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發電」還是「用錢發電」?B站的「破圈」困境

2021-01-07 金融界

來源:盒飯財經

作者:王梓鍵

作者 /王梓健

來源 / 盒飯財經

B站「破圈」,是2020年黯淡的商業世界中少見的一抹亮色,但它也在為此付出代價。

2020年6月14日,巫師財經與B站的羅生門事件,並沒有在雙方隔空喊話,要訴諸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的爭議中完結。

B站UP主出走,並非首次。從B站開始破圈之初,不少老用戶和老UP主便已陸續離開。

巫師財經作為知識區的核心UP主之一,曾B站破圈戰略樹立的標杆。隨著知識區推出,B站進一步摘掉ACG文化標籤(日本生產或帶有日式風格動畫、漫畫、遊戲),利用泛知識內容引入全年齡段用戶。

情懷是一個圈,圈裡的人想出去,圈外的人想進來。

從ACG文化基地,到年輕人聚集地,再到徹底擁抱全年齡段用戶對標YouTube,每一次拉新必然伴隨著流失。

如何在調性與更廣泛的影響力,乃至商業化能力之間取得平衡,這是知乎、豆瓣、乃至曾經的天涯論壇都曾面對的難題,一腳天堂,一腳地獄,B站對這道題解決的怎樣?

A

和年輕說再見?

陳睿曾經表示「B站對應的就是年輕人,年輕人喜歡什麼,我們就有什麼」。

但似乎從B站破圈開始,昔日的小破站已不願意再取悅年輕人,過去年輕人一手締造的社區文化也變了

2020年6月初,最新版本的嗶哩嗶哩app更換了啟動頁面,將過去的2233娘(B站logo站娘)換成黑白色小電視,這一行為引起了老用戶們的集體抗議。

「在商業面前,情懷一文不值」,為了證明自己的情懷,甚至有老用戶將B站從建站開始所有的封面圖片全部梳理出來。

在這些老用戶眼裡,2233娘和"bilibili 乾杯"已經成了一種IP,他們是老用戶情懷的寄託,也是社區文化的代表。當小眾文化自留地要被主流內容侵佔,兩者之間的衝突就會被激化,B站不再年輕也就成了討論的焦點。

「一代新人換舊人,B站早已不再年輕」。類似的言論,在B站宣傳片《後浪》推出時達到了頂峰。

《後浪》作品中穿插了大量「精英們」的生活體驗,其中包括體驗極限運動跳傘,在鬧市進行漢服cos,在電競世界叱吒風雲等鏡頭,這也成了網友們詬病的焦點。

「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生活,大部分年輕人都在為生活奔波,為事業和學業拼搏」,在宣傳片《後浪》發布後當天,B站出現了《前浪》,《非浪》等反諷題材的作品。

在知乎,關於問題「如何評價B站2020年五四青年節宣傳短片《後浪》」的討論迄今為止已達到5萬關注,3666萬瀏覽,該問題也在5月4日當天登頂知乎熱榜。

微博用戶袍哥書生評價說「B站這一輪圈的不是年輕人,是害怕不再年輕的人」。在很多年輕用戶眼裡,何冰對「後浪」的讚美更像是故意做給「前浪」看的。它切中的點是中年人對年輕的懷念和憧憬。而B站也的確需要這些擁有更高消費能力的「前浪」加入其中,他們是B站電商、遊戲等業務的優質用戶群體。

除此之外,B站開始對遊戲和直播領域進行深耕,並通過籤約明星等方式為B站引入全年齡段用戶。籤約馮提莫,大手筆拿下《英雄聯盟》獨家直播版權,一場「吊打各大衛視」的跨年晚會贏得各路點讚,拉新策略簡單易懂。

2020年,B站更是在疫情中加快了破圈步伐, 2020年不足四個月的時間裡,已經有超過50位明星入駐B站,數量佔到了已入駐明星帳號一半以上。與此同時,2019年以來,入駐B站平臺的主流媒體、機構增多也為B站收穫了一大批粉絲。

