讓我來為大家介紹這個美麗的小鎮吧!
  • 三年一次的瀨戶內海藝術節,你準備來跳島了嗎?
    >#藝術行旅 · 日本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如果你想嘗試新路線不妨跟著廣州設計周·遊學院來一趟瀨戶內海週遊群島感受不一樣的日本 體驗不一樣的設計(遊小院特意獻上一份攻略,特別是文末有超級福利2010年,以日本香川縣為首的瀨戶內海 12 座大小島嶼和 2 個港口城市為舞臺,第一屆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拉開了帷幕。
  • 萌芽經典 | 瀨戶內海的尾道
    瀨戶內海的安逸是日本之旅中我最留戀的特質,那是種真正的歲月靜好,讓人忍不住想在某個海島上住下來。谷崎潤一郎在《旅行雜話》裡提到過他如此喜歡瀨戶內海:住在不知道是屬於廣島縣還是愛媛縣的某個小島上,居室乾淨,飯菜味道不壞,因為是海島,魚自然很新鮮,被褥舒服,光吃魚糕就夠了。其實日本最讓我留戀的,大概也是瀨戶內海了,究其原因,也許真的是因為瀨戶內海太安逸了。
  • 瀨戶內海的魅力風土,日本料理的巨匠傳承
    在瀨戶內海北岸的小城岡山,有一位年輕有為,才華出眾的年輕人,他曾經在京都的傳奇名店菊乃井修業,師從日本料理巨匠村田吉弘,隨後回到家鄉岡山獨立開店,我會時常來到岡山拜訪他,追尋我心中完美的日本料理。請參考夜宴瀨戶內海--最高京料理的季節美感和藝術傳人和祥雲瑞氣--至高京料理的薪火相傳和明日之星黃昏時分,回到岡山縣立美術館旁邊的嫻靜住宅街,這間精美雅致的部屋散發出迷人的古典韻味
  • 冷門電影|《瀨戶內海》 不是你以為的瀨戶內海
    縱觀現今世界的電影派別,好萊塢大片、印度神片、韓國的揭露現實系列等等,世界各國的影片都百花齊放,今天小編想要推薦的則是自成一派的日本小清新影片—
  • 日本瀨戶內海「過於乾淨」影響漁業 政府:將組織「排汙」
    來源:海外網日本瀨戶內海(資料圖)海外網10月25日電據日本時事通信社25日報導,為了改變瀨戶內海部分海域因「過於乾淨」而導致漁獲量減少的現狀,日本環境省計劃向海中排放富含營養物質的報導稱,近年來,由於海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過少,瀨戶內海地區出現了養殖海苔顏色變淡、漁獲量減少等問題。日本環境省的一名官員表示「海水過於乾淨」,將採取措施改善現狀,保護漁業和養殖業。
  • 《瀨戶內海》日式小品
    「瀨戶內海」本是日本本州四國的一片海域,電影由漫畫改編,用這個地名分隔成兩個性格截然不同卻意外合拍的高中二年級男生,瀨戶小吉和內海想。一個憨直話多,一個沉默多才。瀨戶擔任滑稽的耍寶,內海負責找茬吐槽。一唱一和,一逗一捧,各自扮演著在日式文化裡被稱為「漫才」的角色。在中國,東北人一開口就自帶喜慶,日本的大阪人也差不多如此。故事的背景發生在關西,瀨戶的一口大阪方言讓人忍俊不禁,增添了不少喜劇的成份。
  • 為什麼日本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狹長的區域內?
    日本人口密度分布圖我們發現,日本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狹長的區域內,這一地區集中了全日本近70%的人口。瀨戶內海是一個位於本州島西南部,介於四國島和九州島之間,總面積近2萬平方千米。瀨戶內海沿岸地區分布著大阪、神戶、廣島、北九州、松山和高松等城市,人口眾多。太平洋沿岸地區,主要是指本州島東南部,面向太平洋沿岸的區域,這裡分布著名古屋、靜岡、東京和橫濱等城市,人口眾多,其中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地區,是日本人口分布最多的區域,東京都市圈的人口總數超過3700萬人。
  • 2019盛夏的瀨戶內海藝術祭
    瀨戶內海在日本四國地區,對於日本來說已經是鄉下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