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鮮」的刀魚,已成為春天人們最惦念的味道。
近日,上海西郊5號餐廳的孫兆國師傅善意提醒大家:「今年起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與物種資源,國家永久禁捕長江刀魚,大家品嘗到刀魚餛飩和刀魚都是長江本江以外水域的刀魚了,也就是說都是海刀和湖刀,因為真正的刀魚只有到清明節期間才有。所謂現在打長江刀魚名字的基本上都屬於編故事。」
鮮美至極的刀魚
刀魚和鰣魚、河魨和鮰魚一起被譽為「長江四鮮」,是春季最美味的時鮮。刀魚,身形狹長而側扁,似一把尖刀,名字由此得來。刀魚最大的特點是肉質極其鮮美、細嫩,有「天下第一鮮」之稱,因而本文所說的刀魚,並不是北方人對帶魚的另一種叫法。
每斤上千元的價格,野生江刀早已不再是百姓餐桌上的普通時令菜,其數量因持續捕撈,一直呈下降趨勢,但市場需求量大,所以價格居高不下,最高紀錄破過萬元一斤。
海刀和湖刀成為主角與往年相比,今年長江禁漁政策更為嚴格。以前禁捕,只要獲得刀魚專項捕撈許可證,漁民就能在規定範圍內捕撈刀魚,但從今年2月1日起,國家停止發放該證,這就標誌著從今年開始全面禁止捕撈長江刀魚。
往年捕撈野生江刀的場景
但為何今年很多餐廳,包括一些米其林星級餐廳在內,刀魚菜依然火爆?因為刀魚主要分為江刀、海刀、湖刀,後兩種的價格與真正的野生江刀相差較大。
紹拾叄的總廚兼聯合創始人王劍勇師傅告訴我們,二兩重的刀魚,以海刀和湖刀為主,目前每斤價格為950-1000元。如果是真正的野生長江刀魚,按去年價格,三兩重的每斤近7000元,如果今年不全面禁捕,預計每斤會高達1萬元。雖然海刀和湖刀的鮮美程度不及江刀,但對餐廳而言,過於高昂的食材也並非好事。
王劍勇 紹拾叄總廚兼聯合創始人
長江刀魚的人工養殖目前仍是世界難題,雖然已有成功先例,但還不具備大規模養殖的條件,而且魚形偏小,15釐米左右的魚,從大海洄遊至長江,成活率很低。人工生態養殖的江刀,定價約為每斤1000元。
人工養殖的江刀仍是少數
Tips:刀魚脾氣躁烈
漁民常說刀魚野性大,脾氣躁,捕撈時只要沾到漁網,就到處亂撞,拉網出水後,刀魚很快死亡,因此漁民寧可把魚網剪破,再取魚,避免魚鱗損傷,然後立刻放入冰包保鮮存放。
選對時機,仔細觀察挑好魚江蘇有句民諺:「明前魚骨軟如綿,明後魚骨硬似鐵」,吃刀魚最好的時候是在清明前,懂吃的南方人主要選3月15日到4月4日,離清明越近越好,這時的刀魚鮮美滋味達到最佳。魚肉鮮香嫩滑,腴而不膩,魚刺和魚骨較軟,清明之後,則會如芒刺針尖般扎人。
挑選刀魚的技巧王師傅認為「材好」,菜才好,烹製刀魚,第一步是食材的挑選和處理。因刀魚在海水中長大,魚身顏色偏黃,洄遊到長江,顏色逐漸變白,魚鱗、側須、魚背、魚腹、魚尾,魚眼等也需細細查看。
新鮮:魚鱗,完整、鮮亮,幾乎沒有損傷。魚鰭側須,如貓須,從根到尖,由黃變白,細長而完整。魚鰓鮮紅,魚眼黑白分明,魚腹完好。
肥美:魚背,從頭至尾呈「八」字形,前背脊厚實為佳,如果魚背薄則魚肉油脂不足。
野生:魚尾,不整齊,魚尾對稱則為人工飼養。
保留魚鱗,巧除內臟刀魚全身披有一層銀白薄透的細小圓鱗, 銀光閃閃且含有蛋白質,營養豐富,因此烹飪時不要刮掉魚鱗,否則會連皮下脂肪一起刮去,影響口味。
去除內臟,不用剖開魚腹,只要將筷子從鰓口處插入夾住內臟,旋絞取出鰓和內臟,這是加工刀魚與其他魚所不同的技巧。
烹出最佳滋味,做好配料加減法經典記載的刀魚做法有很多種,名菜有出骨刀魚球、芙蓉刀魚片、酥骨魚龍、五香燻刀魚、醋熘刀魚、官燕魚鼻、生熗魚腸、白炒刀魚絲、髮菜刀魚圓湯、刀魚羹滷子面等。