在2019年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陳睿提到,「經過三年發展,B站在用戶結構方面呈現出了顯著變化,B站主流用戶群體從90、00後為主開始擴展至80後、70後。」它對全年齡段用戶的引入也讓整體年齡結構不再趨於年輕化。

其實,2020年已經不是B站第一次破圈,早在2016年,B站就通過「up主激勵計劃」鼓勵多元化創作,只不過,第一次破圈目的是ACG邊緣化,如今的破圈輪到了年輕人。

B

被犧牲的小眾文化

社區屬性是一把雙刃劍,在佔領垂直用戶市場同時,原有文化的壁壘也在阻礙著新用戶的進入。在B站破圈過程中,新用戶和老用戶的爭執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但這次B站似乎正在倒向新用戶。

事實上,B站對全年齡用戶引入確實對B站原有的氛圍造成了衝擊,一位自稱有十年站齡的B站老用戶告訴盒飯財經。

「最開始的時候,B站是動畫愛好者、Acg愛好者的聚集地,隨著一大批二次元愛好者的湧入,B站成了宅男的樂園。他們熱衷於追番和對喜愛的人物進行二次製作,東方系列、V家系列、拳皇系列都是創作的素材。

當時B站沒有那麼複雜,有行話,有梗,有共同的虛擬好友。像是『諸葛亮和王朗』,『義大利炮』,「98億的微笑」,每次看到類似的彈幕我們都能會心一笑。

但隨著大量新人的湧入,現在的B站已經不是ACG文化的樂園,而是像抖音一樣的大眾化網站。」

在這位老用戶看來,流行文化擠佔了小眾文化生存空間。

然而,一位B站新用戶觀點截然相反,「我是最近才進入B站的,因為我之前感覺B站非常low,我很難理解他們口中的二次元文化。但現在的B站有了很多我喜歡看的內容,無論是生活區還是新設的知識區我都很感興趣。」

類似問題也發生在豆瓣。豆瓣的運營模式是基於書和影視的內容輸出,這種定位也讓豆瓣聚集起一大批文藝青年。但隨著新用戶湧入,豆瓣的原始文化和新文化之間也存在衝突。

知乎用戶Aiden對此發表看法,「豆瓣有兩個最大的用戶群,一個是全網最喜歡明星八卦的粉絲,一個是全網最討厭明星八卦的文青」。

由此看來,新用戶和舊用戶之間,或者說大眾文化與小眾文化之間總是存在矛盾,B站引入新用戶、新內容同時就必然會一定程度犧牲舊用戶的利益。再加上A站與B站在二次元市場的競爭關係。對B站而言,舊用戶留存和新用戶的引入已經成為難以兩全的選擇。

今年4月,一項名為「心動剪輯大賽」B站活動將兩者的矛盾推向高潮。據了解,在該賽事中,排名前30名的作品都與肖戰有關,並且播放量不及票數的四分之一。

這引起了B站用戶對投票結果的質疑,但B站官方予以否認。這激起了大量用戶的不滿情緒,針對於B站官方聲明的評論一天內在站內破30萬,直到B站在當晚8點發布道歉聲明,事態才得到平息。

ACG小眾文化和大眾文化的矛盾,也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來。如果B站不能在引用新用戶的同時繼續保持原有 「氛圍」,這些B站原有的ACG玩家可能會重新在A站「安營紮寨」。

C

「用愛發電」還是「用錢發電」

隨著B站破圈腳步加快,它的商業化也不再像過去那樣畏手畏腳,這不僅體現在B站在非二次元領域大量投入,也表現在up主營收模式調整上。

然而,商業化沒有取得決定性進展的時候,B站曾經的社區氛圍已消失了大半。

在B站成立初期,up主們創作的動機通常都是興趣使然,濃厚的社區文化讓他們願意做出自己的內容貢獻,人稱「用愛發電」。但這種盈利模式明顯不可持續,一旦有競爭對手願意給出更高的回報,人才流失幾乎是必然。

為了扭轉局面,B站曾經推出三種補貼計劃。第一種是2016年推出的「Up主充電計劃」,該計劃鼓勵用戶通過在線打賞功能,花錢支持自己喜歡的up主,其中B站會抽成30%,這也是目前大量低端up主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大多數up表示,僅僅依靠這種分成方式入不敷出。

2018年1月25日,B站推出了第二種平臺端的補貼模式「bilibili 創作激勵計劃」,該計劃規定,粉絲量超過1000或者累計播放量達到10萬up主,可以憑藉稿件流量、質量,按照1000播放量約等於3元的比例獲取相應的補貼。

這份計劃目標投放用戶是腰部以上up主,在該計劃推出後,補貼計劃與廣告是腰部up主全部收入來源。同年9月,B站推出『懸賞計劃』,該計劃類似於鬥魚淘寶店模式,但由於實際收益不佳,很快於次年1月停止。

除了三種固定補貼模式之外,B站還推出限時活動——新星計劃,該計劃採取分區輪換制,對5萬粉絲以下的新人提供資金和流量支持。同時,為了留住頭部up主,B站還推出「高能聯盟」。官方表示,目前高能聯盟是邀請制的,只有獲邀加入的up主才能獲得高能聯盟認證。

然而,雖然B站為up主的商業化做出諸多努力,但B站似乎並不能在內容行業和平臺之間的激烈人才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巫師財經出走一事就證明了這一點。

2020年6月14日,巫師財經宣稱將退出B站。對此,B站回應稱,此前已經與「巫師財經」籤訂內容合作協議,本次事件為巫師財經單方面違約,若後者不撤回聲明,B站將訴諸法律。

當晚,巫師財經發布澄清說明:「協議未完成,與B站從法律上未建立合同關係,同時未享受任何相關資源。將通過法律手段處理後續事宜。」

知識區是B站破圈戰略重要一步。作為如今財經類頭部up主,截至6月13日,巫師財經B站粉絲數已經積累到了313萬。

對於出走原因,巫師財經表示,一個人兼職做科普視頻是費力不討好的行為,為愛發電的模式很難維持,未來視頻還會繼續做下去但不會上傳B站。同時,他也希望平臺能夠為創作者提供高薪,從而不為商業廣告發愁,專心做高質量內容。

此次事件的發生再次揭示出B站up主盈利模式不成熟的問題,當頭條、抖音等平臺開始聚焦於優質內容,B站創作者商業化程度就受到了考驗。

2017年,知乎數百位大V被頭條挖走,據說當時今日頭條給出籌碼不過是每篇200到500元不等,一個月至少10篇,每篇不少於500字,10000封頂。如今,同樣的事情正在B站上演。

與此同時,B站商業化也帶來營銷號成風,內容質量下降等弊端。

對於前者來說,他們通常會選擇抖音、YouTube等其他渠道的視頻進行搬運,這類視頻的點擊量通常很高。但對於B站來說,隨著大量圈外用戶的湧入,圈內的文化會被衝淡。

以彈幕文化為例,彈幕文化作為創造社區歸屬感重要元素,這種跨越時間維度的社交方式能夠為年輕人消解孤獨感,可如今B站彈幕多了很多刷屏、詆毀等負面內容,極大降低了視頻觀看體驗。

和B站相似,知乎在破圈的時候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有早期知乎用戶描述,「知乎在最初的時候知識性非常強,並且社區的氛圍也比較友善。但隨著知乎用戶量的提升,已經沒有多少認真回答問題的人,曾經交換意見的評論區也充斥著網絡暴力。如今的知乎充滿著浮躁的氛圍。」

可見,任何社區都會在商業化進程中衝淡原有的氛圍,如果放任自流,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劣幣驅逐良幣」,讓那些昔日的牛人們改換門庭,向頭部玩家靠攏。

總之,B站在破圈過程中將小眾文化和社區氛圍當成了犧牲品,但這些失去值得麼?