現在的餐廳,整魚以清蒸、紅燒,毛刀幹炸的烹法為主,做成餡料、提味的原料,多用於餛飩和麵條。
整魚:一魚兩吃清蒸:不放遮掩鮮味的配料
清蒸最能襯託食材的原味和營養,蒸好的刀魚入口不僅有香味,鮮味也濃,沒有腥味,因刺小而密,適合囁抿。
清蒸刀魚
王師傅建議刀魚配上當年的鮮竹筍,還有金華火腿,各取三片,淋上雞油或豬板油,因為刀魚的油脂不是特別多,需用葷油提香,撒點鹽和料酒,甚至不放蔥、姜,避免掩蓋刀魚的鮮味,如果覺得海刀和湖刀略有腥味,也可加蔥段或薑片。然後放入蒸箱,二兩半的刀魚蒸3分鐘,如果放入鍋中,上汽後蒸4-5分鐘。
香炸:高溫炸至口感酥脆
剩下的魚骨或連著魚頭,可做成椒鹽刀魚骨,待油溫較高時進行炸制。魚骨入鍋,油花翻滾,以椒鹽調味,香酥可口。
酥炸刀魚骨
Tips:拆龍骨的竅門
刀魚正中有一條長骨,也叫龍骨,整魚蒸好後趁熱夾住魚頭或魚尾,提起來慢慢抖動,兩邊的魚肉與魚骨就自動分離。如果平放在餐盤中,從魚鰓附近開個口,用刀橫向一刮,進行剔肉,也能把一條魚骨完整拆出。
零浪費,魚渣也是寶小毛刀刺多、鮮嫩,很適合油炸,一種是直接幹炸,另一種是裹上麵粉和雞蛋再炸,可以保護魚肉不被破壞,鎖住鮮味。
炸刀魚
小魚做餡:加入時蔬
刀魚餛飩,做餡時將小毛刀攪打成泥,用細箅子過一下,王師傅加入春季鮮嫩的薺菜,江南當地也用時令的草頭或韭菜入餡,包成餛飩,煮熟後配雞湯或肉湯的湯底。
刀魚餛飩
提鮮秘技:炒制魚鬆
刀魚做餡後篩出的魚渣滓,加上鱔魚骨、赤肉、滷鴨一起熬湯。王師傅說提鮮的訣竅就是將整條鯽魚剁碎,或用幾條小毛刀,加豬油炒制魚鬆,關鍵是將水分炒幹。
吃魚不見魚:刀魚汁面
還有一種只有刀魚的鮮味,看不見魚肉、骨刺的做法,那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光面」的刀魚汁面,之所以是吃魚不見魚,因為刀魚的鮮美已融入湯汁之中。
刀魚汁面
老半齋的師傅製作時將刀魚洗淨後放入鍋中炒幹,炒碎成魚鬆,放入湯中,高湯底有雞、蹄膀、豬骨、火腿等原料,旺火燒沸,小火慢燉,吊6-8小時,直到魚肉都煮化到湯裡,湯色如象牙,濃度變高,舀起一勺湯,倒下呈一條線狀即可,最後用熬好的湯底搭配麵條。
Tips:魚茸名菜
雙皮刀魚,是一道經典佳餚,用刀魚和白魚一同製作。將刀沿魚脊骨兩側剖開,去掉脊骨,刮下魚肉,去刺骨。將刀魚肉和上白魚肉混剁成茸,放入碗內,加雞蛋清、鹽、料酒、清水攪勻成餡,平鋪在刀魚皮的肉麵上,將另一面魚皮合上成刀魚原形,在合口處粘上火腿末、香菜末,放入盤中,用火腿片、春筍片、冬菇片相間鋪在魚身上,加料酒、精鹽,上籠蒸熟取出。將湯汁潷入炒鍋,上旺火,舀入雞清湯燒沸,淋入熟豬油,再澆在魚身上即成。
最後,王師傅說因為水質等種種原因,現在的刀魚已及不上早年間的鮮美味道和細滑程度。如今短時間內想改變長江水質、改善刀魚的生態狀況也不現實。禁捕數年,給江刀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等魚群數量大幅回升,到時政策允許漁民捕撈,極致美味的野生江刀也許還會重回餐桌。
-end-
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網際網路,僅作信息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圖源:部分由受訪者提供/參考文獻與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官網、《中國烹飪百科全書》