D

B站不想成為小老樹

「網際網路只有兩種產品,優秀的和死去的。」B站創始人陳睿,在目睹了堅持小而美的天涯和豆瓣兩大社區的興衰後,害怕自己還沒長大就老了。

破圈,是渴求更大空間的B站,尋求二次發育的第一要義。  B站於2009年6月26日創立時,天涯論壇正值壯年。藉助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黃金時期,截至到2013年8月,天涯社區註冊用戶數積累到了8500萬。

就像前幾年的知乎一樣,天涯論壇當時幾乎匯集了全中國的精英,各行各業的專業知識、哲學問題的交流以及深入的熱點分析在論壇中隨處可見。甚至連當下赫赫有名的網文《明朝那些事兒》,都來源於作者當年明月在論壇上發表的明史帖子。

但天涯社區在極盛之後便轉向極衰,2019年5月,天涯社區App月活躍用戶僅為181.07萬,排名469位。就連天涯社區創始人邢明也對此持悲觀態度。「天涯社區正在傾斜,但還沒有倒塌。如何止住傾斜,這次之後,恐怕再無機會。」

對於其失敗的原因,有網友評價,「現在就算在上面發帖之後也沒有人回,這可能是它難得用戶青睞的原因。」流量問題的確是天涯社區的致命問題之一,但這只是表象,其背後的問題錯綜複雜。

首先,初代用戶的興趣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變化,社區如果不能繼續滿足初代用戶的興趣,就要面對用戶流失問題,這些人包含相當一部分的社區文化締造者,也就是 「大牛」,頭部創作者的流失對論壇的氣氛造成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第二,社區氣氛的維持也相當重要,天涯論壇「當年明月」事件被稱之為由盛轉衰的分界點,由於明月帖子點擊量增長過快,對老寫手造成壓力,再加上論壇內部『互相攻訐』成風,明月很快被論壇內幾乎全體玩家針對,以至於明月不得不出走新浪。

第三,天涯論壇在流量最高的時候錯失了轉型的時機。

類似問題也發生在豆瓣,知乎網友弗蘭克揚吐槽,「在豆瓣,全站熱門貼都只有幾百點讚,這在知乎是完全不可想像的,99%的人玩的都是單機版,不溫不火可以形容當下的豆瓣。」

事實上,從心理學看來,用戶發帖目的就是尋求認同感,點讚和評論都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就商業化而言,以內容變現為目的的創作活動,其根本還是倚靠平臺的流量。

一旦平臺失去流量,沒有特殊需求的創作者和用戶就會向擁有流量的地方聚集,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就此發生。

以上兩個社區面對的問題和B站如出一轍,ACG文化只能吸引到相對年輕的用戶,當用戶年齡增大,大部分都會對二次元失去興趣;B站盈利途徑單一,一個生產PUGC的視頻網站很長時間將遊戲作為主要收入,這個故事很難讓投資人信服。

如果B站不在小眾社區鼎盛時趁勢而起,他以後也只能在二次元的領域內和A站、C站、D站一樣苟延殘喘。

當網際網路剛剛興起時候,這些社區之間還有在流量市場重新分配蛋糕的機會,但當網際網路紅利消耗殆盡,商家進入存量競爭,現有流量將很大程度決定以後的增長。這或許是B站陳睿寧可大量燒錢、引入全年齡段用戶也要跑馬圈地,提升日活的原因。

B站破圈決心體現在財報上。2020年Q1,B站營收為23.15億元,同比增速達到了68.59%,但環比營收增速相對於2019年Q4的73.75%與Q3的72.31%有所下降。然而,B站「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仍未改變,甚至隨著B站破圈腳步的加快,虧損幅度也在增大。

財報顯示,B站2020年Q1淨虧損為5.39億元,同比擴大175%,虧損額度創歷史新高。自2018年Q3開始,B站的單季度虧損就突破了2.5億元,2019年全年虧損甚至達到了13.7626億元,相比於2018年的-7.329億元,虧損擴大近乎一倍。

從用戶增長角度看,B站破圈收效顯著。以2018年Q1作為參照,2020Q1的日均用戶播放數上漲9.93,日活和月活人數分別增加2281萬人、9490萬人,付費用戶增加1090萬人,日均用戶時長增加11分鐘。

在2020Q1,B站除遊戲外的增值服務業務、廣告業務、電商及其他收入分別為7.9億、2.1億、1.6億,同比增長分別為172%、90%、64%。

但在視頻與直播市場,B站破圈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用戶時間爭奪的零和博弈中,B站遭到了眾多巨頭的狙擊。

在視頻市場,B站和騰訊、愛奇藝的長視頻以及抖音、快手的短視頻互為競品。在直播市場,B站也要和快手、字節跳動、鬥魚等公司正面交戰。

6月11日有消息稱,騰訊控股的鬥魚和虎牙即將合併,意圖整合資源後增加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如果消息確鑿,B站在直播領域的市場份額將被進一步壓縮。

面對競爭殘酷的市場環境,B站很難再用「年輕」的招牌和ACG文化自縛手腳,「泛娛樂向」和「全年齡化」是必然之選。

為了迎合全年齡段用戶的品味,B站勢必要強調大眾文化,讓原有的ACG文化不再主流;為了吸引更多全年齡段用戶,B站不得不稀釋原有的社區氛圍,一再降低內容和互動門檻,創造更多的泛娛樂內容。

至于越發浮躁和大眾化的環境,在B站看來,這是破圈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如果他年輕了,他講給資本市場的故事,將難以支撐。

但是,如果粉碎了的圈子,一直標榜自己屬於年輕人的B站,又該如何邏輯自洽?

相關焦點

  • B站要撕的不是巫師,而是「用愛發電」的帽子
    巫師財經的告別視頻,被普遍解讀為對「用愛發電」模式的不屑。巫師在告別視頻中提到,其帳號沒有任何商業化,而且恰飯收入太低,自己用愛發電的積極性降低了很多。巫師慨嘆,兼職做科普視頻真是費力不討好。這是個十分危險的信號,B站對此反應強烈。事件發生後,B站很快將雙方合作協議首頁截圖與溝通郵件截圖對外披露。
  • 用愛發電的B站,為何如今需要充值會員,根源在於動漫版權費!
    曾經的二次元聖地B站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對於很多熱愛過B站的每一位小夥伴來說,它還是我們心中的小破站,但是很多東西早已經是物是人非了!B站曾經承諾過永遠不會收費,但是在經一項自我調查後,開啟了一輪收費模式,大補了一次血。
  • 巫師財經出走B站 「用愛發電」的視頻創作者也要恰飯了?
    巫師財經宣布退出B站用愛發電的巫師要恰飯了?6月14日,知名財經知識類UP主「巫師財經」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則名為《鮮衣怒馬少年時》的視頻,宣布正式退出B站。視頻中巫師表示,自己此前從未過接過廣告,也沒有任何商業化的行為,但近期在B站「用愛發電」所做的視頻效果反饋不及預期,自己開始思考靠熱情做入門科普的模式是否可持續。
  • 宣稱「用愛發電」的蔡英文,執政後怎麼就打臉了?
    文丨梁延 審丨暗藍為了保護臺灣地區環境,臺中市政府一直禁止臺中火力發電廠的2號、3號機組發電。近日,民進黨當局批准2號機組重新點火發電,這一行為引發臺中市政府的強烈不滿。臺中市政府的觀點是要保證民眾的健康,民進黨當局的觀點是要保證能源的充足供應。
  • 新黨呼籲用大陸能源:難不成真用愛發電?
    難道真的靠愛發電,高喊「愛臺灣」就會有電嗎?反之,兩岸同屬一中,共同邁向統一,那能源問題就有新解,能源完全可以和大陸共享,不是嗎?2日,臺電發言人林德福表示,核電廠發出的電力向外運輸一定要經過電塔,因電塔倒塌電路不通,電廠啟動保護措施自動跳機。
  • 用愛發電!《別的月刊》第二期回顧
    「用愛發電」 是一系列關於偶像和粉絲的討論。「4 月 25 日 ——  別不承認,遊戲玩家跟追星粉絲也沒什麼不同飯圈和遊戲圈的交集,似乎比我們以為的要大?其實大家都卑微,都在用愛發電,何必彼此看不上。祝你磕 / 氪得開心!
  • 蔡英文"用愛發電"不靈驗 開始盤算借"五府千歲"發電?
    據統計,上周的「815」全臺大停電總計導致島內668萬戶、逾半人家沒電用……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來,始終不忘捕捉各類機會,將「臺灣」與「國際」做連接,以藉此提升曝光度,怒刷存在感。此番,「半個臺灣陷入黑暗」的重磅新聞果真如其所願,引發國際媒體關注,幫蔡英文執政下的臺灣大大增加了「國際曝光」。
  • 你們用愛發電,我們用酒取暖
    當時集會的人群裡有人打出了橫幅「用愛發電大隊」。從此以後,用愛發電就成了大陸網友嘲笑臺灣人單純無知的笑柄,同類的還有「茶葉蛋」和「泡麵」這些梗。東北有句老話叫:笑話人,不如人。經過這一波的科普,那些曾經嘲笑過臺灣「用愛發電「的大陸網友們,終於可以確認了,我們和臺灣的發電方式不一樣,我們是用煤發電的。當然了,就算是在臺灣,也沒有人會真正相信用愛能發電,那不過是一個口號而已。
  • 臺灣之光 | 從「用愛發電」到「內鬥發電」再到「鴕鳥式節電」
    一面是紙上談兵,比如池塘鋪太陽能電板、農田種電、離岸發電等;一面是畫餅充飢,許諾「非核家園」、用電無憂,卻遲遲不見任何取代核能發電的具體政策。說是到2025年臺灣天然氣發電佔總發電比例的50%,燃煤30%,綠能20%。目前臺灣的核能供電佔總電量的16%,綠能供電僅佔不到3%。如何才能做到?幾乎沒人看好。
  • 「用愛發電」是靠鄰居的熱情?蔡英文當年到底怎麼說?
    華夏經緯網8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8月15日下午4點51分,臺灣「中油」公司員工人為疏失,造成全臺無預警大停電,「用愛發電」也順勢被民眾拿來創意發揮,成了近日最紅的流行語。有網友問:「用愛發電的原理到底是什麼?」究竟「用愛發電」怎麼來的?
  • 不是B站變味了,而是味道變淡了,「用愛發電」真的有極限
    #英梨梨的動漫屋#對於許多B站的老用戶而言,「用愛發電網際網路時代,流量為王,「用愛發電」且沒有新內容,B站又能走多遠?這一點從各大動漫UP的轉型就能看出來,曾經動漫一條路走到底的動漫UP主,又還有幾個仍在堅持只做動漫內容?從那些動漫UP的視頻數量比就能看出來,並不是B站變了,而是二次元的味兒變淡了。對於我這個動畫觀眾來說,其實B站的變化的確很大,最初的B站只能靠著盜版動畫和部分正版動畫生存。
  • B站關於Lex的5個梗,用愛發電沿用至今,公鴨嗓過分了
    用愛發電用愛發電是Lex在一次與粉絲的互動中,有位粉絲問他有沒有接合作。我們的Lex在聽到後直接拒絕,並吐出了一句名言——不接,不給,我蕾某人用愛發電,不打廣告也不知道怎麼打廣告。這句話因為它的有趣和實在的風格被網友們喜愛和傳送,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Lex是一位特別憨厚且忠於動畫的非常棒的UP主。
  • 五年老Acer用愛發電,鄙視二五仔騎牆恰飯
    二次元在嗶哩嗶哩(小破站)破圈之前是個小的略顯封閉的信息圈子,其實這個圈子的所創造的信息內容都挺中二,如今想要聽聽那些Acer關於A站的看法。以下內容為正文:五年老Acer用愛發電,鄙視二五仔騎牆恰飯 1 多年以前,「Acer」這個詞我一直以為是那個全球五大PC生廠商的Acer(宏碁),從不知道這在A站成為了一群用戶的自稱。
  • 嘿朋友,你上B站嗎?那你知道用愛發電從不打廣告的蕾某人嗎?
    如果你常年混b站的話,你肯定不會不知道蕾絲大佬這個人。蕾絲大佬全名LexBurner,是b站的知名up主。他主要更動漫雜談這一片。他在一次評論粉絲私信時說:「我蕾某人用愛發電,不會打廣告,也不知道怎麼打廣告。」但是緊接著他的視頻裡就來了一發廣告。
  • 你真以為b站真是靠愛發電賺錢?
    大會員那點錢,連補上贊助嗶哩嗶哩籃球隊的贊助費都不夠,b站的戰略大方向一直都是把b站打造成中國的acg樂園,靠著更優質更便利的視頻觀影服務,以及得天獨厚的二次元氛圍吸引用戶常駐,然後靠視頻之外的項目實現盈利,這做法既聰明又討喜,b站現在幹的就是如何用這強大的人氣,在視頻之外實現盈利,為此做了很多嘗試
  • 傲嬌的B站:用愛發電 如何盈利?
    優質UP主聚集地 視頻網站中的異類熱播劇每年都不會缺席,琅琊榜、白夜追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愛一部接一部,最近愛奇藝獨播古裝大劇延禧攻略又一次刷屏,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陣仗,讓我們看到視頻網站競爭的白熱化。燒錢購買版權、自製vip獨播劇是阿里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搜狐視頻等主流視頻網站的策略。
  • 宮牆謝幕,用愛發電!
    思凡將會用更好的原創戲劇作品回報給所有關注思凡戲劇社的人們,請大家繼續關愛、支持思凡戲劇社。——《宮牆內的芭蕾》,這部由思凡戲劇社精心打造的宮廷話劇用僅僅1小時20分鐘的時間,向在場觀眾演繹了一場晚清傳奇大戲!
  • 奪回敖廠長、發布花火計劃 B站「用愛發電」將成過去式
    用愛發電太慢,B站「花火」提速7月7號,與敖廠長回歸同來的,還有B站最新發布的「花火計劃」,以鼓勵更多UP主和品牌主直接對接,為了吸引更多品牌方和UP主與B站建立排他的穩定合作關係,8月1日前,B站將限時免收平臺服務費。
  • 微軟再添一把火,臺積電卻岌岌可危,只能用愛發電
    於是,臺積電的機會到了,未來卻岌岌可危,只能靠愛發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電力彈性係數2015年,張忠謀便說:「缺電是最大的憂患」。據悉,臺積電的3nm工廠投入運營,耗電量將達到驚人的70億度;2019年,臺積電全球能源消耗量已達143.3億度,即未來耗電量將超過210億度;然而,2019年中國臺灣的發電量不過是2400億度。
  • 蔡英文重啟核電違反競選承諾 媒體:不是用愛發電嗎
    有人說,未上臺時曾響應「我是人、我反核」的蔡英文,現在是換位子就換了腦袋,還是已不是人?反核的那個蔡英文哪裡去了?  重啟帶出「髮夾彎」  臺灣3座核電廠共6部機組,目前僅核三廠1號機組正常運轉,今年夏天能否穩定供電引發憂心。臺當局「原子能委員會」6日稱,核二廠1號機去年第25次大修後,臺電公司依規定提出再起動臨界申請,經審查即日起同意該機組起動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